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protoplasts: the case of the mycorrhizal fungus Tulasnella calospora from roots of orchids
1
作者 Li-Kun WANG Hong-Xia LIU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3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Protoplast isolation is relevant for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has been principally used in proceduresnvolv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ge of mycelium, osmotic stabilizers, enzyme, incubation te... Protoplast isolation is relevant for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has been principally used in proceduresnvolv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ge of mycelium, osmotic stabilizers, enzym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incubation time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protoplast yield. The young mycelia (3 d) of Tulasnella calospora were digested for 6 h at 30℃ in a mixture of 1.2 mol·L-1 MgSO_4 + 10 mmoI·L-1 K2HPO4 as the osmotic stabilizer, with a 1.0% lysing enzyme and 1.5% driselase: more than 106 protoplasts mL-1 were obtained. When collected 3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oplasts can reach 107-108 protoplasts mL-1, an amount suitable enough for experiments of transformation in fungi. For every 10_5 protoplasts, about 15-25 protoplasts can egenerate after 24-36 h cultivation in a liquid medium and after 8-10 d in an agar medium. This study produced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otoplast production, reverting them into a typical mycelia morphology using a Tulasnella calospora so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rrhizal fungi Tulasnella calospora PROTOPLASTS osmotic stabilizer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猴头菌MnP1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尹立伟 池玉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7,共10页
【目的】克隆猴头菌CB1锰过氧化物酶(Mn P)基因,用于分析He-mnp1基因及蛋白序列、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研究猴头菌Mn Ps基因功能、转录调控和构建优良工程菌株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 Bank中已报道的白腐菌Mn Ps基因c DNA序列的保守... 【目的】克隆猴头菌CB1锰过氧化物酶(Mn P)基因,用于分析He-mnp1基因及蛋白序列、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研究猴头菌Mn Ps基因功能、转录调控和构建优良工程菌株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 Bank中已报道的白腐菌Mn Ps基因c 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采用简并PCR、逆转录RT-PCR、c DNA末端的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扩增出全长c DNA基因序列,命名为He-mnp1(Gen Bank登录号为HM116841.3),并对其猴头菌He-mnp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搜索;ORF Finder查找该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利用Expasy数据库和Bio Edit软件预测He-mnp1蛋白质的理化特性及氨基酸的组成;同时进行亲/疏水性及跨膜区的分析;采用Signal P 4.1软件进行蛋白信号肽的预测;并利用Clustal W和MEGA 5.1软件对He-mnp1蛋白序列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白腐菌Mn Ps系统发育树;利用数据库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CDD)蛋白保守结构域的预测,查看He-mnp1血红素、基质及锰、钙等结合位点;采用Predict Protein软件和SWISS-MODEL软件进行He-mnp1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和同源三维建模。【结果】该基因He-mnp1的c DNA全长1 279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 080 bp,起始密码子ATG,终止密码子TAA,5'端非翻译区有68个核苷酸,3'端非翻译区有131个核苷酸,编码蛋白359 a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猴头菌He-mnp1氨基酸组成中丙氨酸含量最高,无酪氨酸,分子量为38.18 k Da,等电点为4.35,He-mnp1的蛋白有明显的亲水区,存在81-105、121-141间有2处疏水区域,此蛋白为亲水蛋白。He-mnp1蛋白质多肽前体包含1个18 aa的信号肽及1个5 aa的中间前导短肽。【结论】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e-mnp1分布在第2组群,与平菇侧耳、冬生多孔菌、变色栓菌的Mn P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He-mnp1基因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为ClassⅡ类的真菌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蛋白家族。He-mnp1蛋白二级结构预测α-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锰过氧化物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竹材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桂华 何文龙 金重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87-90,共4页
