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3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晓静 胡振琪 +3 位作者 张国强 王方 高明杰 彭猛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0,共3页
以现场和室内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塌陷地破坏水田的含水量较高,且较为均匀。塌陷地破坏水田的渗透规律为直线型,部分点渗透率远大于正常水平,推测为采煤塌陷造成地表裂缝导... 以现场和室内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西南山地区采煤塌陷地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塌陷地破坏水田的含水量较高,且较为均匀。塌陷地破坏水田的渗透规律为直线型,部分点渗透率远大于正常水平,推测为采煤塌陷造成地表裂缝导致。经过采后长期稳定,土壤裂隙弥合,破坏水田的土壤环境相对稳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采煤塌陷地破坏水田目前的土壤性质已经稳定,通过引进土壤重构的方法,可恢复水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水田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渗透率
下载PDF
煤矿开采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东 王长新 李恩花 《中州煤炭》 2008年第4期93-94,共2页
阐述了煤炭开采形成地面塌陷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分析了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开采塌陷 生态环境 岩移观测
下载PDF
客土喷播施工技术在边坡复绿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可 《花卉》 2020年第12期25-26,共2页
客土喷播技术由于其施工效率高、复绿速度快而被广泛用于边坡生态工程中,在边坡的修复与保护乃至生态效益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客土喷播技术概述出发,浅析其技术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并提出技术再改进、再提高的展望,希... 客土喷播技术由于其施工效率高、复绿速度快而被广泛用于边坡生态工程中,在边坡的修复与保护乃至生态效益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客土喷播技术概述出发,浅析其技术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并提出技术再改进、再提高的展望,希望能为该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成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复绿 客土喷播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几种简易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司秋亮 王恩德 丁姝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5期629-631,共3页
采煤沉陷是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复垦势在必行。使用粉煤灰、煤矸石、湖泥、河泥进行土地复垦,使可耕土地面积增大,土地功能得以恢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地复垦 方法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神东煤矿区塌陷地的修复作用与生态效应 被引量:25
5
作者 杜善周 毕银丽 +2 位作者 王义 胡俊波 王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4,共4页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土地复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在神东煤矿区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5个月后,系统地研究菌根对向日葵植株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3个月后,向日葵的...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土地复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在神东煤矿区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5个月后,系统地研究菌根对向日葵植株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3个月后,向日葵的开花期较对照可提早2周。接种菌根5个月后其侵染率提高,菌丝密度明显增加。接种区植物生长较对照区明显提高,地上部叶片数和干重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植物的根系发育状况良好,植株干重提高,籽粒产量增加。菌根植物根际土壤磷和钾含量的有效性增加,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在采煤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改善复垦土壤的性状,有利于生态的恢复与稳定,为微生物复垦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向日葵 塌陷地 土地复垦
原文传递
矿山土地复垦设计及措施
6
作者 龙应平 吴志根 《中国水泥》 CAS 2012年第10期75-77,共3页
1项目土地利用概况广西某项目为山坡露天矿山开采,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开采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台阶开采法。项目占用土地面积为53.25hm2,其中矿区范围内采矿场占地面积为52.13hm2,矿区范围外包括破碎系统和矿区外矿山道路,破... 1项目土地利用概况广西某项目为山坡露天矿山开采,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开采采用自上而下水平分台阶开采法。项目占用土地面积为53.25hm2,其中矿区范围内采矿场占地面积为52.13hm2,矿区范围外包括破碎系统和矿区外矿山道路,破碎系统占地0.46hm2,矿山道路占地0.66hm2,全部为临时占地。项目占地中1.21hm2为林地,1.09hm2为牧草地,其他占地全部为裸岩石砾地,部分地方生长有灌木、杂草。未占用基本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土地复垦 占地面积 设计 矿山开采 矿山道路 破碎系统 土地利用 石灰岩矿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及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郑永红 张治国 +1 位作者 姚多喜 陈孝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6-1483,共8页
为研究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富集特征,以安徽淮南市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例,在2008--2010年期间对复垦区土壤中Cu,Mn,Ni,Pb,Cd,Hg,As七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重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 为研究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富集特征,以安徽淮南市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例,在2008--2010年期间对复垦区土壤中Cu,Mn,Ni,Pb,Cd,Hg,As七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Surfer8.0软件对重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富集因子法来判断土壤中重金属人为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煤矸石充填复垦区土壤,随着覆土年限的增加,除Mn和As元素外,Cu,Ni,Ph,Cd和Hg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累积;从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水平空间分布看,煤矸石山的堆积、淋溶和粉煤灰贮灰场的存在对周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和范围的重金属污染。复垦区土壤剖面上cu,Ni,Pb,cd元素含量呈现表层(0~20em)和底层(80~100em)含量高,中部(20~80cm)含量低的分布规律。分析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表明复垦区土壤已经受到了煤矿开采和煤矸石充填活动的影响。其中cu,Ni,Pb,Hg和Cd元素已经出现富集,并且Cu,Ni,Pb,Hg元素达到了轻微污染水平,Cd元素达到了显著污染水平。Mn和As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没有受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复垦区 土壤 重金属 时空分布 富集 煤矸石
下载PDF
