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2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学威 管宇宙 +3 位作者 孟春玲 房洪营 张伟宏 崔丽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前后两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连接的...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前后两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连接的特点,进而为康复治疗找寻脑功能重组的证据。方法对5例发病1周内单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和临床功能评分。同时选取正常志愿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只进行1次rs-fMRI检查。通过分析rs-fMRI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的改变,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功能连接变化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降低(z=0.3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z=0.70±0.21),治疗后连接值升高(z=0.58±0.28),治疗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侧M1区功能连接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侧肢体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患侧上下肢体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显著升高(P<0.05)、日常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显著升高(P<0.05),提示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结论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可以监测高频rTMS治疗前后两侧M1区功能连接的变化,客观地证实rTMS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推测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可能位于1个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初级运动皮质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璐璐 张锡海 +2 位作者 张爱霞 王俊英 董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3期21-22,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SA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SA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DSA结果对比分析CTA在发现自发性SAH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DSA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SAH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自然头位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军 蔡中 +1 位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自然头位片和标准头颅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样本包括61名11-16岁的错患者,其中男性24名,女性37名。每位患者各拍摄一张自然头位片和标准头颅定位片。结果显示:①在面部结构的测量值上,两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自然头位片和标准头颅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样本包括61名11-16岁的错患者,其中男性24名,女性37名。每位患者各拍摄一张自然头位片和标准头颅定位片。结果显示:①在面部结构的测量值上,两种摄片的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②在自然头位时的领颈角与面部结构的测量值的相关关系比标准头颅定位片的密切。③在自然头位片时引入颅外参考平面后的测量结果与头位的相关关系的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错■ 相关关系
原文传递
兔脑脊液颈淋巴回流的X-线造影检查
4
作者 刘海生 王东 +6 位作者 齐岩 李妍 孙朝晖 陈业涛 王云鹏 王世杰 张秋航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兔蛛网膜下腔与颈部淋巴系统是否交通。方法对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行脑脊液颈淋巴回流及颈淋巴管X-线造影检查。结果脑脊液颈淋巴回流造影显示造影剂在注射后7 min到达筛板,20 min到达视神经远端,30 min后从鼻腔漏出,同时颈部... 目的研究兔蛛网膜下腔与颈部淋巴系统是否交通。方法对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行脑脊液颈淋巴回流及颈淋巴管X-线造影检查。结果脑脊液颈淋巴回流造影显示造影剂在注射后7 min到达筛板,20 min到达视神经远端,30 min后从鼻腔漏出,同时颈部淋巴管显影。颈淋巴管造影检查显示注射初期造影剂在枕大孔周围流动缓慢,经视神经近端缓慢流动至视交叉;继之鼻中隔、筛板、内耳道、上矢状窦附近淋巴管及颈浅淋巴管显影。结论蛛网膜下腔与颈部淋巴系统之间相交通,在一定压力下,颈部淋巴管内淋巴液可逆行流入颅内;这一现象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脑脊髓液 蛛网膜下腔 淋巴系统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涛 孟秀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17,共1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328例脑梗死患按有无医院感染分为2组,比较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年龄、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合并意识障碍、机械通气、...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328例脑梗死患按有无医院感染分为2组,比较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年龄、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合并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大于非合并以上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采用多种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静脉闭塞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娟 樊长姝 +2 位作者 柯祺 周守国 张家雄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3期137-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脑静脉闭塞模型脑实质损害区CT灌注成像(CTP)变化规律,探讨该模型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4只)。一侧颈内静脉注入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合并双侧颈外静脉结扎术后1、3、6、12... 目的观察脑静脉闭塞模型脑实质损害区CT灌注成像(CTP)变化规律,探讨该模型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4只)。一侧颈内静脉注入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合并双侧颈外静脉结扎术后1、3、6、12、24和48h行CTP检查对各组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21只造模成功,其中3h及12h组各有1只在CTP上无明显异常表现,有19只CTP检查示脑血流灌注异常。术后1~3h,病变区脑血容量(CBV)轻度增加或正常,脑血流量(CBF)轻度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稍延长;6~12h后病变中心区主要表现为CBV和CBF降低,MTT延长,而病变边缘区CBV增加或正常或轻度降低,CBF降低,MTT缩短;12~24h后病变中心区和边缘区CBV和CBF均明显降低,MTT明显延长。各时段病变中心区和边缘区的CBV%、CBF%、M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未见上述各种异常表现。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准确、敏感地反映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闭塞 实验模型 动物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99)Tc^m-TRODAT-1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兴党 林祥通 +4 位作者 方平 周翔 陈正平 王博诚 张满达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99TC^M TRODAT 多巴胺转运蛋白 震颤麻痹
