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荞离体胚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建平 裴雁曦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2期20-22,共3页
将甜荞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在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MS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中,胚芽生长发育不明显,胚根形成根系,下胚轴长成细长状。在含有10mg/LIAA和10mg/LBA的培养基中,胚芽、胚根发育不良... 将甜荞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在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MS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中,胚芽生长发育不明显,胚根形成根系,下胚轴长成细长状。在含有10mg/LIAA和10mg/LBA的培养基中,胚芽、胚根发育不良,下胚轴呈粗短状。当培养基中附加02mg/L2,4-D和40mg/LBA时,胚芽生长发育正常,能长成小植株,但根系愈伤组织化。当培养基中添加10mg/LNAA和40mg/LBA时,胚发育良好,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形成正常小植株,32d时小植株分化出花蕾并能开花和结实。高浓度的BA与NAA共同使用对于甜荞胚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胚培养 组织培养 甜菜
下载PDF
用花粉管生长检验荞麦种间杂交亲和性
2
作者 夏明忠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年第6期33-36,共4页
用花粉管生长检验荞麦种间杂交亲和性TamakiHirose等为了成功地进行荞麦育种,已有不少研究进行了将亲缘种的有用基因转移到荞麦栽培种中的种间杂交。这些基因的理想性状包括高产、耐环境胁迫以及抗病虫害。杂交亲和性的研... 用花粉管生长检验荞麦种间杂交亲和性TamakiHirose等为了成功地进行荞麦育种,已有不少研究进行了将亲缘种的有用基因转移到荞麦栽培种中的种间杂交。这些基因的理想性状包括高产、耐环境胁迫以及抗病虫害。杂交亲和性的研究能为荞麦育种中利用亲缘种提供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间杂交 亲和性 花粉管 生长
下载PDF
荞麦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建华 耿庆汉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1-25,共5页
以荞麦的成熟胚,幼胚,下胚轴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基本培养基质培养基上的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最适培养基是2.4-D2.0,NAA1.0,6-BA。0.5的B_5培养基... 以荞麦的成熟胚,幼胚,下胚轴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基本培养基质培养基上的组织培养研究表明: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最适培养基是2.4-D2.0,NAA1.0,6-BA。0.5的B_5培养基;以幼胚为外植体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最适合的培养基是2.4-D2.0,NAA1.0,6-BA0的MS培养基;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时,B_5和MS两种培养基均不适合愈伤组织的生长。2.4-0对荞麦愈伤组织根的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荞麦 外植体 诱导率
原文传递
荞麦愈伤组织分化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建平 裴雁曦 曲运波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6-419,共4页
在附加不同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中 ,龙山荞的子叶愈伤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分化状态 :( 1 )不分化 ;( 2 )分化根 ;( 3)分化芽 ;( 4 )分化全苗。四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对比值为 1 :1 .47:5 .95 :7.78,并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存在... 在附加不同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中 ,龙山荞的子叶愈伤组织表现出不同的分化状态 :( 1 )不分化 ;( 2 )分化根 ;( 3)分化芽 ;( 4 )分化全苗。四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对比值为 1 :1 .47:5 .95 :7.78,并且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也存在明显差异。酶带 4’为分化愈伤组织所特有 ;酶带 2’为未分化和分化愈伤组织所共有 ;在分化根和未分化愈伤组织中缺少酶带 1’ ;未分化愈伤组织比分化愈伤组织多出酶带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组织培养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愈伤组织分化
下载PDF
^(60)钴—γ射线诱发突变改良苦荞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宇 赵钢 曾显斌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采用^(60)钴-γ射线100-800Gy 对苦荞的4个品种进行辐射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苦荞的幼苗高度和根系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辐射处理在700-800Gy 内苦荞的幼苗生长受到显著的影响,而100-200Gy 的处理对苦荞的影响不大。辐射种子... 采用^(60)钴-γ射线100-800Gy 对苦荞的4个品种进行辐射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苦荞的幼苗高度和根系生长逐渐受到抑制。辐射处理在700-800Gy 内苦荞的幼苗生长受到显著的影响,而100-200Gy 的处理对苦荞的影响不大。辐射种子能够引起苦荞多个性状发生变异,但在100-200Gy 突变频率很低,而在300-600Gy 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突变频率则逐渐增加。根据处理结果,最适宜的剂量是300-600Gy。辐射处理导致苦荞黄酮含量发生改变,并可以从中选择到高黄酮含量的突变型。此外,通过选择还获得了高抗落粒性、较高黄酮含量和适宜生育期的突变型"5-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钴-γ射线 苦荞改良 辐射处理 诱发突变 黄酮含量
下载PDF
荞麦愈伤组织的高频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茅雁 锡建中 +1 位作者 张晶 边翠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41-44,共4页
