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型面检测修整技术在碳纤维反射面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晟超 田杰 +2 位作者 鞠博文 郝旭峰 王晓蕾 《航天制造技术》 2022年第5期4-8,共5页
面向碳纤维反射面的高精度制造的迫切要求,提出了一种针对各向异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效修整方法,通过控制加工时间,优化工艺参数,分别对平面与曲面反射面进行了加工试验。探究了压强、转速和进给速度等加工参数对不同面形去除效率以及... 面向碳纤维反射面的高精度制造的迫切要求,提出了一种针对各向异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效修整方法,通过控制加工时间,优化工艺参数,分别对平面与曲面反射面进行了加工试验。探究了压强、转速和进给速度等加工参数对不同面形去除效率以及去除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多次迭代加工,使Φ1.4m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的初始面形精度从21.5μm收敛到12.9μm,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1m瓜瓣反射面的初始面形精度从17.6μm收敛到3.0μm。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精度的修整加工,证明了该型面修整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反射面 检测修整 面形精度 高精度
下载PDF
高新明辉将展示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效率的技术
2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3,共1页
近年来,在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鼓励下,木塑复合材料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木塑企业迅速成长,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生产效率 技术 经济政策 材料发展 产品质量
原文传递
炭/炭复合材料ZrC涂层的制备及显微组织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雅雷 熊翔 +1 位作者 李国栋 赵学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81-3087,共7页
通过冷态输送ZrCl4粉末,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C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沉积温度和沉积位置对ZrC涂层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400~1 600℃时,沉积涂层物相均为单一的ZrC。ZrC晶粒... 通过冷态输送ZrCl4粉末,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C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沉积温度和沉积位置对ZrC涂层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400~1 600℃时,沉积涂层物相均为单一的ZrC。ZrC晶粒择优取向随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在1 400和1 500℃时,ZrC晶粒择优取向面为(200);1 600℃时,晶粒择优取向面转变为(220)和(200),且择优不明显;随着沉积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涂层晶粒尺寸明显增大,涂层表面ZrC颗粒由球形逐渐转变为金字塔形多面体。在1 400~1 600℃沉积时,反应器的100~230mm沉积区间内可以得到成分单一、择优取向一致、表面形貌相同的ZrC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涂层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相组成 显微组织 均匀性
下载PDF
晶须与颗粒混合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相平均应力及微区应力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冬梅 汪文学 周应龙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在MSC-MARC软件中模拟不同性质的晶须和颗粒混合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时微区应力分布特征,并计算增强相及基体平均应力。结合Eshelby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推导增强相及基体的平均应力的理论公式,将两种方法所得的结...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在MSC-MARC软件中模拟不同性质的晶须和颗粒混合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时微区应力分布特征,并计算增强相及基体平均应力。结合Eshelby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推导增强相及基体的平均应力的理论公式,将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法得到的各相平均应力非常吻合,不同形状的增强相分担的应力差异很大,晶须增强相能够分担大部分的平均应力,对降低基体应力、提高多相混合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度起主要作用。数值模拟结果同时给出微区应力场分布特征,显示晶须位置变化和晶须弹性模量变化对微区应力分布均有一定影响,有利于对多相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失效分析。颗粒增强相具有调节晶须分布位置,有效改善微区应力分布特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合陶瓷基复合材料 晶须与颗粒 相平均应力 微区应力分布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oxidation behavior of MoSi_2-SiC protective coating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reaction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子博 李贺军 +2 位作者 史小红 付前刚 吴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2100-2106,共7页
In order to protect C/C composites from oxidation, SiC-MoSi2 composite coating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reaction (CVI/CVR) technology. A porous Mo layer was prefabricated on SiC coated C/C com... In order to protect C/C composites from oxidation, SiC-MoSi2 composite coating was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reaction (CVI/CVR) technology. A porous Mo layer was prefabricated on SiC coated C/C composites, and then MoSi2 and SiC were subsequently prepared in a CVI /CVR process using methyltrichlorosilane (MTS) as precursor. The deposi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MoSi2-SiC composite coating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SiC-MoSi2 coated specimens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us Mo layer can be densified with SiC phase decomposed from MTS, and transformed into SiC-MoSi2 by reacting with MTS as well. A dense composite coating was prepared with optimized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e coated specimen exhibits a good oxidation resistance with a little mass loss of 1.25% after oxidation at 1500 °C for 8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SiC coating deposi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partial pressure of MTS oxidat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如良 刘赟 +2 位作者 黄玉东 刘丽 郎咸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9-74,共6页
