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116
1
作者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7-502,共6页
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学环保新技术。本文以土壤中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 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学环保新技术。本文以土壤中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并结合当前土壤污染的新特点,提出了需进一步认识和解决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土壤环境微生物修复范畴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微生物 修复原理 修复技术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沙沙 董家华 +3 位作者 陈志良 彭晓春 吴彦瑜 徐玉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30-7132,共3页
在对挥发性有机物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控... 在对挥发性有机物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土壤 修复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汝东 樊剑波 +3 位作者 何园球 宋春丽 屠人凤 谭炳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580,共5页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人工林对土壤(0~20和20~40 cm)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短期(13~14年)影响。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中高于其他林分。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人工林对土壤(0~20和20~40 cm)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短期(13~14年)影响。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中高于其他林分。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值较大、有机碳活性较强、土壤微生物基质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短期影响下,湿地松樟树混交林较之针叶纯林和针叶混交林可改善土壤生化强度和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基础呼吸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淑霞 孙冰洁 +6 位作者 梁爱珍 陈学文 张士秀 魏守才 刘四义 陈升龙 张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4-1773,共10页
【目的】利用东北黑土13年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措施(免耕和秋翻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分析免耕是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定,为合理评价农田黑土碳"源"与"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利用东北黑土13年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研究耕作措施(免耕和秋翻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分析免耕是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定,为合理评价农田黑土碳"源"与"汇"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连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耕作处理包括免耕和秋翻。免耕除播种外不扰动土壤,秸秆覆盖地表。秋翻处理的田间管理包括人工除草、中耕起垄和秋翻,秋翻时将秸秆翻于地表之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通过PVC环在野外采用动态气室法(Li-Cor8100)直接测定(去除植物根系),定期监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并在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最高的季节取样分析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数量特征。【结果】生长季节内免耕和秋翻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分别为0.42—3.35和0.48—3.24μmol CO2·m-2·s-1,两处理平均值差异不显著(8.8%),但土壤累积CO2-C释放量免耕比秋翻高10.0%(2012)和4.3%(2013)(P<0.05)。免耕显著地增加0—5 cm表层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比秋翻高125.7%、112.4%和53.3%;还显著地增加了其他土层的真菌数量,分别为105.3%(5—10 cm),159.4%(10—20 cm)和114.7%(20—30 cm)。耕作处理影响土壤温度,主要体现在春季,秋翻(0—5 cm,5—10 cm)春季(6月)土壤温度比免耕分别高2.8%和5.8%。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夏季(7、8月份)最高,秋季较低。尽管耕作处理没有明显地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格局,但秋翻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最高值比免耕晚半个月。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5 cm和10 cm)呈指数型增长,10 cm处的回归模型明显好于5 cm。耕作处理只改变了5 cm的Q10值,免耕比秋翻高10.8%。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水分混合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呼吸 土壤微生物数量 免耕 黑土
下载PDF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与计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琨 岳骞 +2 位作者 徐向瑞 闫明 潘根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21-4629,共9页
2015年是世界土壤年,健康的土壤是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管理和土地退化,使得土壤在全球变化压力下变得愈加脆弱。土壤在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所提供的各... 2015年是世界土壤年,健康的土壤是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土壤管理和土地退化,使得土壤在全球变化压力下变得愈加脆弱。土壤在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所提供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协同或抵消作用是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土壤的碳、氮、水三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与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四个生态系统服务紧密相关。为探索土壤可持续管理途径,提升土壤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从碳、氮、水循环与生物多样性出发进行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征与计量方法学研究亟待进行。开发用于评价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采用多尺度、多目标、多因素集成分析探讨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或抵消效应是研究的难点,而模型模拟可以在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计量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可持续发展 表征 计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改葡萄园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敬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采用15N成对标记技术结合数值模型,测定太湖地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稻麦轮作农田和葡萄园)下的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供氮和保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初级矿化速率高于稻麦轮作农田土壤,但是其NH... 采用15N成对标记技术结合数值模型,测定太湖地区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稻麦轮作农田和葡萄园)下的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供氮和保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园土壤初级矿化速率高于稻麦轮作农田土壤,但是其NH4+-N同化速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0.02 mg kg-1 d-1),自养硝化成为培养条件下葡萄园土壤NH4+-N的唯一去向。葡萄园土壤初级自养硝化速率(15.85 mg kg-1 d-1)显著高于稻麦轮作农田土壤(13.65 mg kg-1 d-1),但两者初级异养硝化速率和NO3--N同化速率均接近零值。可见,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改种为葡萄园后,土壤NH4+-N同化速率显著降低而自养硝化速率增加,由此导致更多的NO3--N在土壤中累积,进而可能增加土壤中N的淋溶和径流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 15N示踪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保氮能力
