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杀菌剂对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芹 王斌 李志念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以扦插月季苗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以扦插月季苗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和3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和250g·L^(-1)嘧菌酯悬浮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菌唑 月季白粉病 保护活性 治疗活性 田间试验
原文传递
番茄青枯病和枯萎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作富 耿道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3S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枯萎病 诊断 青桔病 叶片变黄 防治 自上而下 阴雨天 不定根 萎蔫
下载PDF
助剂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润湿性能及药效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潘文轩 王索 +2 位作者 高宁 张思胜 张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明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农药助剂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及药效的影响,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助剂。【方法】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加入激健、GY-T1602、GY-Tmax... 【目的】探明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农药助剂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及药效的影响,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助剂。【方法】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加入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助剂后,被稀释为体积分数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的表面张力值;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加入各助剂的体积分数0.2%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在玉米叶片上0~60 s的动态接触角和30 s静态接触角,筛选出适宜玉米田杀菌剂使用的喷雾助剂;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探究各助剂对丁香·戊唑醇药液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的影响。【结果】体积分数为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未加入助剂时表面张力为34.61~40.13 mN/m,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0.2%激健、0.1%GY-T1602、0.3%GY-Tmax、0.2 AS-100、0.06%青皮桔油和0.5%高捷仕后,药液表面张力分别降低为24.48~26.85,24.91~27.13,27.37~30.33,29.62~31.37,29.15~32.33和29.41~33.18 mN/m,各处理药液表面张力均随着40%丁香·戊唑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玉米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说明二者对提高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的效果最好。与未加入助剂相比,加入6种助剂后40%丁香·戊唑醇溶液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均减小,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在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25.82°和30.85°,下降幅度最明显,效果最佳;各处理药液的动态接触角均随着与玉米叶片接触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0~30 s时降幅较大,30~60 s时降幅趋缓,加入各助剂后药液的初始接触角即较未加入助剂药液明显下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助剂的加入均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起到了增效作用,其中40%丁香·戊唑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临界张力值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4
作者 薛志成 《农村新技术》 2011年第12期15-15,共1页
一、病害症状 1.青枯病。这是一种会导致全抹萎蔫的细菌性病害。株高30厘米时,青枯病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枯萎病 防治 识别 细菌性病害 病害症状 萎蔫 叶片
下载PDF
番茄土传病害如何防?
5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6年第8期22-22,共1页
番茄青枯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是通过土壤传播并为害番茄地下根部的主要病害,造成番茄烂根死苗。番茄土传病害是重茬病害,连作番茄都会发生,并且很难控制。番茄土传病害必须以防为主,防止发病,才能减少损失。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土传病害 根结线虫病 土壤传播 烂根死苗 重茬病害 枯萎病 根部
下载PDF
嘧菌·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祥 吉沐祥 +6 位作者 储西平 缪康 肖婷 王莉莉 陈源 杨晨 朱成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3-85,共3页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与己唑醇以2∶3、1∶2、1∶3配比均可,其中嘧菌酯与己唑醇以1∶2复配的制剂EC50为0.00791μg/mL,SR50为1.55。田间防效试验表明:24%嘧菌.己唑醇SC 375 mL/hm2、450 mL/hm2与24%噻呋酰胺SC 360mL/hm2,三处理...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与己唑醇以2∶3、1∶2、1∶3配比均可,其中嘧菌酯与己唑醇以1∶2复配的制剂EC50为0.00791μg/mL,SR50为1.55。田间防效试验表明:24%嘧菌.己唑醇SC 375 mL/hm2、450 mL/hm2与24%噻呋酰胺SC 360mL/hm2,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24%嘧菌·己唑醇SC 300 mL/hm2、10%己唑醇SC 750 mL/hm2、250 g/L嘧菌酯SC375 mL/hm2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4%嘧菌·己唑醇SC 375~450 mL/hm2(推荐用量)与24%噻呋酰胺SC 360 mL/hm2的防效相当,但成本低,性价比高,同时能兼治稻曲病、稻瘟病,达到一药多治效果,对水稻生育安全,无药害,且能使水稻叶片增绿,增强生长势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24%嘧菌·己唑醇SC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缪凯 李焕秀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533-535,共3页
从青枯病的菌系组成、致病机理、抗性分子标记、番茄抗病品种的应用以及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今后应组织全国协作研究,广泛布点和采集病样,并加强育种技... 从青枯病的菌系组成、致病机理、抗性分子标记、番茄抗病品种的应用以及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今后应组织全国协作研究,广泛布点和采集病样,并加强育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培育出更多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番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防治 进展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
8
作者 李冰 宾飞燕 《农家之友》 2009年第10期30-30,共1页
番茄青枯病又叫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栽增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植株一旦染病轻者减产40%-60%,重者可导致整园绝收。本文通过剖析番茄青枯病发生特征特性,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浙杂301
9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62,共1页
有限生长类型,早熟;高抗番茄青枯病、南方根结线虫,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番茄花叶病毒病(ToMV)和枯萎病;幼果淡绿色、无绿果肩,成熟果大红色,单果质量180g左右,果实圆整,耐贮运;坐果性佳,产量高。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花叶病毒病 南方根结线虫 生长类型 单果质量 枯萎病 大红色 耐贮运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20
10
作者 凌金锋 周娟 +3 位作者 彭埃天 宋晓兵 程保平 陈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6-250,共5页
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 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35∶35的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286 3;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8∶66、6∶77和4∶88的混剂对香蕉尾孢叶斑病菌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相加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299 9、1.378 0和1.390 7;综合考虑混配经济效益和降低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性风险等因素,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以质量比1.35∶35~8∶66进行混配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代森锰锌 荔枝霜疫霉病菌 香蕉尾孢叶斑病菌 联合毒力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兆祥 李继东 刘永光 《中国果菜》 2007年第4期36-37,共2页
