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洪艳华 管力权 郑桂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1期124-126,共3页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从微生物总数看,秸秆翻埋处理JH3>常规处理JH1>秸秆全层还田处理JH2;分层施肥秸秆表面覆盖处理BH3>分层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1>干混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2。秸秆...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从微生物总数看,秸秆翻埋处理JH3>常规处理JH1>秸秆全层还田处理JH2;分层施肥秸秆表面覆盖处理BH3>分层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1>干混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2。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秸秆全层还田对于微生物总数的增加不明显,但有利于耕作层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增加。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表面覆盖只进行土壤表层耕作造成了土层的"上富下贫",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0~10cm土层内微生物数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顾峰雪 文启凯 +1 位作者 潘伯荣 杨玉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 ;种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 ;微生物的组成中 ,细菌占绝大多数 ,达微生物总数的 90 %以上 ,其次是放线菌 ,真菌数量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下层。人工绿地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说明风沙土已逐步向具有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改良 沙漠治理
下载PDF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秦越 马琨 刘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连作栽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主要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及连作障碍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连作栽培后马铃薯土壤细菌和真菌DNA仍具有较高的T-RFLP多态性,但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优势T-RFs片段发生变化,多年连作使某些T-RFs消失;随连作年限增加,根际土细菌Shannon-Wienen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下降,而真菌Shannon-Wiene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上升。菌群分析发现,土壤细菌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连作使细菌和真菌菌群发生变化,芽孢杆菌纲、鞘氨醇纲(Sphingobacteria)等比例下降甚至消失,β-变形菌纲(Beta proteobacteria)和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比例上升;土壤真菌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下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上升。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属的细菌减少,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致病菌属的细菌增加。连作导致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水平降低,真菌多样性水平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连作破坏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连作障碍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互作用的结果,持续的研究有利于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栽培 根际土壤 T-RFLP 遗传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芽孢杆菌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3
4
作者 金雷 成明根 +3 位作者 孙斌 刘慧涛 孙纪全 黄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0-303,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p.)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投加降解菌QC-13可显著提高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当咪唑乙烟酸浓度为50 mg/kg干土,且QC-13的接种量为108CFU/g干土时,21 d后土壤中咪...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p.)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投加降解菌QC-13可显著提高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当咪唑乙烟酸浓度为50 mg/kg干土,且QC-13的接种量为108CFU/g干土时,21 d后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6.2%,而对照土壤则为14.4%。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当接种量减少至105CFU/g干土时,降解率降低至31.8%。菌株QC-13降解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最适温度为30℃,降解率于21 d可达62.7%;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于21 d时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2.2%,且降解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接种QC-13可不同程度缓解土壤中浓度为50、100μg/kg干土的咪唑乙烟酸对玉米、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咪唑乙烟酸 生物修复 降解率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根瘤菌接种技术
5
《村委主任》 2009年第8期51-51,共1页
为了有利于豆科作物的生长,对第一次播种豆科作物的土壤,播种时应对种子实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先将从根上摘下的根瘤捣碎,加以提纯繁殖,制成根瘤菌剂,播种时将此菌剂加4~5份温水稀释,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豆科作物 根瘤菌剂 根瘤菌接 一次播种 接种技术 种子 根瘤细菌 土壤 提纯
下载PDF
四川四面山地区土壤放线菌分布特性
6
作者 余纯丽 《渝州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筛选新抗生物质的过程中,收集了四川四面山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离其中的放线菌,发现该地区土壤放线菌的分布在品种和数量上有农业土壤大于荒草地、荒草地大于森林土壤的规律。
关键词 放线菌 分布 土壤生物学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黑土亚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丛萍 王婧 +3 位作者 董建新 李玉义 刘娜 逄焕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颗粒低量(KL1)与秸秆颗粒高量(KL5)4种秸秆还田处理,并与秸秆不还田(CK)进行对比,于每年玉米收获季对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第1年,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及真菌摩尔百分数,其高量处理较CK最高增加71.0%和120.5%,而秸秆颗粒处理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摩尔百分数增幅更显著,其高量处理最高增加41.6%、29.7%和26.3%;还田第2年高量处理显著提高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且切碎高量处理的真菌摩尔百分数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高量处理21.0%;还田第3年仅高量处理下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分异。2)还田初期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真菌:细菌比值,而低量还田则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比有提高,随还田时间的增加,高量还田比值提高更显著,利于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秸秆高量还田可显著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水平,这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重要原因,其显著影响因子随还田年限而更替:第1年,土壤容重、酸碱度、全氮和碳氮比为显著(P<0.05)影响因素;第2年,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碳氮比和土壤容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第3年仅有机碳为显著因素(P<0.05)。切碎秸秆高量还田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与CK区分最为明显,对土壤真菌群落的调控能力更强,更适宜于东北黑土亚表层肥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微生物群落结构 深还田 亚表层