下载PDF
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秀丽 姜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5期236-240,共5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之间进行碳交换的关键途径。以莫莫格湿地内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为样地,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利用ACE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羊草草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库和大气碳库之间进行碳交换的关键途径。以莫莫格湿地内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为样地,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利用ACE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对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羊草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单峰曲线,芦苇沼泽的日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二者土壤呼吸速率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7月和2014年5月14:00前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12月和2015年2月23:00前后。生长季是该两种群落土壤中CO_2主要释放时期。影响因素中,土壤5cm温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显著,分别可以解释羊草草甸和芦苇沼泽土壤呼吸作用的72%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环境因子 芦苇沼泽 羊草草甸 莫莫格湿地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安磊 王凯荣 +1 位作者 谢小立 刘迎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33-2738,共6页
通过15年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稻田有机碳源的长期投入和土壤有机碳的逐年升高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维持在较高水平(>800 mg.kg-... 通过15年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稻田有机碳源的长期投入和土壤有机碳的逐年升高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维持在较高水平(>800 mg.kg-1),是稻田土壤MB-P(>16.0 mg.kg-1)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期不施磷肥条件下,土壤全磷含量与试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有机磷含量平均提高了29.3%;土壤亏损的磷形态主要是无机磷(Al-P、Fe-P、Ca-P和O-P),其中Al-P含量处于最低水平(平均0.5 mg.kg-1).另外,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的MB-P远高于Olsen法提取态磷(Olsen-P)(<7.0 mg.kg-1),而稻田土壤MB-P与Al-P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对稻田土壤Al-P、Fe-P、Ca-P和O-P的利用是促进其向有效磷方向转化的关键途径.磷肥配合有机养分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壤磷库的积累,而且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化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磷 土壤有机磷 土壤无机磷
下载PDF
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南文 胡茂林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45,共3页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已成为不少国家评价农药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该文就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乐果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影响较大,中性磷酸酶受影响小些;脱氢酶的变化趋势虽与...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已成为不少国家评价农药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该文就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乐果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影响较大,中性磷酸酶受影响小些;脱氢酶的变化趋势虽与酸性磷酸酶相仿,而受影响程度更大些;乐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影响不大。总之,乐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恢复较快,这有利于乐果在土壤中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乐果
下载PDF
旱地秋季深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玉珍 王久志 +2 位作者 杨治平 周怀平 王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11-314,共4页
晋东旱作地区秋季深施肥比春季浅施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本文就旱地秋季深施肥和春季浅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深施肥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强了土壤呼吸强度、固氮强度、纤维分解强度及作物根际效应... 晋东旱作地区秋季深施肥比春季浅施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本文就旱地秋季深施肥和春季浅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深施肥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强了土壤呼吸强度、固氮强度、纤维分解强度及作物根际效应。对提高土壤营养水平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深施肥 生物活性 旱地 秋季
下载PDF
溶液培养条件下腐殖酸对铁异化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丽娜 李忠佩 车玉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2-796,共5页
腐殖酸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铁(Fe)的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从山西大同风化煤、河南巩县褐煤、云南昆明滇池底泥中提取制备的腐殖酸,通过布置培育试验并接种土壤悬液,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异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 腐殖酸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铁(Fe)的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从山西大同风化煤、河南巩县褐煤、云南昆明滇池底泥中提取制备的腐殖酸,通过布置培育试验并接种土壤悬液,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异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腐殖酸对氧化铁的还原几乎没有影响;而当同时添加腐殖酸与葡萄糖时,培养基质中氧化铁的还原过程显著加强;腐殖酸浓度越高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因其复杂程度和结构不同,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山西大同风化煤提取的腐殖酸促进作用最大,云南昆明滇池底泥和河南巩县褐煤提取的腐殖酸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异化还原
