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区激光熔化304L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佟鑫 张雅娇 +3 位作者 黄玉山 胡正正 王庆 张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5-1621,共7页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304L不锈钢,研究了成形后的显微组织和形貌特征,以及不同构建方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组织中无明显气孔和夹杂缺陷;试样的表面粗糙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获得准确完整成形几何特征的前...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304L不锈钢,研究了成形后的显微组织和形貌特征,以及不同构建方向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组织中无明显气孔和夹杂缺陷;试样的表面粗糙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获得准确完整成形几何特征的前提是,薄壁试样厚度的设计值大于0.3 mm,无支撑圆孔试样直径设计值在1~12.5 mm之间,试样外尖角角度设计值大于5°,试样的内尖角垂直摆放时设计值大于15°,水平摆放时设计值大于8°。不同构建方向对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影响不明显,当试样的构建方向与基板呈0°时,试样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684.7 MPa,当构建方向与基板呈30°时,试样的断后伸长率达到最大为47.7%,同时冲击功达到最大值196.3 J,断裂机制均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 304L不锈钢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形貌特征
原文传递
CuNi14Al3合金收缩环的工艺性缺陷研究
2
作者 冯瑞 陈凯 +3 位作者 秦元斌 郭创立 孙君鹏 王群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CuNi14Al3合金收缩环通过真空熔铸,锻造,去应力退火等工艺制备而成。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常遇到以下问题:铸锭表面质量差,开坯前去除废料较多;锻造开裂;成品件无损探伤到孔洞、裂纹等缺陷。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 CuNi14Al3合金收缩环通过真空熔铸,锻造,去应力退火等工艺制备而成。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常遇到以下问题:铸锭表面质量差,开坯前去除废料较多;锻造开裂;成品件无损探伤到孔洞、裂纹等缺陷。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仪(EDS)以及维氏硬度仪等对CuNi14Al3合金收缩环每一步加工工艺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整个制备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类工艺性缺陷,分别是显微孔洞、成分偏析、混晶组织以及裂纹。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系列工艺性缺陷的产生归因于合金的凝固特性,包括凝固时间、凝固顺序以及凝固收缩等,使得原始铸态合金枝晶组织粗大,一次枝晶干最长可达10 mm以上,且枝晶偏析、显微疏松严重,通过后续热加工,这些缺陷未能得到完全消除,甚至进一步形成混晶组织、裂纹等。研究表明,要抑制甚至消除以上缺陷的产生,需要从缺陷根源凝固入手,优化加工工艺,严格控制铸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14Al3合金收缩环 孔洞 枝晶偏析 混晶组织 裂纹
原文传递
TC4金字塔点阵结构的激光焊接及其平压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玮 王辉 +2 位作者 褚兴荣 王延刚 高军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3-631,共9页
基于用高温节点下压法成形的TC4钛合金芯体,用面芯激光焊接制备了钛合金金字塔点阵结构。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激光焊接参数,实现了点阵结构面芯连接,分析焊接节点的微观组织并进行了点阵结构平压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焊接效果有显著... 基于用高温节点下压法成形的TC4钛合金芯体,用面芯激光焊接制备了钛合金金字塔点阵结构。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激光焊接参数,实现了点阵结构面芯连接,分析焊接节点的微观组织并进行了点阵结构平压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焊接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点阵结构面芯激光焊接的优化工艺参数为:上面板的焊接功率为1.4 kW,下面板的焊接功率为1.2 kW,离焦量为30 mm,停留时间为1 s。在激光焊接热影响区发生了马氏体转变,分布着大量的针状马氏体;熔焊区的组织为粗大β相+针状α相。在焊接节点处,从熔焊区到母材的显微硬度随着马氏体相的减少而降低。根据平压实验结果分析了金字塔点阵结构变形和破坏的规律,桁架杆失效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用激光焊接制备的TC4钛合金点阵结构,其平压强度为3.09 MPa,平压模量为153.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金字塔点阵结构 激光焊接 微观组织 平压性能
原文传递
光波导用硅基SiO2-ZrO2二元系统玻璃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德亮 钱国栋 +2 位作者 王智宇 洪樟连 王民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81-283,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丙醇锆Zr(Ⅳ)-propoxide为先驱体,HAc作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不同锆含量(XZr)的一系列SiO2-ZrO2块材,用旋涂法制备了硅基薄膜,并经FTIR表征.折射率测试表明,当XZr≤20%时,Zr能够进入Si-O-Si网络,有效...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丙醇锆Zr(Ⅳ)-propoxide为先驱体,HAc作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不同锆含量(XZr)的一系列SiO2-ZrO2块材,用旋涂法制备了硅基薄膜,并经FTIR表征.折射率测试表明,当XZr≤20%时,Zr能够进入Si-O-Si网络,有效的调控材料的折射率.当XZr>20%时,由于HAc对Zr的螯合作用使丙醇锆无法充分水解,而主要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材料中,导致了薄膜严重龟裂,折射率偏离线性变化;研究获得了旋涂工艺参数对硅基SiO2-ZrO2薄膜厚度的调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ZrO2薄膜 折射率 溶胶-凝胶工艺 光波导