下载PDF
一株烟草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S4菌株的鉴定及其效果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威 THINZAR Toe +5 位作者 张亚 张克诚 姜明国 张维 施李鸣 葛蓓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2,共6页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烟草肠杆菌,其发酵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酵液浓度为1×104cfu·mL-1时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根长、株高、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63.42%、46.17%、150.00%和144.83%。研究结果可为该菌株开发为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子鉴定 生物测定 肠杆菌 番茄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农业绿色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植物第二基因组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瑞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共2页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落受到植物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富集作用,尽管其种类低于非根际环境,但其数量和活性却远远高于土体土壤,可达10^10-10^11细胞/克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域环境 根际微生物 生物学性质 德国科学家 微生物群落 富集作用 根系分泌物 植物根系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熵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淼 池景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4-23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和微生物量熵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解析设施土壤变化规律,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番茄种植大棚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种植年限分别为0、1... 为明确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土壤化学计量比特征和微生物量熵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解析设施土壤变化规律,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提供理论依据,以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番茄种植大棚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种植年限分别为0、1、5、10、15、20年以上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碳氮比(SOC含量/TN含量)和碳磷比(SOC含量/TP含量)在0~15年期间始终在下降,在15~20年略有回升,氮磷比(TN含量/TP含量)呈稳定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BC含量/BN含量)在10年达到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的碳磷比(BC含量/BP含量)在15年最低。土壤微生物量的氮磷比(BN含量/BP含量)在20年时达峰值。种植年限与BN含量/BP含量呈强正相关,与TN含量/T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BC含量/BN含量与BC含量/BP含量呈强负相关。朝阳地区设施土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存在磷肥使用过量的问题,应合理耕作,减少化肥使用量,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微生物量熵 生态化学计量比 相关性
下载PDF
沟谷地形下路侧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学平 王云 +2 位作者 王新军 陈济丁 房锐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8,共7页
路侧生物多样性特征受其背景环境条件与公路建设运营的综合影响,对其研究可为公路建设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为了研究沟谷地形条件下路侧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选择了G214线德钦段公路穿越沟谷地形路段,在不同坡面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研究不... 路侧生物多样性特征受其背景环境条件与公路建设运营的综合影响,对其研究可为公路建设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为了研究沟谷地形条件下路侧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选择了G214线德钦段公路穿越沟谷地形路段,在不同坡面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研究不同坡向植物多样性特征;并通过沿公路等距设置样地观测沟谷与非沟谷地带的鸟类多样性特征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沟谷西南向坡(SW)、东北向坡(NE)及北向坡(N)物种总数、小区平均物种数、木本Shannon-wieners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西北向坡(NW)与南向坡(S);南向坡草本多样性指数小于其他坡向;S-SW、SW-NE、SW-NW Jaccard指数值低于0.15,NE-N Jaccard指数值小于0.4,沟谷地带坡向间木本与草本层α多样性差异大,并有着相对较高的β多样性;沟谷地形下鸟类种数、鸟类平均数量均高于非沟谷地形条件。调查结果初步揭示了沟谷是植物多样性丰富且富于变化之处,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之处。建议在这些路段加强公路桥梁与动物通道、植被生境连通性的协同建设,以缓解公路建设对景观的切割阻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路侧生物多样性 植被调查 沟谷 鸟类 坡向 景观联通性
原文传递
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春卯 贺学礼 +2 位作者 徐浩博 张淑容 牛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8-1152,共5页
2012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licus)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生态作用。共分离AM真菌4属36种,其中,球囊... 2012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licus)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生态作用。共分离AM真菌4属3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是银川和沙坡头优势种,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是民勤优势种。民勤孢子密度、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孢子密度和种丰度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在0-20 cm土层达最大值。总球囊霉素(TEG)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在3个样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显著正相关,与总球囊霉素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这为筛选优良菌种,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促进沙冬青生长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licus)