对发霉变色竹材上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用组织分离得到了3个真菌分离物;用孢子分离得到了6个真菌分离物;而用子实体直接鉴定的有4个种。它们隶属于半知菌亚门的两个纲,3个目,11个属的真菌。在竹材上最常见的... 对发霉变色竹材上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用组织分离得到了3个真菌分离物;用孢子分离得到了6个真菌分离物;而用子实体直接鉴定的有4个种。它们隶属于半知菌亚门的两个纲,3个目,11个属的真菌。在竹材上最常见的真菌是葡萄生交链孢(Alternariaviticola),局限曲霉(Aspergillusrestrictus),多主枝孢霉(Cladosporiumherbarum)和青霉(Penicill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霉菌 分离培养 鉴定 真菌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耐逆性研究
4
作者 陈名君 李俊 黄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5,共11页
球孢白僵菌孢子是应用最广泛的真菌杀虫剂关键因子,为了解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抗逆能力的影响,从采集自全国不同温区3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生长快、产孢量大的菌株——RCEF5609、RCEF5746、RCEF5688、RCEF6200... 球孢白僵菌孢子是应用最广泛的真菌杀虫剂关键因子,为了解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球孢白僵菌孢子抗逆能力的影响,从采集自全国不同温区30株球孢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出5株生长快、产孢量大的菌株——RCEF5609、RCEF5746、RCEF5688、RCEF6200和RCEF6857。采用营养丰富度不同的常用培养基(PDA、SDAY和MEA)和不同培养时间两个方面研究菌株耐热和抗紫外性,并分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RCEF6200和RCEF5688分生孢子发芽率最高,抗逆性最强,RCEF5609孢子萌发率最低,抗逆性最弱;营养贫瘠的PDA较营养丰富的SDAY和MEA产生的孢子更有利于耐热和抗紫外,培养7 d的分生孢子抗逆性更强。进一步分析抗逆性最强的菌株RCEF6200和抗逆性最弱的菌株RCEF5609抗逆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菌株RCEF6200和RCEF5609逆境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在PDA培养基上和7 d的培养条件下,较其他处理中耐热性和抗紫外线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增加,可见抗逆相关基因转录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研究为生产抗逆性强的球孢白僵菌菌剂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耐热性 紫外胁迫 培养时间 培养基
下载PDF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琍英 程爱兴 +2 位作者 喻爱林 傅卫庆 郑平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63-276,共14页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和菌根菌的调查,本文报道了241个树种的菌根类型、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自然分布规律及其菌根菌的分类。
关键词 天目山 菌根 林木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长白山多孔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魏玉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11-2717,共7页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通过将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为可被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经过十几年的考察和采集,发现长白山地区多孔菌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Shannon... 多孔菌是木材腐朽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通过将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为可被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经过十几年的考察和采集,发现长白山地区多孔菌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5.06,共有246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40.7%,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6个目11个科80个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他几种区系成分也有分布,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区系特征.松属是长白山地区多孔菌最重要的寄主树木,该地区41.5%的多孔菌生长在松属上.该地区多孔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其数量与生长基质腐烂程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9,呈显著相关,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长白山多孔菌物种保护程度比较高,其中稀有种和濒危种的数量均相对较多,濒危种18种,占到全国濒危种数量的37.5%.多孔菌除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生态功能外,很多种类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保护好该生物类群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多孔菌 物种多样性 区系组成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南岭自然保护区真菌资源调查名录之一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泰辉 章卫民 +2 位作者 宋斌 陆勇军 沈亚恒 《生态科学》 CSCD 1996年第1期57-62,共6页
报道在南岭自然保护区调查所发现的各类真菌资源情况。第一部分首先报道其中的大型真菌155种。有关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真菌 名录 南岭 森林微生物学
下载PDF
