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时期农业灾情及其成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卜凤贤
《古今农业》
1999年第2期54-56,共3页
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但农业灾害的发生极为频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分析民国时期的农业灾情并探讨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民国灾荒史。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业灾害
旱灾
农业生产
省水
湖北水灾
减轻灾害
人为因素
河南
地球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天国政权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措施研究--以1853-1864年苏浙皖水、旱、蝗灾为中心考察
2
作者
蒋静
李祥凝
《古今农业》
2020年第4期79-92,共14页
太平天国时期,苏浙皖地区频繁出现水旱蝗等农业自然灾害,夏季特别是六七月是灾害的高发期,浙江北部和最南部是水灾的多发区,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是旱灾和蝗灾的多发区。这一时期的农业自然灾害具有连发性、群发性,蝗灾与水旱灾害相伴而生...
太平天国时期,苏浙皖地区频繁出现水旱蝗等农业自然灾害,夏季特别是六七月是灾害的高发期,浙江北部和最南部是水灾的多发区,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是旱灾和蝗灾的多发区。这一时期的农业自然灾害具有连发性、群发性,蝗灾与水旱灾害相伴而生,灾害波及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太平军一边忙于与清廷的作战,一边又要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初建的农民政权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在灾难面前,太平天国政权仍积极采取了丰荒相通、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修水利,设立难民机构,动员广大群众等一系列措施,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救灾体系,但其救灾措施中蕴含的许多先进救灾观念和方案堪称中国近代救灾史首例,为后世的灾害治理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江浙皖
水灾
旱灾
蝗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防灾抗灾技术措施
3
作者
卜凤贤
《古今农业》
2001年第2期9-24,共16页
农业生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和自然斗争、防灾抗灾的过程。周秦两汉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农作技术的改进提高方面,在农业减灾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农业减灾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了传统农学中杰...
农业生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和自然斗争、防灾抗灾的过程。周秦两汉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农作技术的改进提高方面,在农业减灾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农业减灾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了传统农学中杰出的“三才理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反映了时人对农业生产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它既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之便利积极发展生产,同时也开阔了人类的减灾视野,把人类减灾活动引导向观测天文以测报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减灾
周秦两汉时期
技术措施
农业生产
农作物
防灾抗灾
水利工程
抗旱保墒
水利建设
关中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究天人之际——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史学诉求
4
作者
杨天保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三代之世,“巫史不分”;星变灾荒,乃祝史份内事,上古“天学”实为中国史学原型。文字盛世之后,史以文存,渐成“文史不分”之新景。同时,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天人之事,悉数归入谶纬神学;汉唐学术,尽为“经史不分”之多重演绎...
三代之世,“巫史不分”;星变灾荒,乃祝史份内事,上古“天学”实为中国史学原型。文字盛世之后,史以文存,渐成“文史不分”之新景。同时,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天人之事,悉数归入谶纬神学;汉唐学术,尽为“经史不分”之多重演绎。唐宋以降,中国学术转向“内在”,天人关系又转手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史学“义理化”,无所幸免。迄于近世,史学“科学化”,专注阶级关系,罕究天人,既成“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又见“政史不分”、“财史不分”等怪象纷纭。所以,承继绝学,2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大众化,理当基于“人学”成就,深治灾害史,重整“天学”,回归天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灾害史
天人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元时期安徽自然灾害探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汪志国
《古今农业》
2011年第2期75-82,共8页
宋元时期,在今安徽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震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灾害频率比宋代以前提高多了,特别是水灾更加严重。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宋元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
