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生物学特性初报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松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对两竹类新分类群匍匐镰序竹和花叶唐竹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包括形态特征、出笋规律、叶绿素含量、开花植株成分、栽培特性、景观特征与园林应用。
关键词 匍匐镰序竹 花叶唐竹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爬竹雄蕊发育异常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庞延军 喻富根 +1 位作者 胡成华 陈素玲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文报道了爬竹雄蕊发育中有异于正常雄蕊发育过程的现象。观察结果表明,爬竹的某些雄蕊在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偏离于正常途径的发育,这些异常现象最早出现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异常发育的雄蕊或者不能形成花粉囊;或者形成了花... 本文报道了爬竹雄蕊发育中有异于正常雄蕊发育过程的现象。观察结果表明,爬竹的某些雄蕊在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发生偏离于正常途径的发育,这些异常现象最早出现在雄蕊原基发育时期。异常发育的雄蕊或者不能形成花粉囊;或者形成了花粉囊但囊内细胞高度液泡化,缺乏原生质,无法形成有效的小孢子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竹 竹子 雄蕊 小孢子 母细胞
下载PDF
石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克福 张春能 刘春华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19,共6页
主要研究石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地下茎的分布、地下茎的生长规律、竹鞭年龄判别、竹鞭芽转化规律,从中探讨竹鞭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与竹林生长的关系,为制定石竹丰产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竹子 石竹 地下茎 生长规律
下载PDF
方竹属一新种及另拟新名称 被引量:4
4
作者 易同培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25,共8页
秆直立,高2.5—5米,直径1.2—2厘米;全秆具30—38节,节间长(5)10—12(15)厘米,中空,圆筒形或基部数节间略呈方形,具白色或灰黄色瘤基小刺毛,脱落后留有瘤基而粗糙,纵细线稜纹不发育,秆壁厚3—6毫米。箨环明显,淡黄色,密被黄色或淡黄色... 秆直立,高2.5—5米,直径1.2—2厘米;全秆具30—38节,节间长(5)10—12(15)厘米,中空,圆筒形或基部数节间略呈方形,具白色或灰黄色瘤基小刺毛,脱落后留有瘤基而粗糙,纵细线稜纹不发育,秆壁厚3—6毫米。箨环明显,淡黄色,密被黄色或淡黄色小刺毛;节内高1—1.5毫米,中部以下各节具一圈2—15枚劲直或向下弯曲之气生根刺。笋紫红色,有淡黄白色条纹;秆箨早落,厚纸质,灰白色,有时具紫色条纹,长于节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竹属 溪岸方竹 后选模式
下载PDF
同工酶在青篱竹族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升峰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对青篱竹族中的八属十六种竹子进行分类上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少穗竹属、苦竹属和巴山木竹属三者与青篱竹属亲缘关系密切,同时作者认为同工酶研究是解决竹子分类中存在... 本文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对青篱竹族中的八属十六种竹子进行分类上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少穗竹属、苦竹属和巴山木竹属三者与青篱竹属亲缘关系密切,同时作者认为同工酶研究是解决竹子分类中存在问题的一条相当可靠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篱竹族 分类 同功酶
全文增补中
甜龙竹立地因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宏超 《林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甜龙竹主要分布区选设86块样地,以积温等10个立地因子为研究对象,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产实践筛选出积温、土层厚度和坡向为主导因子,以此划分了8个立地类型,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经检验精度达82%... 在甜龙竹主要分布区选设86块样地,以积温等10个立地因子为研究对象,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产实践筛选出积温、土层厚度和坡向为主导因子,以此划分了8个立地类型,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经检验精度达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龙竹 立地因子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光箨篌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喜 张信民 +2 位作者 王建平 安黔宁 胡晓琼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65,共12页
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随机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光箨篌竹的出笋成竹规律以及不同径级竹笋和不同密度林分的出笋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气象要素、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出笋质量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短周期工业用竹林的营建与培育... 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随机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光箨篌竹的出笋成竹规律以及不同径级竹笋和不同密度林分的出笋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气象要素、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对出笋质量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短周期工业用竹林的营建与培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箨篌竹 出笋 成竹 林分结构
下载PDF
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生长发育特征
8
作者 吴艳萍 李传哲 +3 位作者 赵福泽 王福升 丁雨龙 刘国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89-195,共7页
