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三种林下地被物储水特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程金花 张洪江 +4 位作者 史玉虎 程云 祁生林 何凡 潘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25-1828,共4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 3种森林类型 (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 )林下地被物调查及其持水试验 ,分别得到 3种森林类型林下地被物最大储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 .结果表明 ,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层储水量最大 ,为其风干重的 30 3... 通过对三峡库区 3种森林类型 (松栎混交林、栓皮栎纯林、马尾松纯林 )林下地被物调查及其持水试验 ,分别得到 3种森林类型林下地被物最大储水量、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 .结果表明 ,栓皮栎纯林林下苔藓层储水量最大 ,为其风干重的 30 3.1% ,松栎混交林林下的为 2 83.8% ,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2 4 2 .3% .松栎混交林林下枯落物最大储水量为其风干重的 2 82 .2 % ,栓皮栎纯林林下的为 2 6 2 .5 % ,马尾松纯林林下的为 2 39.3% .经分析拟合 ,得到林下苔藓层、林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 =ktn.在同为中龄林条件下 ,3种森林类型林下苔藓层储水量均高于林下枯落物储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地被物 苔藓 枯落物 储水特性
下载PDF
不同造林技术对水土保持林3种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以鲁中砂石山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林川 孙婴婴 郭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可以显著地提高蓄水效益。整地深度为50 cm的刺槐林最大持水量为2 142 t·hm^(-2),分别比整地深度40、30 cm的刺槐林蓄水效益提高29、117 t·hm^(-2);保水剂对蓄水效益也有明显提高,造林时,施用30 g保水剂的刺槐林有效持水量为2 184 t·hm^(-2),分别比施用20、10 g保水剂提高30、45 t·hm^(-2);土壤蓄水量与株行距呈显著正相关,与整地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效益 造林技术 水土保持林 砂石山地
下载PDF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守红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8,共8页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13亿t,分别占措施期水、沙实际减少总量的11.6%和11.4%。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水、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3%和60.5%。其中,植被措施(林地+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引起径流量减少2.78亿m3,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0.2%;工程措施(梯田+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引起产沙量减少0.46亿t,占产沙减少总量的40.3%。降雨变化、植被及工程措施对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雨的丰枯变化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时限性。因此,在水保措施建设过程中,需合理配置工程和植被措施比例,重视对已建梯田、坝地等工程的维护和废弃工程的替换,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功能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水土保持 径流 侵蚀产沙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第Ⅲ副区小流域降水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光 余新晓 +2 位作者 傅恒 刘奇 武二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5-239,263,共5页
降水的空间异质性是水资源管理重要的理论基础。以吕二沟小流域为例,从地形地貌角度对黄土高原第Ⅲ副区小流域尺度上降水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现出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性,并且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 降水的空间异质性是水资源管理重要的理论基础。以吕二沟小流域为例,从地形地貌角度对黄土高原第Ⅲ副区小流域尺度上降水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现出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的特性,并且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不同降水强度引起的降水空间异质性不同,降水量愈大,空间异质性越大。应用SURFER软件对不同降水量情形下流域降水等值线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降水量越大,高程和距离沟口距离所起的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空间异质性 黄土高原第Ⅲ副区
下载PDF
汾河景区水质及保护分析
5
作者 杨茂源 《山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51-52,共2页
简要介绍了汾河太原城区段水利工程的概况,分析了汾河水库蓄水池水质,认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都经支沟或直接进入汾河是造成汾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保护的原则以及做好污染源的治理、水质保护管理与监测、工程维护等水质治理... 简要介绍了汾河太原城区段水利工程的概况,分析了汾河水库蓄水池水质,认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都经支沟或直接进入汾河是造成汾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保护的原则以及做好污染源的治理、水质保护管理与监测、工程维护等水质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城区 汾河 水质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能的研究
6
作者 魏建康 刘超 +5 位作者 李单琦 周少卿 王汉琪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9-13,共5页
运用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浸提法对4种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为杉木林(11.66 t/hm2)>马尾松林(6.81 t/hm2)>厚朴林(5.90 t/hm2)>纯林(4.28 t/hm2)... 运用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浸提法对4种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为杉木林(11.66 t/hm2)>马尾松林(6.81 t/hm2)>厚朴林(5.90 t/hm2)>纯林(4.28 t/hm2);在不同浸泡时间段,林分的凋落物持水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为厚朴林(205.12%)>纯林(163.33%)>马尾松林(139.33%)>杉木林(120.96%);4种不同种植模式雷公藤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杉木,浸泡0.5 h后的吸水速率分别为2 630.05、2 407.32、2 035.09和1 592.14 g/kg/h。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凋落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现极显著的(P<0.01)对数递增函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现出极显著的(P<0.01)递减幂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套种 人工林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下载PDF
