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临安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余运威 应叶青 +2 位作者 任丽萍 胡加付 赵阿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87,共7页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 为探究竹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位于浙江西部的竹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土壤动物24 328个,隶属5门11纲26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物种多样性介于人工林动物群落和天然林动物群落之间。分层分析,多样性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1.382 6),下层最低(0.636 7);均匀度指数以土壤中层最高(0.943 1),凋落物层最低(0.357 4);丰富度指数以土壤上层最高(3.466 6),中层最低(1.021 7);相似性指数土壤中层和土壤下层之间最高(0.800 0),凋落物层与土壤中下层之间最低。随着土壤动物的消费,土壤有机质从上到下依次降低,促使土壤动物随之发生演替,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了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土壤动物 竹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洪艳华 管力权 郑桂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1期124-126,共3页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从微生物总数看,秸秆翻埋处理JH3>常规处理JH1>秸秆全层还田处理JH2;分层施肥秸秆表面覆盖处理BH3>分层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1>干混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2。秸秆...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从微生物总数看,秸秆翻埋处理JH3>常规处理JH1>秸秆全层还田处理JH2;分层施肥秸秆表面覆盖处理BH3>分层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1>干混施肥保护性耕作处理BH2。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秸秆全层还田对于微生物总数的增加不明显,但有利于耕作层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增加。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表面覆盖只进行土壤表层耕作造成了土层的"上富下贫",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0~10cm土层内微生物数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顾峰雪 文启凯 +1 位作者 潘伯荣 杨玉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 ;种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 ;微生物的组成中 ,细菌占绝大多数 ,达微生物总数的 90 %以上 ,其次是放线菌 ,真菌数量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下层。人工绿地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说明风沙土已逐步向具有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绿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改良 沙漠治理
下载PDF
干旱矿区废弃地重金属生境土壤种子库时空动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涛 何明珠 +3 位作者 陈智平 车克钧 胡天光 程斌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6-300,307,共6页
通过不同季节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外萌发试验,分析了干旱矿区重金属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种子库储量随季节变化存在差异。土壤种子库储量10月最高,5月份减小至最低。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随时间的变化与土壤种... 通过不同季节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外萌发试验,分析了干旱矿区重金属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种子库储量随季节变化存在差异。土壤种子库储量10月最高,5月份减小至最低。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随时间的变化与土壤种子库储量相似;土壤中种子主要分布在0—5m土层中,该层种子比例平均占种子库全部种子数量的76.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种子数量逐渐减少。5—10cm土层中种子比例平均只占种子库全部种子数量的23.5%。10cm以下土层几乎没有种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矿区 废弃地 土壤种子库 时空动态
下载PDF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秦越 马琨 刘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 马铃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随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轮作倒茬困难,由此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为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机制,分别采集马铃薯正茬、连作1年、6年和10年的根际土壤样本,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研究连作栽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主要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及连作障碍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连作栽培后马铃薯土壤细菌和真菌DNA仍具有较高的T-RFLP多态性,但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优势T-RFs片段发生变化,多年连作使某些T-RFs消失;随连作年限增加,根际土细菌Shannon-Wienen指数、Simpson指数和Sorenson指数下降,而真菌Shannon-Wiene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上升。菌群分析发现,土壤细菌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连作使细菌和真菌菌群发生变化,芽孢杆菌纲、鞘氨醇纲(Sphingobacteria)等比例下降甚至消失,β-变形菌纲(Beta proteobacteria)和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比例上升;土壤真菌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煤炱目(Capnodi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下降,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随连作年限增加比例上升。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有益菌属的细菌减少,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致病菌属的细菌增加。连作导致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水平降低,真菌多样性水平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连作破坏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连作障碍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互作用的结果,持续的研究有利于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栽培 根际土壤 T-RFLP 遗传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芽孢杆菌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3
6
