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高砚亮 孙占祥 +4 位作者 白伟 冯良山 蔡倩 冯晨 张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土地当量比 干物质积累量 比根长 根表面积密度
原文传递
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熠 何文寿 +2 位作者 代晓华 马琨 侯贤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7.5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60 cm+60 cm等行距和40 cm+80 cm宽窄行两个行距配置,比较株行配置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结构与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垂直...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7.5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60 cm+60 cm等行距和40 cm+80 cm宽窄行两个行距配置,比较株行配置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结构与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垂直分布明显上移,叶片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变化较小,行距配置对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上影响较小。相对于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叶片干重百分比有下移趋势,群体不同叶位叶面积指数也表现为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群体上层LAI较小,穗位叶高效叶层LAI较大;随密度增加,根重有纵向下移的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在不同土层深度都显著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根重的垂直分布出现下移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略高于等行距种植。高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降低了玉米果穗秃尖长,显著增加果穗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产量,增产2.73%-10.86%,说明在宁夏扬黄灌区较高种植密度下,采用宽窄行种植能优化不同叶层结构,适当增加深层土壤根系所占比例及活力,有利于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株行配置 根冠空间分布 产量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播种期地温变化及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丹 李昕 +1 位作者 郑红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巴彦、佳木斯、林甸和宁安4个代表市县2004年至2013年间4-5月份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结合地温的变化规律和玉米种子适宜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玉米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日期增加在波动中增长,4...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巴彦、佳木斯、林甸和宁安4个代表市县2004年至2013年间4-5月份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结合地温的变化规律和玉米种子适宜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玉米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日期增加在波动中增长,4月1-9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曲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4月10-23日,曲线波动幅度最大。10年间地温稳定通过6℃、7℃、8℃、9℃和10℃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6日、4月13日、4月18日、4月19-27日,年际间差异明显。此积温带的玉米最早播种期为4月18日,适宜播期为4月23日至5月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期 第二积温带 地温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梁尧 蔡红光 +5 位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袁静超 张洪喜 任军 王立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能明显降低耕层(0-20 cm)的土壤容重,增加相应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能明显降低耕层(0-20 cm)的土壤容重,增加相应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对亚耕层(21-40 cm)土壤的培育作用更为突出,与无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秸秆深翻还田使亚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下降6.8%和10.2%,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0.1%和14.2%,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12.2%和12.3%,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0.0%和22.0%。秸秆覆盖还田显著增加耕层的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含量,对亚耕层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不明显。在两种植模式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秸秆深翻〉无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在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玉米的稳产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还田方式 种植方式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徐丽娜 闫艳 +2 位作者 梅沛沛 陈士林 王小龙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0-23,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形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桥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D1)、67 500株(D2)和82 500株...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形成,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桥玉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D1)、67 500株(D2)和82 500株(D3) 3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处理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的鲜重、体积和干重变化,并分析各阶段的灌浆速率和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随着灌浆进程推进,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均呈现"慢-快-慢"的增加趋势,随密度增加3个品种的百粒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3个品种比较以先玉335各密度下灌浆特性较优。灌浆1个月左右,郑单958和桥玉8号的灌浆速率较高,之后先玉335灌浆速率较高。3个品种最终产量以先玉335较高;不同密度比较,3个品种均为中低密度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宽窄行与常规耕作方式下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洋 郑金玉 +3 位作者 郑洪兵 李瑞平 李伟堂 刘武仁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8-9,共2页
2007、2008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香山村玉米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田,宽窄行和常规耕作方式下分别进行了密度试验。通过分析宽窄行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关系以及两种耕法之间的对比研究。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宽窄行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
关键词 宽窄行 常规耕作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梅楠 刘琳 +7 位作者 隋鹏祥 张文可 田平 王沣 苏思慧 王美佳 孟广鑫 齐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4,共8页
