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0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嘌醇:抗击痛风的良药
1
作者 方健 《医食参考》 2012年第8期22-22,共1页
别嘌醇不如感冒药那么常见,它的名字读起来也有些拗口。有人直接称之为别嘌呤或别嘌呤醇,其实也对,这两个都是它的别名。至于它的商品名,有“痛风平”或“痛风宁”等等,无非是让你知道,痛风的时候,别嘌醇是你的正确选择。别嘌醇... 别嘌醇不如感冒药那么常见,它的名字读起来也有些拗口。有人直接称之为别嘌呤或别嘌呤醇,其实也对,这两个都是它的别名。至于它的商品名,有“痛风平”或“痛风宁”等等,无非是让你知道,痛风的时候,别嘌醇是你的正确选择。别嘌醇是治疗痛风的常见药物,也是唯一可以减少尿酸形成的药物,这也许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值得一提的是,它有可能作为老药新用,在抗心绞痛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痛风宁 别嘌呤醇 常见药物 老药新用 抗心绞痛 感冒药 商品名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苔藓样药疹2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冯燕艳 施若非 郑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7期434-435,共2页
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有效抑制人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酪氨酸激酶 c-abl、c-Kit 及血小板生长因子 a (PDGFRa),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胃肠道间质瘤(GIST)等多种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1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相比,甲磺... 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有效抑制人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酪氨酸激酶 c-abl、c-Kit 及血小板生长因子 a (PDGFRa),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胃肠道间质瘤(GIST)等多种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1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相比,甲磺酸伊马替尼相对安全,副作用以皮肤不良反应多见,形态多样,2大多数表现为周身浮肿、瘙痒、红皮症、皮肤干燥及脱发,苔藓样皮疹较少见,现报道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苔藓样药疹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生长因子 非肿瘤性疾病 胃肠道间质瘤 皮肤不良反应 人类肿瘤
下载PDF
甘利欣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52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庞才滨 李永振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773-1774,共2页
目的探讨甘利欣(复方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门诊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2例)将甘利欣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同时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外搽炉甘... 目的探讨甘利欣(复方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门诊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2例)将甘利欣注射液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同时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外搽炉甘石洗剂;如有渗出倾向者给予3%硼酸溶液局部湿敷;合并有真菌感染者加外用1%硝酸咪康唑乳膏,合并有螨虫感染者加口服甲硝唑片。对照组(48例)除不使用甘利欣外,其他处理方法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0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5.4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 依赖性皮炎 甘利欣
下载PDF
539例药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何志新 甘戈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10年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39例患者中有68.09%(367/539)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114例,其中阿莫西...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10年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39例患者中有68.09%(367/539)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114例,其中阿莫西林79例。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有96例。青霉素引起的药疹中发疹型占81.6%(93/114)。重症药疹共64例,其中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的分别有19例及18例。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72%(18/25)及9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80-120 mg/d,病程较长。结论青霉素、阿莫西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以及抗癫痫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青霉素类 镇痛药 抗惊厥药
原文传递
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德兵 罗小玲 李美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 药物 抗结核 过敏反应
下载PDF
司帕沙星致光敏性药疹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福海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司帕沙星 光敏性 药疹
下载PDF
儿童药疹一百五十门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陈艳华 黄美莲 《医药导报》 CAS 1998年第4期271-272,共2页
156例儿童药疹中,药疹类型主要为猩红热样或麻疹药样型(48例),固定型(40列);致敏药物主要有毒霉素类药物(48例),解热镇痛类药物(46例),解热镇痛类及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系统损害,呋喃唑酮易引起心电图改变。观察... 156例儿童药疹中,药疹类型主要为猩红热样或麻疹药样型(48例),固定型(40列);致敏药物主要有毒霉素类药物(48例),解热镇痛类药物(46例),解热镇痛类及磺胺类药物易引起系统损害,呋喃唑酮易引起心电图改变。观察1例药和激发试验,显示小剂量的致敏药物不诱发药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儿童 激发试验 青霉素类 解热镇痛药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荆鲁华 王燕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重症药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都给...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重症药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平均(2.38±0.51)d,对照组平均(4.82±0.4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27.27±1.62)d,对照组平均(34.73±1.5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92.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为14.6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药疹可迅速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环磷酰胺 倍他米松 重症药疹
下载PDF
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致皮肤过敏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凯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S1期229-229,共1页
患者女,36岁,主因间断便血、肛内脱出赘生物2年余,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混合痔出血。完善有关术前检查, 于入院第3天在局麻下行混合痔“8”字缝扎术,术后次日上午清洁换药时发现肛门前正中、后正中分别可见一个约为 2 cm×2 cm的水肿... 患者女,36岁,主因间断便血、肛内脱出赘生物2年余,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混合痔出血。完善有关术前检查, 于入院第3天在局麻下行混合痔“8”字缝扎术,术后次日上午清洁换药时发现肛门前正中、后正中分别可见一个约为 2 cm×2 cm的水肿物,考虑是缝扎术后血运障碍引起水肿, 给予外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下午感肛门灼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过敏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皮炎平软膏 肥大细胞 扑尔敏片 缝扎术 水肿 术后 外涂 过敏性皮炎
原文传递
美托洛尔致扁平苔藓样药疹1例
10
作者 李琴 亓玉青 +1 位作者 孔祥君 聂振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6-847,共2页
患者男,8l岁。全身瘙痒3个月余,伴紫红色斑块2周。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伴少量脱屑,未予重视,1个月前胸背部出现红斑、丘疹,境界清楚,就诊于外院,考虑“玫瑰糠疹”。予口服药及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瘙... 患者男,8l岁。全身瘙痒3个月余,伴紫红色斑块2周。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伴少量脱屑,未予重视,1个月前胸背部出现红斑、丘疹,境界清楚,就诊于外院,考虑“玫瑰糠疹”。予口服药及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瘙痒症状缓解,皮损未见好转,皮疹逐渐发展至全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样药疹 美托洛尔 全身瘙痒 扁平 用药治疗 玫瑰糠疹 症状缓解 胸背部