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基地五年生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 Makino)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距离母竹不同位置(0、2、4、6、8 m)竹株的生长发育及秆形形态建成规律。长叶苦竹竹笋-幼竹高生长期为70 d,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均... 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基地五年生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 Makino)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距离母竹不同位置(0、2、4、6、8 m)竹株的生长发育及秆形形态建成规律。长叶苦竹竹笋-幼竹高生长期为70 d,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均呈“慢—快—慢”的趋势,符合Logistic模型。林中位置竹株的地径、株高、枝下高较林缘位置分别增长了1.46、2.45、49.22倍。长叶苦竹每节节长由基部到梢部都是先增大后减小,但距离母竹越远,竹株的每节平均节长和最长节长以及每节节径和最大节径整体均呈递减趋势,且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相对应的每节节长和每节节径均存在正相关性。此外,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的地径和株高及枝下高和株高也都呈正相关性。距离母竹不同位置竹株生物量分配均为竹秆生物量占比最大,根最小,且随着与母竹距离由近及远,竹株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递减趋势。通过研究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竹笋-幼竹高生长、秆形建成及生物量分配,揭示长叶苦竹新造林至成林过程中竹株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混生竹竹林的经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苦竹 生物量 不同距离 秆形建成 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PDF
光箨篌竹单竹产量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戴晓勇 张喜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6-72,共7页
应用贵州铜仁市郊0.67万hm^2光箨篌竹的310株标准竹为材料,分别用眉径(D_(om))、竹高(h_0)、枝下高(h_1)3个指标对经济产量(W_1)和生物产量(W_2)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经过相关系数R和标准差S的比较分析,采用F检验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假设... 应用贵州铜仁市郊0.67万hm^2光箨篌竹的310株标准竹为材料,分别用眉径(D_(om))、竹高(h_0)、枝下高(h_1)3个指标对经济产量(W_1)和生物产量(W_2)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经过相关系数R和标准差S的比较分析,采用F检验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并作模型的实际验证,选出8个较优模型,同时得出径级产量表,这将对光箨篌竹的产量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箨篌竹 产量 单竹
下载PDF
光箨篌竹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10
作者 张喜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53,共9页
对24株固定竹笋定时观测材料进行分析,表明了光箨篌竹竹笋幼竹的一些生长节律,阐述了出土期、生长级、林分密度和气象要素对竹笋成竹的影响,进而揭示了时进程类型与天气、气温和湿度的关系,探讨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光箨篌竹 竹笋幼竹 生长规律
下载PDF
雷竹鞭侧芽发育过程中核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爱武 胡超宗 张卓文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20,共7页
雷竹鞭侧芽从潜伏芽、饱满芽发育为萌发芽、强萌发芽,核酸含量有规律地显著上升,潜伏芽与饱满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变化有相同的规律,总体活性较强,笋期后活性急剧上升,而和萌发芽、强萌发芽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侧芽,过氧化物酶... 雷竹鞭侧芽从潜伏芽、饱满芽发育为萌发芽、强萌发芽,核酸含量有规律地显著上升,潜伏芽与饱满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变化有相同的规律,总体活性较强,笋期后活性急剧上升,而和萌发芽、强萌发芽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侧芽,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明显不同,存在遗传信息顺序表达的规律,这种表达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核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和淀粉同工酶变化看,从潜伏芽、饱满芽到(强)萌发芽,从萌发芽萌发到笋是两个较为独立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竹鞭 核酸 同工酶
下载PDF
万石山■■竹和中岩茶秆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陈松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8期36-41,共6页
万石山■■竹和中岩茶秆竹是新近发现命名并已正式发表的2个竹类新分类群。笔者采用盆栽试验法,通过不同盐度梯度试验研究其耐盐性,并在其模式标本地分别采集土壤和叶片样本,研究其主要内含物成分、主要营养元素成分含量、叶片质膜透性(... 万石山■■竹和中岩茶秆竹是新近发现命名并已正式发表的2个竹类新分类群。笔者采用盆栽试验法,通过不同盐度梯度试验研究其耐盐性,并在其模式标本地分别采集土壤和叶片样本,研究其主要内含物成分、主要营养元素成分含量、叶片质膜透性(RPMP)、组织含水量(RWC)和水分饱和亏缺(WSD)、根系、叶片内部结构形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将对2个竹类新分类群今后的产业开发,特别是在滨海盐碱地的推广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石山 中岩茶秆竹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雯 瞿印权 +4 位作者 周少卿 荣俊冬 何天友 陈礼光 郑郁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0-114,共5页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酸竹 粉酸竹 黄甜竹 出笋规律 幼竹生长规律
下载PDF
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丽 刘友全 钟秋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0-974,共5页
对栽培于同一生境的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同一生长期叶片中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SPSSS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在各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其余的种质资源间存在较明显的频率差异... 对栽培于同一生境的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同一生长期叶片中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SPSSS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在各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其余的种质资源间存在较明显的频率差异.南天竹EST酶带总共有12条,分为3大酶区,S区带有酶谱5条,FS区带有酶谱3条,F区带有酶谱4条。其中Rf0.02、Rf0.16、Rf0.71、Rf0.75这4条酶带为13个种质所共有的固有酶。EST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竹 脚同工酶 酶谱分析