宋元时期,在今安徽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震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灾害频率比宋代以前提高多了,特别是水灾更加严重。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宋元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安徽
自然灾害
灾荒救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农业灾害历史演变规律初探
被引量:
2
6
作者
卜凤贤
《古今农业》
1997年第4期11-16,共6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灾种多条、发灾频繁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感于我国灾情之重,直称为“饥荒的国度”。从公元前18世纪至20世纪的今天,四千年间灾害发生接连不断,灾荒记载充盈史册。农业灾害发生始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灾种多条、发灾频繁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感于我国灾情之重,直称为“饥荒的国度”。从公元前18世纪至20世纪的今天,四千年间灾害发生接连不断,灾荒记载充盈史册。农业灾害发生始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 在我国历史上,水灾、旱灾和蝗虫被称为“三大灾害”,它们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最为剧烈:洪水横流,尽成水乡泽国;旱魃肆虐,则赤地千里,草木枯萎:蝗虫四起,收获在望的庄稼荡然无存,整个灾区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一幅悲惨凄凉的景象。此外,风灾、霜灾、雪灾、雹灾、酷热、冷害、冻害、病虫害、草兽害、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灾害也时常发生,危害农业生产。政治清明,国家稳定,尚可救灾图存;如吏治败坏,战乱四起,广大劳动人民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
历史演变规律
沙尘暴
水灾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农业自然灾害
危害性
发生次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续一)
7
作者
李增高
《古今农业》
2001年第3期35-50,共16页
四、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灾、低温类灾害;生物灾害有蝗灾、虫灾、鼠兽鸟害、畜疫;环境灾害有风灾、沙尘暴、水土流失;其他灾害有饥、荒、疫等。...
四、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灾、低温类灾害;生物灾害有蝗灾、虫灾、鼠兽鸟害、畜疫;环境灾害有风灾、沙尘暴、水土流失;其他灾害有饥、荒、疫等。在这些自然灾害中,频繁出现危害特别严重的是旱灾、水灾、风灾及蝗灾。 (一)旱灾 旱灾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段,从数月至连年不雨,或降水量异常偏少,严重破坏农业生产,造成禾苗干枯,夏粮无收,秋粮不能播种的后果。根据《明实录》等文献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神宗实录》
北京地区
明英宗
特大旱灾
大风天气
《明孝宗实录》
明世宗
特大水灾
《明史》
农业自然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时期农业灾情及其成因
被引量:
2
1
作者
卜凤贤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古今农业》
1999年第2期54-56,共3页
文摘
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但农业灾害的发生极为频繁,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分析民国时期的农业灾情并探讨其成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民国灾荒史。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农业灾害
旱灾
农业生产
省水
湖北水灾
减轻灾害
人为因素
河南
地球系统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天国政权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措施研究--以1853-1864年苏浙皖水、旱、蝗灾为中心考察
2
作者
蒋静
李祥凝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20年第4期79-92,共14页
文摘
太平天国时期,苏浙皖地区频繁出现水旱蝗等农业自然灾害,夏季特别是六七月是灾害的高发期,浙江北部和最南部是水灾的多发区,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是旱灾和蝗灾的多发区。这一时期的农业自然灾害具有连发性、群发性,蝗灾与水旱灾害相伴而生,灾害波及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太平军一边忙于与清廷的作战,一边又要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初建的农民政权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在灾难面前,太平天国政权仍积极采取了丰荒相通、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修水利,设立难民机构,动员广大群众等一系列措施,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救灾体系,但其救灾措施中蕴含的许多先进救灾观念和方案堪称中国近代救灾史首例,为后世的灾害治理和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江浙皖
水灾
旱灾
蝗灾
Keywords
Taiping kingdom
Jiangsu
Zhejiang and Anhui province
Flood
Drought
Lo-cust plague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防灾抗灾技术措施
3
作者
卜凤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2001年第2期9-24,共16页
文摘
农业生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人和自然斗争、防灾抗灾的过程。周秦两汉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农作技术的改进提高方面,在农业减灾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农业减灾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了传统农学中杰出的“三才理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反映了时人对农业生产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深刻认识。它既指导人们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之便利积极发展生产,同时也开阔了人类的减灾视野,把人类减灾活动引导向观测天文以测报灾害。
