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冶里—亮甲山组次生白云岩储集空间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郝运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薄片、扫描电镜、荧光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济阳坳陷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次生白云岩储集空间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其储集空间组合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其成因受岩性、成岩后生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薄片、扫描电镜、荧光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济阳坳陷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次生白云岩储集空间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其储集空间组合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其成因受岩性、成岩后生作用、构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储层发育是在岩性因素的基础上,叠加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改造的结果;溶蚀作用通常沿先存裂缝、角砾间残存孔缝或在微孔隙较发育的岩石中发育,使各类储集空间溶蚀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里——亮甲山组 次生白云岩 储集空间 成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况昊 余启奎 +2 位作者 薛坤林 余娟 黄立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随着普光气田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在陆相地层也发现有较多的天然气显示。通过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组储集岩类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 随着普光气田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在陆相地层也发现有较多的天然气显示。通过岩心、薄片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组储集岩类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孔为主,次为剩余原生孔隙;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对储集层储集性能起到改善作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集性能较好的沉积微相,其次为分流河道微相,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须家河组 储集层特征 沉积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演化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春勇 谭强 +3 位作者 张金风 王菁 袁春林 康永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3,213,共6页
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梧一段是主要产油层,为满足梧桐沟组深化勘探的需要,开展了吉木萨尔凹陷梧一段5个砂层组沉积相和梧一段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梧一段不同沉积期发育了多个继... 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是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梧一段是主要产油层,为满足梧桐沟组深化勘探的需要,开展了吉木萨尔凹陷梧一段5个砂层组沉积相和梧一段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梧一段不同沉积期发育了多个继承性辫状河三角洲,首次识别出吉15井西和吉南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北三台凸起西南坡和三台古隆起周边小规模扇三角洲;梧一段继承性辫状河三角洲随着水体的不断扩张,逐渐向远离沉积中心的凹陷边缘迁移,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不同期次的辫状河三角洲之间向上呈退积叠置关系,下部砂层组的砂体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部位,上部砂层组的砂体主要分布于凹陷边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梧桐沟组 梧一段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演化
下载PDF
砾岩油藏沉积韵律特征研究及对开发的影响——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怀民 吴磊 +4 位作者 陈民锋 尚建林 王勇 李建国 鲁国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砾岩油藏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不佳。根据砾岩储层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总结出砾岩油藏的基本沉积韵律类型和特征,建立了3类不同韵律模式的典型水驱曲线,对比分析不同沉积韵律类型砾岩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正韵律层的底部、反韵律层的顶部以及复合韵律层的中部油层动用程度好、采出程度高;复合韵律层段的注水开发效果明显优于正韵律和反韵律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韵律 油层动用程度 注水开发效果 砾岩油藏 百口泉油田
下载PDF
页岩储层有机质分布定量分析及重构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爽 隋微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大中型气藏的重要烃源岩,其中含有的有机质吸附大量的页岩气,准确描述有机质的分布情况对确定页岩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四川盆地页岩气井取心获得的多块岩样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实验,以面积、周长... 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大中型气藏的重要烃源岩,其中含有的有机质吸附大量的页岩气,准确描述有机质的分布情况对确定页岩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四川盆地页岩气井取心获得的多块岩样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实验,以面积、周长、紧凑度、延伸率等参数作为关键指标对页岩岩心中的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了形态特征定量分析。通过评价分布距离、分布角度等参数,定量表征样品中有机质分布的相对关系,提出了描述有机质团块分散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证明有机质团块具有集聚性,总结了分散距离和分散角度之间的统计规律。根据有机质形态特征和分散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有机质分布重构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直观展示有机质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个数与不同有机质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准确反映了有机质的面积分布规律、区域聚集程度规律,定量表征了有机质在分布上的非均质性,反映了真实岩心的内部情况,为模拟页岩内部微观渗流特征提供了基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质 定量分析 重构模型 概率统计
下载PDF