下载PDF
终锻温度对多向锻造高纯铜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伟华 朱庆丰 +2 位作者 余杰 宝磊 崔建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7-1316,共10页
研究终锻温度(120~450℃)对高纯铜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道次锻造后,高纯铜试样心部均出现一个“X”形的细晶区。终锻温度为380℃和450℃时,试样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由边部向心部逐渐减小,晶粒呈等轴晶状、存在大量孪晶,终锻温... 研究终锻温度(120~450℃)对高纯铜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道次锻造后,高纯铜试样心部均出现一个“X”形的细晶区。终锻温度为380℃和450℃时,试样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由边部向心部逐渐减小,晶粒呈等轴晶状、存在大量孪晶,终锻温度变化对相同部位晶粒尺寸影响不大。终锻温度270℃试样的组织为变形组织,由边部向心部逐渐变细,心部晶粒拉长,晶界模糊,孪晶消失;终锻温度为120℃试样的变形组织进一步破碎细化。终锻温度为380℃和450℃时,终锻温度对硬度影响不大,试样沿竖直中线方向硬度在60 HV至70 HV间波动。终锻温度为270℃和120℃时,试样硬度值沿竖直中线呈“拱”形分布,中心高、边部低。终锻温度由270℃降至120℃时,试样心部硬度由113 HV升至134 HV,表面附近的硬度由75 HV升至102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锻造 高纯铜 变形组织 硬度 再结晶
下载PDF
Al/Ti摩尔比对(CrTiAl)N硬质膜相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6
作者 张钧 彭立静 +3 位作者 王宇 王晓阳 王楠 王美涵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设计沉积工艺和调整阴极弧源靶组合以及对应的弧源电流,制备出以CrN为基形貌和厚度相同、Al/Ti摩尔比不同的系列(CrTiAl)N硬质膜。测试膜的成分、组织形貌、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研究了Al/Ti摩尔比对其相结构和硬度的...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设计沉积工艺和调整阴极弧源靶组合以及对应的弧源电流,制备出以CrN为基形貌和厚度相同、Al/Ti摩尔比不同的系列(CrTiAl)N硬质膜。测试膜的成分、组织形貌、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研究了Al/Ti摩尔比对其相结构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l/Ti摩尔比的(CrTiAl)N膜其相组成相同,都呈现(200)和(111)晶面择优生长。随着膜层的Al/Ti摩尔比从0.38提高到0.85,其硬度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Al/Ti摩尔比为0.49的(CrTiAl)N膜硬度最高(达到HV4200),Al/Ti摩尔比为0.85时硬度降到HV2600。在膜层组织形貌、膜层厚度以及CrN含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Al/Ti摩尔比直接影响膜层的硬度并呈现出非单调关系。在较大的Al/Ti摩尔比范围内(CrTiAl)N膜层的相结构不变,均为置换式面心立方固溶体。优化Al/Ti摩尔比,可使(CrTiAl)N膜的硬度显著高于(CrTi)N膜而具有超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CrTiAl)N硬质膜 多弧离子镀 Al/Ti摩尔比 硬度 相结构
原文传递
脱合金制备纳米多孔Co及其超级电容器和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峰 周洋 +2 位作者 陈彦南 林宗领 秦凤香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05-914,共10页
在0.5%(质量分数,下同)NH4F和1 mol/L (NH4)2SO4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脱合金Zr56Al16Co28非晶合金,制备出纳米多孔Co。这种纳米多孔Co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其比电容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能达318 F/g;同时,纳米多孔Co在方波电位下对... 在0.5%(质量分数,下同)NH4F和1 mol/L (NH4)2SO4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脱合金Zr56Al16Co28非晶合金,制备出纳米多孔Co。这种纳米多孔Co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其比电容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能达318 F/g;同时,纳米多孔Co在方波电位下对直接蓝6和酸性橙II等偶氮染料具有优异的降解能力,降解效率均高于96%,其单位质量纳米多孔Co电极材料的降解能力是等质量Zr56Al16Co28非晶合金的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多孔钴 脱合金 超级电容器 降解
原文传递
纳米晶合金热稳定性的熵调控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一涵 原园 +6 位作者 喻嘉彬 吴宏辉 吴渊 蒋虽合 刘雄军 王辉 吕昭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具有纳米尺度晶粒的纳米晶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而成为材料领域的关注热点,然而,由于晶界占比高,纳米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在高温甚至室温下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晶高熵合金由于显著的高熵效应而展现出特殊性能,这一效应... 具有纳米尺度晶粒的纳米晶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而成为材料领域的关注热点,然而,由于晶界占比高,纳米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在高温甚至室温下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晶高熵合金由于显著的高熵效应而展现出特殊性能,这一效应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纳米晶在较高温度下的低热稳定性问题。本文通过对纳米晶合金常用的热稳定策略和相关研究进展的分析与归纳,探讨从熵调控的角度利用多组元的高熵效应设计的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纳米晶高熵合金的稳定机理和力学性能。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高熵合金有望拓宽纳米晶合金的领域,同时可为突破纳米晶合金低热稳定性瓶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纳米晶合金 热稳定性 高熵效应