为研究碳纤维表面涂层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是否发生界面反应,采用测量反应焓的方法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和固化剂、树脂和上浆剂、上浆剂和固化剂等体系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果显示,Kissinger方法、Flynn-Wall-Ozawa方法和Crane方法求... 为研究碳纤维表面涂层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是否发生界面反应,采用测量反应焓的方法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树脂和固化剂、树脂和上浆剂、上浆剂和固化剂等体系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果显示,Kissinger方法、Flynn-Wall-Ozawa方法和Crane方法求得的上浆剂和固化剂的系统活化能为47.25 kJ/mol,而树脂和固化剂的系统的活化能为49.64 kJ/mol.由此表明,碳纤维的表面涂层与固化剂是反应的,且碳纤维表面的涂层优先与固化剂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碳纤维 动力学 界面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雪硅钙石/HAp复合材料对Cd(Ⅱ)的吸附性研究
7
作者 张超武 缪金良 +4 位作者 徐彬 王芬 袁西成 时春辉 宋大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Ca(OH)2,Na2SiO3·9H2O,H3PO4为原料,采用水热共生法制备出对Cd2+具有较强吸附性的雪硅钙石/HAp(Tob/HAp)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原子吸收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通过不同的吸附时间,温度,pH值和Cd2+初始浓度的单因素实验和正... 以Ca(OH)2,Na2SiO3·9H2O,H3PO4为原料,采用水热共生法制备出对Cd2+具有较强吸附性的雪硅钙石/HAp(Tob/HAp)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原子吸收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通过不同的吸附时间,温度,pH值和Cd2+初始浓度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0℃,反应16h制备的Tob/HAp复合材料多呈长棒状和微球状.优化吸附条件为pH 6.5,初始浓度(I.C.)200mg·L-1,时间30min,温度40℃,平衡吸附量可达79.37mg·g-1.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硅钙石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Cd2+吸附
下载PDF
连续同步复合法快速制备C/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鹏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连续同步复合法是一种建立在传统 CVI原理基础上的制备碳布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 ,在制备过程中碳布通过连续缠绕在旋转的石墨衬底上 ,使纤维预制体的制备与基体的热解沉积同步进行 ,从而实现增韧相与基体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同步... 连续同步复合法是一种建立在传统 CVI原理基础上的制备碳布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 ,在制备过程中碳布通过连续缠绕在旋转的石墨衬底上 ,使纤维预制体的制备与基体的热解沉积同步进行 ,从而实现增韧相与基体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同步复合。通过控制反应物气体浓度、沉积温度与碳布缠绕线速度 ,达到控制微观孔隙网络与宏观孔隙的协调致密化。采用连续同步复合法制备碳布增韧 Si C基复合材料 ,实际密度可达其理论密度的 93 % ,制备周期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同步复合法 陶瓷基复合材料 CVI 制备工艺 C/SIC 碳布增韧 碳化硅基
下载PDF
C_f/SiC制备过程中纤维热应力损伤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建方 陈朝辉 +1 位作者 郑文伟 肖加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1,共4页
采用束丝碳纤维和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成 Cf/ Si C丝束 ,并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了其中的纤维受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先驱体聚碳硅烷在浸渍裂解时倾向于以纤维为依托进行热解 ,并且其中较多量的氧及杂质的存在将对纤维... 采用束丝碳纤维和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成 Cf/ Si C丝束 ,并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了其中的纤维受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先驱体聚碳硅烷在浸渍裂解时倾向于以纤维为依托进行热解 ,并且其中较多量的氧及杂质的存在将对纤维造成损伤 ,因而会形成较强的纤维基体界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F/SIC复合材料 损伤 硅化硅陶瓷 热应力
下载PDF
SiO_2—Al_2O_3—MgO—K_2O—MgF_2系玻璃陶瓷析晶机理及断裂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丽莉 梁开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697,共5页
