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和Hb A1c以及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1.5)vs(6.8±1.6)mmol/L,(8.3±1.6)vs(10.4±1.8)mmol/L,(6.4±1.1)vs(7.2±0.9)%,(20.1±1.8)vs(22.7±1.4)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5.4±58.3)vs(516.7±51.4)pmol/L,(1 818.5±331.2)vs(1 532.2±298.0)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T2DM疗效可靠,可以改善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2014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上报情况,掌握ADR的发生特点、规律与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集并上报的203例ADR报告分别从给...目的:评价2014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上报情况,掌握ADR的发生特点、规律与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集并上报的203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例ADR中,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ADR的三大主要因素;全身性损害占26.9%,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21.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6%);ADR报告者中医师有198例(97.5%)、护士有5例(2.5%)。结论: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2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和Hb A1c以及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1.5)vs(6.8±1.6)mmol/L,(8.3±1.6)vs(10.4±1.8)mmol/L,(6.4±1.1)vs(7.2±0.9)%,(20.1±1.8)vs(22.7±1.4)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45.4±58.3)vs(516.7±51.4)pmol/L,(1 818.5±331.2)vs(1 532.2±298.0)p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T2DM疗效可靠,可以改善患者糖代谢、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了解某院2008-2010年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某院"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对某院2008-2010年抗微生物药物使用资料、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日均费用(Daily Drug Cost)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0年某院抗微生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是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微生物药物的销售金额各年度均位于前3位。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销售金额和DDDS值排序各年度均列首位。【结论】某院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少数品种过量使用,分级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
文摘目的:评价2014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上报情况,掌握ADR的发生特点、规律与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收集并上报的203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例ADR中,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ADR的三大主要因素;全身性损害占26.9%,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21.1%)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6%);ADR报告者中医师有198例(97.5%)、护士有5例(2.5%)。结论: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