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志礼 尹庆水 +5 位作者 舒勇 黄山虎 罗赟 周扬 王高 邹平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6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和K-i67的表达,以同期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urora-B蛋白在... 目的探讨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6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和K-i67的表达,以同期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urora-B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率(53.3%)明显高于骨软骨瘤(14.3%,P<0.05),且在伴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78.6%)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45.7%,P<0.05)。K-i67增殖指数在骨肉瘤组织中为35.1%±15.2%,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2.1%±0.9%,P<0.01),且在伴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48.3%±20.1%)明显高于不伴远处转移者(21.2%±10.2%,P<0.05)。相关分析显示,骨肉瘤组织中Aurora-B和Ki-67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结论 Aurora-B和Ki-67蛋白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及远处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骨肉瘤新的诊断及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AURORA-B KI-67抗原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乔楠 陈意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35-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Ki -S1、DNA含量AgNORs及核丝分裂像计数与骨肉瘤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96例骨肉瘤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核丝分裂像 ,胶质银法染色AgNORs ;SP法免疫组化染色PCNA及Ki-S1、Feulgen染核DNA ,图像分析...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Ki -S1、DNA含量AgNORs及核丝分裂像计数与骨肉瘤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96例骨肉瘤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核丝分裂像 ,胶质银法染色AgNORs ;SP法免疫组化染色PCNA及Ki-S1、Feulgen染核DNA ,图像分析DNA含量及DI指数。结果 :核丝分裂像计数与骨肉瘤预后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级PCNA及Ki-S1的患者预后差 ;AgNORs计数≥ 3.5者预后差 ,DNA含量高者 ,DI值大于 2和异倍体者骨肉瘤患者预后差。结论 :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对判断骨肉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PCNA、Ki-S1及DNA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细胞增殖活性 预后 测定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作用分子TAZ在人骨肉瘤及骨肉瘤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忠胜 张春林 汪泱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检测在人骨肉瘤组织、骨肉瘤MG63细胞及其干细胞中Hippo信号分子TAZ的表达情况,比较骨肉瘤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中TAZ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中,选取原发骨肉瘤组织标... 目的检测在人骨肉瘤组织、骨肉瘤MG63细胞及其干细胞中Hippo信号分子TAZ的表达情况,比较骨肉瘤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中TAZ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中,选取原发骨肉瘤组织标本12例,复发的骨肉瘤标本6例,另选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作阴性对照,并贴壁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MG63细胞中TAZ的表达情况;用无血清悬浮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分离并收集骨肉瘤细胞球,通过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球中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的表达,Western印记法检测MG63细胞和细胞球中TAZ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2例人骨肉瘤原发组织标本中,3例骨肉瘤组织TAZ表达阳性,而6例骨肉瘤复发组织中TAZ表达全部阳性,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TAZ分子表达也呈阳性,而骨纤维结果不良中全部表达阴性。与骨肉瘤MG63细胞相比,RT-PCR显示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球中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明显高表达。Western blot提示细胞球中TAZ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骨肉瘤MG63细胞。结论骨肉瘤组织中存在TAZ分子的表达,在复发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骨肉瘤细胞株中也存在TAZ分子的表达,而在干细胞中TAZ分子表达更高;提示其与骨肉瘤干细胞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肿瘤干细胞 Hippo信号通路 TAT分子
原文传递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误诊1例
4
作者 袁洪芬 崔启军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6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X线诊断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胫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回肠转移1例
5
作者 肖砚斌 许建波 郭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胫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回肠转移瘤 病例报告 治疗
下载PDF
肋骨软骨肉瘤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勇 周之海 +3 位作者 苏学寿 张解军 王国清 叶名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912-912,共1页