下载PDF
伊索显在脊髓造影CT扫描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锦芳 周韵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4年第4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造影 造影剂 CT扫描 伊索显 影像质量 非离子型 椎管造影 造影检查 椎管内病变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骶椎脊索瘤的X线和CT表现(附11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尤明春 刁胜林 +6 位作者 张开盛 唐震 郁成 杨雷 黄晓萍 陈义雄 刘拉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28,共2页
骶椎脊索瘤的X线和CT表现(附11例分析)尤明春,刁胜林,张开盛,唐震,郁成,杨雷,黄晓萍,陈义雄,刘拉克脊索瘤为生长较慢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骶骨和颅底。关于骶椎脊索瘤的X线表现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CT表现国内尚少... 骶椎脊索瘤的X线和CT表现(附11例分析)尤明春,刁胜林,张开盛,唐震,郁成,杨雷,黄晓萍,陈义雄,刘拉克脊索瘤为生长较慢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骶骨和颅底。关于骶椎脊索瘤的X线表现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CT表现国内尚少报道。我们搜集了发生于骶骨的脊索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椎 脊索瘤 X线 CT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颅骨牵张术中新骨骨密度的定量评价
10
作者 周海孝 丁俊清 +2 位作者 李茂进 祝颂松 胡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牵张术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新骨骨密度的评价方法。方法:成年健康山羊18只,颅顶区制备25mm×10mm全层颅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建立牵张术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于牵张结束后2,4,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 目的:探讨颅骨牵张术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新骨骨密度的评价方法。方法:成年健康山羊18只,颅顶区制备25mm×10mm全层颅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建立牵张术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于牵张结束后2,4,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对照组3只动物与实验组牵张后6周动物同期处死,QCT、DEXA两种方法测量新骨骨密度,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骨密度值(BMD)及相关性。结果:实验组QCT测量牵张间隙各兴趣区BMD值较前一时段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各固定时段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R2、R3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DEXA测量固定期4周,各兴趣区BMD值较固定2周对应BMD值明显增加(P<0.05),而固定期6周,仅牵张间隙中央(R1)较固定4周对应BMD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牵张间隙内固定期2,4周两端(R2、R3)较中央(R1)BMD值明显高(P<0.05);两种检测方法测得平均骨密度值在各时段均存在正相关(P<0.005);对照组缺损区QCT、DEXA检测未显示有新骨形成。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反映牵张过程新骨骨密度变化,QCT不受解剖结构和牵张器形状的影响,更适于颅面骨牵张术新骨形成的监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
下载PDF
碘剂CT值法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吸收功能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亢建民 闫学江 +2 位作者 杨玉山 姚鑫 靳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73-274,共2页
目的建立碘剂CT值测定法检测脑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的吸收功能。方法应用碘剂CT值测定法检测正常人、交通性脑积水及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碘剂吸收特点,获取不同脑脊液吸收功能状态下的特征曲线,进而通过该方法确定病人蛛网膜下腔对脑脊... 目的建立碘剂CT值测定法检测脑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的吸收功能。方法应用碘剂CT值测定法检测正常人、交通性脑积水及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碘剂吸收特点,获取不同脑脊液吸收功能状态下的特征曲线,进而通过该方法确定病人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的吸收功能。结果正常人及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碘剂吸收曲线在4 ̄6 h出现明显快速吸收的特点,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无此特征。结论碘剂CT测定法可作为简便而可靠的检测脑蛛网膜下腔对脑脊液吸收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脑积水
下载PDF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及CT诊断
12
作者 南海龙 王玉清 王德超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1998年第1期20-21,共2页
原发生脑室出血(PIVH),系非外伤性(自发性)原发于脑室内脉络丛血管和室管膜下1.5cm区域内的出血。两年来,我院诊治9例,外院2例。本文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及时诊断。
关键词 原发性脑室出血 侧脑室 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循环 脑血管造影 动脉硬化 蛛网膜下腔 脑室积血 鉴别诊断 脑室内积血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伟锋 吴梅 文志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31例3D—MSCT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R)、最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31例3D—MSCT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13例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方位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3D—MSCTA在31例患者中,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3例为两个动脉瘤,2例为三个动脉瘤。38个动脉瘤中大脑中动脉瘤9个,大脑前动脉瘤7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12个,基底动脉瘤3个,胼周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MSCTA均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动脉瘤最小1.0mm×1.3mm,最大59mm×73mm。有DSA资料对照的13例中,MSCTA发现16个动脉瘤中DSA只发现13个,另外DSA发现1个动脉瘤而MSCTA漏诊。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97.1%、81.3%、99.0%。结论3D—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和术后随访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 三维 血管成像