作者 金雷 成明根 +3 位作者 孙斌 刘慧涛 孙纪全 黄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0-303,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p.)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投加降解菌QC-13可显著提高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当咪唑乙烟酸浓度为50 mg/kg干土,且QC-13的接种量为108CFU/g干土时,21 d后土壤中咪...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p.)QC-13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投加降解菌QC-13可显著提高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当咪唑乙烟酸浓度为50 mg/kg干土,且QC-13的接种量为108CFU/g干土时,21 d后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6.2%,而对照土壤则为14.4%。咪唑乙烟酸的降解速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当接种量减少至105CFU/g干土时,降解率降低至31.8%。菌株QC-13降解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最适温度为30℃,降解率于21 d可达62.7%;当土壤含水量为40%时,于21 d时咪唑乙烟酸的降解率为62.2%,且降解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接种QC-13可不同程度缓解土壤中浓度为50、100μg/kg干土的咪唑乙烟酸对玉米、小麦的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咪唑乙烟酸 生物修复 降解率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煤矸石复垦对小麦根系分泌特征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林森 程伟 +1 位作者 卞正富 雷少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7-403,共7页
通过现场调查试验,测定复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不同生长期根系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物、氮转化速率和2种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煤矸石对小麦根系分泌物和氮转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煤矸石抑制生长期冬小麦的根长、根生物量和根... 通过现场调查试验,测定复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不同生长期根系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物、氮转化速率和2种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煤矸石对小麦根系分泌物和氮转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煤矸石抑制生长期冬小麦的根长、根生物量和根系活力。(2)煤矸石的存在减少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冬小麦根际分泌速率Ⅰ(分别比对照农田减少25.47%、23.71%和9.95%)、Ⅱ(分别比对照农田减少39.83%、25.81%和10.84%),根际分泌速率Ⅲ在拔节期明显减少(比对照农田减少23.71%)。根际分泌速率Ⅲ(y)与作物根系活力(x)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12x-0.43,R2=0.874(P<0.05,n=30)。(3)煤矸石对小麦不同生长期土壤氮转化速率和土壤酶活性抑制作用明显。土壤氮转化效率、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根系分泌速率Ⅱ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煤矸石可通过抑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产生来减少土壤氮转化速率,可利用氮源的减少则进一步抑制了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复垦农田 根系分泌物 氮素转化
下载PDF
根瘤菌接种技术
8
《村委主任》 2009年第8期51-51,共1页
为了有利于豆科作物的生长,对第一次播种豆科作物的土壤,播种时应对种子实行根瘤菌接种。方法是:先将从根上摘下的根瘤捣碎,加以提纯繁殖,制成根瘤菌剂,播种时将此菌剂加4~5份温水稀释,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豆科作物 根瘤菌剂 根瘤菌接 一次播种 接种技术 种子 根瘤细菌 土壤 提纯
下载PDF
不同生境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动态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津 李登科 +2 位作者 刘素琪 曹挥 师光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6-149,156,共5页
为控制枣树害虫,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 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除草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枣园, 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显著高于其他枣园; 枣麦间作与枣豆间作... 为控制枣树害虫,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 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除草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枣园, 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丰盛度显著高于其他枣园; 枣麦间作与枣豆间作园的物种数与个体丰盛度的差异不显著; 有杂草的枣园, 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无杂草的枣园, 并且优势种不明显。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节肢动物 群落 动态
下载PDF
四川四面山地区土壤放线菌分布特性
10
作者 余纯丽 《渝州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筛选新抗生物质的过程中,收集了四川四面山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离其中的放线菌,发现该地区土壤放线菌的分布在品种和数量上有农业土壤大于荒草地、荒草地大于森林土壤的规律。
关键词 放线菌 分布 土壤生物学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甲烷氧化能力及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37
11
作者 郑聚锋 张平究 +2 位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64-4872,共9页
稻田内源甲烷的氧化是稻田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而甲烷氧化菌是土壤中甲烷氧化的主要施动者,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是否影响到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其活性,进而影响到田土壤CH4向大气的实际排放强度还不清楚。... 稻田内源甲烷的氧化是稻田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而甲烷氧化菌是土壤中甲烷氧化的主要施动者,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是否影响到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其活性,进而影响到田土壤CH4向大气的实际排放强度还不清楚。为此,选择太湖地区一个长期肥料试验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不同肥料施用对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长期不同的施肥措施下稻田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产生了明显差异,伴随着土壤中甲烷氧化菌(MOBI和MOBII)的基因群落多样性的显著变化。长期单一施用氮肥为主的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同时显著降低了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不同施肥下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因此,研究显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引起水稻土甲烷氧化能力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稻田土壤甲烷的大气释放潜能。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甲烷氧化菌活性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试验 CH4氧化 甲烷氧化菌 微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减排