祁连山森林复合流域径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金叶 车克钧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7,共6页
祁连山是由森林、草原、冰川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固定试验区长期(22a)进行径流规律研究表明:该区林地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草地不同程度均有地表径流发生;河川径流年动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一个水文年径流过程以月为时间单元... 祁连山是由森林、草原、冰川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固定试验区长期(22a)进行径流规律研究表明:该区林地很少发生地表径流,草地不同程度均有地表径流发生;河川径流年动态受降水和气温影响,一个水文年径流过程以月为时间单元划分为3个时期;森林植被的影响贯穿于径流全过程,减少地表径流、延长径流历时、消洪补枯、涵养水源,而且不减少河川径流总量;据此,提出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径流量 地表径流 河川径流 山地森林植被 祁连山 径流量
下载PDF
琼西北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能力
8
作者 陈夙怡 黄艳萍 +3 位作者 严美 韩宇杰 王康 涂志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储量为3.01~14.66 t·hm^(-2),表现出马占相思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均以半分解层为主,占比为75.09%~81.86%;最大持水量为8.60~33.95 t·hm^(-2),有效拦蓄量为6.92~26.73 t·hm^(-2),均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4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880)。3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为1.45~1.52 g·cm^(-3),总孔隙度为32.82%~37.56%,有效持水量为61.80~77.16 t·hm^(-2),土壤持水能力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为24.74~29.67 mm·min^(-1),其中,马占相思人工林最高;土壤稳渗速率为1.01~1.38 mm·min^(-1),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20)。3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综合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81.0987)>桉树人工林(69.7416)>橡胶树人工林(67.1514),土壤入渗性能和枯落物储量是影响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主导因素。综合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建议在对桉树人工林及橡胶树人工林更新时可种植马占相思,以提高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橡胶树 马占相思 水土流失区 枯落物 土壤 持水能力
下载PDF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建新 侯晓丽 薛立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85-89,共5页
2008年1月至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冻雨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大量的折干残体。冰雪灾害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森林恢复和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对灾害引起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冰雪灾害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008年1月至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冻雨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大量的折干残体。冰雪灾害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森林恢复和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对灾害引起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甚少。为了研究冰雪灾害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粤北乐昌林场杉木林内建立三个面积为20 m×20 m的固定标准地,分别在标准地中心以及四个角采集上土层(0—20 cm)和下土层(20—40 cm)的土样,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研究结果表明:与2008年相比,2011年杉木林地土壤容重降低,而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均升高,说明冰雪灾害对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灾害 土壤物理性质 杉木林 广东粤北 森林恢复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3种常绿阔叶树种苗木光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寿强 张毅龙 +3 位作者 黄钰辉 甘先华 陈真权 彭雄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3种常绿阔叶树种苗木为研究对象,以日平均气温19.5℃为对照,12.0℃和7.1℃分别作为低温胁迫I和Ⅱ处理,分析广州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苗木气体交换参数和... 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闽楠(Phoebe bourne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3种常绿阔叶树种苗木为研究对象,以日平均气温19.5℃为对照,12.0℃和7.1℃分别作为低温胁迫I和Ⅱ处理,分析广州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苗木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后3个树种苗木净光合速率(Pn)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格木和闽楠在低温胁迫Ⅱ阶段的Pn比低温胁迫I阶段有所回升。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表明低温胁迫I阶段Pn下降可能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低温胁迫Ⅱ阶段闽楠的Pn下降可能是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格木和樟树仍是Pn下降可能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随着低温胁迫加强,格木因蒸腾速率(Tr)升高而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下降,而闽楠和樟树的Tr逐渐降低,WUE逐渐升高。3个树种幼苗在对照时的光补偿点(LCP)均低于20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低温胁迫使最大光合速率(Amax)均下降、LSP降低、LCP升高,表明低温下幼苗的光能利用能力和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都下降。格木暗呼吸速率(Rd)的变化趋势与LCP的相同,而樟树和闽楠Rd的变化趋势则与LCP相反,表明前者通过提高代谢来抵抗低温胁迫,其Pn的提高是以消耗更多的水分为代价的,而后两者则是通过降低代谢来适应低温,较好地协调了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气体交换参数 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下载PDF
Analysis of Household Use of Traditional Fuels and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Deforestation in Kisii County, Kenya
11
作者 Ondiek Renish Awuor Olorunnisola Abel Olajide Basweti Evans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2年第11期756-772,共17页