下载PDF
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力 白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脊索瘤的MRI及CT资料,从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MRI及CT检查均显示鞍旁脊索瘤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团块样... 目的分析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脊索瘤的MRI及CT资料,从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MRI及CT检查均显示鞍旁脊索瘤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团块样肿瘤。1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6例可见等信号欠连续薄壁影,5例病灶内可见少许点状或线样稍高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均为类"蜂房样"中度不均增强改变,6例可见较明显壁增强。结论鞍旁脊索瘤的MRI、CT信号较均匀,肿瘤边界清晰且对相邻骨质破坏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脊索瘤 鞍旁脊索瘤 磁共振检查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山东地区正常He人群样本的颅面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君 王旭霞 +1 位作者 史洪涛 范丰燕 《口腔正畸学》 200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本文将山东正常He人群样本与傅民魁等北京地区正常聒人群样本的颅面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方法 选择48名正常He样本,采用临床上常用的三种分析法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傅民魁等测量值比较。结果 两研究结果中... 目的 本文将山东正常He人群样本与傅民魁等北京地区正常聒人群样本的颅面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异和共同点。方法 选择48名正常He样本,采用临床上常用的三种分析法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傅民魁等测量值比较。结果 两研究结果中角度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线距测量值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山东和北京地区正常He人群样本的颅面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正常He人群 颅面结构 正畸学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文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4期146-146,共1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进行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CT检查结果分析,7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39例,占50.0%;丘脑出血13例,占16.7%;小脑半球出血12例,...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进行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CT检查结果分析,7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39例,占50.0%;丘脑出血13例,占16.7%;小脑半球出血12例,占15.4%;脑叶出血8例,占10.2%;脑干出血6例,占7.7%。78例患者中,出血量<10ml者21例,占26.9%;死亡1例,占4.8%。出血量在10~30ml者48例,占61.5%;死亡4例,占8.3%。出血量> 30ml者9例,占11.5%;死亡3例,占33.3%。三组不同出血量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089,P <0.05)。结论:CT检查诊断脑出血快速、准确、无创,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脑出血 诊断
下载PDF
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中的价值:ROC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美焱 孙骏谟 +3 位作者 张在鹏 田志雄 屈艳娟 梅斌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9期637-639,共3页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有或无早期MCA梗死 ( <12h)病例各 3 5例 ,3名医师在有或无病史情况下分别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 目的 :用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分析方法评价临床病史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 (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证实的有或无早期MCA梗死 ( <12h)病例各 3 5例 ,3名医师在有或无病史情况下分别进行诊断 ,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无病史结果与有病史结果相比 ,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从 77%、67%增至 88%、88%,有病史结果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无病史时的面积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史 CT平扫诊断 大脑 动脉梗死 ROC分析 脑梗死
下载PDF
脑受体显像剂天麻甙元系列衍生物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正平 钟裕国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3,T008,共4页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数字化成像小剂量定向气脑造影诊断空泡蝶鞍
19
作者 许建 陈君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本文介绍4例采用X线数字化成像小剂量定向气脑造影法诊断空蝶鞍,本方法可在实时数字成像电视监视下选择满意图像即时摄片.患者取座位完成检查全过程,且注入气量少从而明显方便操作,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 空泡蝶鞍 气脑造影 X线数字化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双重性脑中风3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俊飞 《江西医药》 CAS 1993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磁共振成像(MRI)是继CT以后,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临床初步研究表明,MRI能敏感地发现脑内出血性和非出血性病变,现将我院诊治的3例双重性脑中风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52~77岁。发病至MR扫描时间... 磁共振成像(MRI)是继CT以后,8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临床初步研究表明,MRI能敏感地发现脑内出血性和非出血性病变,现将我院诊治的3例双重性脑中风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52~77岁。发病至MR扫描时间1~2天,其中1例2年前做CT扫描,2例拟诊为脑出血。设备为广东威达公司LMW-400常导型超低场MRI系统,最大静磁场强0.04特斯拉,T_1加权像PS3D125/25ms,T_2加权像SE2600/130ms,层厚10mm,连续扫描。结果本组3例均以横断面扫描T_1和T_2加权像,其中1例加扫矢状面T_1加权像。本组3例检出出血灶5个,检出梗塞灶多为腔隙性梗塞,其MRI表现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