下载PDF
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玲 李俊凯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110-6111,共2页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自然条件下苄嘧磺隆在涝渍地6个土系中的降解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无涝渍灾害的江汉系和涝渍灾害最严重的万全系,苄嘧磺隆的半衰期比其他土系长,其他土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江汉系、高场系、四湖系、横沟乡系、观音土当系、万全系6个土系中,苄嘧磺隆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0、16.5、14.9、17.8、19.74、2.0 d。[结论]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含水量的增大、温度的增加及酸性土壤都有利于苄嘧磺隆的降解,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涝渍地土壤 苄嘧磺隆 残留
下载PDF
重茬种植西洋参对其根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傅佳 李先恩 傅俊范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63-66,共4页
以北京产区西洋参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新土进行比较,研究重茬对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西洋参种植第1a微生物及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成较低水平,随着重... 以北京产区西洋参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西洋参根际土与对照新土进行比较,研究重茬对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西洋参种植第1a微生物及土壤各项理化性质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成较低水平,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都变化较大,其中重茬2a土的全钾含量较高,为对照新土的1.38倍。重茬3a土的细菌、真菌均达到高峰,分别为对照的11.26、5.94倍。放线菌含量在重茬4a土中达到高峰为对照的8.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茬 西洋参 根际土壤微生物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郭文文 诸葛玉平 +2 位作者 李建勇 宗晓庆 娄燕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0,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2%,4%)转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和普通番茄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番茄秸秆相比,添加低量(2%)秸秆,23d前,抗线虫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9d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2%,4%)转抗线虫基因番茄秸秆和普通番茄秸秆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番茄秸秆相比,添加低量(2%)秸秆,23d前,抗线虫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9d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3d时则显著降低,23d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添加高量(4%)秸秆,4d时抗线虫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91d时则显著降低,9d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23d,42d时则显著降低,9d,23d时,抗线虫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提高。抗线虫处理与普通处理间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差异在秸秆添加量为2%和4%时都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抗线虫 秸秆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塔里木极端干旱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君华 刘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31-135,共5页
采集有代表性土样对塔里木极端干旱区5种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塔里木极端干旱区土壤中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为果园>菜地>海岛棉田>稻田>荒地;三大类微生物... 采集有代表性土样对塔里木极端干旱区5种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塔里木极端干旱区土壤中微生物总数变化趋势为果园>菜地>海岛棉田>稻田>荒地;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中细菌占绝对优势,高达97%以上,放线菌和真菌仅为0.17%~1.68%和0.88%~2.77%。(2)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菜地>果园>海岛棉田、稻田>荒地,并且转化酶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脲酶与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之间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平行关系,其余酶的活性间相关程度不高,土壤酶有可能作为衡量本地区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3)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旱作土地微生物多样性大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初探
16
作者 张博伟 王海静 +2 位作者 宋茂勇 谢慧君 张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9-645,共7页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积聚,将会影响土壤物质循环及相关微生物活性。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40 mg·kg^(-1))TBBPA对土壤中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积聚,将会影响土壤物质循环及相关微生物活性。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40 mg·kg^(-1))TBBPA对土壤中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_3-N)转化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测定了TBBPA对无机氮转化菌群结构的变化,并推测其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40 mg·kg^(-1)的TBBPA对土壤无机氮循环有显著(P<0.05)影响,其在好氧条件下增加了硝化和反硝化菌的丰度,促进了NH^+_4-N和NO^-_3-N的转化,在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抑制了NO^-_3-N的转化。