偏肿革裥菌锰过氧化物酶的分级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龙 池玉杰 冯连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白腐菌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分级纯化,以期得到L.gibbosa MnP的纯品和进行后续酶学性质研究。【方法】在对L.gibbosa所产MnPs进行优化培养、获得大量MnPs粗酶液的基础上,通过硫酸铵(NH4)2SO4分... 【目的】研究白腐菌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分级纯化,以期得到L.gibbosa MnP的纯品和进行后续酶学性质研究。【方法】在对L.gibbosa所产MnPs进行优化培养、获得大量MnPs粗酶液的基础上,通过硫酸铵(NH4)2SO4分级盐析、聚乙二醇(PEG)沉淀进行粗酶液浓缩、在起始缓冲液中进行透析、经DEAE-琼脂糖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梯度洗脱和葡聚糖G-75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对MnPs粗酶液进行纯化,并对分级纯化方法进行优化,对纯化浓缩后的纯酶样品采用SDS-PAGE方法进行酶纯度检验。【结果】在75%、80%和85%这3种(NH_4)_2SO_4饱和度中,85%的(NH_4)_2SO_4是沉淀MnPs的适宜饱和度,在该饱和度下测得上清液中酶活为3.63 U·L^(-1),蛋白浓度为0.132 mg·mL^(-1),表明MnPs已基本沉淀完全;试管小试法确定离子交换柱层析中上样的最适缓冲体系为pH7的Na_2HPO_4-NaH_2PO_4起始缓冲液;离子交换柱层析后收集的洗脱液检测到3个蛋白吸收峰,其中只在第2个蛋白吸收峰中检测出MnP活性,该MnP活性值变化曲线与蛋白吸光值一致。这个活性峰经凝胶过滤柱层析后,洗脱结果只出现1个明显的蛋白吸收峰,在其中检测出较高的MnP活性;浓缩后的冻干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只在约40 k Da处有1条清晰的蛋白谱带,表明对MnP的纯化已达到电泳纯。【结论】筛选出85%饱和度的(NH_4)2_SO_4盐析法是初期沉淀与纯化L.gibbosa所产MnPs的最适方法;PEG浓缩法简便、易行、有效;初期浓缩后再经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可以得到电泳纯的MnP纯化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肿革裥菌 锰过氧化物酶 纯化 离子交换柱层析 电泳纯
下载PDF
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的分类鉴定及其发酵上清液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少军 陈定安 +4 位作者 邵晨霞 许隽 杨祎 靳磊 吴胜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1-1679,共9页
【目的】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分析其发酵上清液抗肿瘤活性,为粗毛纤孔菌的开发利用及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性观察、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简称... 【目的】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分析其发酵上清液抗肿瘤活性,为粗毛纤孔菌的开发利用及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特性观察、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简称IH3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利用B16、Hep-3B、Hela、MCF-7、HCT-116和4T1 6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HUVEC分析该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抗肿瘤谱。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中筛选出萃取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最佳有机溶剂,利用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离抗肿瘤活性组分,并利用MTT(四唑盐)法分析活性组分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半致死浓度(IC50)。【结果】IH3菌株的形态特性与粗毛纤孔菌相似,且其ITS序列与粗毛纤孔菌(MF183947.1)的相似度最高,为98%,鉴定为粗毛纤孔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也显示,IH3菌株属于纤层孔菌属类群,与3个粗毛纤孔菌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IH3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排序为:B16>Hep-3B>Hela>MCF-7>4T1=HCT-116。正丁醇萃取的IH3菌株发酵上清液抗肿瘤活性组分对B16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最高,达80%,说明正丁醇对发酵上清液中抗肿瘤活性组分的萃取效果最佳。利用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可有效获得纯度较高的单一抗肿瘤活性组分(WIH3),该活性组分对B16、Hep-3B、Hela和MCF-7肿瘤细胞的半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29.322、37.387、47.029和58.009μg/mL。【结论】IH3菌株被鉴定为粗毛纤孔菌,与已发表的粗毛纤孔菌菌株存在遗传差异,可能为粗毛纤孔菌的新亚种,其发酵上清液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鉴定 抗肿瘤活性 液相色谱分离 半致死浓度(IC50)
下载PDF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鹏 刘博 +4 位作者 徐曼 敖明章 付春华 余龙江 顾玉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15-5317,5323,共4页
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树皮内表皮中分离得到1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O60B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分析其发酵产物,其紫杉醇产量为2.5~3.0μg/g(紫杉醇/菌丝干重),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8 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 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树皮内表皮中分离得到1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O60B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分析其发酵产物,其紫杉醇产量为2.5~3.0μg/g(紫杉醇/菌丝干重),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8 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Taxus x media) 紫杉醇 内生真菌 18 S RDNA 毛霉(Mucor sp.)