研究了高频率诱导荞麦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组培技术。在附加 0 .5 mg/L  2 .4-D和 KT的 MS4培养基上 ,胚轴和子叶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 81.3 %~ 91.2 % ,胚轴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3 4 .5 %~ 41.2 %。将胚轴在附加 0 .5 mg/L  2... 研究了高频率诱导荞麦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组培技术。在附加 0 .5 mg/L  2 .4-D和 KT的 MS4培养基上 ,胚轴和子叶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 81.3 %~ 91.2 % ,胚轴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3 4 .5 %~ 41.2 %。将胚轴在附加 0 .5 mg/L  2 .4—D的 MS2上预培养 15 d左右再转到 MS4上 ,不定芽诱导率可达 5 3 .3 %。不定芽也可从培养于 MS5 (附加 0 .5 mg/L KT)中的外植体上直接产生。当不定芽转到附加 0 .5 mg/L NAA的 MS7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胚轴 子叶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高频率诱导
下载PDF
苦荞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7
作者 李春花 吴晗 +8 位作者 加央多拉 黄金亮 崔龙 王春龙 田娟 孙墨可 郭来春 魏黎明 任长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100,共7页
为给高产优质苦荞杂交后代株系选育提供参考,对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杂交后代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粒数和株粒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60%),籽粒面积、籽粒周长、长宽比、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圆... 为给高产优质苦荞杂交后代株系选育提供参考,对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杂交后代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粒数和株粒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60%),籽粒面积、籽粒周长、长宽比、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圆度、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小(<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之间、株型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而株型相关性状与籽粒相关性状之间,籽粒相关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状(除千粒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4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株型因子、籽粒质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产量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0.878%,能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14个农艺性状指标,对236株杂交后代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平均值较小的偏长粒形、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平均值为中等的长粒形、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平均值最大的偏短粒形、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平均值为中等的短粒形、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平均值较小的偏短粒形等5类。本研究结果可为苦荞育种材料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农艺性状 杂交后代 表型相关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苦荞麦染色体加倍及后代植株表现研究
8
作者 赵钢 唐宇 《凉山科技》 1990年第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苦荞麦 染色体加倍 后代植株 性状
下载PDF
辐射诱变甜荞高产突变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小冰 郝建平 +2 位作者 裴雁曦 李国柱 刘晓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3,共3页
甜荞种子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从10000rad的剂量组中选出了两个优良高产突变体Ⅱ-45-1和Ⅲ-36-1。研究表明,Ⅱ-45-1、Ⅲ-36-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比对照(未经辐照处理的甜荞种子)高2倍。过氧化物酶... 甜荞种子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从10000rad的剂量组中选出了两个优良高产突变体Ⅱ-45-1和Ⅲ-36-1。研究表明,Ⅱ-45-1、Ⅲ-36-1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比对照(未经辐照处理的甜荞种子)高2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显示,Ⅱ-45-1和Ⅲ-36-1均比对照增加一条Rf值为0.43的酶带,减少一条Rf值为0.84的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体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荞麦 育种 辐射诱变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变创制苦荞品系的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桃雄 关志秀 +3 位作者 韦春玉 李红兴 汪燕 梁成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苦荞品种,本课题组以晋荞麦2号为对照,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创制了苦荞种质资源库。本试验从该种质库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49份材料进行总黄酮、多酚和蛋白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49份材料的总黄酮含量在7.55~32.05... 