下载PDF
“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11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08-108,共1页
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类皮肤病非常常见,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炎、痒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皮肤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诊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 湿疹皮炎皮肤过敏类皮肤病非常常见,包括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炎、痒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皮肤血管炎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诊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9年6月13-15日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同时举办全国过敏性皮肤病规范诊疗学习班,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提高皮肤过敏类皮肤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过敏 湿疹皮炎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过敏性皮肤病 诊疗过程
下载PDF
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12
作者 陈学荣 李东明 +1 位作者 王云 刘慧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年第5期333-333,共1页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若不及时抢救,常有生命危险.最近我科收住了1例服用中药"银屑敌"后引起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药疹 银屑敌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原文传递
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重症药疹的预测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相 肖喻 +2 位作者 陈圆圆 林洁 方木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重症药疹(SDE)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孝感中心医院299例药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SDE和非SDE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和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红细... 目的探讨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重症药疹(SDE)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孝感中心医院299例药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SDE和非SDE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和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RA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等复合指标。通过比较分析,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挑选出影响SDE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常规、生化及其复合指标对SDE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SDE组既往高血压病史、吸烟比例高于非SDE组(P<0.05),住院天数大于非SDE(P<0.05),而性别、糖尿病、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E组患者NLR、RA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肌酐大于非SDE组(P<0.05),血小板、淋巴细胞数、白蛋白、PNI、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钠、氯、钙则小于非SDE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AR是SD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NLR、RAR、腺苷脱氨酶以及血小板预测SDE的AUC分别为0.689、0.732、0.659及0.253,RAR对SD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RAR对SDE患者预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疹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 临床预测价值
下载PDF
缪正来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验案1则
14
作者 吴艳秋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45-46,共2页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近30年才出现的一种皮肤科的新病种。它是普遍多发的,被公认为非常棘手的难以医治的皮肤科病症。西医治疗大多无法摆脱使用激素的窠臼,只是试行减量以维持现状,而中医中药对它的治疗另成格局,疗效佳者可以使其"脱胎换...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近30年才出现的一种皮肤科的新病种。它是普遍多发的,被公认为非常棘手的难以医治的皮肤科病症。西医治疗大多无法摆脱使用激素的窠臼,只是试行减量以维持现状,而中医中药对它的治疗另成格局,疗效佳者可以使其"脱胎换骨"。缪正来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名老中医,行医50余载,精通中医理论,善治内、妇、皮肤科疑难病症,尤其对皮肤病有较深的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皮炎 中医药疗法 病案
下载PDF
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所致皮疹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娜 民福利 +3 位作者 石奕武 刘晓蓉 黎冰梅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60-376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卡马西平(CBZ)和拉莫三嗪(LTG)所致皮疹的临床特征,探寻两者所致皮疹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7年在我院癫痫专科就诊并首次接受CBZ和LTG规范治疗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二者所致皮疹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临床... 目的:比较分析卡马西平(CBZ)和拉莫三嗪(LTG)所致皮疹的临床特征,探寻两者所致皮疹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近7年在我院癫痫专科就诊并首次接受CBZ和LTG规范治疗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二者所致皮疹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92例癫痫患者规范服用CBZ,其中38例(3.8%)出现皮疹;613例服用LTG,18例(2.9%)发生皮疹,两组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BZ皮疹组中,重型皮疹SJS/TEN占比34.2%(13/38);而LTG皮疹组中仅1例表现为SJS/TEN(5.6%,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CBZ皮疹组的平均潜伏期为13.5 d,而LTG皮疹组为17.7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CBZ皮疹组和LTG皮疹组中具有过敏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CBZ非皮疹组(P=0.001)和LTG非皮疹组(P=0.002)。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起始剂量、合并药物等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史是CBZ和LTG所致皮疹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对具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选择CBZ和LTG,减少或避免皮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 卡马西平 拉莫三嗪 临床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氯氮平所致大疱型药疹的临床处理
16
作者 高秉珠 陈春莺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氯氮平 大疱性药疹 骶尾部 氯丙嗪 绿脓杆菌感染 紫外线照射 抗精神病药物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经典抗精神病药 息斯敏
下载PDF
脑复新致固定型药疹1例
17
作者 李瑞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脑复新/副作用 药物疹/病因学
下载PDF
中成药药疹临床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药疹 中成药 临床分析 诊治
下载PDF
野苏胶囊致全身药疹1例
19
作者 韩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0期3229-3229,共1页
关键词 野苏胶囊 全身药疹 药物过敏
下载PDF
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符静 瞿轶昆 高涛 《肝脏》 2002年第4期221-221,共1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抗肝炎药物 过敏性皮疹 过敏反应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