原文传递
(Gd,Y)相对GW103K时效合金局部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爽 贾瑞灵 +2 位作者 张函 张伟 郭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对Mg-10Gd-3Y-0.4Zr(GW103K)合金进行193 h时效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块状和链状相的微观结构和腐蚀形貌,使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FM)测试块状相和链状相与基体之间的相对电势差,研究了这些相对GW... 对Mg-10Gd-3Y-0.4Zr(GW103K)合金进行193 h时效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块状和链状相的微观结构和腐蚀形貌,使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FM)测试块状相和链状相与基体之间的相对电势差,研究了这些相对GW103K合金局部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在晶内和晶界的单独块状相为Mg2(Gd, Y)相,(Gd, Y)固溶体与Mg2(Gd, Y)相交替排列形成链状相。(Gd, Y)固溶体和Mg2(Gd, Y)相的相对电势均高于基体,与相邻基体形成微电池,(Gd, Y)固溶体和Mg2(Gd, Y)相作为阴极促进了周围基体的腐蚀。尽管(Gd,Y)固溶体与基体之间的相对电势差更大,但是与基体的相界面为共格界面,界面能低、化学稳定性高,因此对基体腐蚀没有更强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镁合金 腐蚀微电偶 SKPFM (Gd Y)相 相对电势
原文传递
深冷处理工艺对M2高速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海波 朱丽慧 +3 位作者 涂有旺 段元满 吴晓春 顾炳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172,共6页
对M2高速钢进行不同时间或循环三次的深冷处理,然后测量深冷处理前后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以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合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深冷处理工艺对M2高速钢硬度、红硬性、冲击韧性、高温耐磨性和组织... 对M2高速钢进行不同时间或循环三次的深冷处理,然后测量深冷处理前后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以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合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深冷处理工艺对M2高速钢硬度、红硬性、冲击韧性、高温耐磨性和组织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一次共晶碳化物分解,二次碳化物弥散析出,并且孪晶马氏体细化。因此,深冷处理后M2高速钢的室温硬度、红硬性、冲击韧性和高温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延长深冷时间和循环深冷处理均利于提升M2高速钢的性能。循环三次深冷后M2高速钢的显微组织的改善和性能的提升最明显。较未深冷试样,循环三次深冷后试样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50%,大尺寸一次碳化物数量减少75.2%,二次碳化物析出增加约296%,室温硬度提高2.27%,红硬性提高2.7%,冲击韧性提高15.6%,高温相对耐磨性提高140%。与一次长时间深冷相比,循环深冷处理在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高速钢 深冷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磨性
下载PDF
原位研究M2高速钢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海波 朱丽慧 +2 位作者 段元满 吴晓春 顾炳福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5-372,共8页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内的原位加载台对M2高速钢进行了原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M2高速钢的原位拉伸过程中,微裂纹主要在大尺寸共晶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和扩展。与回火马氏体相比,裂纹更容易在残余奥氏体上萌生。碳化物的尺寸...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内的原位加载台对M2高速钢进行了原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M2高速钢的原位拉伸过程中,微裂纹主要在大尺寸共晶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和扩展。与回火马氏体相比,裂纹更容易在残余奥氏体上萌生。碳化物的尺寸、形状和种类,对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减少块状残余奥氏体、一次共晶碳化物和MC碳化物的数量、减小碳化物的尺寸和改善碳化物形状,可减缓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M2高速钢 原位拉伸试验 微裂纹萌生与扩展 碳化物
原文传递
铜合金层错能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利民 侯利锋 +1 位作者 卫欢 卫英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63-2368,共6页