下载PDF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柽柳、獐茅土壤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艳云 郭笃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53,共6页
应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柽柳和獐茅地土壤真菌种类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真菌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为黄河三角洲真菌多样性深入的研究和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土样共获得5门17纲37目48科51属。OT... 应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柽柳和獐茅地土壤真菌种类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真菌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为黄河三角洲真菌多样性深入的研究和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土样共获得5门17纲37目48科51属。OTU数和多样性指数表明:柽柳上层(C1:0-20 cm)土壤真菌多样性最丰富,其OTU数、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分别是獐茅下层(Z2:20-40 cm)相应指数的1.7倍、1.2倍和2.4倍。距离热图分析表明,Z1和Z2真菌群落间的相似性最大,Unifrac metric值为0.269 9;C1和C2真菌群落间相似性最小,Unifrac metric值为0.690 2。柽柳地土壤真菌较獐茅地土壤真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柽柳 獐茅 真菌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Diversity of Trichoderma in greenhouse soil 被引量:3
14
作者 ZHAOZhi-hui SUNXiao-dong YANGRui-xiu YANGHong LUGuo-zhong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7-467,共1页
The protect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 growing and wid esprea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orth parts of China. Continuous cultivati on of single crop or less rotation of crops usually res... The protect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 growing and wid esprea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north parts of China. Continuous cultivati on of single crop or less rotation of crops usually resulted in the large amount of accumulation of soilborne pathogens and serious crop diseases in the greenho use. After a few years of investigation of soilborne fungi in the north parts of China, nearly one hundred species of mictosporic fungi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authors. Among these fungi 11 species of Trichoderma have been morphol ogically identified, namely T. atroviride, T. aureoviride, T. citrinoviride, T. fertile, T. harzianum, T. inhamatum,T. longibrachiatum, T. parceramosum, T. r eeseii, T. virens and T. viride. Trichoderm is found to be a frequently occurring genus of fungi in greenhouse soil.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ffec tive beneficial antibiotic mycoparasites in soil Trichoderma plays an impo rtant part to regulate the balance of beneficial and harmful soilborne microorga 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木霉属 真菌 土壤 温室
下载PDF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彦昌 欧阳志云 苗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338,共5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微生物群落的定量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目前,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并迅速得...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于明确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微生物群落的定量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目前,以群落水平碳源利用类型为基础的Biolog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Biolog试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选择最能代表土壤微生物特征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Biolog方法成功运用的关键。文章依据目前最常用的两种Biolog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四种受不同程度人类干扰形成的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改进方法与已有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山地雨林原始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混交林>皆伐迹地。尖峰岭地区植被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原始林最接近。与受干扰较多的人工林相比,自然恢复更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比较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证明,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已有方法的不足,提高对研究对象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数据处理 尖峰岭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涛 司美茹 马宗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36-139,共4页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 采用微生物平皿培养和化学分析法,在鲁西南地区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对根际、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明显高于根外(非根际),表现出明显根际效应;(2)根际环境对三大类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根际、效应。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3)鲁西南地区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但各类群在根际根外土壤中的数量排序不同。根际为细菌>真菌>放线菌,根外为细菌>放线菌>真菌;(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菜地>麦地>稻田>果园>荒草地;(5)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也表现出根际效应,且与微生物总数量的根际效应相一致;(6)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大多数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根际 根外 微生物数量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Paracoccus sp.QD15-1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姊威 刘虹 +4 位作者 王春龙 吕志航 刘泽平 陈文晶 王志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1-545,共5页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 DMP)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Paracoccus sp.QD15-1能够高效降解DMP,碳氮源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生长要素。本实验以Paracoccus sp.QD15-1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无机盐(MSM)培养基中分别外加不同碳...