40 mg·kg^(-1) TBBPA不论是在厌氧还是好氧条件下,都增加了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通过预测氮转化基因功能看出, 40 mg·kg^(-1) TBBPA处理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增强narG和nirK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提高NO^-_3-N的转化,在厌氧条件下通过限制nasB的表达会抑制NO^-_3-N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无机氮转化 高通量测序 四溴双酚A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黑土亚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丛萍 王婧 +3 位作者 董建新 李玉义 刘娜 逄焕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 为明确切碎秸秆与秸秆颗粒对黑土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从而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亚表层的培肥效果,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东北黑土区进行一次性玉米秸秆深埋还田试验,设置切碎秸秆低量(QS1)、切碎秸秆高量(QS5)、秸秆颗粒低量(KL1)与秸秆颗粒高量(KL5)4种秸秆还田处理,并与秸秆不还田(CK)进行对比,于每年玉米收获季对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第1年,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及真菌摩尔百分数,其高量处理较CK最高增加71.0%和120.5%,而秸秆颗粒处理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摩尔百分数增幅更显著,其高量处理最高增加41.6%、29.7%和26.3%;还田第2年高量处理显著提高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且切碎高量处理的真菌摩尔百分数含量显著高于颗粒高量处理21.0%;还田第3年仅高量处理下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分异。2)还田初期切碎秸秆处理显著提高真菌:细菌比值,而低量还田则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比有提高,随还田时间的增加,高量还田比值提高更显著,利于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秸秆高量还田可显著改变土壤理化因子水平,这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异的重要原因,其显著影响因子随还田年限而更替:第1年,土壤容重、酸碱度、全氮和碳氮比为显著(P<0.05)影响因素;第2年,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碳氮比和土壤容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第3年仅有机碳为显著因素(P<0.05)。切碎秸秆高量还田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与CK区分最为明显,对土壤真菌群落的调控能力更强,更适宜于东北黑土亚表层肥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微生物群落结构 深还田 亚表层
下载PDF
一株烟草肠杆菌(Enterobacter tabaci)S4菌株的鉴定及其效果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威 THINZAR Toe +5 位作者 张亚 张克诚 姜明国 张维 施李鸣 葛蓓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2,共6页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烟草肠杆菌,其发酵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酵液浓度为1×104cfu·mL-1时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根长、株高、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63.42%、46.17%、150.00%和144.83%。研究结果可为该菌株开发为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子鉴定 生物测定 肠杆菌 番茄
下载PDF
Naphthalene exerts non-target effects on the abundance of active fungi by stimulating basidiomycete abundance
19
作者 LAN Li-ying ZHANG Li +11 位作者 SHEN Ya ZHANG Jian YANG Wan-qin XU Zhen-feng LIU Yang HE Shu-qin ZHOU Wei LI Han WANG Li-xia LIU Si-ning YOU Cheng-ming TAN 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8期2001-2010,共10页
As an arthropod biocide,naphthalene has been used in studies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soil fauna for decades.However,its potential non-target effects on soil microorganisms may affect soil mineralization and lit... As an arthropod biocide,naphthalene has been used in studies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soil fauna for decades.However,its potential non-target effects on soil microorganisms may affect soil mineralization and litter decomposition processes.Therefore,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with naphthalene adding to soil surface at a rate of 100 g·m-2 per month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non-target effects of this treatment on soil fung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18 S rDNA gene copy numbers and community diversity in a subalpine forest of western Sichuan,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phthalene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ungal PLFAs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fungal gene copy numbers.A total of 16 phyla,62 genera and 147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were identified through Illumina Mi Seq sequencing analysis.Basidiomycota and Ascomycota were the most abundant phyla in both the control and naphthalene addition plots.Naphthalene addition did not affect the diversity or structure of the soil fungal community,but the increase in some genera of Basidiomycota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in fungal PLFAs in the naphthalene addition plot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aphthalene exerts non-target effects on the active fungal abundance by stimulating the abundance of specific taxa in subalpine forest soils.The non-target effects of naphthalene on the fungal commun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t is used to exclude soil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PHTHALENE Illumina sequencing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Soil fungi Soil fauna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农业绿色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植物第二基因组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瑞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共2页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落受到植物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富集作用,尽管其种类低于非根际环境,但其数量和活性却远远高于土体土壤,可达10^10-10^11细胞/克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域环境 根际微生物 生物学性质 德国科学家 微生物群落 富集作用 根系分泌物 植物根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