A large majority of Kenyans still rely on traditional fuels to meet their domestic cooking needs. The demand for traditional biomass is therefore likely to increase in the coming decades as long as they remain the mos... A large majority of Kenyans still rely on traditional fuels to meet their domestic cooking needs. The demand for traditional biomass is therefore likely to increase in the coming decades as long as they remain the most readily available and affordable in comparison to modern energy options. This research sought to analyze the household use of traditional fuels and its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deforestation in Kisii County. The willingness of respondents to adopt alternative biofuels and energy efficient stoves and barriers encountered were also assessed. Two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hat contained both open and close-ended questions were administered to 436 households and 40 wood fuel sellers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es of the study.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use of charcoal was the most prevalent compared to other fuels. Household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fuels contributed to an estimated loss of 39 ha of forest cover per annum. However, since 89.7% of the wood fuel used was sourced from other counties, the loss of biomass did not occur in Kisii County. Given a chance, about 63%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willing to adopt alternative biofuels and energy efficient stoves. However, the greatest barrier to the adoption of these alternatives was the high cost of purchase. Other barriers identified included lack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unwillingness to let go of traditional cooking practices.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the Kenyan government and other stakeholders should promote local technologies for producing energy efficient stoves to make them more affordable to the popu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of Household Use of Traditional Fuels and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Deforestation in Kisii County Kenya
下载PDF
长江三峡山地不同垂直带土壤入渗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目兴 吴丹 崔文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1,共6页
山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是评价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基础。利用盘式张力入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0.49kPa,-0.69kPa和-0.98kPa),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三峡山地各垂直带土壤的入渗过程,比较不同类型山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和常用入渗模... 山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是评价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基础。利用盘式张力入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0.49kPa,-0.69kPa和-0.98kPa),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三峡山地各垂直带土壤的入渗过程,比较不同类型山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和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垂直带间土壤腐殖质层与淋溶淀积层入渗性能的差异呈现不同规律。腐殖质层的入渗率表现为,亚高山温性阔叶林棕壤>中山针阔混交林黄棕壤>低山暖性针叶林黄壤,针叶林黄壤饱和导水率仅为3.84mm/min,不足阔叶林棕壤的8%。腐殖质层入渗主要受土壤结构的影响,疏松多孔的棕壤表层的入渗能力比风化率低、质地粗的黄壤表层更强。淋溶淀积层的入渗率相比较,中山黄棕壤饱和导水率最小,为1.21mm/min,亚高山棕壤和低山黄壤较大。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相比较,亚高山棕壤、中山黄棕壤和低山弃耕地的腐殖质层入渗率均大于淋溶淀积层,而低山黄壤则相反,淋溶淀积层饱和导水率是腐殖质层的5.82倍。林地腐殖质层和弃耕地耕作层的入渗率随时间下降明显,林地淋溶淀积层和弃耕地犁底层降低幅度较小,趋于稳定入渗的时间较短。入渗曲线拟合显示,方正三通用经验公式对4种山地土壤入渗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是描述三峡库区山地土壤入渗过程的适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张力入渗仪 土壤发生层 入渗模型 长江三峡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湘雯 康文星 +2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4、0.3224、0.2790和0.263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龄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径流系数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运动波理论及其在黄土坡面径流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1 位作者 孙保平 孙立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共11页
从运动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入手,分析坡面产流机制,推导出某一时刻坡面上任一点的运动波方程的理论解析解.根据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分析,将坡面径流过程分成涌水阶段,平稳阶段和消退阶段,分别各阶段推导出了运动波方程理论解析解的求解公式.... 从运动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入手,分析坡面产流机制,推导出某一时刻坡面上任一点的运动波方程的理论解析解.根据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分析,将坡面径流过程分成涌水阶段,平稳阶段和消退阶段,分别各阶段推导出了运动波方程理论解析解的求解公式.最后用模型去拟合实测径流过程,求取各次降雨的参数值~i0,a和m,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i0,a,t_a,T_c,t_h的预测模型.如果已知坡面基本状况、坡度、降雨强度及前期土壤含水量,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即可预测单次暴雨下坡面末端径流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运动波理论 动态模型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侧柏林地枯落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何玉广 信忠保 +1 位作者 余新晓 樊登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38,共7页