层错能是金属材料重要的本征参数,对金属材料变形机制和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强烈塑性变形过程中,层错能的变化对金属变形机制和晶粒细化机制有着决定性作用。层错能的测定或计算方法有很多种,热力学法能够方便快捷地计算... 层错能是金属材料重要的本征参数,对金属材料变形机制和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强烈塑性变形过程中,层错能的变化对金属变形机制和晶粒细化机制有着决定性作用。层错能的测定或计算方法有很多种,热力学法能够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层错能的值,可以直观地判断温度、成分等对合金层错能的影响。采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纯Cu及Cu-Ti、Cu-Zn合金的层错能,计算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u-Ti和Cu-Zn合金的层错能都随溶质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两种合金中添加相同含量的溶质元素,溶质元素Ti对合金层错能的影响更大;两种合金偏聚自由能随溶质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层错能 热力学
下载PDF
终冷温度对Q345R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德勇 冯仰峰 +3 位作者 李维娟 李伟 许继勇 祁敏翔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0-233,共4页
对压力容器用钢Q345R开展终冷试验,研究终冷温度对轧态及正火态钢板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终冷温度下,轧态及正火态Q345R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但轧后直接空冷时,性能余量较小,在终冷温度为650℃时,力学性能... 对压力容器用钢Q345R开展终冷试验,研究终冷温度对轧态及正火态钢板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终冷温度下,轧态及正火态Q345R钢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但轧后直接空冷时,性能余量较小,在终冷温度为650℃时,力学性能较好;随着终冷温度的升高,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性能均有下降的趋势,组织逐渐变粗大;轧态及正火态试样的微观组织均为典型的铁素体+珠光体,与热轧态钢板相比,正火态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降低,但冲击性能显著提高,且正火后组织有所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冷温度 Q345R钢 热处理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元满 朱丽慧 +1 位作者 吴晓春 顾炳福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使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的硬度和红硬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提高了M2钢的室温硬度和红硬性,深冷12 h使650℃红硬性的改善最显著。随着深冷时间... 使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的硬度和红硬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提高了M2钢的室温硬度和红硬性,深冷12 h使650℃红硬性的改善最显著。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含量不断降低,其形貌由长条形块状转变为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马氏体轴比和碳含量逐渐降低,孪晶马氏体细化;初生碳化物偏聚减少,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多。二次碳化物数量的增多不仅使析出强化作用增强,还能抑制高温下马氏体的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进一步转变以及孪晶马氏体的细化,对室温硬度的提高和红硬性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M2高速钢 深冷处理 红硬性 显微组织 碳化物
原文传递
深冷处理对低碳高合金马氏体轴承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东辉 李志敏 +3 位作者 肖茂果 李绍宏 赵昆渝 杨卯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61-571,共11页
利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合金马氏体轴承钢深冷处理后的硬度变化及组织演化。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促使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导致深冷处理后实验钢的硬度较淬火态硬度有所升高... 利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合金马氏体轴承钢深冷处理后的硬度变化及组织演化。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促使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导致深冷处理后实验钢的硬度较淬火态硬度有所升高。经深冷处理后实验钢在0~100 h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均比未深冷处理实验钢的硬度高。深冷处理促使钢中碳原子偏聚并在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与未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相比,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后马氏体基体中的含碳量更低,表明实验钢经深冷处理后在回火过程中析出更多的碳化物。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实验钢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M2C和M6C型碳化物是实验钢长时间回火后保持高硬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高合金钢 深冷处理 碳化物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钢板电磁感应加热辅助渐进成形成形极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光凯惠 姚运飞 +1 位作者 吴田莉 梁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为研究Q235钢板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下的数控渐进成形成形极限,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进行了Q235钢板的热渐进成形成形极限试验。