在辽河平原中西部设两年定点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旋耕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0~40 cm(2016)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增加;条带旋耕明显增加了丰水年(2016)玉米产量。秸秆还... 在辽河平原中西部设两年定点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旋耕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0~40 cm(2016)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增加;条带旋耕明显增加了丰水年(2016)玉米产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其总孔隙度。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旱年(2015)条带旋耕增产效果最突出。秸秆条带旋耕还田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是适宜推广的秸秆还田和耕作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魏雯雯 胡楠 +6 位作者 胡文河 谷岩 曹玉军 吴杨 姚凡云 吕艳杰 谭国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播期 品种
原文传递
不同播期对南繁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丰光 吕春波 +2 位作者 孙义 王孝杰 高洪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选取辽宁省5个主栽玉米杂交种丹玉405、丹科2151、丹玉801、丹玉508和先玉335及5个骨干自交系丹299、丹717、丹TX-2、丹D15和PH6WC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有... 选取辽宁省5个主栽玉米杂交种丹玉405、丹科2151、丹玉801、丹玉508和先玉335及5个骨干自交系丹299、丹717、丹TX-2、丹D15和PH6WC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有所增加,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果穗性状不断劣化,产量逐渐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南繁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10月末至11月初,如遇特殊的台风天气影响播期可适当推延,在最佳播期播种可以降低田间管理难度,获得较高产量,方便晾晒储运,也为北方春季试材准备赢得充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繁 播期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土壤结构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洪勋 吴伯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3,共3页
通过2002~2003年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后B2容重减少较多;2003年9月份各个坡度秸秆下B2的0~10cm、11~20cm两土层的平均容重比对照分别降低13.39%和13.41%;2003年9月份各个坡度秸秆... 通过2002~2003年夏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后B2容重减少较多;2003年9月份各个坡度秸秆下B2的0~10cm、11~20cm两土层的平均容重比对照分别降低13.39%和13.41%;2003年9月份各个坡度秸秆下B2的0~10cm土层的平均土壤固相率比对照降低13.38%,平均土壤液相和气相的比例提高了19.72%和10.64%;耕作后B2的土壤养分增加也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耕作措施 土壤结构 养分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抗病稳产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鹏飞 赵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2,共6页
试验以河南主推的玉米为材料,分别在豫东、豫中、豫中南、豫南、豫北各生态区选用大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多种抗病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玉米间作较单作在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方面表现出一定... 试验以河南主推的玉米为材料,分别在豫东、豫中、豫中南、豫南、豫北各生态区选用大田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多种抗病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玉米间作较单作在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豫东: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26.02%;豫中南:蠡玉16||浚单22,群体平均抗病率10.29%;豫中: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28.11%;豫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45.44%;豫南:登海602||郑单958,群体平均抗病率33.29%。两种基因型玉米间作后增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间作 抗病性 产量
原文传递
密度调控对半干旱区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春明 王雪 +2 位作者 赵鑫 梁烜赫 曹铁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以平展型玉米品种和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材料,2012~2013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研究密度调控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年玉米灌浆期均出现中度干旱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 以平展型玉米品种和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材料,2012~2013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研究密度调控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年玉米灌浆期均出现中度干旱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均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密度和群体生长速度、果穗生长速度和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平展型和紧凑型品种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5.4万株/hm^2和6.3万株/hm^2。相对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平均群体生长速度和穗生长速度可以在更高种植密度条件下达到峰值。紧凑型品种在协调个体与群体适应性方面强于平展型品种,更容易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调控 紧凑型品种 平展型品种
原文传递
玉米连作障碍主要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永刚 王丽艳 +3 位作者 张思奇 孙丽萍 赵同雪 徐澜坤 《东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了明确玉米连作障碍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模拟玉米连作过程可能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干物、浸提液和苯甲酸对苗期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但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 为了明确玉米连作障碍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模拟玉米连作过程可能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干物、浸提液和苯甲酸对苗期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但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腐解物、风干物、浸提液和苯甲酸对苗期玉米生长性状的抑制作用较大。也就是说,随着玉米连作年限的增加,对苗期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连作障碍 化感作用 分泌物 腐解物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秀领 阎旭东 +6 位作者 徐玉鹏 芮松青 岳明强 刘震 潘秀芬 赵松山 韩慧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3,共7页
研究覆膜与露地、垄作与平作及膜下与膜侧播种对黑龙港区域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垄作和膜下播种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温度,玉米吐丝前增温效果更明显;覆膜对耕层土壤含水量的调控效应达显著水平,吐丝前后分别提... 研究覆膜与露地、垄作与平作及膜下与膜侧播种对黑龙港区域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垄作和膜下播种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温度,玉米吐丝前增温效果更明显;覆膜对耕层土壤含水量的调控效应达显著水平,吐丝前后分别提高11.08%和10.38%;覆膜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苗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垄作和膜下播种仅显著提高了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覆膜、垄作和膜侧播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0.3%~21.7%、8.5%~12.3%和2.8%~6.6%,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覆膜 垄作 膜下播种 膜侧播种