柴北缘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国仓 孙敏卓 +5 位作者 王鹏 张庆饶 邓文 龙国徽 谢梅 史基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夹少量次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好,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低,孔喉半径较大且分选性中等,歪度粗,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好。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辫状河河床及滩坝沉积区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加之压实作用较弱、成岩早期的中等胶结作用和比较普遍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原生孔隙和喉道的保存及部分次生孔隙和喉道的发育。利用储层物性及压汞等参数,将马北8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干柴沟组下段 辫状河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被引量:176
7
作者 吉利明 邱军利 +1 位作者 夏燕青 张同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6,共8页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 野外采集的黏土岩的电镜扫描图像分析显示,黏土矿物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板片自然错断处,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呈楔形或面状缝隙。具层间结构的蒙脱石层内发育纳米级连通孔隙。蒙脱石微孔隙最为发育,伊-蒙混层黏土次之,其粒间孔和层面缝隙为20~100nm,层内连通孔隙小于50nm。高岭石黏土主要发育20~100 nm的粒间孔。伊利石和绿泥石晶体颗粒较大,以微米级孔隙为主。吸附实验所反映的各种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能力与电镜扫描反映的微孔发育程度相吻合,指示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微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泥页岩的比表面积和气体储存能力。黏土岩的孔隙发育与岩石成因和成岩演化有关,孔隙大小主要受黏土颗粒大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页岩气 电镜扫描
下载PDF
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53
8
作者 陈程 宋新民 李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点砂坝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驱波及系数降低,并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吉林扶余油田S17-19区块为例,研究了点砂坝内部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岩心分析资料表明点砂坝内的水流优势通道的... 点砂坝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驱波及系数降低,并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吉林扶余油田S17-19区块为例,研究了点砂坝内部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岩心分析资料表明点砂坝内的水流优势通道的含水率大于95%,驱油效率大于35%。渗透率大于80 mD和非均质性越严重或越均质的储层更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在现井网条件下,水流优势通道均发育于点砂坝的中下部,平均厚度为2.2 m,宽度约2~4 m。水流优势通道受注采井间的主流线、相对高渗透条带及点砂坝下部的高渗透段分布控制,形成了在空间上复杂的水流优势通道网络。水流优势通道水淹严重,而非水流优势通道区水淹较弱且剩余油富集。因此,通过重建井网结构、打水平井、调剖堵水、调整开发方式、实施周期注水等措施,打破目前的水流优势通道网络,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点砂坝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优势通道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点砂坝 扶余油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中深层异常高孔带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操应长 远光辉 +2 位作者 李晓艳 杨田 王艳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3-691,共9页
异常高孔带类型不同,其成因机制和油气勘探思路也不相同。根据异常高孔隙度储层中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相对含量,将原生孔隙相对含量大于50%的异常高孔带定义为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将次生孔隙相对含量大于50%的异常高孔带定义为... 异常高孔带类型不同,其成因机制和油气勘探思路也不相同。根据异常高孔隙度储层中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相对含量,将原生孔隙相对含量大于50%的异常高孔带定义为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将次生孔隙相对含量大于50%的异常高孔带定义为次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古近系异常流体超压和油气的大量充注等有效保存原生孔隙的地质因素普遍存在,但目前东营凹陷中深层异常高孔带仅被界定为次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其合理性值得商榷。通过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和三段中亚段碎屑岩储层的研究,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在2800~3300m和3300~3700m存在2个异常高孔带,其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含量达到50%~90%,属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民丰地区在4250~4400m和4750~4900m存在2个异常高孔带,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含量达到60%~90%,属次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 异常高孔带 古近系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在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层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俊 李少荣 +3 位作者 陈朝刚 张健强 宋科雄 郑永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32-35,共4页
运用Petro Mod软件对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层开展含油气系统模拟,分析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主要经历了三次快速沉积时期和三次剥蚀时期;现今页岩气含量受控于生烃演化和构造运动,五峰组–龙马溪组志留纪晚期开始生烃... 运用Petro Mod软件对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层开展含油气系统模拟,分析页岩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主要经历了三次快速沉积时期和三次剥蚀时期;现今页岩气含量受控于生烃演化和构造运动,五峰组–龙马溪组志留纪晚期开始生烃,三叠纪末含气量达到最大,在沉积构造演化过程中仍持续生烃,至今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牛蹄塘组最佳生烃期在晚志留世,燕山期构造运动之前已经停止生烃,页岩气藏发生置换作用,导致现今含气量极低且以氮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含油气系统模拟 页岩气 下古生界 成藏分析
下载PDF