细菌性青枯菌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在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发生青枯病,黄河以南、长江流域诸省(区)青枯病最重。发病重的地块产量损失达80%左右,已成为毁灭性病害。青枯病最难控制,既无免疫抗原,又可经土... 细菌性青枯菌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在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可发生青枯病,黄河以南、长江流域诸省(区)青枯病最重。发病重的地块产量损失达80%左右,已成为毁灭性病害。青枯病最难控制,既无免疫抗原,又可经土壤传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致病机理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判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俊华 常浩 +2 位作者 牟明 李云鹏 周莹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8,共9页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SSR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药防的新理念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勇 《农学学报》 2016年第4期20-25,共6页
针对当前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频发、重发,且防治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防效下降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药防理念,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通过提高多·酮的利用率、多菌灵的减量使用、选择... 针对当前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频发、重发,且防治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防效下降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药防理念,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通过提高多·酮的利用率、多菌灵的减量使用、选择代替多·酮的药剂新组合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等3个办法,改进小麦赤霉病的药防。结果表明:40%多·酮1500 g/hm^2兑水225 kg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65.24%,与40%多·酮2250 g/hm^2兑水300 kg的病指防效(68.43%)接近。40%多·酮1500 g/hm^2加入5%白醋1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71.04%,好于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药剂新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达84.71%,远高于常规药剂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理论产量的增产效果达12.83%。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用水量可以提高多·酮的利用率,添加助剂可以达成多·酮的减量使用,使用新药剂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药防技术 药剂组合
下载PDF
4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稻麦多种病害的毒力水平及田间防效
14
作者 刘怀阿 刘琴 +3 位作者 苏建坤 张春梅 吉春明 陆玉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1,共3页
依据杀菌剂混配机理而筛选、研制成的 4 0 %百菌灵可湿性粉剂 ,经毒力测定表明 ,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共毒系数达 4 59.4和 2 2 5.13,增效明显 ;每亩用 10 0 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 87.87% ,对白粉病的防效为 88.2 7% ,对水稻叶尖枯... 依据杀菌剂混配机理而筛选、研制成的 4 0 %百菌灵可湿性粉剂 ,经毒力测定表明 ,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共毒系数达 4 59.4和 2 2 5.13,增效明显 ;每亩用 10 0 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 87.87% ,对白粉病的防效为 88.2 7% ,对水稻叶尖枯病、稻曲病、叶黑粉病的防效分别为 64.93%、75.62 %、90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菌灵 稻麦 病害 毒力水平 防治效果 水稻 小麦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等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长松 徐作珽 +5 位作者 王绍敏 齐军山 张博 赵新兰 陈百顺 李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03-105,119,共4页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30.88μg/ml,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抑菌活性较强。前3种药剂分别与33.5%喹啉铜悬浮剂配合使用,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01%~8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醚菌·啶酰菌 唑醚·代森联 喹啉铜 戊唑醇 番茄灰叶斑病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温室番茄青枯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凡燕 刘淑新 《吉林蔬菜》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番茄的生产种植常年以陆地栽培为主,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温室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蔬菜反季节栽培经济效益的提高,棚室番茄栽培面积连年增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特点 温室 种植业结构 大棚蔬菜 经济效益 反季节栽培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的毒力增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火春 冯岗 +3 位作者 杨佳何 王瑶 闫超 张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37-42,共6页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定性筛选复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联合毒力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增效配比体积为7∶3、6∶4、5∶5、3∶7、2∶8和1∶9,其中以6∶4增效作用最显著,CTC值达880.96;吡唑醚菌酯与松脂酸铜按Horsfall法设计9种配比均无拮抗作用,除配比8∶2为相加作用外,其他配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3∶7增效毒性比率最大,CTC值为430.30,增效显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2种杀菌剂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最佳毒力增效配比体积分别为6∶4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嘧菌环胺 松脂酸铜 可可球二孢菌 联合毒力
下载PDF
番茄嫁接可防青枯病
18
作者 武捷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2008年第4期33-34,共2页
番茄青枯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地制约了番茄生产,重病田减产50%~100%。防治此病目前尚缺有效药剂,利用番茄高抗砧木品种进行嫁接栽培是防治青枯病、病毒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嫁接栽培 土传病害 有效药剂 砧木品种 世界性 病毒病 防治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的诊断与防治
19
作者 彭应锦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3期52-52,共1页
番茄青枯病又叫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植株发病后仅维持1周左右即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防治 诊断 细菌性枯萎病 番茄栽培 产量影响 病害 死亡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20
作者 李娟 谭艳波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8期17-17,共1页
1.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细菌性病害.当株高30厘米左右时.青枯病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是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 1.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细菌性病害.当株高30厘米左右时.青枯病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是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颜色变浅。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的1—2厘米长斑块,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枯萎病 防治 识别 细菌性病害 维管束 萎蔫 叶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