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卒中样发病多发性硬化1例误诊分析
1
作者 李书圣 《吉林医学》 CAS 1994年第5期313-313,共1页
以卒中样发病多发性硬化1例误诊分析李书圣(洮南神经精神病医院137000)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8岁,以突然说话欠流利伴右侧半身麻木3个月,于1991年10月19日入院。该患于1991年7月5日因"感冒"咽部疼痛后... 以卒中样发病多发性硬化1例误诊分析李书圣(洮南神经精神病医院137000)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8岁,以突然说话欠流利伴右侧半身麻木3个月,于1991年10月19日入院。该患于1991年7月5日因"感冒"咽部疼痛后,突然说话欠流利、笨拙伴右侧半身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误诊 CT
下载PDF
雷公藤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颖 刘华 +2 位作者 马太花 梁丽云 马存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脂醇(TRD)和地塞米松(DXM)联合使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临床指标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的影响。方法用完全抗原和百日咳原液免疫大鼠后7 d随机分成6组即EAE组、TRD1组、TRD2组、TRD3组、DXM...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脂醇(TRD)和地塞米松(DXM)联合使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临床指标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的影响。方法用完全抗原和百日咳原液免疫大鼠后7 d随机分成6组即EAE组、TRD1组、TRD2组、TRD3组、DXM组和联合用药组,经其腹腔分别注射0.5 mL NS/d、10μg TRD/d、20μg TRD/d、40μg TRD/d1、mg DXM/d和20μg TRD+0.5 mg DXM/d。取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和MCP-1 mRNA原位杂交(ISH)染色,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TRD3组、DXM组和联合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5%、0、0,临床评分分别为(0.5±1.29)、0、0,MCP-1 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6)、(2±1)(、6±2),与EAE组、TRD1组、TRD2组[发病率分别为82%、60%、73%,临床评分分别为(3.5±1.72)、(2.25±2.00)、(2.5±1.88),MCP-1 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9±26)、(57±33)、(62±28)]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减少TRD和DXM药量并联合使用对EAE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MS)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霄公藤内脂醇 地塞米松 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21225名中学生多发性硬化和疲劳睡眠状况研究
3
作者 高丽 王问海 曹同斌 《中国校医》 2007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掌握青少年学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疲劳睡眠状况,为制订MS防治计划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12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及临床、MRI筛查。结果未发现MS病例,99%以上的中学生存在急慢性疲... 目的掌握青少年学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疲劳睡眠状况,为制订MS防治计划和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12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及临床、MRI筛查。结果未发现MS病例,99%以上的中学生存在急慢性疲劳症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结论MS在中学生中发病率低,利用疲劳睡眠量表在健康人群特别是中学生中进行MS筛查无实际价值,但对于开展学校卫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疲劳 睡眠 青少年保健服务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临床与体感诱发电位
4
作者 唐北沙 刘运海 +1 位作者 李明伪 廖洪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洞症 体感诱法电位 临床
下载PDF
家族性多发性硬化两例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宇慧 高枫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8-759,共2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有遗传易患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巾受到感染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人们早已发现MS具有家族聚集性,已有1个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有遗传易患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巾受到感染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人们早已发现MS具有家族聚集性,已有1个家族中出现多位患者的报道,同胞间患病的相对危险度也有增加,而MS患者的二、三级亲属其患病风险将会增高。我们将兄弟2人同患MS的一家系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家族性 临床特点 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反应 遗传易患性 家族聚集性
原文传递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闫立荣 郑菊阳 +2 位作者 张俊 孙玉衡 樊东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1例MND患者及349例非MND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MND组SCM肌电图异常率(60.3%)显著高于非MND组(4.6%)(P<0.01);确诊级MND患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7...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1例MND患者及349例非MND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MND组SCM肌电图异常率(60.3%)显著高于非MND组(4.6%)(P<0.01);确诊级MND患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7.4%)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级(均P<0.01);MND组中,SCM肌电图的异常率(60.3%)低于上、下肢体肌肉的肌电图(93.2%、84.4%)(均P<0.001);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以自发电位(42.5%)和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43.2%)最为常见;MND组有延髓症状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1.7%)明显高于无延髓症状者(54.3%)(P<0.05)。结论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率及其特异性高,为延髓肌受累的指征,有助于MN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 运动神经元病 肌电图
下载PDF
