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和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的综合改良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庆榆 黄守程 姚政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将食用菌废渣按不同比例加入土壤中(废菌渣∶土壤分别为0∶5、1∶5、2∶5、3∶5、4∶5和5∶5),并放入蚯蚓,以此研究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对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在培肥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 将食用菌废渣按不同比例加入土壤中(废菌渣∶土壤分别为0∶5、1∶5、2∶5、3∶5、4∶5和5∶5),并放入蚯蚓,以此研究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对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渣和蚯蚓在培肥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得到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容重等理化性质得到良好改变,并且随着废渣比例的增加,改良效果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食用菌废渣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宫阿都 何毓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分形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退化土壤的结构状况和退化程度 ,可作为退化土壤结构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退化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之间存在... 分形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退化土壤的结构状况和退化程度 ,可作为退化土壤结构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退化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土壤中 <0 .0 0 1mm粘粒含量越高 ,>0 .2 5 mm团粒含量越低 ,则分形维数越高 ,结构性越差。对于同一土壤退化系列 ,分形维数越高 ,土壤退化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土壤退化 分形维数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管光玉 范燕敏 +1 位作者 武红旗 闫德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0-5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675-2.845之间,与0.05mm粒径关系密切。长期封育和重度放牧分形维数随... 本文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0-5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库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颗粒以粉粒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675-2.845之间,与0.05mm粒径关系密切。长期封育和重度放牧分形维数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与碳库活度显著相关;短期封育和中度放牧分形维数变化小,与碳库活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不同利用方式 分形特征 碳库稳定性
下载PDF
几种保护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天雷 史东梅 +3 位作者 卢阳 张怡 辛新涪 秦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3,共7页
探索生物炭、聚丙烯酰胺以及玉米秸秆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保护措施提供最优选择。采用土壤理化分析对无保护措施(CK)、单施生物炭(BC)、聚丙烯酰胺表施(PAM)、玉米秸... 探索生物炭、聚丙烯酰胺以及玉米秸秆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为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保护措施提供最优选择。采用土壤理化分析对无保护措施(CK)、单施生物炭(BC)、聚丙烯酰胺表施(PAM)、玉米秸秆覆盖(SM)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团聚体以>5mm和5~2mm粒级为主,分别占58.18%~40.12%和30.34%~24.46%。与CK相比,3种保护措施都有效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SM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措施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基本表现为SM>PAM>BC>CK,团聚体分形维数规律与MWD相反。(2)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团聚体粒级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多在0.5~0.25mm粒级范围达到峰值,在0—3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基本表现为SM>PAM>BC>CK,且随土层的增加,同一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呈减少趋势。(3)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5mm和5~2mm粒级范围达到最大,前者贡献率为53.64%~27.92%,平均达40.12%,后者为30.92%~11.80%,平均达25.35%,可将>2mm粒级团聚体作为紫色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特征团聚体。(4)不同保护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上表现为SM>PAM>BC>CK,相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增加而减小,且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也随土层增加而减小。3种保护措施均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以秸秆覆盖措施效果最好,表明秸秆覆盖为研究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坡耕地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措施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坡耕地 紫色丘陵区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军 周健民 +2 位作者 王火焰 陈小琴 杜昌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0,共4页
通过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均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N,P,K肥配合稻草还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度的效果显著;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 通过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均能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N,P,K肥配合稻草还田对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度的效果显著;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和生物氮量的作用显著,并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 水稻土 微生物 生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胶结物质对黄绵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尚应妮 胡斐南 +2 位作者 赵世伟 霍娜 常闻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08,239,共6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PAM、腐殖酸、壳聚糖、硫酸铝4种土壤结构胶结剂对促进黄绵土<0.25mm团聚体形成大团聚体的过程和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从新形成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来看,4种胶结剂均有利于<0.25mm粒径的团聚体形成...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采用PAM、腐殖酸、壳聚糖、硫酸铝4种土壤结构胶结剂对促进黄绵土<0.25mm团聚体形成大团聚体的过程和效果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从新形成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来看,4种胶结剂均有利于<0.25mm粒径的团聚体形成更大的团聚体,尤其是对于增加>5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效果明显;(2)4种胶结剂施入<0.25mm黄绵土团聚体,均可有效地增加黄绵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且随胶结剂施用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3)不同胶结剂对促进黄绵土团聚体形成的能力表现为腐殖酸≈PAM>壳聚糖>硫酸铝。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外源胶结剂改善土壤结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胶结物质 黄绵土 团聚体形成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猪粪有机肥施用对潮土速效养分含量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石纹碹 刘世亮 +4 位作者 赵颖 高焕平 王洋洋 李慧 刘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31-438,共8页