民间资本参与废弃矿山治理与开发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霄 李曼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治理废弃矿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巨额资金的需求是矿山治理和开发的难题。针对废弃矿山治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对民间资本参与治理与开发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民间资本参与不仅可以解决矿... 治理废弃矿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巨额资金的需求是矿山治理和开发的难题。针对废弃矿山治理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对民间资本参与治理与开发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民间资本参与不仅可以解决矿山治理的资金难题,更能汇聚全社会力量治理废弃矿山,有助于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环境治理 民间资本 生态修复 综合开发
原文传递
采矿—复垦一体化技术在平果铝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覃春生 钟北光 黄三江 《南方国土资源》 2007年第11期41-43,共3页
文章结合平果铝矿的生产实践,初步研究了采矿-复垦同步进行的可行性,介绍了矿坑(采空区)回填-平整-耕作层覆盖-地力恢复-植被恢复整个过程,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作了技术性分析和总结。该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采空区回镇 土壤重构 植被恢复
下载PDF
社会工作者介入矿区污染防治初探——评《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钰鼎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157,共1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在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中实现。建国以来,我国矿工业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由于社会观念及文化水平的等多个因素的限制,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在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中实现。建国以来,我国矿工业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由于社会观念及文化水平的等多个因素的限制,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没有跟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人们逐渐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是不科学的,于是国内开始广泛开展矿业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恢复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态环境友好工作中来,可以有效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优势作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良性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矿山 社会经济 生态修复 污染防治 工作者 污染控制 重金属 自然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铝矿山土地复垦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彬 《采矿技术》 2004年第3期44-45,共2页
铝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铝土矿的开采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 ,其中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通过应用工程复垦技术和生物复垦技术 ,加速了矿区土地复垦的良性循环 ,使矿山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铝土矿 矿山开采 复垦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中Pb的迁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文超 肖昕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煤矸石充填覆土过程中重金属可能会向上或水平方向迁移,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以徐州柳新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研究Pb在土壤环境中的纵向和水平分布及迁移情况。以距离地表42 cm处泥化后煤矸石为源强分析,纵向迁移结果表明,土壤... 煤矸石充填覆土过程中重金属可能会向上或水平方向迁移,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以徐州柳新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研究Pb在土壤环境中的纵向和水平分布及迁移情况。以距离地表42 cm处泥化后煤矸石为源强分析,纵向迁移结果表明,土壤中Pb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原因在于煤矸石中Pb在植物根系影响下向上迁移范围在20 cm左右,而表层土壤受外界环境影响造成Pb含量较多,向下迁移范围亦在20 cm左右;横向迁移结果表明,Pb更易于在远距离复垦区表层和近距离复垦区深层累积;煤矸石充填复垦后,随着与复垦区距离增大,小麦植株Pb含量呈现减少趋势,在复垦区内Pb易于在小麦植株的根系中累积,在复垦区外Pb在小麦植株中的累积部位则由与复垦区的距离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煤矸石 充填复垦 PB
下载PDF
淮北张庄煤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爱民 王本敏 《矿山测量》 2004年第2期60-61,31,共3页
文中结合淮北张庄煤矿塌陷区的特征 。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特征 综合治理模式
下载PDF
安家岭矿待复垦地开发牧草业的研究
14
作者 尹建平 张胜 《露天采煤技术》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前 ,安家岭矿的待复垦地约有 60多hm2 ,而现有作物生长受安家岭矿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生长状况很不理想。所以必须尽快找出一种投资少、改良土壤见效快、能使土地快速得到综合利用的项目 ,形成产业化 ,促进矿区生态效... 目前 ,安家岭矿的待复垦地约有 60多hm2 ,而现有作物生长受安家岭矿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生长状况很不理想。所以必须尽快找出一种投资少、改良土壤见效快、能使土地快速得到综合利用的项目 ,形成产业化 ,促进矿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这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地 牧草业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自然条件 可行性
下载PDF
矿山开采区周边土地复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5
作者 张明瑶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矿山开采区周边土地易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周边土壤的盐渍化和退化。为此,矿区周边土地复垦工作是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对矿区周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既能满足矿企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护矿区周边生态... 矿山开采区周边土地易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周边土壤的盐渍化和退化。为此,矿区周边土地复垦工作是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对矿区周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既能满足矿企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护矿区周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则如何进一步强化和优化矿区周边土地复垦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文本将对影响矿区周边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提出能够有效落实到实际的建议措施,改善矿区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矿山建设速度,为矿企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管理 问题 相关措施
下载PDF
