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岩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4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诊断造影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分析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1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诊断造影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分析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1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彩超诊断(对在子宫旁和卵巢旁的盆腔静脉进行彩超造影)和联合超声造影(采用联合超声诊断定量分析进行诊断),最后经腹腔镜手术,以腹腔镜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三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三维彩超检测诊断率总计为81.11%,经过超声造影检测诊断率总计为82.22%,联合检测诊断率总计93.33%。三维彩超检测对中度、重度患者检测率较高,超声造影对轻度诊断率较高,联合检查诊断率较高。结论对于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采用三维彩超联合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三维彩超 超声造影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双源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萍 王俊 +1 位作者 李轶炜 王煜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心肺功能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在临床诊疗中对检查项目要求安全性高,检查过程简捷、高效,检查时间短。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诊断 老年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定量评价冠脉迂曲及其与心肌形态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霞 付凯亮 +1 位作者 汪国石 杨海庆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03-1704,共2页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迂曲及左心室心肌厚度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并评价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34例CT检查冠状动脉迂曲无狭窄患者和249例冠状动脉CT正常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冠脉迂...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状动脉迂曲及左心室心肌厚度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并评价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34例CT检查冠状动脉迂曲无狭窄患者和249例冠状动脉CT正常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冠脉迂曲程度以及左心室壁肌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结果重度冠脉迂曲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厚度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收缩末期增厚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重度冠脉迂曲组冠脉迂曲得分与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收缩期增厚率负相关(r=-0.62,P=0.03;r=-0.69,P=0.02)。而轻、中度冠脉迂曲患者及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时可通过心肌厚度在1个心动周期内的变化评价心功能,重度冠脉迂曲可能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迂曲 心肌形态学 心功能
下载PDF
5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与体会 被引量:10
4
作者 柴鑫 段庆红 焦俊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1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5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1)55例中腺癌26例,鳞癌13例,腺鳞癌6例、未分化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1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5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1)55例中腺癌26例,鳞癌13例,腺鳞癌6例、未分化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其中合并矽肺3例、肺结核6例;(2)55例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中分叶征39例(73.58%)、毛刺征41例(77.36%)、血管集束征14例(26.42%)、局灶性磨玻璃征8例(15.09%)、空泡征14例(26.42%)、细支气管征15例(28.30%)、胸膜凹陷征17例(32.08%);(3)5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中增强CT扫描39例,轻度强化10例、中度强化25例、明显强化4例。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以毛刺征、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多见,增强扫描多表现为中度强化,上述征象表现多提示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周围型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胸膜凹陷征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卫红 邓承健 范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冠脉钙化积分与其年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钙的相关性。结果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受检者的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目的探讨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冠脉钙化积分与其年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钙的相关性。结果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受检者的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升高,冠脉钙化积分显著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CT冠脉钙化积分 冠心病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附3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雪梅 林江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626-627,共2页
目的:了解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方法:对3例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肺肉瘤样癌均为肺内单一周围型病灶,增强CT表现为肿块边缘不规则厚片状强化或环形强化,而中央强化较弱或不明显。结论: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 目的:了解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方法:对3例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肺肉瘤样癌均为肺内单一周围型病灶,增强CT表现为肿块边缘不规则厚片状强化或环形强化,而中央强化较弱或不明显。结论:肺肉瘤样癌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是确诊还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 病理
下载PDF
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
7
作者 杨坤 刘宏毅 +1 位作者 邹元杰 张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头架,CT/MRI定位,对11例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性质脑转移瘤1例,脑膜瘤3例,脑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囊虫病1例,炎性肉芽肿4例。... 目的探讨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头架,CT/MRI定位,对11例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性质脑转移瘤1例,脑膜瘤3例,脑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囊虫病1例,炎性肉芽肿4例。结果所有病灶均获得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的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显微手术 小病灶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方明 郭毅 +4 位作者 孙圣刚 黎冠东 钟建新 李冰华 陈克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及临床意义。方法33名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数据,应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与血...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及临床意义。方法33名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数据,应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与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6个颈动脉段纳入分析,25个血管段正常,41个有斑块。