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岭地区耕地土壤质量退化调研
1
作者 迟秀芹 《新农业》 2015年第12期28-28,共1页
辽宁省是玉米主产区之一,铁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在铁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铁岭市玉米产量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耕作方式、施肥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耕地土壤出现板结、酸化等现象... 辽宁省是玉米主产区之一,铁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在铁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铁岭市玉米产量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耕作方式、施肥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耕地土壤出现板结、酸化等现象,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本文重点从土壤有机质含量、耕作层深度、土壤酸碱性变化等方面研究铁岭地区土壤质量退化的表现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1.土壤质量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质量是土壤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土壤质量 耕地质量 施肥习惯 土壤生产力 作物品质 酸碱性 铁岭地区 土壤耕层 种植面积
原文传递
有利于黑土耕地保护的农艺技术及配套设备
2
作者 车兆秀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加强黑土耕地保护是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的黑土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一定程度改善了黑土耕地资源现阶段的退化、流失、耕层变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 加强黑土耕地保护是东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的黑土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一定程度改善了黑土耕地资源现阶段的退化、流失、耕层变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黑土耕地保护规范性,该文分析了黑土耕地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介绍了黑土耕地资源保护关键农艺技术,并对黑土耕地保护适宜农机特征进行概括,希望高效率落实促进黑土耕地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耕地 耕地保护 农艺技术 设备选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退化的预防和修复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关培辅 《吉林蔬菜》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保护地的共同特点是将裸地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创造成人工栽培环境。在这种栽培环境中,由于耕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十分强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物产... 保护地的共同特点是将裸地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创造成人工栽培环境。在这种栽培环境中,由于耕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十分强烈,因此,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的是正面的(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等),有的则是负面的(如作物病源生物的积累等),负面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引发土壤退化。在东北地区,保护地一般每年种1~3茬,且每茬肥料农药的投入量都大于露地作物,其投入量相当于露地作物的几倍到几十倍。一般种植5年的保护地会产生明显的土壤退化症状,种植10年以上的保护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而种植15年以上的保护地土壤退化已相当严重有的棚室不得不换土或迁移,这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解决北方地区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修复技术 预防 塑料薄膜覆盖 速效养分含量 栽培环境 集约化经营 土壤有机质 产量和品质 保护地土壤 人为因素 发生变化 理化性状 负面效应 东北地区 退化现象 经济损失 退化问题 北方地区 投入量 作物 种植 露地
下载PDF
保护地连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琳 刘文利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33-34,39,共3页
本研究采集了不同连作年限的保护地土壤和与其邻近的露地土壤,共36个样品,分别对其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作保护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
关键词 连作 保护地土壤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粮食安全背景下吉林省黑土资源退化防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卞凤鸣 胡海峰 +1 位作者 贾玫 徐春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0期212-213,307,共3页
黑土资源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基于吉林省黑土资源概况及利用优势,探讨了吉林省黑土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管理、农田建设、土壤肥力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黑土资源 防治措施 粮食安全 吉林省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沙地挟沙风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芦贵君 杨兴浪 《吉林水利》 2010年第2期57-59,64,共4页
挟沙风破坏了土壤表面结构,削弱了土壤的抗风蚀性,使地表风蚀量加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风洞实验模拟挟沙气流下吉林省西部沙地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但当风速大于起沙风速后,挟沙气流下... 挟沙风破坏了土壤表面结构,削弱了土壤的抗风蚀性,使地表风蚀量加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风洞实验模拟挟沙气流下吉林省西部沙地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下垫面,但当风速大于起沙风速后,挟沙气流下的侵蚀量大于净风条件下的侵蚀量,并且风蚀量随风速的提高而增加,土壤风蚀程度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对流沙源进行彻底治理,控制风蚀,以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风 土壤风蚀 沙地
下载PDF
陇东旱塬土壤施肥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生录 陈炳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在旱塬覆盖黑垆土上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施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 在旱塬覆盖黑垆土上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施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兼有提高产量和培肥土壤的作用,因此它是陇东旱塬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 黑垆土 土壤培肥 无机肥 有机肥
原文传递
黑河流域土地退化分类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齐善忠 王涛 封建民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427-430,共4页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已成为黑河流域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该流域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对该流域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特点、退化面积等方面还没有较为详...