下载PDF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先丽 周广胜 +3 位作者 周莉 吕国红 贾庆宇 谢艳兵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6-1379,共4页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时问及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结果表明:在三个层次时间动态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不同层次中10—20cm土壤...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时问及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结果表明:在三个层次时间动态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不同层次中10—20cm土壤层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大。细菌数量从6月的最高值逐渐减少,到8月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增加;放线菌数量从6月最高值急剧减少,至8月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增加;真菌数量则表现为从6月开始逐渐增加,至9月达到最大值。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百分比变化表明:在0-10cm、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从上到下是逐渐增大的;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是逐渐减少的;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芦苇湿地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原文传递
2种盐剂草甘膦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亚丽 呼丽萍 +3 位作者 邓霏 杨金凤 胡进娟 吴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究2种盐剂的草甘膦对北方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甘膦钾盐为试材,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考察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盐剂草甘膦的响应。[结果]连续2年喷施2种盐剂草甘膦对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 [目的]探究2种盐剂的草甘膦对北方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草甘膦异丙铵盐和草甘膦钾盐为试材,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考察旱地果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盐剂草甘膦的响应。[结果]连续2年喷施2种盐剂草甘膦对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无影响,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钾盐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8.69%和28.86%(P<0.05),2种盐剂草甘膦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减少了放线菌数量(P<0.05),对细菌数量无影响。[结论]从微生物量碳的响应看,2种盐剂草甘膦田间使用剂量下连续施用2年未造成果园土壤草甘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异丙胺盐 草甘膦钾盐 土壤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逗逗 许亚坤 +2 位作者 杨嘉槊 吴彬 许文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60-66,共7页
探究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以为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方的改良提供借鉴.以磷石膏为原料进行室外种植试验,对植被混凝土基材掺入不同比例的磷石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基材肥力和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探究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以为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方的改良提供借鉴.以磷石膏为原料进行室外种植试验,对植被混凝土基材掺入不同比例的磷石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基材肥力和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S1(1∶1)处理时,基材容重、pH减小,基材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植物生物量提高.以S2(1∶2)和S3(0∶1)处理会恶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减小植物生物量.植物生物量与基材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关系,不同的基材肥力条件对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合适的磷石膏掺量可以显著优化基材肥力,提高植物生物量,建议掺入磷石膏的比例为润智生态改良剂:磷石膏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磷石膏 肥力 生物量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金川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嘉鸿 郭彤 +3 位作者 董彦民 王升忠 汪祖丞 徐志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3-2773,共11页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 冻融作用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循环过程。以长白山金川泥炭沼泽0—15 cm和15—3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冻融交替模拟实验。实验设置两个冻融幅度(-10—10℃和-5—5℃)。经过0/1/3/5/7/15次冻融循环后,分别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法测定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量及磷脂脂肪酸含量,并与未进行冻融处理的FTC(0)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1)。15次冻融交替作用后,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两种冻融模式下,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冻融作用显著改变了泥炭沼泽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作用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5—5℃,0—15 cm土壤除外),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5—5℃冻融作用下,各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变幅大于-10—10℃,土壤MBC的变化则与其相反,在-10—10℃变化幅度更大。两种冻融幅度下MBC与大部分微生物群落在15—30 cm土壤的变幅更大,这说明冻融作用对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冻融次数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各类型磷脂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与MB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DO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冻结作用促进了微生物的死亡,为融化期微生物生存提供更多碳源与营养物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冻融期间各类型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降低,可能会降低泥炭沼泽土壤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室内模拟实验 泥炭沼泽 磷脂脂肪酸 土壤有机碳、氮
下载PDF
木醋液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国祥 张杰 +1 位作者 孟会生 洪坚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探明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木醋液更好地应用于植物生长、土壤改良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木醋液原液,木醋液1∶20稀释... 【目的】探明木醋液不同浓度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规律,为木醋液更好地应用于植物生长、土壤改良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木醋液原液,木醋液1∶20稀释液,木醋液1∶60稀释液)对不同土层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蒸馏水)相比,土柱10 cm与20 cm处,木醋液原液对土壤微生物量碳转化产生抑制作用,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处理降低50%以上;浓度1∶20和1∶60木醋液较原液处理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经土柱渗透后的木醋液能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土柱30 cm处,浓度1∶20木醋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CK显著增加61%。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木醋液的杀菌效果降低。木醋液入土2 h后,在土层10 cm处,原液处理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菌落数量杀菌率最大,杀菌率均在95%以上;在30 cm处,杀菌率降低,且处理菌落数大于CK,浓度1∶20和1∶60木醋液处理真菌数量分别较CK增加40.2%和26.8%。