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刈割和晾晒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燕 贾玉山 +4 位作者 冯骁骋 孙林 王坤龙 侯美玲 格根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408,共5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cm进行刈割,并对其草产量、茎叶比、越冬率、水分散失规律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为2~5 cm时不仅能获得高产的苜蓿草,且其后2茬的草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的(P<0.05),具有较高的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其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末茬苜蓿草的刈割留茬高度应在8~11 cm,此条件下其翌年的返青率(77.44%)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下的(P<0.05).苜蓿经72 h晾晒至安全含水量时,叶片脱落率达56%,而在含水量降至52%时叶片损失率仅为29%,即后期出现严重茎叶干燥不同步现象.基于此,建议苜蓿干燥过程中采用茎秆压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留茬高度 茎叶比 返青率
下载PDF
切花小菊“红昌”脱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丹 王容 +5 位作者 陈天烺 吴海峰 张宾宾 方萍 陈炜 赫文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114-118,共5页
以切花小菊“红昌”为试验材料,对病毒唑预脱毒,热处理结合微茎尖脱毒的技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病毒唑浓度10mg/L对小菊进行预脱毒,温度25~39℃热处理无菌苗,脱毒率达92.50%。茎尖大小为0.1~0.3 mm时,经RT-PCR检测,小菊的脱毒率极显... 以切花小菊“红昌”为试验材料,对病毒唑预脱毒,热处理结合微茎尖脱毒的技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病毒唑浓度10mg/L对小菊进行预脱毒,温度25~39℃热处理无菌苗,脱毒率达92.50%。茎尖大小为0.1~0.3 mm时,经RT-PCR检测,小菊的脱毒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89.00%,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剥离茎尖时采用茎尖固定培养基,能够有效减缓茎尖的水分流失,提高茎尖成活率,成活率为60.00%。以不同的茎尖诱导培养基培养茎尖,改良MS+6-BA 0.3mg/L+NAA 0.1mg/L+活性炭0.5g/L+蔗糖30g/L+琼脂5g/L为最佳培养基,成活率最高为53.33%,茎尖生长速度快,长势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唑 热处理 微茎尖脱毒 切花小菊
下载PDF
冰灯玉露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严小峰 刘艳军 +3 位作者 黄俊轩 杨静慧 李建科 武春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21-24,36,共5页
为了获得冰灯玉露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采用冰灯玉露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通过不同的继代培养,从中找到诱导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条件。结果显示,在1/2 MS+2 mg·L^(-1) 2,4-D+20 g·L^(-1)蔗糖... 为了获得冰灯玉露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采用冰灯玉露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通过不同的继代培养,从中找到诱导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条件。结果显示,在1/2 MS+2 mg·L^(-1) 2,4-D+2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松软的愈伤组织。再将这些松软的愈伤组织转接到MS+1 mg·L^(-1) BA+0.5 mg·L^(-1) 2,4-D+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经过3~5次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时选择质地较硬、结构松散的愈伤组织进行转移,最终获得结构松散的愈伤组织。再将这些松散型愈伤组织在MS+2 mg·L^(-1) BA+0.5 mg·L^(-1) 2,4-D+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过2~3次继代培养即可获得冰灯玉露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该试验结果可为冰灯玉露离体诱变育种及其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灯玉露 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继代培养 培养基
下载PDF
郁金香组织培养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尹新新 杨瑞卿 +1 位作者 金建邦 琚淑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6,共2页
以郁金香品种红色印象(Red Impression)叶、花茎、鳞片及腋芽等器官为外植体,在8种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鳞片外植体直接诱导小鳞茎或不定芽的频率最高,培养基MS+6-BA2.0 mg/L+NAA2.0 mg/L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8.7%。培... 以郁金香品种红色印象(Red Impression)叶、花茎、鳞片及腋芽等器官为外植体,在8种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鳞片外植体直接诱导小鳞茎或不定芽的频率最高,培养基MS+6-BA2.0 mg/L+NAA2.0 mg/L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诱导率为8.7%。培养基MS+6-BA1.0 mg/L+NAA0.2 mg/L能诱导出小鳞茎,诱导率为4.3%。腋芽诱导的鳞茎、叶和花茎则未能诱导出小鳞茎或不定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 组织培养 不定芽 再生鳞茎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建生 李全贞 +2 位作者 王昌才 任大明 李英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杂合74肽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1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WRC,将其先转化到减毒伤寒沙门氏菌LB5000修饰后,再转化到SL3261,得到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C...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杂合74肽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1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WRC,将其先转化到减毒伤寒沙门氏菌LB5000修饰后,再转化到SL3261,得到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C)。pWRC在SL3261中以β-半乳糖苷酶-杂合多肽抗原C融合蛋白(GZ-C)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1.3%.Westernblot及免疫双扩散显示GZ-C可与兔抗GZ-C抗原的免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GZ-C识别兔抗GZ-C及鼠抗恶性疟原虫抗血清的ELISA滴度分别为1:3200及1:5120。初步结果表明SL3261(pWRC)表达的GZ-C具有抗原性。连续传代SL3261(pWRC)未见质粒pWRC丢失及对宿主有明显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鼠伤寒沙门氏菌 表达 抗原基因
下载PDF
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抗原优势区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依凡 赵权 +4 位作者 信彩岩 董井泉 宫鹏涛 李建华 张西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为了筛选并鉴定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抗原优势区,试验采用预测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跨膜结构域,PCR扩增4段目的片段,构建表达载体,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分析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4段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 为了筛选并鉴定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抗原优势区,试验采用预测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跨膜结构域,PCR扩增4段目的片段,构建表达载体,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分析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4段斯氏艾美耳球虫Rhomboid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2 bp、75 bp、93 bp、99 bp,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Rho1~4构建成功;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构建的4段重组质粒都得到了表达且与理论值相符,且重组蛋白中p ET-32aRho4可与兔斯氏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艾美耳球虫 Rhomboid基因 抗原优势区 原核表达 检测 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