酸性环境致密砂岩储层石英的溶蚀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雯泉 陈勇 +2 位作者 杨立干 刘喜欢 王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利用溶蚀作用正演模拟实验与镜下图像分析系统,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石英的溶蚀作用。溶蚀模拟实验与油田实例表明,铁离子的加入让石英与有机酸更易发生络合反应,并释放出H+,从而增强体系酸性,进一步溶蚀致密砂岩中的... 利用溶蚀作用正演模拟实验与镜下图像分析系统,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致密砂岩储层中石英的溶蚀作用。溶蚀模拟实验与油田实例表明,铁离子的加入让石英与有机酸更易发生络合反应,并释放出H+,从而增强体系酸性,进一步溶蚀致密砂岩中的酸溶性矿物,从而改善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将其变为相对有效的优质储层。通过镜下图像分析系统对苏北盆地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阜二段)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溶蚀计算,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中含油层段的石英溶蚀基本都达到了15% 以上(面孔率),仅石英的溶蚀就能够提供1.5%~3% 的次生孔隙。说明石英的次生溶蚀孔隙能够有效改善致密砂岩的储集性能,达到让油气进入其中的程度。对于一些盆地深部的致密砂岩来说,中基性侵入岩的存在能够提供大量铁离子,这对致密砂岩的后期溶蚀作用十分有利,可以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一个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溶蚀作用 铁离子 金湖凹陷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基于残余岩溶指数的表生岩溶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以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隆伟 刘镠 +1 位作者 师政 张红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7,共6页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为表生岩溶储层发育区,钻井已证实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首次引入残余岩溶指数作为评价研究区表生岩溶储层储集空间有效性的定...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为表生岩溶储层发育区,钻井已证实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首次引入残余岩溶指数作为评价研究区表生岩溶储层储集空间有效性的定量参数,结合成岩作用类型及程度、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类型多项参数,更加全面、客观地将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表生岩溶储层分为Ⅰ,Ⅱ和Ⅲ类,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与残余岩溶指数相关性好,但彼此地震属性之间相关性差的平均波峰振幅、平均瞬时频率和振幅扭曲度3种地震属性,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残余岩溶指数平面成图,并与验证井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准确率大于70%。最终实现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表生岩溶储层有利区带预测,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表生岩溶储层 综合评价 有利区带预测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储集层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雷 崔海峰 +3 位作者 刘本明 张现军 张年春 刘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有机酸与热液)作用控制,该类型储集层在Q5井三维区、S1井三维区及盆地西部台地区均有分布,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集层分布规律表明,下奥陶统白云岩领域是斜坡区奥陶系寻找油气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麦盖提斜坡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集层类型 分布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喜亭 谭秀成 +3 位作者 毕建霞 李凌 曾伟 罗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1,16,共5页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滩相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碳酸盐岩滩控型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后续的开发井钻探表明,传统沉积相研究提出的成带分布的台缘滩并不稳定,因此,研究鲕滩发育分布规律尤为必要。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研...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滩相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碳酸盐岩滩控型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后续的开发井钻探表明,传统沉积相研究提出的成带分布的台缘滩并不稳定,因此,研究鲕滩发育分布规律尤为必要。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颗粒岩测井识别模型、滩体的环境微相及其分布主控因素分析,深入探索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依据颗粒岩与地层厚度之比把台缘滩划分为滩核、滩缘及滩间微相,从而给碳酸盐岩微相赋予更多的环境和储集意义。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发育台缘鲕滩和台内鲕滩2种滩体。鲕滩分布受控于沉积期地貌变化,总体上沿台地边缘呈带状分布,但其内部存在的次一级微地貌变化导致了滩体横向分布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滩相储层严重的横向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滩 分布规律 飞仙关组 普光气田
下载PDF
贵州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孔隙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高原 朱炎铭 +3 位作者 王阳 周泽 宋昱 唐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对贵州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研和系统采样,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目的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隙为主,孔径多在1~10μm... 对贵州凤冈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研和系统采样,利用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目的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隙为主,孔径多在1~10μm,少数达10~20μm;压汞法测得主体孔径为5~800 nm,大于5 nm的孔径占90%以上,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12 m2/g和0.012 8 m L/g,孔隙度为2.78%;低温液氮吸附和二氧化碳吸附试验得出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2.8 m2/g和8.78 m2/g,孔体积分别为0.011 2 m L/g和0.002 5 m L/g,孔径分别为4.67 nm和0.495 nm.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目的层孔隙系统发育较为完善,且连通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孔隙度,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利于气体的吸附、运移和储集,是较好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凤冈地区 龙马溪组 孔隙特征 扫描电镜 压汞 液氮吸附 二氧化碳吸附
下载PDF