CTA对颈动脉斑块探测的敏感性为100%(34/34),特异性为82.9%(34/41);在区别钙化和非钙化斑块方面,CTA敏感性为100%(26/26),特异性为89.7%(26/29)。结论CTA能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征作出精确评价,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手段对易损性斑块的治疗作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64层CT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30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旺 毛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8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共30例,临床均展开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痊愈加显效22例(7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7%),总... 目的 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共30例,临床均展开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痊愈加显效22例(7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下腹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白带量多、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参联合中医药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最终可以为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疾病预后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丹参 中医药
下载PDF
CT诊断用于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华 陈晓荣 +2 位作者 徐松 张勇 孙海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1期6081-6084,共4页
目的:探究CT诊断对于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胰腺癌患者,在他们进行手术前全在距离肿瘤边缘1cm内的血管进行分期和诊断进而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经组织学术后病理切片染色发现胰周动脉29... 目的:探究CT诊断对于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胰腺癌患者,在他们进行手术前全在距离肿瘤边缘1cm内的血管进行分期和诊断进而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经组织学术后病理切片染色发现胰周动脉29条,静脉48条。运用外科手术探查方法发现86条胰周动脉,89条胰周静脉。在这些血管中,有23条动脉、47条静脉经外科手术证实的确是肿瘤侵犯,并且经过CT诊断,我们最终断定为有25条动脉、46条静脉处于1~4级。结论:胰周动、静脉受到侵犯时,具有不同的CT表现特征,因此在利用CT方法判断胰周动、静脉遭受侵犯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胰腺癌侵犯胰周动静脉 临床价值分析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呈新 姜玲 +2 位作者 赵雷 朱建忠 李长勤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PCS的患者和46例同期因其他系统疾病(排除妇科疾病)来诊患者(对照组)进行MS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重建,采用双盲法由2名资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PCS的患者和46例同期因其他系统疾病(排除妇科疾病)来诊患者(对照组)进行MS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重建,采用双盲法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在MSCTA图像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盆腔静脉和左侧卵巢静脉的走行位置、数目、形态等。结果 MSCTA表现为卵巢静脉扩张,走行迂曲,盆腔静脉丛数目明显增加,管腔迂曲、扩张,呈串珠样、蚯蚓状表现,并且沿子宫阔韧带向两侧发展。PCS组、对照组左侧卵巢静脉直径分别为(8.7±1.6)、(5.4±1.1)mm,P<0.01;宫旁静脉直径分别为(7.20±1.20)、(3.50±0.46)mm,P<0.01。PCS的卵巢静脉功能不全,其内有返流存在或盆腔扩张的静脉丛与周围小动脉之间有异常交通及盆腔静脉丛有血流缓慢、对比剂清除时间延长的现象。结论 MSCTA可全方位显示PCS的血管解剖关系,对PCS血管疾病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脾脏转移瘤的MSCT分析
12
作者 唐业斌 袁年平 +1 位作者 王前程 孙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 :阐述脾转移瘤的MSCT表现 ,探讨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 4 0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 :单发 16例 ,多发 2 4例 ;其中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 2 1例 ,不规则形 8例 ,大囊样低密度影 6例 ,... 目的 :阐述脾转移瘤的MSCT表现 ,探讨MSCT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 4 0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 :单发 16例 ,多发 2 4例 ;其中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 2 1例 ,不规则形 8例 ,大囊样低密度影 6例 ,弥漫粟粒样病灶 2例 ,脾门菜花样肿块 3例 ;34例同时存在多脏器转移。结论 :脾脏转移瘤表现多样化 ,与脾脏多种病变需要鉴别 ;脾脏转移提示患者的免疫力低下 ,对确定治疗方案有意义 ;MSCT尤其可发现临床尚属隐匿期的脾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转移瘤 多排螺旋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for evaluat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汝平 张少雄 +4 位作者 吕滨 曹程 何沙 白桦 荆宝莲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7期12-16,共5页
Abstract Objectives To probe into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 angiography and 3 D reconstru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CABG)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BCT angiograp... Abstract Objectives To probe into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 angiography and 3 D reconstru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CABG)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BCT angiography and 3 D reconstruction of CABG. Methods EBCT angiography with 3 D reconstruction was achieved in 150 patients (142 men and 8 women, mean age, 57±8 years) with 399 grafts including 100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grafts (IMG), 296 saphenous vein grafts(SVG) and 3 radial artery grafts (RAG) respectively. The time from bypass surgery to EBCT scanning ranged from 7 days to 120 months, averaging 15±28 months. Enhanced single slice mode (SSM) and flow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3 D reconstruction of CABG were compared with bypass operation records and with coronary arteriograms (7 patients). Results 150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ly EBCT angiography and CABG 3 D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3 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onary bypass grafts with flow studies, 318 of 399 coronary bypass grafts were patent including IMG patency in 87/100 (87%), SVG in 228/296 (77%) and RAG in 3/3 (100/100). The overall patent rate was 79.7%. In 7 patients with 12 coronary bypass grafts , EBCT studies showed graft patency (7 grafts) and occlusion (5),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graft angiography. Conclusions EBCT angiography with 3 D reconstruction is effective in providing the entire anatomic structure of coronary bypass grafts and evaluating coronary bypass graft patency. EBCT flow study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data for evaluating coronary bypass graft patency and for supplemental diagnosis of CABG 3 D reconstruction. EBCT angiography i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at could replace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iography for follow up survey of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YPASS EVALUATING
原文传递