下载PDF
彩色豆马勃高效胶囊菌根制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阎伟 蔡铁波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2-19,共8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高效囊菌根制剂的生产工艺,筛选出了高效胶囊菌剂的最佳固化剂、固化时间、固化浓度及其固化填充物。同时探讨了菌根菌剂和菌根苗木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关键词 菌根菌剂 彩色豆马勃 胶囊菌根制剂
下载PDF
栓菌属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明旗 曹支敏 李振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从秦岭采集的15株栓菌属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03588,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起始最适p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5d酶活达到最大值。培养基装量对产酶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栓菌 漆酶 发酵条件 筛选
下载PDF
无眼金线鱼巴及其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亚辉 张春光 《生物学通报》 2007年第10期15-16,共2页
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是一种典型洞穴鱼类,已知只分布在云南宜良九乡麦田河畔的个别溶洞中,种群数量比较稀少,被列为濒危种类,亟待开展有效的保护,有关科学调查则是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利用现有条件,扩大附... 无眼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nophthalmus)是一种典型洞穴鱼类,已知只分布在云南宜良九乡麦田河畔的个别溶洞中,种群数量比较稀少,被列为濒危种类,亟待开展有效的保护,有关科学调查则是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利用现有条件,扩大附近已有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眼金线鲃 现状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木蝴蝶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促生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娟娟 房佳茹 +2 位作者 周士家 李伟 孙正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8-885,共8页
【目的】解析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促生功能。【方法】以木蝴蝶树皮、种子、果皮和叶片为材料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依据生理指标对分离的内生真菌促生活性进行分析;选取部分代表性内生真菌转接到黄豆植株... 【目的】解析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促生功能。【方法】以木蝴蝶树皮、种子、果皮和叶片为材料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依据生理指标对分离的内生真菌促生活性进行分析;选取部分代表性内生真菌转接到黄豆植株进行培养,以黄豆产量指标验证其实际促生效果。【结果】从木蝴蝶树皮、种子、果皮和叶片中分离得到50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3属23种,其中果皮部位分离菌株最多,炭疽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菌属;9株代表性真菌均具有产吲哚乙酸和固氮的能力,其中6株真菌还具有溶磷和解钾特性。转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9株菌处理后黄豆果荚数增加5%~75%,产量提高37%~231%;其中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促生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首次开展了木蝴蝶内生真菌的分离研究,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其中壳青霉促生效果最好,转接黄豆后可提高其果荚数和产量,具有开发为微生物菌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蝴蝶 内生真菌 纯培养分离 促生功能
下载PDF
梵净山典型植被类型的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敏 李龙 +1 位作者 李海波 王祖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8,共12页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首要因子。冗余分析揭示植被类型、土壤p H、根碳含量和叶碳含量显著影响真菌群落;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差分解分析表明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叶性状影响最小。[结论]植被类型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真菌功能类群与植被类型间存在某种特定联系,植物性状对根系真菌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FUNGuild 根系真菌 功能类群 细根性状
下载PDF
中国革菌一新记录种——哈氏杯革菌
16
作者 尚蓓 贺伟 余长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2005年8月,作者对北京市的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木材腐朽菌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大型真菌100余号,并对这些标本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一种生长在阔叶林下的革菌为哈氏杯革菌Cotylidia harmandii(Lloyd) D.A.Reid。杯革菌属(Cotylidia P... 2005年8月,作者对北京市的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木材腐朽菌进行了考察,采集了大型真菌100余号,并对这些标本进行了鉴定。研究发现一种生长在阔叶林下的革菌为哈氏杯革菌Cotylidia harmandii(Lloyd) D.A.Reid。杯革菌属(Cotylidia P.Karst)在我国曾有过报道,全球有描述的分类单位共有20余个,在我国仅发现了5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杯革菌 革菌 中国新记录种 北京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7