针对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无序排放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以猪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6.7、13.3、26.7、40.0 g·kg^(-1)土),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施用对潮土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团聚体分... 针对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无序排放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以猪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6.7、13.3、26.7、40.0 g·kg^(-1)土),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施用对潮土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田间消纳和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第二年土壤中各指标增加更加明显,第二年施肥处理各速效养分含量分别比第一年高2.7%~54.0%、6.7%~34.6%、36.8%~159.5%、20.3%~35.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外源有机碳投入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有机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生菜产量,且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2年试验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和<0.053 mm小团聚体所占比例较大,且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而0.25~0.5 mm和>0.5 mm大团聚体含量却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可见,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在有机肥施加量为40.0 g·kg^(-1)土时,土壤中>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最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WD)最大,土壤的团聚化作用最强,土壤结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有机肥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巧用石灰能增产增效
8
作者 赖淼龙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05年第9期10-10,共1页
近年来,石灰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少,很多农民甚至不用石灰。其实,巧用石灰不仅能增加土壤钙营养,改良土壤结构,对病虫害也有防治作用,而且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石灰 增产增效 土壤结构 农业生产 防治作用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钙营养 病虫害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海欧 解建仓 +4 位作者 南海鹏 韩霁昌 汪妮 张扬 王欢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为了研究冻融交替作用下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方法,分析冻融周期以及团粒结构含量对复配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交替经过1,2,5,10周期时各个粒级团粒结构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变化,<0.5mm... 为了研究冻融交替作用下复配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方法,分析冻融周期以及团粒结构含量对复配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交替经过1,2,5,10周期时各个粒级团粒结构的分配比例有明显变化,<0.5mm的小粒径团粒结构含量增加,>1mm的大粒径团粒结构含量减少;冻融循环对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1∶1,1∶2,1∶5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随冻融周期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周期时达到峰值,与冻融前相比,分别增加68%,55%,59%;冻融循环与土壤团粒结构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复配土壤有机质含量,冻融交替作用下3种比例复配土壤小团粒结构(粒径<0.5mm)与有机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利用冻融交替作用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有机质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得到持续不断的改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土壤 冻融交替 团粒结构 土壤有机质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垄沟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层土壤结构性及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识然 张琪 +3 位作者 王宇 王岩松 钟云飞 刘建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垄沟秸秆覆盖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蓄水拦沙作用。在垄沟秸秆覆盖轮耕还田后,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集中于1~7 mm组分内;同时,土壤容重有效降低,自然含水量平均提高了21%,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田... 垄沟秸秆覆盖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蓄水拦沙作用。在垄沟秸秆覆盖轮耕还田后,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集中于1~7 mm组分内;同时,土壤容重有效降低,自然含水量平均提高了21%,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与全蓄水量均有所增加。表明土壤的保水能力显著提升,可快速吸纳降水,从而减小地表径流量,提高土壤的抗水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覆盖还田 团聚体 容重 含水量
原文传递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骆东奇 侯春霞 +2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朱波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348-353,共6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聚体结构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用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分别对紫色土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进行分析: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聚体结构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用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分别对紫色土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进行分析: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从不同角度反映紫色土团聚体特征;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对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均能较好地反映;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能更好地反映团聚体的水稳性和抗蚀性,是描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和抗蚀性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粒径分布分形维 表面分形维
下载PDF
原状土与填装土水分特征曲线及孔隙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守刚 刘小粉 +2 位作者 刘春增 李本银 薛毅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8,共3页
对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孔隙分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合理进行农业耕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测定曲线相交于pF2.7,当0≤pF<2.7时,填装土含水量大于原状土,而当2.7<pF≤4.2时,原状土含水量大于填装... 对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孔隙分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合理进行农业耕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原状土和填装土的测定曲线相交于pF2.7,当0≤pF<2.7时,填装土含水量大于原状土,而当2.7<pF≤4.2时,原状土含水量大于填装土。原状土破坏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平滑度变差,说明土壤孔隙连续性遭到破坏;土壤导水和储水孔隙的总孔隙度增加42.3%,但由于孔隙连续性变差,仍将不利于作物有效吸水。因此,实际生产中,建议适当降低犁耕强度和频率,以保持土壤结构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填装土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孔隙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生物炭施用对黄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乔丹丹 吴名宇 +4 位作者 张倩 韩燕来 张毅博 李培培 李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9,共8页
探明生物炭、秸秆和化肥配施对黄褐土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降低黄淮海平原黄褐土生产障碍,建立合理培肥制度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3年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施肥制度:对照为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生物炭配施化肥(NPKB)、秸秆... 探明生物炭、秸秆和化肥配施对黄褐土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为降低黄淮海平原黄褐土生产障碍,建立合理培肥制度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3年定位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施肥制度:对照为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生物炭配施化肥(NPKB)、秸秆配施化肥(NPKS)、生物炭和秸秆配施化肥(NPKSB)5个处理。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湿筛的土壤团聚体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后,能增加大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性的提升幅度次序为NPKS>NPKSB>NPKB。在试验期内,添加生物炭能逐年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为NPKSB>NPKB。在所有施肥处理中,NPKSB对提升大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效果最好。在本研究设置处理中,NPKSB对提升土壤团聚体基本性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 黄褐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3 位作者 何春梅 王珂 游燕玲 黄毅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分配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碳库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始于1983年的在黄泥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与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个处理,采集第36年各处理耕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固持及其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黄泥田耕层土壤以大团聚体(>2 mm)和中间团聚体(0.25~2 mm)为主,NPKM与NPKS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22.0和15.5个百分点(P<0.05)。与CK相比,NPKM与NPKS处理中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分别提高25.0和19.3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LF-C)含量较CK显著增加,其中NPKS处理后大团聚体中LF-C含量较CK增加32.3%(P<0.05)。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该团聚体内的LF-C含量与水稻产量和有机碳投入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配施牛粪或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黄泥田大团聚体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进而提高有机碳固持贡献率,尤其是配施牛粪,而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含量与固持贡献,秸秆还田更为明显,可为南方黄泥田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长期施肥 团聚体 有机碳固持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1
