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杂交糯高粱病虫害的防治
1
作者 叶桃林 《湖南农业》 2003年第4期15-15,共1页
1.紫斑病 危害症状: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叶片和叶鞘上。最初在叶片上生有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全部紫红色,无明显边缘。叶鞘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同。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使叶鞘和叶片枯死。高粱一生都将发生此病。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②发... 1.紫斑病 危害症状:一般发生在中后期叶片和叶鞘上。最初在叶片上生有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全部紫红色,无明显边缘。叶鞘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同。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使叶鞘和叶片枯死。高粱一生都将发生此病。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②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0%代森锰锌100克对水50公斤喷施,全株喷湿,此后间隔7天左右喷施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病 纹枯病 蚜虫 螟虫 危害症状 两系杂交糯高粱 防治
下载PDF
高粱中抗高粱瘿蚊的机制和多样性
2
作者 H.C.Sharma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3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高粱 高粱瘿蚊 抗性机制 多样性 基因型 抗虫育种
下载PDF
高梁条螟发生为害习性及性诱测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卿九龄 陈昌兰 +1 位作者 王克钰 黄仁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30-32,共3页
高粱条螟Proceras venostum Walker 在四川省万县地区低坝区年发生3个世代,各代发蛾高峰期为5、7、8月的上中旬,分别为害春夏秋玉米及高梁、甘蔗。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田间测报,是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测报办法。
关键词 高粱 条螟 危害习性 性诱测报
下载PDF
高粱苗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捷 朱有(钅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5-99,共5页
从高梁重病地块的病苗上,分离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 从高梁重病地块的病苗上,分离到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6种真菌,其中以前三种的分离量比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的AG5是高梁苗病的病原菌,而其它5种分离菌只能造成微侵染,基本上不是致病菌,也不能促进立枯丝核菌对高梁幼苗的侵染。苗龄10—15天是从田间分离病菌的最好时期。多数表面消毒剂不适合立枯丝核菌的分离。不正常的温度、光照、湿度条件,容易导致错误的病原学结论,接近自然发病的条件的控制是研究病原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高粱苗病 病原学 立枯丝核菌
下载PDF
再生高粱穗部害虫发生种群及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瑛 杨仕文 卢建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高梁 穗部害虫 发生种群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有机高粱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光达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0期13-14,16,共3页
有机高粱不仅是国酒茅台的重要酿造原料,也是怀仁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递增,其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害程度也越来越重。病虫损失,已成为怀仁市有机高粱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 有机高粱不仅是国酒茅台的重要酿造原料,也是怀仁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递增,其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害程度也越来越重。病虫损失,已成为怀仁市有机高粱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子。为妥善处理好病虫防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防治,降低病虫损失率,确保有机高粱品质,简述多年来对高粱病虫害探索,供广大农技工作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粱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高梁的叶部病害变异及其分子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黎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3,共3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抗叶部病害能力强的热带高粱DNA导入后,有27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有所提高,占导入后代的9.1%。其中有5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2级,3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3级,显著地提高了受体的抗病性。表明供体DNA片段已通过...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抗叶部病害能力强的热带高粱DNA导入后,有27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有所提高,占导入后代的9.1%。其中有5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2级,3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3级,显著地提高了受体的抗病性。表明供体DNA片段已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并对受体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此项技术实现了地理远缘的品种间的遗传物质转移,丰富了遗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外源DNA导入 叶部病害 分子验证
下载PDF
宁夏灌区甜高粱主要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闫雅 刘涛 +4 位作者 王颖 马晓霞 徐龙 李东宁 马建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96-97,99,共3页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逐渐降低;双斑萤叶甲在6月中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高峰期,8月中旬以后种群开始消退;棉铃虫6月中旬左右(1代幼虫)达到第1次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2代幼虫)出现第2次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虫害 种类 发生规律 宁夏灌区
下载PDF