关键词
农业减灾
周秦两汉时期
技术措施
农业生产
农作物
防灾抗灾
水利工程
抗旱保墒
水利建设
关中地区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究天人之际——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史学诉求
4
作者
杨天保
机构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处
出处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文摘
三代之世,“巫史不分”;星变灾荒,乃祝史份内事,上古“天学”实为中国史学原型。文字盛世之后,史以文存,渐成“文史不分”之新景。同时,经学独尊,史附于经,天人之事,悉数归入谶纬神学;汉唐学术,尽为“经史不分”之多重演绎。唐宋以降,中国学术转向“内在”,天人关系又转手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史学“义理化”,无所幸免。迄于近世,史学“科学化”,专注阶级关系,罕究天人,既成“人本主义”的人文科学,又见“政史不分”、“财史不分”等怪象纷纭。所以,承继绝学,2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大众化,理当基于“人学”成就,深治灾害史,重整“天学”,回归天人传统。
关键词
史学
灾害史
天人关系
Keywords
historiography
history of disast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元时期安徽自然灾害探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汪志国
机构
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出处
《古今农业》
2011年第2期75-82,共8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标号:2008sk358 zd)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活动经费择选资助项目(批准文号:皖人社秘[2009] 248号)
文摘
宋元时期,在今安徽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震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灾害频率比宋代以前提高多了,特别是水灾更加严重。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宋元王朝采取了一些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宋元时期
安徽
自然灾害
灾荒救治
Keywords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Natural Disaster, Disaster Relief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农业灾害历史演变规律初探
被引量:
2
6
作者
卜凤贤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
出处
《古今农业》
1997年第4期11-16,共6页
文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灾种多条、发灾频繁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感于我国灾情之重,直称为“饥荒的国度”。从公元前18世纪至20世纪的今天,四千年间灾害发生接连不断,灾荒记载充盈史册。农业灾害发生始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 在我国历史上,水灾、旱灾和蝗虫被称为“三大灾害”,它们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最为剧烈:洪水横流,尽成水乡泽国;旱魃肆虐,则赤地千里,草木枯萎:蝗虫四起,收获在望的庄稼荡然无存,整个灾区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一幅悲惨凄凉的景象。此外,风灾、霜灾、雪灾、雹灾、酷热、冷害、冻害、病虫害、草兽害、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灾害也时常发生,危害农业生产。政治清明,国家稳定,尚可救灾图存;如吏治败坏,战乱四起,广大劳动人民便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关键词
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
历史演变规律
沙尘暴
水灾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农业自然灾害
危害性
发生次数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续一)
7
作者
李增高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01年第3期35-50,共16页
文摘
四、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灾、低温类灾害;生物灾害有蝗灾、虫灾、鼠兽鸟害、畜疫;环境灾害有风灾、沙尘暴、水土流失;其他灾害有饥、荒、疫等。在这些自然灾害中,频繁出现危害特别严重的是旱灾、水灾、风灾及蝗灾。 (一)旱灾 旱灾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段,从数月至连年不雨,或降水量异常偏少,严重破坏农业生产,造成禾苗干枯,夏粮无收,秋粮不能播种的后果。根据《明实录》等文献记载,
关键词
《明神宗实录》
北京地区
明英宗
特大旱灾
大风天气
《明孝宗实录》
明世宗
特大水灾
《明史》
农业自然灾害
分类号
S42-09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时期农业灾情及其成因
卜凤贤
《古今农业》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平天国政权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措施研究--以1853-1864年苏浙皖水、旱、蝗灾为中心考察
蒋静
李祥凝
《古今农业》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防灾抗灾技术措施
卜凤贤
《古今农业》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究天人之际——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史学诉求
杨天保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宋元时期安徽自然灾害探析
汪志国
《古今农业》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农业灾害历史演变规律初探
卜凤贤
《古今农业》
199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续一)
李增高
《古今农业》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