准东滴水泉油田八道湾组退积型冲积扇沉积微相识别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建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9-491,共3页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山前斜坡区的滴水泉油田滴12井区八道湾组J1b1段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J1b1段为冲积扇沉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8种微相。岩性与岩...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山前斜坡区的滴水泉油田滴12井区八道湾组J1b1段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J1b1段为冲积扇沉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8种微相。岩性与岩相的垂向变化反映目的层是侏罗系最早期的低位域沉积,具有在石炭系背景上填平补齐的特点。J1b1段沉积环境从扇根、扇中往上过渡为扇缘,表明该时期为水进背景下的退积型冲积扇沉积。滴水泉油田八道湾组的冲积扇沉积微相识别,对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寻找与扇体有关的油气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水泉油田 八道湾组 退积型冲积扇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层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涛 张柏桥 +1 位作者 舒志国 夏文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4,179,共5页
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集岩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 ,孔隙类型以次生的杂基内溶蚀微孔为主 ,强 -中等胶结、弱 -中等溶蚀成岩相最为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存在着 3种砂体成因类型 :一是分布于该组二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 ;二是分布... 巴什基奇克组露头储集岩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 ,孔隙类型以次生的杂基内溶蚀微孔为主 ,强 -中等胶结、弱 -中等溶蚀成岩相最为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存在着 3种砂体成因类型 :一是分布于该组二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砂质辫状河道砂体 ;二是分布于该组一段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砾质辫状河道砂体 ;三是分布于该组三段的扇三角洲储集体。在储层砂体原型模型的基础上 ,将巴什基奇克组的储层建筑结构划分为 6级层次界面和 6级层次实体 ,储层骨架结构属于“积木式”。单砂体多呈板状和宽透镜状。与井下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相比 ,露头区砂体的粒度要粗一些 ,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要高一些 ,储集性能也要差一些。造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露头储层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储层特征 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俊 周莉 +2 位作者 张小波 黄耀 张婧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乌南油田N21地层为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沉积组合,形成一些席状砂和透镜砂体,这些砂体是乌南油田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粒度偏细,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岩石方解石胶结普遍,且含量好。研究区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A末期到早成岩B早期,... 乌南油田N21地层为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沉积组合,形成一些席状砂和透镜砂体,这些砂体是乌南油田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粒度偏细,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岩石方解石胶结普遍,且含量好。研究区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A末期到早成岩B早期,在早成岩A末期烃源岩释放大量有机酸,在砂岩中形成次生孔发育带,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差,属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属致密砂岩范畴。咸化湖盆沉积背景下的泥砂互层组合在压实作用下,泥岩中流体排向砂岩,导致砂岩方解石胶结是研究区岩石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乌南油田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被引量:64
19
作者 邵雨 杨勇强 +3 位作者 万敏 邱隆伟 操应长 杨生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5-641,共7页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录井等资料,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受陆源碎屑注入、火山活动和内源碳酸盐岩的影响,总体具有以白云质岩类为主、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变等特点。湖盆由早...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录井等资料,研究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研究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受陆源碎屑注入、火山活动和内源碳酸盐岩的影响,总体具有以白云质岩类为主、岩石组分复杂、结构多变等特点。湖盆由早期的敞流湖盆逐渐演变为晚期的闭流湖盆,甜点体具有粉砂层薄、石英和长石含量高、碳酸盐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的特点,主要发育于三角洲、水下浅滩、混合坪、云坪等沉积环境。下甜点体内石英和长石含量较高,而上甜点体内白云石含量较高,甜点体间则主要发育半深湖泥和重力流沉积。由于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造成沉积物沿湖盆边缘至盆地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芦草沟组沉积时期,风携带大量火山物质进入湖盆,造成了湖盆中正常沉积物与火山物质及陆源碎屑物质混合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沉积特征 沉积相
下载PDF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兰叶芳 黄树光 +1 位作者 任戍明 周汝贤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7-516,共10页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发育,地层出露良好。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实测,室内铸体薄片的鉴定、阴极发光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具... 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发育,地层出露良好。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实测,室内铸体薄片的鉴定、阴极发光分析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黔西北毕节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具有如下特征:(1)中二叠统主要发育颗粒结构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豹斑灰岩),岩石样品整体显示不发光—弱发光的阴极发光特征,碳同位素比值为1.2‰~4.6‰,表明岩石未受大气淡水的显著影响;(2)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受成岩改造作用强烈,发育海水潜流环境的泥晶化作用、海水渗流环境的等厚环边和马牙状方解石胶结作用、淡水渗流和潜流环境的等轴粒状—块状胶结和方解石的共轴生长、以及硅化作用、白云化作用和白云石的溶解作用、破裂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据此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演化序列;(3)硅化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可能受到局部特殊热事件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毕节地区 中二叠统 栖霞组 茅口组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