高粱枯萎病生防菌株筛选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文旭 陈如男 +8 位作者 刘新宇 李博浩 贾文宝 张严文 杨雁 赵千慧 曹东歌 于高波 魏金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7-244,共8页
由半裸镰刀菌引起的高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为了有效地抑制高粱枯萎病的发生,筛选出对该病害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从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壤中分离出33种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33种菌株中筛选出对半裸镰刀菌具有抑制作... 由半裸镰刀菌引起的高粱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为了有效地抑制高粱枯萎病的发生,筛选出对该病害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防菌株。从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壤中分离出33种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33种菌株中筛选出对半裸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并进行盆栽高粱接菌试验,通过高粱枯萎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调查,筛选出4种拮抗细菌Y+8、7、10+8-20、Y+6,其平板抑制率分别达到83.55%、85.87%、85.67%、89.33%;生防菌接菌高粱的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37.93%、30.77%、30.77%、42.33%,显著低于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18.97、22.12、30.77、16.92。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4种生防效果较好的拮抗菌分别为Aquamicrobium、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4种生防菌在高粱叶片中诱导了H2O2等活性氧信号的产生,显著提高了高粱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PX),并提高了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此外,4种生防菌在防治病害发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的酶活性。综上所述,生防菌株Aquamicr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与芽孢杆菌(Bacillus)能够有效地增强高粱防御系统,增强土壤酶活性,抑制高粱枯萎病的发生,在高粱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枯萎病 生防菌株 抗氧化酶 土壤酶
下载PDF
西南地区高粱常见病虫害和鸟害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祥艳 许文志 +2 位作者 林超文 徐娅玲 朱永群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6-57,64,共3页
近年来,西南地区高粱病虫害和鸟害发生日趋严重,大斑病、炭疽病、纹枯病、锈病、黑穗病、地老虎、蚜虫,高粱螟、麻雀、斑鸠等病虫害和鸟害对高粱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总结了高粱主要病虫害和鸟害的危害特征及发病规律,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粱 病虫害 鸟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杀虫磺防治玉米螟药效初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春 王银淑 《天津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16-17,27,共3页
目前我国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有机氯农药已被禁用,而被有机磷制剂及生物制剂所取代,但由于防治玉米螟施药适期,正置炎热夏天有机磷(1605)防治玉米螟效果虽然很好,因毒性高对人畜很不安全,每年都有中毒甚至死亡现象发生,因此在生产上急需... 目前我国生产上防治玉米螟的有机氯农药已被禁用,而被有机磷制剂及生物制剂所取代,但由于防治玉米螟施药适期,正置炎热夏天有机磷(1605)防治玉米螟效果虽然很好,因毒性高对人畜很不安全,每年都有中毒甚至死亡现象发生,因此在生产上急需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农药取代高效高毒的农药,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沙蚕毒系类新型杀虫剂杀虫磺,在辽宁锦州市用于防治玉米螟效果很好,现将田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药剂 1.杀虫磺:N,N—二甲基—1,3双硫代苯磺酸基—二丙胺(德州农药厂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磺 玉米螟 玉米 虫害 药效
下载PDF
高粱一次心叶施药控治四种害虫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今 王玉家 何明明 《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1996年—1997年我们在辽宁省盖州市熊岳镇望儿山村进行了一次心叶施药,控制高粱生育期发生的二代粘虫、玉米螟、玉米蚜虫和高粱蚜虫四种害虫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效果。其中667m^2施3%呋喃丹颗粒剂1公斤的,防治二代粘虫效果达98.64%-... 1996年—1997年我们在辽宁省盖州市熊岳镇望儿山村进行了一次心叶施药,控制高粱生育期发生的二代粘虫、玉米螟、玉米蚜虫和高粱蚜虫四种害虫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效果。其中667m^2施3%呋喃丹颗粒剂1公斤的,防治二代粘虫效果达98.64%-100%;对后来相继发生的玉米螟兼治效果为83%—97%;对玉米蚜虫的兼治效果为96.95%;对高梁蚜虫,在百株蚜量达50-60万头时,兼治效果为98.02%-99.29%。在整个生育期不用再行打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丹 一次心叶施药 杀虫剂 高梁 害虫控制
下载PDF
粟穗螟为主的高粱穗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明 潘学贤 +3 位作者 程开禄 汪远宏 黄富 刘兴义 《四川农业科技》 1990年第5期18-19,共2页
高粱是我省酿酒业的主要原料。随着酿酒业的蓬勃发展,我省高粱常年种植面积为150万亩左右,亩产一般为200—250公斤。我省现有高粱穗部害虫30种之多。约占高梁害虫总数的40%,常年造成减产5—20%,是影响高粱优质、高产和稳产的主要因素... 高粱是我省酿酒业的主要原料。随着酿酒业的蓬勃发展,我省高粱常年种植面积为150万亩左右,亩产一般为200—250公斤。我省现有高粱穗部害虫30种之多。约占高梁害虫总数的40%,常年造成减产5—20%,是影响高粱优质、高产和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各高粱主产区田间调查,高粱穗部害虫中发生和危害最重的是粟穗。螟。因此,研究以粟穗螟为主的高粱穗部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我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粟穗螟 害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飞机喷洒Bt及Bt混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忻亦芬 刘志娴 +1 位作者 马绍元 徐文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7-80,共4页
