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副缠卵腺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春琳 王津伟 +2 位作者 余红卫 宋微微 宋超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395,共5页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副缠卵腺及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缠卵腺由副缠卵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体小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排列围成,各个管道之间通过典型的结缔组织复合体连接在一起;结缔组织复合体由...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副缠卵腺及腺体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副缠卵腺由副缠卵腺壁、腺体小管和结缔组织构成。腺体小管由一层上皮细胞排列围成,各个管道之间通过典型的结缔组织复合体连接在一起;结缔组织复合体由肌肉纤维和血管等构成。小管上皮细胞靠近管腔面着生有微绒毛和纤毛,胞质中有大量的球状小泡分泌物,有的球状小泡被囊泡包裹,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并在纤毛摆动的作用下运送出管道外;腺体管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细菌,呈棒状或者杆状;推测其共生细菌来自于乌贼生活水域的"水平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副缠卵腺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共生细菌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Cephalopod)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21
2
作者 覃涛 俞存根 +2 位作者 陈全震 宁平 郑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0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头足类资料,用渔获率作为头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该海域的头足类种类组成...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0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头足类资料,用渔获率作为头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该海域的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头足类25种,隶属于3目8科9属。以浅海种类为主,渔获量以长蛸、短蛸较高,分别占头足类总渔获量的34.93%、30.06%,另外,神户枪乌贼、双喙耳乌贼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以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为较高,春季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秋季头足类在舟山渔场的出现率高于长江口渔场,但是平均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冬季调查海域的头足类数量不多,分布较分散,仅在长江口渔场的个别站位有出现。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比较,该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优势种类——日本无针乌贼已严重衰退,从优势种类更替为浅海小型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鳃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芬 陈礼强 康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4,共7页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黄颡鱼鳃的表面形态特征、鳃小片血管分布及其内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鳃耙呈长锥形,鳃弓表面具棘状小刺,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长条形鳃丝两侧。光镜可观察到鳃小片两侧红色的入鳃和... 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对黄颡鱼鳃的表面形态特征、鳃小片血管分布及其内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鳃耙呈长锥形,鳃弓表面具棘状小刺,鳃小片呈褶皱状,镶嵌排列在长条形鳃丝两侧。光镜可观察到鳃小片两侧红色的入鳃和出鳃动脉以及中部片状毛细血管网。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表面均被扁平上皮细胞覆盖,其表面微嵴形态结构各异。鳃弓和鳃丝表面有线粒体密集细胞和粘液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未发现分泌细胞开口但附着大量粘液。鳃小片主要由单层或数层上皮细胞和由支持细胞包裹的血管腔构成。线粒体密集细胞分布于鳃小片边缘和血管周围,可分为两个亚型。黄颡鱼鳃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其相应的呼吸功能和体内离子转运、能量代谢生理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扁平上皮细胞 线粒体密集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养殖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微微 王春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5,共6页
采用24条随机引物对曼氏无针乌贼1个野生群体和5代养殖群体共120个个体(每个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19个位点,片段大小为400-2800bp,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4.96条。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数19-24个不等,多... 采用24条随机引物对曼氏无针乌贼1个野生群体和5代养殖群体共120个个体(每个群体20个个体)进行了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19个位点,片段大小为400-2800bp,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4.96条。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数19-24个不等,多态位点比例为13.33%-20.16%,Shannon指数为0.0768-0.1018。6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0825-0.1231,期望杂合度为0.1325-0.1524,平均杂合子偏离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存在杂合子缺失的现象。乌贼6个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值在0.0188-0.2436,其中最大出现在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表明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已基本处于遗传分化中等的范围内,而野生群体和第5代养殖群体之间已接近中等分化的底线。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中有29.34%是由不同群体间的基因差异造成的。而如果将养殖后的5代群体作为一个总的群体,养殖群体内部有19.38%是由群体间的差异造成的。由此可见,养殖后的曼氏无针乌贼群体相比野生群体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且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群体内部开始出现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群体 RAPD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