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板料厚度、温度、层进给量对成形极限角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成形极限... 为研究Q235钢板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下的数控渐进成形成形极限,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进行了Q235钢板的热渐进成形成形极限试验。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板料厚度、温度、层进给量对成形极限角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成形极限角影响的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进行钢板的数控渐进成形过程中,成形极限角随板料厚度的增大而增大,5 mm厚的钢板成形极限角可达85.71°;成形极限角随成形温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温度超过780℃时板料氧化严重,较合适的成形温度在580~710℃;成形极限角随层进给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成形层进给量为0.3mm。各工艺参数对板料成形极限角影响的显著性水平顺序为:温度>厚度>层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板 电磁感应加热 渐进成形 成形极限
下载PDF
Y对Mg-14Al-5Si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晋平 蒋一锋 +1 位作者 裴镖 康文旭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仪(EDS)、光学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Mg-14Al-5Si合金的组织和成分,用布洛维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这种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在Mg-14Al-5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的Y元素...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仪(EDS)、光学显微镜(O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Mg-14Al-5Si合金的组织和成分,用布洛维硬度计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这种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在Mg-14Al-5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的Y元素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14Al-5Si合金中分别添加0.5%、0.8%、1.0%和1.5%(质量分数,下同)的Y元素,使合金中的Mg_(2)Si相由粗大的树枝状变为多边形和圆形,共晶β-Mg_(17)Al_(12)相由粗大的连续网格状变为细小的网格状和孤岛状。Y的添加量为1.0%时改性效果最佳,Mg_(2)Si相的平均尺寸由42.21µm减小到8.15µm,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硬度为135 HB,抗拉强度为147 MPa,屈服强度为76 MPa,伸长率为5.04%。在Y的添加量为1.5%的合金中发现白色块状的Mg-Si-Y化合物。Y元素能促进Mg_(2)Si相形核、抑制其各向异性生长,并在β-Mg_(17)Al_(12)相的生长前沿偏析形成过冷结构,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Mg-14Al-5Si Y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温氦离子辐照对钨表面形貌的影响
18
作者 崔运秋 牛春杰 +3 位作者 吕建骅 倪维元 刘东平 鲁娜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7-445,共9页
用He离子在高于2000 K的温度辐照高纯钨样品,研究了辐照参数对W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0 K辐照后W样品的表面出现明显的氦泡生长引起的表面肿胀。随着氦离子剂量的提高氦泡破裂并产生表面孔洞,表面肿胀逐渐发展成交联的类似珊... 用He离子在高于2000 K的温度辐照高纯钨样品,研究了辐照参数对W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0 K辐照后W样品的表面出现明显的氦泡生长引起的表面肿胀。随着氦离子剂量的提高氦泡破裂并产生表面孔洞,表面肿胀逐渐发展成交联的类似珊瑚状的钨丝状结构;随着离子能量的增大氦离子注入W样品的深度增大,促进了表面钨丝状结构的生长。辐照温度从2100 K提高到2400 K,表面自间隙钨原子的扩散增强,抑制了表面肿胀和钨丝状结构的生长,甚至使钨丝状结构退化。氦离子剂量和离子能量的增加都促进高温氦离子辐照后W材料表面钨丝状结构的产生和演变,而提高温度的影响则与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高温 氦离子辐照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双相管线钢的应变硬化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荀雨 严伟 +4 位作者 史显波 章传国 单以银 杨柯 任毅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61-570,共10页
对X70管线钢进行临界区热处理,制备出四种铁素体/针状铁素体(PF/AF)体积分数不同的双相管线钢。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PF含量对这种双相管线钢的晶粒尺寸、大角度与小角度晶界的比例以及几何必要位错密度(GND)的影响;通过Hollomo... 对X70管线钢进行临界区热处理,制备出四种铁素体/针状铁素体(PF/AF)体积分数不同的双相管线钢。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PF含量对这种双相管线钢的晶粒尺寸、大角度与小角度晶界的比例以及几何必要位错密度(GND)的影响;通过Hollomon和修正C-J方程分析了这种钢的应力比与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关系,以及不同PF体积分数双相管线钢的塑性变形和应变硬化的机理。结果表明,PF/AF双相管线钢的应变硬化能力几乎与应力比无关,而应变硬化指数与均匀延伸率表现出特定的线性关系。随着PF体积分数的提高,这种钢的颈缩点后移且应变硬化行为由两阶段向三阶段转变。PF体积分数的改变,对其第I和第II阶段的应变硬化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双相钢 多边形铁素体体积分数 修正C-J分析 应变硬化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