作者 裴广廷 李夏 +5 位作者 贺同鑫 黎俊 庞榆 胡宝清 张伟东 孙建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0-1642,共13页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5种植被恢复模式,即澳洲坚果模式(Macadamia integrifolia)、核桃(Juglans regia)模式、桑葚(Morus alba)模式、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模式和封育林模式下的土壤细菌、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5种植被恢复模式,即澳洲坚果模式(Macadamia integrifolia)、核桃(Juglans regia)模式、桑葚(Morus alba)模式、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模式和封育林模式下的土壤细菌、真菌的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撂荒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封育林对土壤有机碳和氮磷养分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大。5种植被恢复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其中桑葚对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影响最大,而核桃对真菌丰富度、香浓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土壤pH值、硝态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与细菌α多样性(丰富度、香浓指数、谱系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植被恢复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在相比撂荒地,核桃显著增加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细菌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的相对丰度,澳洲坚果显著增加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和总氮含量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相对重要的驱动因子。总而言之,桑葚、核桃提升微生物多样性效果显著,可能有助于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澳洲坚果显著增加子囊菌门真菌丰度,在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封育林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磷养分效果明显,对改善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区 植被恢复修复 土壤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油松大树移植新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龙 薄一览 +2 位作者 姚庆智 闫伟 宋红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针对园林绿化中,油松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的情况,采用了以树体输液,配合新型复合菌根剂灌根的大树移植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新技术的应用使成年油松移植后成活率达到了94.8%,比对照组高62.8%;针叶含水量增加了20.95%、当年生长枝含水量增... 针对园林绿化中,油松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的情况,采用了以树体输液,配合新型复合菌根剂灌根的大树移植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新技术的应用使成年油松移植后成活率达到了94.8%,比对照组高62.8%;针叶含水量增加了20.95%、当年生长枝含水量增加了17.18%、胸高处树干含水量增加了13.81%、树干基部含水量增加了1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移植 油松 成活率
下载PDF
杨树菌根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辉 唐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 杨树菌根真菌资源丰富,有30种外生菌根真菌和5种VA菌根真菌可与其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和VA菌根,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菌根可以促进杨树苗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增强其抗旱性,并且可以诱导杨树体内酚类物质代谢中酶类(PO、PPO、PAL等)活性的提高,加速抗病性物质(酚类等)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菌根 抗性
下载PDF
Bio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Amygdalus scoparia Spach plantations and a natural stand 被引量:3
20
作者 Javad Mirzaei Mostafa Morad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203-1211,共9页
The bio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was surveyed in the Kolm region of Iran in three adjacent sites, a natural stand, a 10-year-old and a 15-yearold plantation of Amygdalus scoparia. To date, there h... The biodivers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was surveyed in the Kolm region of Iran in three adjacent sites, a natural stand, a 10-year-old and a 15-yearold plantation of Amygdalus scoparia.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f AMF biodiversity in Iran,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forests of the country. For this study, soil and root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A. scoparia rhizosphere soil in spring and autumn. Almost half of the root length was colonized by AMF. We identified 13 AMF species belonging to Glomeraceae, Claroideoglomeraceae or Diversisporaceae. The three plantations differed in terms of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rganic C and P. Spore density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ed with P concentration. Root length colonization was correlated only with soil Ca.Species diversity and richnes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N, P, organic C and spore density. AMF diversity in 15-year-old plantations was more similar to that in the natural stand than in the 10-year-old plantation. We confirmed that a 15-year-old plantation is not similar in terms of AMF colonization to natural stands. We conclude that more than 15 years are required for AMF colonization of plantations to resemble that of natural st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ygdalus scoparia BIODIVER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