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适宜不同麦类作物的离体培养基的研究 |
谢兆印
杨文珍
冯桂岭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1990 |
1
|
|
2
|
簇毛麦染色体通过硬粒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 的雌雄配子传递的研究(英文) |
傅体华
任正隆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2001 |
2
|
|
3
|
小麦-黑麦“单体附加法”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
宋振巧
晏本菊
任正隆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4
|
应用RAPD技术证实节节麦和光稃野燕麦的六倍体与八倍体杂种 |
张立异
江龙
张庆勤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1995 |
5
|
|
5
|
小麦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多态性研究 |
石培春
王光利
张薇
曹连莆
|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
2007 |
4
|
|
6
|
小麦-黑麦-中间偃麦草三属杂种F_1及其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
俞春江
贾旭
胡适全
庄家骏
|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
1994 |
4
|
|
7
|
向普通小麦导入黑麦有益性状的研究进展 |
李志武
徐惠君
|
《北京农业科学》
|
1996 |
2
|
|
8
|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生燕麦远缘杂交研究 |
张庆勤
陈庆富
肖建富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22
|
|
9
|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10
|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高产技术初探 |
林元洪
黄辉耀
|
《小麦研究》
|
1997 |
1
|
|
11
|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研究 |
王洪刚
孔令让
姜丽君
张德水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12
|
麦类远缘杂种核穿壁现象的观察研究 |
李浩兵
姚景侠
|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
1999 |
1
|
|
13
|
披碱草X球茎大麦属间杂种的减数分裂研究 |
卢宝荣
|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
1997 |
3
|
|
14
|
麦类作物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方法(综述) |
何中虎
|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
1989 |
0 |
|
15
|
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刘朝辉
李江伟
蒋志凯
马华平
付亮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3 |
24
|
|
16
|
八倍体小大麦新物种的选育 |
戎均康
汪丽泉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7
|
几个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SSR标记多态性 |
伍玲
杨恩年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4
|
|
18
|
大麦和硬粒小麦属间试管受精结籽 |
管启良
徐全华
张毓芳
柯利明
|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0 |
0 |
|
19
|
玉米郑三3号高产制种经验 |
张冬仙
乐美旺
刘小明
周红英
刘家荣
|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20
|
低温和诱导时间对小麦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
王春霞
廖玉才
张杰
刘正位
黄涛
李和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