Waddles小鼠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分子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张佩兰 程焱 +1 位作者 王旭光 张辰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Waddles(Wdl)小鼠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2~4个月的Wdl小鼠30只和同等数量同胎生的正常小鼠进行试验。对从Wdl小鼠和正常小鼠提取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使用亲和法提纯的家兔的CAR8蛋白多克隆... 目的:探讨引起Waddles(Wdl)小鼠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成年2~4个月的Wdl小鼠30只和同等数量同胎生的正常小鼠进行试验。对从Wdl小鼠和正常小鼠提取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使用亲和法提纯的家兔的CAR8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dl小鼠CAR8蛋白是否缺乏。结果:Wdl小鼠的Car8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降低,而+/Wdl小鼠Car8基因的转录水平介于正常和Wdl小鼠之间。在正常和+/Wdl小鼠的小脑细胞中可见CAR8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相似,而在Wdl小鼠的小脑细胞中则不能探查到CAR8蛋白的表达。在正常、杂合子及Wdl小鼠,1,4,5-三磷酸肌酸受体1(IP3R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正常小鼠的CAR8和IP3R1蛋白在小脑细胞中的位置相同,而在Wdl小鼠的小脑细胞中,仅IP3R1蛋白的位置与正常小鼠相同,但检测不到CAR8蛋白。结论:Wdl小鼠Car8基因突变可改变其基因表达,并导致转录水平下调及蛋白质翻译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共济失调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RNA 信使 Wdl小鼠 Car8蛋白 IP3R1蛋白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辉 范金英 +3 位作者 朱海波 王敏 李强 周盛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0-452,476,共4页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0、1、3、6、9、12、24、72h及1、2周组共1...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体质量250~3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0、1、3、6、9、12、24、72h及1、2周组共12组,每组5只,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和再灌注(MCAO/R)模型。各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鼠脑行冠状切片的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染色结果可见缺血后脑组织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周围水肿,软化灶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缺血2h后再灌注各组缺血灶周围小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均较对照组、假手术组增高,内皮细胞在再灌注24、72h组表达量最高,再灌注1周组表达有所下降,再灌注2周组表达量仍较对照组、假手术组高;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在再灌注9、12h组VEGF表达量最高,再灌注24、72h组较再灌注9、12h组有所下降,再灌注1、2周组无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在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达增加但不同步,提示VEGF通过不同机制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缺血 免疫组化 大鼠
下载PDF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6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梁金花 刘远洪 +2 位作者 刘乐喜 张凯 马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2期62-63,共2页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 myelitis,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也称感染后、出疹后、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临床表现多为单相性病程和多样化神经系统表现,且无特异性。现将我院200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 myelitis,ADEM)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也称感染后、出疹后、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临床表现多为单相性病程和多样化神经系统表现,且无特异性。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16例ADE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并结合MRI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临床分析 炎性脱髓鞘疾病 神经系统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ADEM 感染后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与颈椎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曙光 高庆利 +2 位作者 徐丽 王维和 耿佃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颈椎病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建国 张海玲 +3 位作者 郑奎宏 张文洛 董秦雯 戚晓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7-982,共6页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MS与NMO的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MS及48例NMO患者的头颅及脊髓MRI的影像特点,包括对发病部位、形态特点以及增强扫描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MS与NMO的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MS及48例NMO患者的头颅及脊髓MRI的影像特点,包括对发病部位、形态特点以及增强扫描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发病部位:MS脑内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34/60)、皮层下白质(27/60)、脑干(23/60),还可累及基底节区、小脑、胼胝体与丘脑,而皮层受累(9/60)也较为常见;59.4%(19/32)的NMO患者脑内发现病灶,而NMO好发部位依次为:脑干(13/19)、侧脑室周围(12/19)、皮层下白质(7/19),特别是NMO第三脑室周围受累(6/19)以及脑干被盖导水管周围(8/19)病灶在MS未见类似影像,而脑干及丘脑病灶NMO也较MS更为常见(χ2值分别为5.267、6.004,P值均〈0.05)。(2)形态特点:脊髓MR扫描发现,MS病灶形态以卵圆形居多,并多靠周边且不对称,而NMO则以纵向融合及居中病灶多见;同时在脊髓MS的受累平均节段数为2.2个,显著少于NMO的7.3个(t=-9.288,P〈0.01);而其脊髓病灶数为2.0个,显著多于NMO的1.3个(t=4.56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28/48)的NMO脊髓发生肿胀,较MS(21.9%,7/32)更为多见(χ2=10.370,P〈0.01)。(3)增强扫描表现:头部MS主要表现为环状强化(7/42)、卵圆形强化(6/42)、不规则边缘强化(4/42),而NMO则主要表现为浅淡片状强化(5/11);脊髓MS主要表现为卵圆形强化(16/26)与线状强化(8/26),而NMO病灶较长,以条索状强化(26/35)、淡线状强化(12/35)较常见。结论NMO与MS影像特点差异显著,有助于两者的临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肝性脊髓病(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序洋 肖禾 吴长胜 《宜春医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为了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和重视 .方法 :描述我院收治 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本病多数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之后 ,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 ,无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可分为肝... 目的 :为了加强对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和重视 .方法 :描述我院收治 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本病多数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之后 ,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 ,无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可分为肝病期 ,脑病期和脊髓病变期三期 ;病理变化主要是脊髓锥体束对称性脱髓鞘改变 ,可波及颈髓以下脊髓全长 ,以胸腰段多见和显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一般采取保护和改善肝功能、预防肝硬化并发症 ,降低血氨及改善脊髓损害症状等综合治疗措施。