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对流动沙丘链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士威 漆建忠 +1 位作者 麻保林 刘冰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本文系1988年在榆林毛乌素沙地,采用4个梯度,56个测风探头,对流动沙丘和飞播地进行风速的同步或相对值观测报告。测试阐明:飞播形成的植被踏郎(Hedysarum mongolica TUrcz)与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尤以踏郎对流动沙... 本文系1988年在榆林毛乌素沙地,采用4个梯度,56个测风探头,对流动沙丘和飞播地进行风速的同步或相对值观测报告。测试阐明:飞播形成的植被踏郎(Hedysarum mongolica TUrcz)与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尤以踏郎对流动沙丘的逆转作用效果显著。由于踏郎地下茎的萌生,使原来24m宽的植被带扩大到40m;10a后保存面积由17.7%增到60%以上,形成固定沙地。 改造后的沙丘,不仅坡度减小、坡长增大,沙丘高度显著降低,并呈“舌状”前移,丘间地也不断缩小等,出现一系列飞播地的地貌形态变化,使“水平”、“垂直”风速的降低值均衡。对比封禁十年后的流动沙丘,除沙丘前移外,坡面上仍然寸草不长。因此,提倡远处飞播,近处人工直播是改造沙漠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造林 防沙林 流动沙丘链
下载PDF
洞庭平原区防护林网体系效益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胡果生 黄承前 姚建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9-76,共8页
本文通过对洞庭平原区防护林网体系的效益进行分析表明,防林网体系的建成,使该区的地区性气候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同时,还增加了森林分布,解决了当地人民生活用材的困难,为综合利用土地资... 本文通过对洞庭平原区防护林网体系的效益进行分析表明,防林网体系的建成,使该区的地区性气候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同时,还增加了森林分布,解决了当地人民生活用材的困难,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林带 效益 平原区
下载PDF
山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红 张爱军 +1 位作者 周大迈 张瑞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332-334,共3页
通过对近30年来山区植被恢复工作研究的技术与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人工植被恢复和自然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存在问题等,对现有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山区植被恢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山区 植被恢复 进展
下载PDF
关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思考
4
作者 肖丽娟 李旭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7期221-221,225,共2页
总结了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落实政策、规范管理与保证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以期确保退耕还林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措施 宣传 政策落实 规范管理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4个乡土树种的抗旱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申学圣 宫渊波 +3 位作者 陈林武 房建佳 张振恒 钟熙敏 《贵州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5年生油松、岷江柏、刺槐、榆树4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分别在旱季和雨季进行测定,分析讨论了干旱胁迫下,各树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根据4个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的表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以刺槐的抗旱性最强,油松的抗旱性最差。其排名顺序为:榆树>刺槐>油松>岷江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乡土树种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过去灾多地瘦 今日林茂粮丰——山东省治理黄淮海平原风沙灾害的起步
6
作者 王玉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9-52,共4页
山东省的西北和西南部分,属黄淮海平原地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当地人常说:风起满天沙,风停地搬家。它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河道淤积,降低排灌效益;沙打禾苗,埋没庄稼;袭击村庄,危害人畜健康。治理措施计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 山东省的西北和西南部分,属黄淮海平原地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当地人常说:风起满天沙,风停地搬家。它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河道淤积,降低排灌效益;沙打禾苗,埋没庄稼;袭击村庄,危害人畜健康。治理措施计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利用土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防风固沙,营造防护林;积极扩大人工草场,大力发展畜牧业;围堰平种,加强畦田建设。治理前是粮田多,草地少,出力多,收入少,灾多地瘦;治理后是粮田少,草地多,出力少,收入多,林茂粮丰。每年向国家贡献大批粮棉和农林牧副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防护林 水土保持 平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稻田防护林网主林带方位设计方案的探讨
7
作者 黎富煜 陶安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7-83,共7页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稻田林带遮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主林带是东西走向时,这种影响最小,因此建议珠江三角洲主林带的方位设计最好采取东西走向。
关键词 林带遮阴 主林带方位 稻田 防护林
下载PDF
理解ArcObjects对象模型,编写林业规划功能程序
8
作者 丘国文 《福建林业》 2017年第1期40-44,共5页
理解ArcObjects常用对象模型,掌握其接口、属性和方法,目的在于编写程序,扩展ArcMap潜在功能,高效、准确实现林业规划及图层修正更新工作。
关键词 林业规划 ARCMAP ArcObjects对象模型 编程
下载PDF
林网方位与防风效应野外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兆民 孟平 +1 位作者 张翼 刘德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7,共7页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网方位 防风效能 模拟 防护林