为选育高产优质苦荞品种,本课题组以晋荞麦2号为对照,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创制了苦荞种质资源库。本试验从该种质库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49份材料进行总黄酮、多酚和蛋白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49份材料的总黄酮含量在7.55~32.05mg/g间,平均为20.52mg/g,19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多酚含量在4.55~11.76mg/g间,平均为8.21mg/g,4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蛋白含量在55.51~116.08mg/g之间,平均为88.85mg/g,2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选育兼具高蛋白、高黄酮和高多酚含量的苦荞品种具有可行性。^(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不仅是苦荞优质育种的有效途径,还可为苦荞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60)Co-γ 辐射诱变 总黄酮 总多酚 蛋白质组分
下载PDF
荞麦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金红 郝建国 +1 位作者 马洪军 贾敬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1-614,共4页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在含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在 2. 0 mg/L 2. 4-D与 1. 5 mg/L 6 BA组合时,可100%地诱导出愈...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在含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在 2. 0 mg/L 2. 4-D与 1. 5 mg/L 6 BA组合时,可100%地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含 1.5mg/L 6BA和1.5 mg/L 2.4-D的激素条件下继代培养1代后转入含2mg/L 6 BA和1mg/L KT的 MS培养基上,计有80%以上可分化出苗。转入0.2mg/L NAA的 1/2MS培养基上则可诱导出根。研究建立了荞麦离体诱导高频率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培养基
下载PDF
基因转移技术培育高产养麦
12
作者 张平远(摘译)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60,共1页
荞麦适合生长在高原寒冷地带,但产量很低,日本帝大农业工程研究所采用基因分割转移技术培育高产荞麦新品种获得成功。新品种是利用能自花授粉的野生荞麦与人工栽培的荞麦杂交后.将野生荞麦中的遗传基因分割转移到人工栽培的荞麦中。... 荞麦适合生长在高原寒冷地带,但产量很低,日本帝大农业工程研究所采用基因分割转移技术培育高产荞麦新品种获得成功。新品种是利用能自花授粉的野生荞麦与人工栽培的荞麦杂交后.将野生荞麦中的遗传基因分割转移到人工栽培的荞麦中。然后经过四代杂交后获得了稳定遗传特性的新种。新品种荞麦的最大优点是抗病力强、自花授粉率高.产量比原品种提高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培育 基因转移 野生荞麦 养麦 人工栽培 新品种 农业工程 遗传基因 自花授粉 遗传特性
下载PDF
荞麦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发菊 陈芳清 谭立槐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4-66,69,共4页
用荞麦无菌苗的幼茎和幼叶作外植体分别接种在MS补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实验结果表明 ,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为 2 4-D 4 0mg/L +KT0 2mg/L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激素组合为 2 4-D 1 0mg/L +KT 1 0mg/L... 用荞麦无菌苗的幼茎和幼叶作外植体分别接种在MS补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实验结果表明 ,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为 2 4-D 4 0mg/L +KT0 2mg/L ,适宜愈伤组织生长的激素组合为 2 4-D 1 0mg/L +KT 1 0mg/L 诱导芽的较适宜的组合为 6 -BA 3 0mg/L +IAA 0 1mg/L 不定芽接种到含MS+IBA 2 0mg/L+KT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愈伤组织 器官发生 再生植株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攀枝花市野生荞麦种质资源考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劲松 夏明忠 +1 位作者 戴红燕 蔡光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136-138,共3页
攀枝花市地处著名的攀西大裂谷,具有多种气候带谱,多类型生态环境,作物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不同生态区野生荞麦种质资源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野生荞麦有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主要分布在米易县北部、盐边县北部、仁和区... 攀枝花市地处著名的攀西大裂谷,具有多种气候带谱,多类型生态环境,作物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不同生态区野生荞麦种质资源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野生荞麦有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主要分布在米易县北部、盐边县北部、仁和区南部中山地带及金沙江峡谷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荞麦 种质资源 考察 四川攀枝花
下载PDF
Co^(60)γ射线诱变苦荞麦M_1性状表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丽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Co^(60)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_1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单株粒重等6个性状,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_1性状表现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 采用Co^(60)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_1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单株粒重等6个性状,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_1性状表现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_1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60 γ 诱变 苦荞麦 M1 性状