施用木醋液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最显著,木醋液原液处理有效磷含量较CK增加70.2%。【结论】木醋液原液具有优异的杀菌和改良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复垦土壤 微生物 化学性状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烨 黄志刚 +2 位作者 李友凤 张于光 王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5-283,共9页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明确赤水河流域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优势菌属,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赤水河流域的5种典型植被类型(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杉...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明确赤水河流域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优势菌属,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赤水河流域的5种典型植被类型(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和竹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细菌和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二者所观测到的物种总数没有差异。Shannon指数显示各植被类型微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细菌多样性以竹林最低,显著性低于灌丛和针阔混交林(p<0.05);真菌多样性以灌丛和杉木林显著性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p<0.05)。(2)5种植被类型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灌丛、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29.70%~33.62%),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则在杉木林和竹林中最为丰富,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32.88%,29.88%。各植被类型土壤真菌门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群(相对丰度>49%)。(3)5种植被类型土壤细菌和真菌中优势菌属差异较大。在细菌属水平上,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分别以未定名的Vicinamibacteral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而其他3种植被类型则以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最丰富。在真菌属水平上,灌丛和常绿阔叶林中优势关键属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未分类真菌属(unclassified_p_Ascomycota),杉木林以被孢霉属(Mortierella)最丰富,而针阔混交林和竹林中均以沙蜥属(Saitozyma)相对丰度最高。(4)NMDS分析表明,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显著。(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H值和TN(总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pH值、容重、TOC(总有机碳)、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植被类型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F13的筛选、鉴定及对豆角促生、抗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卫驱 胡珊 +7 位作者 黄皓 郑伟才 喻孟君 陈彦 陈淑慰 徐匆 罗华建 刘孝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获得具有药肥双效的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从葡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同时具有溶磷解钾功能的菌株F13。该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比对,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F13对8种植... 为获得具有药肥双效的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从葡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同时具有溶磷解钾功能的菌株F13。该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比对,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经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F13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3.26%~81.53%。田间应用中发现,菌株F13发酵液灌根处理对豆角(Vigna unguiculata subsp.sesquipedalis(L.)Verdc.)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实验组在株高、叶片数、茎粗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26.7%、24.4%、11.9%,产量高于对照组39.68%;在植株吸收磷、钾元素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11.5%、46.8%;在豆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分别高于对照组22.15%、55.55%。此外,菌株F13对豆角白粉病的相对防效达71.92%。因此,菌株F13是一株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药肥双效植物根际促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作用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湟水流域农田不同类型土壤细菌数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阿继军 孙小凤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同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经对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细菌分离培养,细菌的数量、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海拔高...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同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经对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细菌分离培养,细菌的数量、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海拔高度以及种植利用方式、作物种类等均有直接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流域 农田 土壤 细菌数量 生态条件 分离培养 分布特点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万木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蓉 张金波 +2 位作者 钟文辉 贾仲君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87,共7页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典型花岗岩发育酸性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下5种自然植被和1种人工种植植被土壤,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丰度,采用15...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典型花岗岩发育酸性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下5种自然植被和1种人工种植植被土壤,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了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群落丰度,采用15N稳定同位素成对标记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结果显示,长期封禁保护下的自然植被土壤pH低,土壤AOB数量偏低。人为种植和管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促进了AOB的生长,其丰度比自然条件下提高了2个数量级,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也显著提高,并与AOB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AOB是硝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5种自然植被条件下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占泉古菌16S rRNA基因的比例都小于1%(0.01%~0.64%),在农业利用方式下上升到5.32%,表明并非所有泉古菌都具备氨氧化功能基因amoA,氮肥施用可能促进了氨氧化古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红壤 氨氧化微生物丰度 荧光实时定量PCR 15N稳定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