下载PDF
4种耐风沙盐碱植物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佟健美 金日权 +1 位作者 王占武 陆静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8,共2页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榆属3种植物与胡颓子属植物沙枣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春榆、蒙古黄榆、白榆和沙枣离析导管分子在风沙盐碱的恶劣环境下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各自的适应性.榆属3种植物...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榆属3种植物与胡颓子属植物沙枣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春榆、蒙古黄榆、白榆和沙枣离析导管分子在风沙盐碱的恶劣环境下演化出不同的形态和各自的适应性.榆属3种植物导管分子侧壁均为螺纹加厚,纹孔为对列-互列型,但导管分子平均长度和平均直径呈反比.沙枣导管分子侧壁为全面加厚,纹孔为进化的孔纹,直径远大于榆属3种植物.分析表明,沙枣最适宜沙地种植,可用来做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植物 沙枣 导管分子 离析
下载PDF
林区边境用边防人员防越界装置实践方案研究
11
作者 曹阳 于凯 +2 位作者 尹相振 丛林 胡倩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23期136-138,共3页
根据乌苏里江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中俄边境林区防越界危险区域的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实施防越界监控,对3处危险区域建立无人值守瞭望监控塔方案进行研究。首先,对人员防越界进行分析,明确防越界监控的重要性。其次,对无人值守瞭望监控塔... 根据乌苏里江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中俄边境林区防越界危险区域的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实施防越界监控,对3处危险区域建立无人值守瞭望监控塔方案进行研究。首先,对人员防越界进行分析,明确防越界监控的重要性。其次,对无人值守瞭望监控塔的功能进行分析,确定方案标准。最后,确定应用方案,经过实践后,该方案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边境 边防人员 防越界装置 实践
下载PDF
混农林业的防护效益与结构特征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忠林 王佑民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六种混农林业类型防护效益与结构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初步得出:各类混农林业的防护效益与林木株数、林水平均高度关系不紧密,而与林木覆盖度、林木冠体及林木分布度关系极紧密。
关键词 混农林业 防护效益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防护林对农作物的生物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伟 刘文欢 +5 位作者 宋斌岩 汪志超 何明哲 张铁华 张方春 邓国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12-117,共6页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马鞍山农埸,建立南北走向(2000 m×7m)林带。对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进行微观生理机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其研究结果:(1) 带状林带内不同位置处农作物的产量、生物量差异显著,并呈正态曲线型,...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马鞍山农埸,建立南北走向(2000 m×7m)林带。对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进行微观生理机制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其研究结果:(1) 带状林带内不同位置处农作物的产量、生物量差异显著,并呈正态曲线型,其中生物量以5 H、10 H处最好,以10H处产量最高。(2) 林带内不同位置处农作物产品质量差异显著,最佳品质在5 H处。(3) 林带的最佳防护距离为5 H至10H。(4) 光合作用最佳位置在5 H至10H,该处净光合强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护田林 生物量 光合吸收作用
下载PDF
浅议洼碱地农田林网造林的基本措施
14
作者 刘润泽 《河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46,共3页
丰南县南部草泊水库西岸,东排干以东的下洼地带,涉及柳树(瞿阝)乡的夏新庄、韩家(瞿阝)、柳东、柳北、柳前五个村和兴字沽乡的蒲台河、兴字沽两个村以及县第二良种场,总面积约1万亩。春碱白茫茫,夏季草苍苍,秋季水汪汪,几十里地不见一... 丰南县南部草泊水库西岸,东排干以东的下洼地带,涉及柳树(瞿阝)乡的夏新庄、韩家(瞿阝)、柳东、柳北、柳前五个村和兴字沽乡的蒲台河、兴字沽两个村以及县第二良种场,总面积约1万亩。春碱白茫茫,夏季草苍苍,秋季水汪汪,几十里地不见一棵树木。从1965年开始逐年采取开渠泄水和修堤筑坝、筑台田等综合改土治水措施,使自然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土方工程的基础上,自1969年开始造林,到1983年春季,万亩洼碱地上,已经形成了河渠、道路,网,带行相结合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共有大小树木75万株,紫穗槐15万簇。由于林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林网 洼碱地农田 造林 护田林
下载PDF
常宁市油茶种植面积演变分析
15
作者 周松秀 詹婷 +3 位作者 刘兰芳 邱文彬 刘晓燕 邓昕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6-79,共4页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常宁市自然地理条件适应种植油茶,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以东北部的烟洲镇、荫田镇和蓬塘乡的种植面积最大,均在4 000hm2以上。其外围乡镇油茶种植面积次...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常宁市自然地理条件适应种植油茶,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以东北部的烟洲镇、荫田镇和蓬塘乡的种植面积最大,均在4 000hm2以上。其外围乡镇油茶种植面积次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宁市的油茶种植面积的变化大约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80年代中期,油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老林更新改造时期,成林面积减少;90年代中期以来,油茶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今后应增加科技投入,实现常宁油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宁市 油茶 种植面积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