加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德儿 陶知翔 《中国西部科技》 2004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本文首先阐明了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介绍了我国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土地复垦 中国 可行性研究 土地资源 矿区 问题 现状 矿山开采 破坏
下载PDF
托克逊昭和泉煤矿一号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土地复垦措施
17
作者 吴员 李玺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42-145,150,共5页
针对矿区内主要存在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破坏及土地损毁问题,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为矿山土地复垦及地质环境治理的实施管理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针对矿区内主要存在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破坏及土地损毁问题,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为矿山土地复垦及地质环境治理的实施管理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及土地利用的影响,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调查范围,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土地资源调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范围确定,制定恢复治理措施和复垦措施,提出保护和预防、恢复治理工程方案,通过拆除、削高填低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恢复。研究表明,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环境治理 土地资源 土地分类
下载PDF
风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土地损伤的演变与自修复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新静 胡振琪 +1 位作者 胡青峰 陈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66-2172,共7页
为揭示超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土地损伤的演变规律,以神东矿区的部分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地生态环境观测方法,发现地表移动变形、地裂缝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关键要素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1与传统开采方式对比,超大工作面快速开采... 为揭示超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土地损伤的演变规律,以神东矿区的部分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地生态环境观测方法,发现地表移动变形、地裂缝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关键要素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1与传统开采方式对比,超大工作面快速开采条件下,地表的移动变形和下沉总量没有变化,地表的下沉速度明显增大,地表受采动影响的时间缩短50%左右,相对均匀沉陷区的面积一次性达到78%,有效地促进了采后地形向采前状态的自修复;2地裂缝存在明显的"分区"特性,动态地裂缝扩展程度较弱并快速闭合,发育周期与采矿地质条件有函数关系;边缘地裂缝以"O"型圈分布于开采边界,裂缝角呈近似垂直角,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修复能力;3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地表移动变形以及地裂缝的分区特征基本吻合,均匀沉陷区的土壤物理性质在采动1 a后趋于采前水平,而非均匀沉陷区由于边缘地裂缝的存在,暂无自然修复现象,需要辅助人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开采沉陷 地裂缝 土地复垦 自修复
下载PDF
煤矿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毕银丽 胡晶晶 刘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08-2917,共10页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 微生物复垦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新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复垦多年后,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已建立,其灌木林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成为关注的重点。选择神东大柳塔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地为研究区,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区灌木林下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50 g/kg,11.93 g/kg,2.24 mg/kg,均呈现出中等强度变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选择能表征丛枝菌根真菌特性的关键因子土壤菌丝密度,发现土壤菌丝密度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以土壤菌丝密度为协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709,0.757和0.467,均高于单一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决定系数。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均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有机质的变程较长,空间连续性较好;土壤全氮空间分布呈块状分布,对空间依赖性较强;土壤速效磷呈不规则斑块状,破碎化程度高。以菌丝密度为辅助变量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复垦技术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经典统计学 地统计学 协同克里金插值 采煤沉陷
下载PDF
西部典型生态脆弱矿区采损地表植被盖度演化规律与退化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艳利 郭亚超 +4 位作者 齐文跃 李俊孟 王佳奇 欧阳神央 吴来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17-4227,共11页
生态本底脆弱的西部矿区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的主产区,采动影响下矿区生态环境日趋退化,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为揭示采矿扰动区地表植被变化状况,以枣泉煤矿为研究靶区,选取了10景连续的SentineL-1A雷达影像数据和93景... 生态本底脆弱的西部矿区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的主产区,采动影响下矿区生态环境日趋退化,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为揭示采矿扰动区地表植被变化状况,以枣泉煤矿为研究靶区,选取了10景连续的SentineL-1A雷达影像数据和93景SentineL-2A光学数据,基于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研究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特征,分析了工作面开采沉陷区与非沉陷区植被NDVI时序演化特征,评估了采矿扰动下矿区植被覆盖度时序演化趋势,并对采损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2014—2021年枣泉矿区地表植被NDVI呈物候性周期变化趋势,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改善状态;工作面开采当年地表植被开始出现退化,退化程度较低,在采后2~3 a退化最为明显,随后逐渐缓慢恢复,总体经历了轻微退化期、显著退化期以及逐渐恢复期等变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含水率是影响矿区植被发育的重要土壤理化性质因子,采矿扰动区地表下沉、裂缝发育引起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采动影响下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工作面植被退化的重要原因,温度和降雨量也对矿区地表植被发育状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西部生态脆弱矿区采损植被生长状况的科学诊断、矿区植被修复时机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开采沉陷 植被覆盖度 线性回归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