下载PDF
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郑清芳 刘玉宝 +2 位作者 翁金山 陈美荣 吴志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质量也差,不宜留养,新竹的留养应以盛期笋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出笋成竹 生长规律
下载PDF
台湾桂竹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达丽 黄克福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6,共5页
用3种方法对台湾桂竹叶面积进行测定,建立了大面积方程。探讨了叶面积指数为4.1092时,生物量最大,得出了叶面积指数与立竹度、眉径的关系表。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台湾桂竹
下载PDF
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松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154,共6页
为探讨不同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的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通过分析测定,并应用聚类分析和数学模型拟合等方法,对50种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竹类植物3年生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a在1.230~4.350之间,Cb在0.485... 为探讨不同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的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通过分析测定,并应用聚类分析和数学模型拟合等方法,对50种园林竹类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竹类植物3年生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a在1.230~4.350之间,Cb在0.485~1.760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分为4类,第1类有1种,第2类有2种,第3类有8种,第4类有39种;叶绿素含量随着竹子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叶绿素含量与年龄经11种单因子模型拟合,以3次多项式:Y=b0+b1+b2t2+b3t3模型拟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竹类植物 叶绿素含量 聚类分析 数学模型拟合
下载PDF
优良经济竹种红竹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马乃训 陈红星 +3 位作者 张文燕 吴玲玲 黄树田 杨钧璞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41,共11页
对设置在安吉竹种园的红竹林试验样地进行了生物量测定。红竹1~5年生秆、枝和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0.4%、44.1%和53.8%。秆、枝和叶均以基部含水率最高,向上逐渐减小。其各自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以秆为最高(达70.3%~79.3... 对设置在安吉竹种园的红竹林试验样地进行了生物量测定。红竹1~5年生秆、枝和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0.4%、44.1%和53.8%。秆、枝和叶均以基部含水率最高,向上逐渐减小。其各自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以秆为最高(达70.3%~79.3%),叶最小(仅占6.5%~12.1%)。竹秆的生物量分布中心集中在秆基部,向梢部锐减,而枝和叶集中在分枝中部。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竹林凋落物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分别为16.7%和8.9%。红竹林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分配格式和疏林与灌丛生态系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竹 生物量
下载PDF
大头典竹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瞿印权 徐雯 +4 位作者 沈露 何天友 魏建文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9,共6页
以大头典竹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大头典竹的ISSR-PCR... 以大头典竹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大头典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液中含2.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 U TaqDNA聚合酶,0.6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μL 10×Buffer,10.55μL ddH_2O。相应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5℃退火30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应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成功地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稳定性、重现性、适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大头典竹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典竹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下载PDF
雷竹笋期鞭侧芽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爱武 胡超宗 +3 位作者 裘丽珍 郑炳松 冯伟明 余伟朵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6,共4页
根据雷竹笋期鞭侧芽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测定分析表明,竹鞭侧芽的萌发受营养、水分等构成组织物质供给的限制,芽体间产生营养争夺,通过刚哚乙酸的氧化酶活性变化,调节吲哚乙酸含量,达到了影响侧芽生长的目的,在萌发芽中... 根据雷竹笋期鞭侧芽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测定分析表明,竹鞭侧芽的萌发受营养、水分等构成组织物质供给的限制,芽体间产生营养争夺,通过刚哚乙酸的氧化酶活性变化,调节吲哚乙酸含量,达到了影响侧芽生长的目的,在萌发芽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和芽体活跃生长区的出现相关;从竹鞭和竹鞭侧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表明,过氧化物酶系统不仅在生长素的氧化降解中起作用,而且可能在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或其它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鞭 侧芽 吲哚乙酸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雷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