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已成为黑河流域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该流域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对该流域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特点、退化面积等方面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最新的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在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初步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退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有5种类型,即:水土流失、干旱化、植被退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面积达29971.91 km2 ,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3.06%;其中,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南部山区,面积为5747.68 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19.18%,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而导致的干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山前部分冲、洪积平原的河流沿岸附近,其面积为1369.96 km2, 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57%;盐渍化土地是该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为10591.82 km2, 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34%,分布在流域的低地、冲积扇的边缘等位置,主要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沙化土地,包括流动沙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黑河流域 分类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保护地土壤氮、磷积累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晓锋 苗艳芳 +4 位作者 张菊萍 郭永新 贾兴娜 丁硕贤 李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2-296,共5页
为评价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对蔬菜连作保护地土壤的影响,调查了2~5年、11~12年、15~17年棚龄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30cm)土壤pH状况、硝酸盐、有效硫、土壤有机质、N、P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 为评价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对蔬菜连作保护地土壤的影响,调查了2~5年、11~12年、15~17年棚龄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30cm)土壤pH状况、硝酸盐、有效硫、土壤有机质、N、P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棚龄增加,土壤中N、P不断积累,其中总氮在12年棚龄达到最大(1.99g·kg^-1),而总磷则持续增加,在17年棚龄时达到4.22g·kg^-1,分别比小麦玉米轮作地高70%、298%。土壤有效态氮、磷在各棚龄段间差异较小。在小麦玉米轮作改为保护地蔬菜连作的头2~5年内,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损失8.6%和14.0%,此后土壤有机质逐步积累,在11年棚龄时达到20.4g·kg^-1,此后变化很小。土壤硝酸盐、有效硫最大值均出现在2~5年棚龄段,此后含量下降。土壤pH比小麦玉米轮作地低0.35~0.59,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大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在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氮、磷营养含量,并引起有机质损失;长期施用则导致土壤中N、P元素大量积累,而N、P的有效性则相对降低,随着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土壤 土壤养分 有效硫 硝酸盐 总氮 总磷 土壤退化
下载PDF
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新萍 梁智 +2 位作者 王丽 徐万里 贾宏涛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田间采样及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田连作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明显,与荒地比较,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在耕作后均有所增加,到5~7a普遍达到最大... 采用田间采样及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田连作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明显,与荒地比较,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在耕作后均有所增加,到5~7a普遍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蔗糖酶则3~5a达到最大,之后有所下降;土壤过氧化氢酶与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脲酶与全氮呈显著相关r=0.92(P〈0.05),与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r=0.99(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P〈0.01),0.89(P〈0.05),0.86(P〈0.05),0.89(P〈0.05),与pH值、速效钾则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全氮和速效氮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速效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棉花 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红壤退化与修复长期研究促进东南丘陵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孙波 梁音 +5 位作者 徐仁扣 彭新华 王兴祥 周静 李忠佩 赵学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57,共12页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面临侵蚀、酸化、肥力衰减、重金属污染、季节性干旱等退化问题,造成红壤生态系统退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85年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和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红壤退化与修复、耕地地力演变与提升、红壤养分循环与高效利用、红壤污染与治理、红壤生态农业模式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红壤发生方面,发现现代脱硅富铝化过程仍在继续,小流域土壤自然酸化速率较低;针对红壤农业利用中的加速酸化,研发了抑制质子产生和提升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新方法,挖掘了红壤区新的耐铝植物资源,揭示了植物耐铝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红壤区土壤侵蚀多尺度监测方法,编制了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查明了红壤侵蚀演变和崩岗发育机制,建立了侵蚀红壤的开发性治理模式;探明了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揭示了红壤孔隙形成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的水文通量,研发了农田水分高精度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了低丘红壤区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建立了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和稀土元素迁移预测模型,提出了红壤和水稻土安全阈值,集成了红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模式;查明了南方红壤地力和养分平衡的演变状况,揭示了红壤碳氮转化生物网络的驱动机制,提出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创建了江西省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了红壤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红壤区耕地质量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一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耕地退化 大团聚体培肥 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治理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原文传递
坡面薄层水流滚波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苗 张宽地 +3 位作者 龚家国 赵勇 王浩 范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为探求坡面薄层水流滚波产生机理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变坡水槽试验,结合超声波测量技术,研究了5种坡度和21种单宽流量下坡面薄层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失稳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坡面水流流态指数平均值为0.536,水流流态以紊流为主,流型... 为探求坡面薄层水流滚波产生机理及其演化规律,采用变坡水槽试验,结合超声波测量技术,研究了5种坡度和21种单宽流量下坡面薄层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失稳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坡面水流流态指数平均值为0.536,水流流态以紊流为主,流型为急流;特定粗糙床面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水流经历失稳到滚波猝灭再到二次失稳的演变过程;滚波猝灭临界流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临界雷诺数在509~602之间,临界弗汝德数在3.29~7.39之间;随着流程长度的增加,滚波的波速变化不大,波长和波高逐渐增大,频率逐渐减小,滚波发生沿程聚合现象;当单宽流量和坡度增大时,波速和频率均随之增大,波长变幅不大,而波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滚波演化 临界水力条件