原文传递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荣焕 徐田军 +8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元东 吕天放 邢锦丰 刘月娥 刘秀芝 刘春阁 张一弛 叶翠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8,共5页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个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农科728产量6 723.0~7 972.5 kg/hm^2,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3个播期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子粒机收主...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5个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农科728产量6 723.0~7 972.5 kg/hm^2,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3个播期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子粒机收主要质量指标(子粒含水率、杂质率)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不同密度条件下,以75 000株/hm^2密度处理子粒产量最高,达到国家玉米机收子粒标准。京农科728在5个播期处理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随播期推迟呈缩短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其生育期呈延长趋势。株高和穗位高随播期推迟及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倒伏率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播期和密度与玉米子粒机收性状密切相关,京农科728在北京夏播以6月10~20日为最佳播期,75 000株/hm^2为最佳密度,可实现子粒直接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密度 子粒机收 京农科728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郑毅 张立军 +1 位作者 崔振海 吴迪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18,121,共4页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中株中穗型品种东单335和大株中穗型品种先玉335在中高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产量的下降。不同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叶面积指数 透光率 光合势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农作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永红 岳丽杰 +2 位作者 杨勤 李卓 李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4,共6页
分析西南地区农业分区情况和旱地农作模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未来农村劳动力变化,以全程、全年、全面机械化农艺农机融合为目标,结合近年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旱地三熟改两熟、间套作改贴茬平作的"三全&... 分析西南地区农业分区情况和旱地农作模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未来农村劳动力变化,以全程、全年、全面机械化农艺农机融合为目标,结合近年的研究与实践,深入讨论旱地三熟改两熟、间套作改贴茬平作的"三全"机械化农作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配套建立玉米保墒培肥耕作、精量栽培、多抗高产新品种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西南旱地 机械化 农艺农机融合 农作模式
原文传递
涡阳县夏种农作物免(少)耕栽培技术
18
作者 王子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0期131-131,138,共2页
本文主要从前茬处理、品种选择、科学播种、肥水管理、化除化控及病虫防治等几方面介绍涡阳县夏种作物大豆、玉米的免(少)耕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免(少)耕栽培 涡阳县
下载PDF
麦茬高度对宜粒收夏玉米苗期质量、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来坤 谷利敏 +7 位作者 黄保 穆心愿 齐建双 丁勇 唐保军 张凤启 张君 邢健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0-1528,共9页
【目的】在秸秆全量还田、贴茬免耕直播条件下,探索宜粒收夏玉米机播的最佳冬小麦留茬高度,提高宜粒收夏玉米苗期质量和籽粒产量,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机械化质量及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宜粒收玉米新... 【目的】在秸秆全量还田、贴茬免耕直播条件下,探索宜粒收夏玉米机播的最佳冬小麦留茬高度,提高宜粒收夏玉米苗期质量和籽粒产量,为提高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机械化质量及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宜粒收玉米新品种新单68(对照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设3个麦茬高度处理(0、10和30 cm),研究麦茬高度对宜粒收夏玉米苗期质量、冠层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0~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随麦茬高度增加而增加,10 cm处理5和15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比0 cm处理高7.87%和15.26%,30 cm处理5和15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比0 cm高16.60%和19.60%。随麦茬高度增加,夏玉米出苗率、株高整齐度和叶片SPAD值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粗变细,花前叶面积指数增加。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6叶期和9叶期随麦茬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生育期推进麦茬高度处理间差异变小。10 cm处理降低了干物质在茎、叶和鞘中积累量和分配率,提高了籽粒积累量与分配率、开花期干物质转运率和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随麦茬高度增加,公顷穗数降低,穗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10 cm处理产量最高,0和30 cm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郑单958相比,新单68的株高、穗位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和产量均增加,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较高但成熟期落黄早;开花期干物质转运率和籽粒分配率新单68低于郑单958。【结论】10 cm麦茬高度有利于保持较高土壤含水量,提高玉米出苗率和株高整齐度,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优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而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麦茬高度 出苗率 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 产量
下载PDF
春玉米春毛豆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和生态经济效益
20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周根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440-443,共4页
以在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建立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多熟高产高效新型种植体系为目标 ,设置了玉 豆同钵苗两段覆膜、玉 豆同钵苗露地移栽、玉 豆分行两段膜间栽 3种玉 豆复合种植方式和纯种植玉米、毛豆 5个处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对比... 以在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建立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多熟高产高效新型种植体系为目标 ,设置了玉 豆同钵苗两段覆膜、玉 豆同钵苗露地移栽、玉 豆分行两段膜间栽 3种玉 豆复合种植方式和纯种植玉米、毛豆 5个处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的条件下 ,春玉米、春毛豆两作物的收获产量 ,群体的光合面积效应 ,能量投入、产出及能量产投比 ,土壤有机质形成量及N、P2 O5 、K2 O等养分平衡 ,以及产值、成本、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边际成本报酬率等经济效益指标 ,结果表明 :在不降低现行春玉米种植密度 (82 5 0 0株 /hm2 )的前提下 ,通过两段膜技术 ,实现玉 豆同钵苗方式、玉 豆分行间栽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春玉米 春毛豆 产量 生态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