Bt 是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erliner 的简称,是安全、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世界年产量约500~600万磅,应用范围涉及蔬菜、果树、庭园、温室和大田害虫。沈阳市从综合治理害虫,以减少对农业环境污染出发,1... Bt 是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erliner 的简称,是安全、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世界年产量约500~600万磅,应用范围涉及蔬菜、果树、庭园、温室和大田害虫。沈阳市从综合治理害虫,以减少对农业环境污染出发,1982年起试验和推广了 Bt 乳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迄今防治面积已超过百万亩,其中飞机喷洒面积已达84万亩,对一代螟平均减少蛀孔率达70%左右(但对二代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随着飞机喷洒 Bt 防治玉米螟面积的发展,对之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微生物杀虫剂 飞机喷药
下载PDF
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SSR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玥莹 王天舒 +1 位作者 邹剑秋 李南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为了筛选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的SSR标记,以高粱抗病亲本(7050B、2381R)和感病亲本(Tx622B、矮四),及其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用CTAB法从叶片中提取高粱基因组DNA,通过SSR技术对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 为了筛选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的SSR标记,以高粱抗病亲本(7050B、2381R)和感病亲本(Tx622B、矮四),及其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用CTAB法从叶片中提取高粱基因组DNA,通过SSR技术对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0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94对。其中1个SSR位点Xtxp80与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基因相关。采用Mapmarker软件,对2381R×矮四组合的98个F2单株的SS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与SSR位点Xtxp80连锁,距离为8.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抗病基因 SSR
下载PDF
高粱早衰原本是青霉颖枯病
16
作者 史桂清 孟水堂 姚建业 《山西农业》 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
60年代以后,随着杂交高粱的大面积推广,高粱早衰在华北、东北等高粱产区普遍发生,使子粒秕瘦,产量下降,品质变坏。成为我国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每年发病面积达200万亩,减产10%以上。但病因不明,更无良法防治,成为制约高粱生产和... 60年代以后,随着杂交高粱的大面积推广,高粱早衰在华北、东北等高粱产区普遍发生,使子粒秕瘦,产量下降,品质变坏。成为我国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每年发病面积达200万亩,减产10%以上。但病因不明,更无良法防治,成为制约高粱生产和育种的一大难题。 过去对该病了解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青霉颖枯病 防治
下载PDF
高粱丝黑穗病菌对高粱体内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2 位作者 胡兰 徐婧 张明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以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不同抗感品种为试材,接种高粱丝黑穗病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高粱品种植株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粱品种防御酶系活性明显不同,抗丝黑穗病的高粱品种PA... 以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不同抗感品种为试材,接种高粱丝黑穗病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高粱品种植株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粱品种防御酶系活性明显不同,抗丝黑穗病的高粱品种PAL、SOD、POD等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MDA含量则低于感病品种;人工接种丝黑穗病菌后,发病的高粱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PAL、SOD、EST、PPO活性明显提高,其中PAL提高了67%~216%;而CAT和POD酶活性明显降低,其中CAT降低了41%~57%;高粱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之间的防御酶活性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菌 防御酶系
下载PDF
合成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玉米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文德 李万贵 +3 位作者 陈素馨 朱平仇 虞国新 张锁建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89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张家口地区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交配场所(小麦和大蒜田)用合成性信息素干扰螟蛾交配。试验结果证明:减少了玉米田内第一代种群的发生量。每公顷使用150~750mg,对螟蛾交尾的定向抑制率分别达到93.2~100%,交配抑制率分别为47.8~85.8%... 在张家口地区越冬代亚洲玉米螟交配场所(小麦和大蒜田)用合成性信息素干扰螟蛾交配。试验结果证明:减少了玉米田内第一代种群的发生量。每公顷使用150~750mg,对螟蛾交尾的定向抑制率分别达到93.2~100%,交配抑制率分别为47.8~85.8%。每公顷600~750mg、每个散发器0.1~0.4mg的4个处理和每公顷450mg、4500个散发器的处理,交配抑制率高达79.3~85.8%,并取得百株卵量减少77.6~89.3%,以及百株蛀孔减少74.5~85.6%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玉米螟 迷向法
下载PDF
茅台酒用有机高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开芳 陈敏 郑明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90-91,共2页
通过观察和分析高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时期等规律,提出了用农业、物理、生物等主要防治措施和对策,有效地减轻和防止高粱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对指导茅台酒用有机高粱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粱 病虫害 有机原料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伊犁地区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期54-54,66,共2页
伊犁地区目前是新疆高粱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种植年限较长,约有60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该地区高粱病虫害的发生有加重趋势,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对该地区病虫害进行了有效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高粱 主要病虫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