下载PDF
密云水库流域氮磷空间变化及污染风险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志装 赵同科 +5 位作者 马茂亭 吴琼 肖长坤 李鹏 赵丽平 刘宝存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为了解水源保护区各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空间变化规律及污染风险,采集水源保护区种植不同作物表层土壤样品,对土样氮磷质量比进行克里格空间插值,计算水源保护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风险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氮磷质量比存在较大差异,潮河、白马关河上游及近水库流域、水库分水岭内侧是水源保护区高和较高氮、磷质量比主要分布区域,安达木河流域氮质量比也较高,白河流域氮、磷质量比相对较低。土壤氮磷质量比高和较高区域也是面源污染风险较高区,面源污染风险因子范围为5.91-22.82,其中潮河和白马关河上游流域风险因子都大于10;白河流域风险因子最小,仅为最高风险区域的1/130。研究表明,水源保护区土壤氮磷质量比水平是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决定因子,潮河、白马关河流域及水库分水岭内侧是密云水库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密云水库 空间分布 污染风险
下载PDF
河田土壤肥力的退化与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华 《福建水土保持》 1993年第4期45-48,共4页
河田土壤因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养分贫瘠化、土质沙化、土壤协调水肥气热供应能力差、保肥能力弱、土壤生产力低等土壤肥力因素的退化。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加强土壤管理和改善土壤水肥条件等办法,可以培肥土壤,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退化 防治 水土保持福建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强度侵蚀区不同治理措施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敬兰 蒋芳市 +1 位作者 林金石 陈文祥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4期11-15,68,共6页
本文以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强度侵蚀区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强度侵蚀区和风水林为对照区,对实施老头松改造、草-灌-乔、等高草灌带、崩岗治理、草-牧-沼-果、乔灌混交、以草促林和植... 本文以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强度侵蚀区长汀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采取治理措施的强度侵蚀区和风水林为对照区,对实施老头松改造、草-灌-乔、等高草灌带、崩岗治理、草-牧-沼-果、乔灌混交、以草促林和植灌促林等治理措施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严重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善落后于养分状况特别是速效养分的改善;从土壤质量表征值来看,2000年后的治理措施QI值远低于2000年前的,且老头松改造、等高草灌带、草-灌-乔及崩岗治理措施的QI值差异不明显,2000年前的3个治理模式中,以草促林模式由于养分积累缓慢,土壤恢复较慢,不建议只采取种草措施,而应采取植灌促林、乔灌混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丘陵 强度侵蚀区 治理措施 土壤质量
下载PDF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8
16
作者 赵兰坡 王鸿斌 +3 位作者 刘会青 王艳玲 刘淑霞 王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原因和机理。结果发现,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原因和机理。结果发现,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型”,而年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平面型”。而且两者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等指标也有明显差异。研究还发现,现行的以无机氮磷肥为主的施肥制度和玉米连作种植制度对土壤养分平衡有很大影响。因此认为,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施肥及玉米连作制度是导致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平原玉米带 黑土 肥力退化
下载PDF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est Areas of China and Argentina:Observed P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前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叙述中国西北地区的黑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南缘和阿根迁西北的门多萨、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省等检验区的退化土地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近百年来平原区气候变化有明显暖化和旱化,阿根廷半干旱区的降水波,和人口... 叙述中国西北地区的黑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南缘和阿根迁西北的门多萨、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省等检验区的退化土地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近百年来平原区气候变化有明显暖化和旱化,阿根廷半干旱区的降水波,和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压力的加大趋势,可以预测在人工绿洲外围和河流下游,尽管人类在优化绿洲建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可以取得很大进步,但土地退化的趋势还会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阿根庭 中国 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PDF
新疆米泉的灌淤亚类水耕人为土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德生 廖宝玲 杜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8-262,共5页
新疆米泉地区起源于原灰漠土或灌耕土的水稻土,成土过程中水耕熟化和灌淤、淋溶与淀积并行,形成独特的灌淤-水耕表层(耕作层+犁底层)和灌淤-水耕氧化还原层,总厚度>50cm.基于研究,将供试土壤划分为铁聚水耕人为土和铁渗... 新疆米泉地区起源于原灰漠土或灌耕土的水稻土,成土过程中水耕熟化和灌淤、淋溶与淀积并行,形成独特的灌淤-水耕表层(耕作层+犁底层)和灌淤-水耕氧化还原层,总厚度>50cm.基于研究,将供试土壤划分为铁聚水耕人为土和铁渗水耕人为土两个土类,并建议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中增设灌淤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淤亚类 渗育层 水耕人为土 新疆
下载PDF
梨树率先解决黑土地土壤退化难题
19
《吉林农业》 2016年第2期28-28,共1页
近年来,梨树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等单位担当责任、精诚合作,在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研发并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秸秆覆... 近年来,梨树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等单位担当责任、精诚合作,在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研发并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玉米秸秆全覆盖为核心,建立秸秆覆盖、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率先解决了中国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移除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玉米连作 全程机械化 免耕栽培技术 东北地理 黑土区 应用研究所 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 应用生态
下载PDF
土垫旱耕人为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恒义 雍绍萍 田积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7-273,共7页
研究了汾渭盆地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地球化学状态与有关影响因素。1.土垫旱耕人为土受施土粪堆垫作用改变了成土方向与过程,也改变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2.土垫旱耕人为土在成土过程受淋溶淀积、生物迁移富集,蒸发等作用,但被Ca ̄... 研究了汾渭盆地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地球化学状态与有关影响因素。1.土垫旱耕人为土受施土粪堆垫作用改变了成土方向与过程,也改变了土壤地球化学特征,2.土垫旱耕人为土在成土过程受淋溶淀积、生物迁移富集,蒸发等作用,但被Ca ̄(++)、Mg ̄(++)等离子饱和,使土壤呈偏碱性。3.土垫旱耕人为土不同亚类在成土过程中因生态环境的差异,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垫 旱耕人为土 土壤地球化学 淋溶淀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