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 DMP)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Paracoccus sp.QD15-1能够高效降解DMP,碳氮源是微生物需求量最大的生长要素。本实验以Paracoccus sp.QD15-1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无机盐(MSM)培养基中分别外加不同碳氮源(碳源分别为5 g·L^-1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淀粉;氮源分别为5 g·L^-1的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铵和尿素),研究Paracoccus sp.QD15-1生长和降解DMP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4种碳源后,菌株生物量和降解DMP能力均显著提高,其中外加淀粉处理的最大比生长率达到0.13 lg(cfu)·h^-1,36 h降解率为78.2%,DMP半衰期为15.6 h。外加4种氮源后,降解菌的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外加尿素,36 h降解率为62.8%。研究表明,Paracoccus sp.QD15-1在不同碳氮源中均能够较好地降解DMP,且外加淀粉作为碳源和外加尿素作为氮源的降解效果更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COCCUS sp. QD15-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降解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素形态组成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树美 诸海焘 +3 位作者 张德闪 付子轼 徐四新 吕卫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利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互作条件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素形态组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因素为2种土壤水分条件:70%田间持水量和100%田间持水量;副因素为5种氮素添加形态:不施氮肥、纯无机氮、纯有机氮、2/3无机氮+1/3有机... 利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互作条件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素形态组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因素为2种土壤水分条件:70%田间持水量和100%田间持水量;副因素为5种氮素添加形态:不施氮肥、纯无机氮、纯有机氮、2/3无机氮+1/3有机氮和1/3无机氮+2/3有机氮。结果表明:水氮互作效应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和Simpson指数的影响显著(P <0.05)。高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降低(P <0.05),但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极显著升高(P <0.01),并且随着土壤含水量升高,Aeromonas和Flavobacterium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培养30 d后,添加有机氮处理的土壤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添加无机氮处理,添加有机氮使Cellvibrio和Devosia菌属相对丰度上升。可见,设施菜田施用有机氮肥尽管短期内不利于土壤速效氮的积累,但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土壤优势菌群发生了较大改变,部分固碳功能菌群丰度增加,有利于稳定土壤碳氮循环。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设施菜田水氮管理介导的土壤碳氮循环功能菌群变化的环境驱动机制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水氮互作 细菌群落 土壤碳氮循环
原文传递
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晓琳 王丽丽 +4 位作者 赵建宁 李刚 修伟明 杨其琛 张贵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13-2721,共9页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试验设置4个耕作处理,分别为旋耕+秸秆还田(RT)、深耕+秸秆还田(DP)、深松+秸秆还田(SS)和免耕+秸秆还田(NT)...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试验设置4个耕作处理,分别为旋耕+秸秆还田(RT)、深耕+秸秆还田(DP)、深松+秸秆还田(SS)和免耕+秸秆还田(NT)。结果表明:与RT相比,DP处理显著提高了原状土壤和>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真菌PLFAs量和真菌/细菌,为真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贮存,提高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提高了5~2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细菌PLFAs量,降低了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提高了<0.2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总的来说,深耕+秸秆还田(DP)对土壤团聚体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和保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总PLFAs量、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放线菌PLFAs量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较强,革兰氏阳性菌PLFAs量与总氮相关性较强。各处理较大粒级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主要受碳氮比、含水量、pH值和团聚体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粒级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则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群落 潮土
原文传递
不同植被对煤矿复垦区域土壤真菌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萍 肖群英 +2 位作者 薛晓辉 刘贤 戴志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67-2179,共13页
为了评价不同植被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生态修复的效果,本研究开展了桃树、杉树、李树等植被对复垦区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差异显著。脲酶在对照中最高,桃... 为了评价不同植被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生态修复的效果,本研究开展了桃树、杉树、李树等植被对复垦区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差异显著。脲酶在对照中最高,桃树最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对照最高,杉树(0~20、40~60 cm)和桃树(20~40 cm)土壤中最低,且一般情况下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表聚性,但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的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不同;该区域土壤的pH随土层加深增高,最高为5.67,均呈酸性,除对照外,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2)不同植被下,所有土壤样品的真菌种群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和芽枝霉属(Cladosporium)为所有土壤样品都具有的优势属,而孢霉属(Mortierella)仅在柳树土壤中不是优势属,青霉菌属(Penicillium)、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是李树土壤中的优势属;盘菌属(Tricharina)是杉树土壤中的优势属;刺毛四枝孢(Tetracladium)是对照土壤中的优势属。通过综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表明,不同植被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柳树0~20 cm、杉树20~40cm、对照40~60cm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和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桃树土壤中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煤矿复垦区域土壤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高通量测序 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组成 土壤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