以SiO2—Al2O3—MgO—K2O—MgF2体系玻璃为基础,采用整体析晶法,在高温条件下制备出堇青石/氟金云母玻璃陶瓷。借助于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玻璃陶瓷的析晶机制、显微形貌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 以SiO2—Al2O3—MgO—K2O—MgF2体系玻璃为基础,采用整体析晶法,在高温条件下制备出堇青石/氟金云母玻璃陶瓷。借助于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玻璃陶瓷的析晶机制、显微形貌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玻璃陶瓷主晶相为板条状氟金云母和β-堇青石,经1 000℃保温3h热处理后,主晶相转变为镁橄榄石;以堇青石和氟金云母为主晶相的玻璃陶瓷断裂机理为穿晶断裂,以镁橄榄石为主晶相的玻璃陶瓷为沿晶断裂。在基础玻璃中添加5%B2O3,可抑制氟金云母相的析出,并提高玻璃陶瓷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云母 断裂机制 析晶机理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志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3,共4页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出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将钛酸丁酯-乙酰丙酮溶液逐滴滴加均匀分散至聚酰胺酸溶液中,将PAA在玻璃板上涂膜经过高温亚胺化处理,最后制...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出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将钛酸丁酯-乙酰丙酮溶液逐滴滴加均匀分散至聚酰胺酸溶液中,将PAA在玻璃板上涂膜经过高温亚胺化处理,最后制备PI/Ti O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薄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拉伸试验对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热失重(TG)测试,对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最终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中存在纳米Ti O2的空间网络结构,并且纳米Ti O2在薄膜中均匀分布,在Ti O2含量为2%左右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下载PDF
等截面直杆拉伸与压缩强度条件教学思考
12
作者 张争光 代忠旭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282-283,共2页
为了实现等截面直杆拉伸与压缩强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等截面直杆拉伸与压缩强度条件与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三种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条件具有相同的形式,也具有近似的分析推导过程。以典型例题,突出... 为了实现等截面直杆拉伸与压缩强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等截面直杆拉伸与压缩强度条件与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三种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的强度条件具有相同的形式,也具有近似的分析推导过程。以典型例题,突出强度条件以解决杆件的应力校核、载荷设计及杆件横截面几何尺寸设计方面的重点问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条件 应力 拉伸与压缩 安全
下载PDF
聚苯乙烯改性纳米SiO_2/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文斐 崔磊 +1 位作者 姚占海 郝秀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99-1904,共6页
为制备接枝聚乙烯与SiO2的复合材料,赋予其新的特殊性能,首先,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通过表面接枝制备了PS改性纳米SiO2(PS@nano-SiO2);然后,将LDPE-g-PS与PS@nano-SiO2熔融共混,制备了PS... 为制备接枝聚乙烯与SiO2的复合材料,赋予其新的特殊性能,首先,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通过表面接枝制备了PS改性纳米SiO2(PS@nano-SiO2);然后,将LDPE-g-PS与PS@nano-SiO2熔融共混,制备了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最后,利用FTIR、SEM、DSC和电子拉力机等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已经分别接枝到LDPE和纳米SiO2上;在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中,SiO2在LDPE-g-PS内达到纳米级分散,并形成独特的纤维状网络结构;2wt%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LDPE-g-PS提高了99.3%;与LDPE-g-PS相比,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击穿场强比LDPE的高1.4倍。所得结论表明PS@nanoSiO2/LDPE-g-PS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预辐照 接枝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氧化锌纳米线阵列/泡沫石墨烯电化学检测左旋多巴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轩宇 张虹 +4 位作者 黄硕 常靖 高鑫 姚龙辉 岳红彦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06-1311,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泡沫镍为模板制备三维多孔网状泡沫石墨烯( GF),利用水热法在其表面垂直生长氧化锌纳米线阵列( ZnO NWAs),得到三维形貌的ZnO NWAs/G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复...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泡沫镍为模板制备三维多孔网状泡沫石墨烯( GF),利用水热法在其表面垂直生长氧化锌纳米线阵列( ZnO NWAs),得到三维形貌的ZnO NWAs/G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层数较少且纯净无缺陷. ZnO NWAs垂直于三维GF表面且尺寸分布均匀.利用电化学方法用ZnO NWAs/GF检测左旋多巴( LD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ZnO NWAs/GF在线性范围为0~80μmol·L-1内检测LD时,检测灵敏度为0.41μA·(μmol·L-1)-1,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尿酸( UA)干扰下,ZnO NWAs/GF对检测LD有很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锌 纳米线阵列 纳米复合材料 左旋多巴 检测 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废旧聚烯烃塑料/木粉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董金虎 赵东东 +4 位作者 武鑫 向珊 雷淼 张媛媛 齐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6,共4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废旧聚烯烃塑料/木粉复合材料,探讨了木粉用量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用量从10%增加到30%,复合材料的熔融时间、熔融能耗以及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剪切扭矩...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废旧聚烯烃塑料/木粉复合材料,探讨了木粉用量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用量从10%增加到30%,复合材料的熔融时间、熔融能耗以及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剪切扭矩增加了32.4%;且当PP-g-MAH含量为9%、木粉用量为20%左右时,木粉能够有效发挥增韧增强作用,此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烯烃塑料 木粉 复合材料 加工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复合材料单体壳车身优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余海燕 徐豪 周辰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9-1734,1748,共7页