结论 :本病是慢性肝病晚期出现的一种以脊髓锥体束缓慢进展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症 脊髓锥体束 肝性脊髓病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症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兴 李波 +5 位作者 李婛 王荔 谭庆晶 李琳钰 马国靖 原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7期3307-3310,共4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治疗前后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病灶数目及总体积变化,同时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6个月、6~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及>36个月的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S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束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但病灶总体积显著减小(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病灶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利妥昔单抗 多发性硬化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以双足麻木为主症的急性脑脊髓炎1例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大尉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中枢性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以多灶性或弥散性脱髓鞘为其主要病理特点,本病呈单相病程,儿童和青年人多见,通畅发生于感染、出疹及疫苗接种后,故又称感染后、出疹后或疫苗接...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中枢性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以多灶性或弥散性脱髓鞘为其主要病理特点,本病呈单相病程,儿童和青年人多见,通畅发生于感染、出疹及疫苗接种后,故又称感染后、出疹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笔者所在医院于近日收治1例少见症状的老年ADEM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脊髓炎 地塞米松磷酸钠 腺苷钴胺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宏梅 李光伟 贾艳君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6期423-423,共1页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MPPT) 〔1〕治疗多发性硬化 (MS)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MS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10 0 0mg/d ,静滴 (MPPT)组 3~ 5d ,2 8例应用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MPPT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MPPT) 〔1〕治疗多发性硬化 (MS)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MS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10 0 0mg/d ,静滴 (MPPT)组 3~ 5d ,2 8例应用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MPPT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MPPT治疗多发性硬化 ,快速有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地松龙 多发性硬化 冲击疗法 疗效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护理
16
作者 魏素臻 王青玲 刘秀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结缔组织疾病 临床特点 静脉穿刺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锦锦 张海宁 +1 位作者 王雪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4-555,共2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常与干燥综合征(SS)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存,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常给诊断造成困难,若能及时诊治,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常与干燥综合征(SS)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存,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常给诊断造成困难,若能及时诊治,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相对较理想。本文将临床诊治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教师。因双下肢及胸背部麻木1 m,进行性加重伴行走不稳4 d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1 m"感冒、咳嗽"后出现双下肢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干燥综合征 唇腺活检 临床症状 免疫抑制剂 颈胸段 外分泌腺 束带感 OPTIC 进行性加重
下载PDF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研究,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au蛋白、S100蛋白、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72.7±6.4)、(720.6±35.5)pg/ml;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66.9±7.7)、(688.6±40.3)pg/ml;治疗后观察组tau蛋白及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3、IL-17分别为(398.9±25.5)、(50.4±8.8)pg/m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487.7±32.2)、(68.6±14.3)pg/ml,观察组IL-23、IL-17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平均复发次数为(0.8±0.1)次;对照组为(2.0±0.3)次,观察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复发,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型 甲基强的松龙
下载PDF
误诊脑梗死的高颈段脊髓硬膜下血肿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苑 裴璐璐 +3 位作者 方慧 刘玉涛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因"突发颈背部疼痛伴右侧肢体无力3 h"于2015年9月1日入当地医院。患者3 h前睡眠中突然出现颈背部疼痛,伴右侧肢体灼热感,30 min后出现右侧偏身无力,发病1 h后右侧上下肢完全不能运动,疼痛、灼热感消失,伴小便潴留,于... 患者女性,73岁,因"突发颈背部疼痛伴右侧肢体无力3 h"于2015年9月1日入当地医院。患者3 h前睡眠中突然出现颈背部疼痛,伴右侧肢体灼热感,30 min后出现右侧偏身无力,发病1 h后右侧上下肢完全不能运动,疼痛、灼热感消失,伴小便潴留,于当地医院急查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初诊脑梗死,拟溶栓治疗,与我院电话远程会诊,考虑动脉夹层不排除,未行溶栓治理,3d后转诊至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脊髓 脑梗死
下载PDF
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晓南 胡学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的谱系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呈复发-缓解病程,每次发作常遗留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密切监测病情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我... 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属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的谱系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呈复发-缓解病程,每次发作常遗留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密切监测病情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时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学强教授研究团队在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取得成果,本文拟就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