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危害调查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佳莹 王晓旭 +3 位作者 张崎峰 薛春生 肖淑芹 陈捷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2-600,共9页
为明确玉米品种抗病性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于2016-2018年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区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气象因子与炭疽病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鉴定101个玉米品... 为明确玉米品种抗病性及施肥覆膜措施对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的影响,于2016-2018年利用五点取样法系统调查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区北方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气象因子与炭疽病发生的相关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鉴定101个玉米品种对北方炭疽病的抗性,并观察肥料施用方式、种类以及地膜使用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8年玉米北方炭疽病在东北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为重发区,病害发生程度与7-8月份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供试玉米品种中辽单752、禾农九、中元999和山与城1号4个品种对玉米北方炭疽病表现为高抗,占总数的3.96%,无免疫品种。基肥和追肥量分别为675 kg/hm2和150 kg/hm2时病害发生较轻,病情指数为18.61,减肥30%对病害发生无明显影响;缓释肥和地膜均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表明种植抗病品种、合理使用肥料及地膜是东北地区防治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北方炭疽病 发生危害 品种抗病性 缓释肥 地膜
原文传递
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条件与药剂防治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佳莹 肖淑芹 +4 位作者 许佳宁 刘克心 马昌广 薛春生 陈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151,共5页
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鉴定品种资源对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研究生育期、播期和种植密度等与病害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化学药剂。结果表明,供试56个自交系在苗期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抗性分为5个类型,2个自交系表现... 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鉴定品种资源对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研究生育期、播期和种植密度等与病害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化学药剂。结果表明,供试56个自交系在苗期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抗性分为5个类型,2个自交系表现为免疫,8个自交系表现为高抗,19个自交系表现为抗病,18种自交系表现为中抗,9个自交系表现为感病。成熟期抗性分为4个类型,6个自交系为高抗,25个表现为抗病,23个自交系表现为中抗,2个自交系为感病。抽雄期是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最重;播期对该病害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种植密度增加会加重该病害的发生,差异不显著。供试6种药剂均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扬彩防效最高,甲基托布津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北方炭疽病 栽培措施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佳莹 肖淑芹 +3 位作者 路媛媛 涂广平 薛春生 陈捷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7-934,共8页
为明确辽宁省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了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SYND-12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亲缘关系最近,... 为明确辽宁省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致病菌,并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了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SYND-12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亲缘关系最近,位于同一分支,并与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zeae聚为一类,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引起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出芽短梗霉A.zeae(Narita et Hiratsuka)Dingley。该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光照条件为全黑暗,适宜的碳、氮源和培养基分别为蔗糖、硝酸钾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其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其它最适宜生长条件与菌丝相同,该病菌在添加不同氮源的水琼脂培养基中均不产生分生孢子;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28℃、p H 8、光暗交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单一氮源条件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玉米北方炭疽病 玉蜀黍出芽短梗霉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群体生物学特性分析
4
作者 马晓宇 史学涛 +5 位作者 唐广飞 夏信瑶 梅杰 宁娜 李智强 刘文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由玉蜀黍球梗孢Kabatiella zeae引起的玉米北方炭疽病在我国东北地区普遍发生,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高产稳产,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为明确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群体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于2020年7月-10月在吉林和... 由玉蜀黍球梗孢Kabatiella zeae引起的玉米北方炭疽病在我国东北地区普遍发生,在一些地区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高产稳产,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为明确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群体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于2020年7月-10月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共17个地点采集了玉米北方炭疽病样品180份,并分离纯化到624个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单孢菌株,通过形态学观测,科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病原菌均为Kabatiella zeae。依据菌落产黑色素能力与菌落生长情况将病原菌划分为4种不同菌落形态类型。本研究选择4株代表性菌株SH10-1(类型Ⅰ)、HB10-1(类型Ⅱ)、HN10-1(类型Ⅲ)和NA10-1(类型Ⅳ),对病原菌在两省分布比例、产孢能力、菌落生长速率,产孢方式和致病性等的比较结果显示,类型Ⅰ、类型Ⅱ和类型Ⅲ在两省份病原菌群体总数中占98.8%;类型Ⅳ在两省份中只分离到7株,其生长速率较快。对类型Ⅰ、类型Ⅱ和类型Ⅲ病原菌分析得出结论:产黑色素能力强的病原菌致病性较强且产孢能力较弱。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北方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北方炭疽病菌 产孢能力 菌落形态 产孢方式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