采用碳纤维和铝蜂窝板为车身主材,对大学生方程式(FSAE)赛车进行了单体壳车身的设计.对比选择了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单体壳车身的铺层设置先后进行了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和铺层优化仿真,并进行了剪切强度和弯曲刚度校核.结果表明... 采用碳纤维和铝蜂窝板为车身主材,对大学生方程式(FSAE)赛车进行了单体壳车身的设计.对比选择了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单体壳车身的铺层设置先后进行了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和铺层优化仿真,并进行了剪切强度和弯曲刚度校核.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碳纤维单体壳车身总重24.3kg,比钢制车架车身质量降低34%,同时车身扭转刚度和弯曲强度达到参考钢制车身指标.通过铺层方向、铺层顺序和铺层数量的合理匹配,可使碳纤维复合材料拥有超过钢制产品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程式赛车 碳纤维 单体壳车身 轻量化
下载PDF
湿法造纸技术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增强体及其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乐 龙柱 +4 位作者 桑明珠 王士华 胡爱林 李志强 郭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3,141,共7页
利用湿法造纸成形技术抄取得到聚酰亚胺纤维纸,分别以等质量的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纸为增强体,采用手糊成型、热压法制备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改变了纤维的存在形式,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多、... 利用湿法造纸成形技术抄取得到聚酰亚胺纤维纸,分别以等质量的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纸为增强体,采用手糊成型、热压法制备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改变了纤维的存在形式,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多、纤维孔径分布不匀、有效长度低、材料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纸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提高130%,弯曲性能提高108%,层间剪切性能提高34.5%。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自身因素影响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从纤维长度、打浆状况、纸页定量角度分析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纸 湿法造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法功能梯度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模型对损伤识别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岳世燕 杨真真 +1 位作者 谢峰 黄立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随着功能梯度梁的跨高比从小(厚梁)变到大(薄梁),梁的变形受到剪切变形的影响就会从大变到小。为了准确分析功能梯度梁的变形,跨高比小的厚梁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而跨高比大的薄梁采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采用这两种梁模型进行功... 随着功能梯度梁的跨高比从小(厚梁)变到大(薄梁),梁的变形受到剪切变形的影响就会从大变到小。为了准确分析功能梯度梁的变形,跨高比小的厚梁采用Timoshenko梁模型,而跨高比大的薄梁采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采用这两种梁模型进行功能梯度梁自由振动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单元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模态阵型等存在的差异。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这两种梁模型的差异对模态应变能法的损伤识别指标的影响。对于厚梁,Timoshenko梁模型的损伤指标优于Euler-Bernoulli梁模型;对于很薄的梁(例如,l/h=25时的薄梁),Euler-Bernoulli梁模型的损伤指标优于Timoshenko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Euler-Bernoulli梁模型 Timoshenko梁模型 模态应变能 损伤识别
下载PDF
纳米碳化硅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33
19
作者 纪秋龙 章明秋 +2 位作者 容敏智 WETZEL B FRIEDRICH K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0,共7页
 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为目的,研究了纳米碳化硅粒子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滑动干摩擦磨损特性,着重探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纳米粒子含量、摩擦条件等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形貌分析,以...  以提高环氧树脂的摩擦磨损性能为目的,研究了纳米碳化硅粒子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滑动干摩擦磨损特性,着重探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纳米粒子含量、摩擦条件等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形貌分析,以及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性能和表面硬度的测定,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粒子能在很低的含量下提高环氧树脂耐磨性、并降低其摩擦系数,而经过接枝处理后的纳米碳化硅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上述性能改善更为明显,耐磨性比环氧树脂提高近4倍,摩擦系数降低36%。这说明在SiC纳米粒子表面引入聚丙烯酰胺接枝链后,由于界面的强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合与链纠缠),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抵抗裂纹引发能力等性能,从而有利于改善其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硅 接枝改性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下载PDF
让隐患离人远着点——对提高啤酒瓶质量标准问题的思考
20
作者 宋哲先 饶焱春 《中国新包装》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GB4544—1996《啤酒瓶新标准》实施几年来,对提高啤酒瓶质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关人士指出,一些啤酒生产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原有非“B”瓶仍横行于市,“B”瓶仍存在不安全隐... GB4544—1996《啤酒瓶新标准》实施几年来,对提高啤酒瓶质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关人士指出,一些啤酒生产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原有非“B”瓶仍横行于市,“B”瓶仍存在不安全隐患,啤酒瓶爆炸造成的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这里笔者不妨略举几例,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生产企业 消费者权益 问题 制约 啤酒瓶爆炸 质量标准 监督 作用 缺乏 隐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