以北京山区人工侧柏林地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2个2m×5m径流小区,设枯落物覆盖自然坡面与裸露坡面2种处理、大小2种雨强(126,70mm/h),通过对比分析2种处理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林下枯落层覆盖对北京山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 以北京山区人工侧柏林地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2个2m×5m径流小区,设枯落物覆盖自然坡面与裸露坡面2种处理、大小2种雨强(126,70mm/h),通过对比分析2种处理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揭示林下枯落层覆盖对北京山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裸坡相比,枯落物覆盖自然坡面产流产沙分别减少了67.0%和90.6%,其中,减沙效益大于减水效益。(2)无论是枯落物覆盖自然坡面还是裸坡,坡面产流过程均表现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但枯落物覆盖坡面产流趋于稳定的时间较裸坡有所提前。(3)枯落物覆盖坡面70,126mm/h降雨平均产沙速率分别为2.8,80.8g/min,裸坡分别为51.4,872.7g/min,枯落物覆盖坡面产沙率显著小于裸坡(p<0.05)。当地表有枯落物覆盖时,产沙速率与含沙量随产流历时均波动变化不大,坡面产沙是一个基本稳定的过程;于裸坡而言,产沙速率与含沙量在小雨强条件下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而大雨强条件下,两者随产流历时先急剧增加后波动降低。(4)枯落物覆盖坡面产沙量与产流量为线性关系,而裸坡产沙量随产流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急剧上升。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北京山区人工林恢复水土保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增进了对北京山区林地坡面产流产沙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林地坡面 枯落层 人工降雨 径流 侵蚀
下载PDF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贺康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6,共10页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导水率 扩散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红闪 黄明斌 张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50,共7页
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而植被重建对水分循环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利用流域对比分析法,以位于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森林小流域和一条荒坡草地小流... 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而植被重建对水分循环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利用流域对比分析法,以位于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森林小流域和一条荒坡草地小流域为对象,通过对1956~2000年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得出:44年内森林植被累积减少地表径流37%;前15-20年内植被减流作用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后24~30年植被的减流作用几乎保持不变;月径流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6-9月份;森林小流域相对于对比小流域,44年内土壤含水量累积减少约222mm,平均每年减少5mm;而蒸散量相对荒坡草地流域累积增加了620mm,平均每年多蒸散1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重建 对比流域 地表径流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破碎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索安宁 熊友才 +2 位作者 王天明 寇晓军 葛剑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9,共7页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 以子午岭南部的三水河流域为例,选择年径流深度、最大月径流量、侵蚀模数和河流平均含沙量等作为水文过程参数,基于流域降水和各水文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和森林破碎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76年以来的4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林地面积与水文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降水和林地面积两种因素的水文过程统计模拟模型。结果表明:1976年以来,由于森林破碎化,尤其是上游连片分布的森林景观斑块化,使流域年径流深度增加了62.85%,侵蚀模数增加了90.76%,最大月径流量和河流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增大了58.36%和63.21%,其中林地面积的减少对年径流深度的贡献率为72.35%,对最大月径流量的贡献率为45.18%,对侵蚀模数和河流泥沙平均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6.73%和7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黄土高原 水文过程 三水河流域
下载PDF
油茶夏秋季节抗旱措施对林地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左继林 周文才 +5 位作者 龚春 敖婉初 张露 马杰 宫铭 徐林初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有利于保持中、下层土壤的水分。9月灌溉措施对油茶林地保水效果更好,覆草效果优于覆膜;10月覆膜为保持土壤含水量较经济适用的措施,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土壤各层水分,而覆草土壤表层0-10 cm全日各时间点的含水量变化较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1.158,1.133和1.112倍。油茶林地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 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和27.53%,均高于CK(25.52%),全日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466%和7.873%,低于CK(8.794%),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节油茶林地覆盖与灌溉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且适宜的灌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地 土壤含水量 覆草 覆膜 灌溉 抗旱措施
下载PDF
林地坡面的水动力学特性及其阻延地表径流的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吴长文 王礼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2-38,共7页
该文探讨了坡面水流的流态问题,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对经典的雷诺数流态区分理论提出了质疑,阐明了坡面流是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的一种特殊水流运动。用运动波、扩散波近似理论模型,导出了人工降雨条件下林地坡面汇流、退水曲线方程的... 该文探讨了坡面水流的流态问题,通过野外试验分析,对经典的雷诺数流态区分理论提出了质疑,阐明了坡面流是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的一种特殊水流运动。用运动波、扩散波近似理论模型,导出了人工降雨条件下林地坡面汇流、退水曲线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人工降雨试验资料,得出了试验区8种不同林分的坡面阻水指标和阻滞径流时间。该文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林地 阻延径流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