双源CT联合血清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宋兰兰 余佑高 +2 位作者 蔡礼彬 汪飞 史恒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8-41,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2例和恶性组74例,均行双源CT检查以及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碘增...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2例和恶性组74例,均行双源CT检查以及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碘增加值(Overlay)、标准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及血清CYFRA21-1水平,分析其与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恶性组Overlay、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组,NIC、K低于良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双源CT检查参数Overlay、NIC、K以及血清CYFRA21-1均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Overlay、NIC、K、CYFRA21-1联合鉴别诊断与单独鉴别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更高(AUC_(联合)0.914,AUC_(Overlay)0.607,AUC_(NIC)0.890,AUC_(K)0.763,AUC_(CYFRA21-1)0.898,特异度联合92.06%,特异度Overlay65.62%,特异度NIC=63.49%,特异度K71.87%,特异度CYFRA21-190.48%,P<0.05)。结论双源CT联合血清CYFRA21-1可提高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良恶性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在颈椎外伤CT扫描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娜 彭志刚 +2 位作者 马晓晖 崔建岭 孙英彩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评估颈椎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法 162例患者,分别用16排和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检查扫描:常规剂量42例;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高管电压60例;低管电压60例。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做出计算。结果... 目的评估颈椎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法 162例患者,分别用16排和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检查扫描:常规剂量42例;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高管电压60例;低管电压60例。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做出计算。结果多螺旋CT发现17例颈椎骨折。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降低了51%-60%。常规剂量,低剂量高电压和低电压低剂量的平均有效剂量,平均图像噪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名影像科医师主观评估3个检查组的图像质量,在评分上无显著不同。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低剂量扫描,剂量降低60%-70%时,同常规剂量相比,图像噪声有少量增加外,但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并没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PET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春旺 《中国医疗设备》 2008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PE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探测器、闪烁晶体、数据处理、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期为PET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PET 探测器 闪烁晶体 死时间 图像再现 分子影像
下载PDF
仿真内镜用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卫红 陈伟 周晖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9-794,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利用仿真内镜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Fly-through软件对40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行仿真内镜观察,并与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方法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共120支冠...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利用仿真内镜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Fly-through软件对40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行仿真内镜观察,并与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方法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共120支冠状动脉中,92%(110/120)的冠状动脉可行仿真内镜成像;仿真内镜判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正确率为85%(41/48);常规CT冠状动脉成像不能判断的9处严重钙化,仿真内镜显示为显著或高度狭窄;4枚冠状动脉支架内和3支桥血管仿真内镜显示通畅。结论仿真内镜可立体显示正常和病变冠状动脉腔内情况,是CT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方法的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CT仿真血管内镜观察主动脉弓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新平 陈伟 朱智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4-709,共6页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内镜(CTVA)在主动脉弓相关疾病术前和术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37例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并将主动脉CT成像的源图像调至Fly-through软件中,对所有病例行主动脉弓CTVA观察。结果 92%(34/37)... 目的探讨CT仿真血管内镜(CTVA)在主动脉弓相关疾病术前和术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37例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并将主动脉CT成像的源图像调至Fly-through软件中,对所有病例行主动脉弓CTVA观察。结果 92%(34/37)的病例获得了满意的CTVA图像,包括主动脉夹层12例、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主动脉缩窄1例、真性动脉瘤合并夹层1例及11例术后随访病例。主动脉弓CTVA能明确弓上分支血管开口位置与变异、判断病变与弓上分支开口的空间关系以及显示支架型血管。结论主动脉弓CTVA能无创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对主动脉弓相关疾病的诊断分型、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螺旋CT图像常见伪影的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卫红 方向军 +2 位作者 彭建春 邓承健 范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成像中常见伪影的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以减少螺旋CT检查时产生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方法收集本院156位患者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CT图像伪影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其中头颈部扫描61例,胸部扫描37例... 目的研究螺旋CT成像中常见伪影的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以减少螺旋CT检查时产生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方法收集本院156位患者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CT图像伪影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其中头颈部扫描61例,胸部扫描37例,腹部扫描33例,盆腔扫描15例,其它部位10例。结果针对螺旋CT常见伪影产生的机理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避免、抑制以及消除基于物理结构、基于患者本身、基于扫描系统和基于重建方法四类不同图像伪影的处理方法。结论螺旋CT成像中伪影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有效避免、抑制或消除图像伪影,对优化图像质量和提高临床医学诊断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螺旋CT 伪影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82-83,共2页
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易受伤的器官。外伤性脾破裂占腹部损伤的20%-50%。由于多伴随大量出血,诊断不及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脾破裂的临床诊断。2012-02—2016-04... 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易受伤的器官。外伤性脾破裂占腹部损伤的20%-50%。由于多伴随大量出血,诊断不及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脾破裂的临床诊断。2012-02—2016-04间,我院共收治5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现对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CT平扫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