下载PDF
自交可育红花甜荞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春花 加央多拉 +7 位作者 田娟 孙墨可 王春龙 董玉迪 郭来春 魏黎明 孙连池 任长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51-2757,共7页
【目的】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和异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为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与短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群体进行花色、花柱型、开花天数、生育天数和株高等... 【目的】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和异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为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与短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群体进行花色、花柱型、开花天数、生育天数和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遗传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在F;群体中,白花单株占27.92%,粉红花和浅粉花单株占72.08%,表明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同型花(等花柱型)和异型花(短花柱型和长花柱型)分离比为2∶1,可推测出等花柱型对异型花柱为显性。7个农艺性状中,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16%、9.88%和9.57%,小于10.00%;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85%、21.75%和21.80%,均大于20.00%。开花天数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茎粗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4个株型相关性状中,株高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茎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作为产量性状,与开花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000,累积贡献率为56.083%,反映了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第1公因子主要是由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粒数4个因子决定,故称为株型因子;第2公因子中开花天数的因子载荷最大,故称为生殖因子,这2个公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F_(2)群体的各农艺性状中均出现超亲分离,虽然未出现粉红色等花柱型单株,但出现了70株浅粉色等花柱型的单株,其中8株为既比父本早熟又比母本高产的浅粉色等花柱型。【结论】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较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甜荞 等花柱资源 遗传多样性 杂交后代 资源创新
下载PDF
种间杂种荞麦培育成功
17
作者 陈成尧 《国外科技消息》 1989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荞麦 杂种 野生荞麦 栽培种荞麦
下载PDF
苦荞FtCAD-1和FtCAD-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迎 杨晓琳 +6 位作者 蔡苏云 贺润丽 尹桂芳 王艳青 卢文洁 孙道旺 王莉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40-3349,共10页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 【目的】克隆苦荞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CAD基因在苦荞果壳形成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苦荞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苦荞厚果壳品种云荞1号和薄果壳品种小米荞克隆CAD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AD基因在不同果壳厚度类型(厚果壳苦荞和薄果壳苦荞)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薄果壳苦荞和厚果壳苦荞中均克隆获得2条苦荞CAD基因,且这2条基因序列在薄果壳苦荞与厚果壳苦荞中均完全一致,命名为FtCAD-1和FtCAD-2。FtCAD-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疏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FtCAD-2基因的ORF长度为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残基,为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FtCAD-1和FtCAD-2蛋白均具有CAD蛋白3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FtCAD-1与数据库目标蛋白2cf5.1.B的结构相似度为74.74%,而FtCAD-2与数据库目标蛋白5z0c.1.A的结构相似度为63.03%。FtCAD-1与拟南芥的第一类CAD蛋白(AtCAD4和AtCAD5)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2与拟南芥的第二类CAD蛋白(AtCAD2、AtCAD3、AtCAD6等)的亲缘关系较近。FtCAD-1和FtCAD-2基因均在种仁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间无显著差异(P>0.05)。FtCAD-1基因在厚果壳苦荞叶、花和果壳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高于薄果壳苦荞,尤其是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是薄果壳苦荞的16倍。FtCAD-2基因除了在薄果壳苦荞果壳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厚果壳苦荞外,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厚果壳苦荞高于薄果壳苦荞。【结论】FtCAD-1属于第一类CAD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推测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肉桂醇脱氢酶(CAD) RT-PCR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