15
作者 柴冠群 赵亚南 +2 位作者 黄兴成 张跃强 石孝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6-302,309,共8页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5种炭基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截存和保贮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总库容、有效水库容及重力水库容,降低了土壤凋萎点含水量和无效水库容;不同改良剂提升作用大小为改良剂Ⅱ>改良剂I>生物炭>有机肥>秸秆>对照。施用改良剂I、改良剂Ⅱ、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的效果不显著。施用炭基改良剂降低了<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其中对粒径>5mm的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提升幅度最大,比对照提高14.5%~60.7%;5种炭基改良剂都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稳定性指数,以炭基改良剂I、炭基改良剂Ⅱ和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大。土壤总库容、重力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小团聚体呈负相关,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孔隙度密切相关。因此,施用炭基改良剂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进而增大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库容,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保水蓄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改良剂 土壤水分库容 孔隙度 团聚体特征
下载PDF
侵蚀环境人工刺槐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演变及其养分效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2 位作者 薛萐 余娜 张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耕作干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低下,抗蚀性能较差。营造刺槐林前5 a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快速增加,随后增幅变缓,成对数增长,恢复25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已经达到天然侧柏林水平。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小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逐渐聚集转变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容重等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相关性较弱。坡耕地退耕营造刺槐林后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增加碳素和氮素供给,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使土壤抗蚀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刺槐林 水稳性团聚体 养分状况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与有机肥配施对黑土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天悦 史振鑫 +2 位作者 孟安华 吴景贵 吕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施用有机肥是循环农业的典型措施,合理施用能够净化土壤环境、加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笔者通过分析在牛粪中添加不同农林废弃物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东北地区牛粪更加合理的利用方式。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即(1)酸化沸石... 施用有机肥是循环农业的典型措施,合理施用能够净化土壤环境、加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笔者通过分析在牛粪中添加不同农林废弃物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东北地区牛粪更加合理的利用方式。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即(1)酸化沸石+牛粪(SH);(2)玉米秸秆+牛粪(YM);(3)树叶+牛粪(YS);(4)草炭+牛粪(CT);(5)单施牛粪(CK)。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单施牛粪处理相比,>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均显著增加。牛粪与农林废弃物配施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且与>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不稳定团粒指数。SH、YM、CT处理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分散度,YM、CT处理使土壤密度降低。研究表明牛粪添加农林废弃物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从而改良土壤中团聚体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牛粪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灌溉对黑钙土组成和性质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Л.В.КИРЕЙЦЕВА Л.А.ВОРОНИНА 邵立君 《灌溉排水》 CSCD 1989年第2期42-44,共3页
一般来说,实际上没有不需要进行改良的土壤。就是在高腐殖质黑钙土分布的地区,虽然由于灌溉的发展,改变了农作的自然条件,亦然如此。这是因为在灌溉条件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自然条件平衡受到破坏,所以土壤的组成及其性质也随之... 一般来说,实际上没有不需要进行改良的土壤。就是在高腐殖质黑钙土分布的地区,虽然由于灌溉的发展,改变了农作的自然条件,亦然如此。这是因为在灌溉条件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自然条件平衡受到破坏,所以土壤的组成及其性质也随之而变化。灌溉水渗透补给地下水,使矿化创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灌溉地和其附近的土地次生盐渍化。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壤自然排水能力明显下降,并在地势低洼处常常出现矿化水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组成 性质变化 黑钙土 灌溉
下载PDF
稻菜轮作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红 苏筱雨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99,共3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菜轮作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高碳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分形维数最小。稻菜...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菜轮作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降低;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高碳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分形维数最小。稻菜轮作下各施肥处理土壤微团聚体(<0.25mm)增加,大团聚体(2~0.25mm)减少,土壤分形维数减小,土壤结构有较好改善。可见,施用有机含碳量高的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较好的改善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菜轮作 施肥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不同类型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世凡 孙泉忠 萧超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9期31-33,47,共4页
在贵州这种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从贵州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出发,选取5条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计算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来衡量评价农用地质量的高低,... 在贵州这种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从贵州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出发,选取5条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计算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来衡量评价农用地质量的高低,结果表明:2013—2015年,5条小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4~9等之间,集中分布在中间的5、6、7等,其中5等面积最大,4、8、9等面积较小;变化趋势为低等级和高等级向中间等级转化,集中体现在6、7、8等比例有所增加,4、5、9等比例有所降低。针对各个等级的耕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向和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耕地 自然质量 石漠化治理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