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麦玉米双覆双穴栽培结果报告
1
作者
张建华
陈志强
董龙祥
《现代农业》
1998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作
双覆双穴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质米水稻品种通系103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1 位作者
高德宇
高惠林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7,共1页
<正> 水稻新品种通系103是我所新选育出的一个集高产、优质于一体,并适合于超稀植栽培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已在我国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5.6万公顷,我省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超百万亩。在中高肥力条件下超稀植栽培(12.5...
<正> 水稻新品种通系103是我所新选育出的一个集高产、优质于一体,并适合于超稀植栽培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已在我国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5.6万公顷,我省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超百万亩。在中高肥力条件下超稀植栽培(12.5~16.7穴/米~2)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深受稻农的欢迎。一、品种特性通系103在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表现出以下特性。(一)优质该品种经我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米质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质米
品种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何进尚
袁汉民
+5 位作者
张维军
王小亮
亢玲
陈东升
齐琨
党根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3-67,共5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深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密度D_4(750万株/hm^2)、播深H_3(7 cm)出苗率和成穗数最高,越冬率表现较好。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播深增加而降低;穗粒数、穗粒质量随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播深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增加与千粒质量最为密切。适宜的密度和播深促进干物质积累,密度过大、播种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低密度、浅播促进冬小麦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高密度、深播促进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播种深度为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密度
播种深度
早熟冬小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玉米双覆双穴栽培结果报告
1
作者
张建华
陈志强
董龙祥
出处
《现代农业》
1998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作
双覆双穴
栽培
分类号
S512.0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0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质米水稻品种通系103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成瑷
张文香
高德宇
高惠林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7,共1页
文摘
<正> 水稻新品种通系103是我所新选育出的一个集高产、优质于一体,并适合于超稀植栽培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已在我国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5.6万公顷,我省种植面积连续三年超百万亩。在中高肥力条件下超稀植栽培(12.5~16.7穴/米~2)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深受稻农的欢迎。一、品种特性通系103在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中表现出以下特性。(一)优质该品种经我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米质优良”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优质米
品种
高产
栽培
分类号
S512.0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何进尚
袁汉民
张维军
王小亮
亢玲
陈东升
齐琨
党根友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3-67,共5页
基金
宁夏农业育种专项(编号:2013NYYZ02)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编号:NZ15115)
文摘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深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密度D_4(750万株/hm^2)、播深H_3(7 cm)出苗率和成穗数最高,越冬率表现较好。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播深增加而降低;穗粒数、穗粒质量随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播深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增加与千粒质量最为密切。适宜的密度和播深促进干物质积累,密度过大、播种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低密度、浅播促进冬小麦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高密度、深播促进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播种深度为7 cm。
关键词
灌区
密度
播种深度
早熟冬小麦
分类号
S512.0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麦玉米双覆双穴栽培结果报告
张建华
陈志强
董龙祥
《现代农业》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优质米水稻品种通系103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成瑷
张文香
高德宇
高惠林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
何进尚
袁汉民
张维军
王小亮
亢玲
陈东升
齐琨
党根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