病例 女,38岁,间歇性咳嗽3月余,渐行性加重伴胸痛、胸闷、气促1周.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左侧第6后肋压痛,无特殊既往史.全胸片: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右肺野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缘光整.左侧胸腔积液引流术后行胸部CT平扫... 病例 女,38岁,间歇性咳嗽3月余,渐行性加重伴胸痛、胸闷、气促1周.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左侧第6后肋压痛,无特殊既往史.全胸片: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右肺野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缘光整.左侧胸腔积液引流术后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1~6):左侧胸腔后部至左侧膈上见面积较广泛、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与肺分界清晰,密度不均,局部见斑片状钙化影,动态增强扫描见环形、斑驳状及蜂窝状明显强化,呈渐行性延迟强化;左侧第6肋骨不规则骨质破坏,皮质旁见针状骨:两肺内及两侧胸膜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缘光整.CT诊断:左侧胸腔恶性肿瘤,伴两侧胸膜及肺内转移、左侧第6肋骨转移.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第6肋骨软骨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肋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累及右心、肺动脉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误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荣建 苗齐 +6 位作者 刘兴荣 张超纪 马国涛 曹丽华 刘剑州 黄卓 李晓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误诊 癫痫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增强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晓鸣 许建荣 杨世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652-653,共2页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增强意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高晓鸣,许建荣,杨世埙脊柱转移性肿瘤在MRI的T1W像上呈低或略低信号,T2W呈略高信号[1-2]。由于信号增强后,有时反而不利于脊柱骨内病灶的显示,因此对脊柱转...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增强意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高晓鸣,许建荣,杨世埙脊柱转移性肿瘤在MRI的T1W像上呈低或略低信号,T2W呈略高信号[1-2]。由于信号增强后,有时反而不利于脊柱骨内病灶的显示,因此对脊柱转移性肿瘤MRI作增强持有异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肿瘤转移 NMR 成像
下载PDF
左侧第三肋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9
作者 邰智慧 韩振国 +1 位作者 王岩 韩子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2期786-786,共1页
关键词 肋骨海绵状血管瘤 左侧 占位性病变 后外侧切口 高密度影 CT诊断 肿瘤切除术 骨质破坏 肋肿瘤 肺野
下载PDF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10
作者 黄文 曾茹雪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又称纤维粘液样软骨瘤(Fibromyxoid chondrorna),简称CM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结缔组织,具有粘液样和软骨组织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起源于软骨细胞,而后产生粘液样变。...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又称纤维粘液样软骨瘤(Fibromyxoid chondrorna),简称CM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结缔组织,具有粘液样和软骨组织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起源于软骨细胞,而后产生粘液样变。按WHO统计,CMF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4%,占良性骨肿瘤的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鉴别诊断 X线诊断 良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 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CMF 软骨瘤
原文传递
脊柱转移瘤的放射治疗
11
作者 辛立 刘海燕 +1 位作者 董桂红 张艳英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640-640,共1页
关键词 脊椎肿瘤/继发性 脊椎肿瘤/放射疗法
下载PDF
caspase-3在骨肉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刚 黄涛 +5 位作者 王岩峰 顾海伦 高文 安贵峰 于德水 马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5,共1页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在38例骨肉瘤及20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caspase-3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2.6%,骨软骨瘤中为85.0%,差异显著(P<0.05)。骨肉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降低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骨肉瘤 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骨转移癌的放射止痛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霞龄 蔡长青 +2 位作者 王苏 廖万清 王顺官 《实用癌症杂志》 1997年第1期18-18,共1页
骨转移癌的放射止痛治疗解放军第一七七医院(广州市510317)刘霞龄蔡长青王苏廖万清王顺官疼痛是骨转移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满意的治疗措施。本院放疗科自1992年10月至1995年4月收治41例骨转移癌... 骨转移癌的放射止痛治疗解放军第一七七医院(广州市510317)刘霞龄蔡长青王苏廖万清王顺官疼痛是骨转移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放射治疗被认为是满意的治疗措施。本院放疗科自1992年10月至1995年4月收治41例骨转移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全部放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转移癌 放射疗法 止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长江 任文杰 +4 位作者 王明君 卢占兴 刘帅 王君琛 夏国强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23例39个椎体(胸椎22个,腰椎17个)。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64.5岁。实施PV...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肿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7年8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23例39个椎体(胸椎22个,腰椎17个)。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64.5岁。实施PVP同时均进行了活检,31个椎体采用单侧穿刺注射骨水泥,8个椎体采用双侧穿刺注射骨水泥;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3~11ml,平均6.5ml;术后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无严重心、肺、脑血管不良反应和围手术期内死亡,术后17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明显缓解,1例加重,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至26分,有效率为87%;术后CT显示11例18个椎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住院时间12~42d,平均20.5d,随访2~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7例死亡,其余带瘤生存。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肿瘤,具有创伤小、迅速缓解疼痛、防止椎体病理骨折或塌陷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的良好效果,并可与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肿瘤 骨水泥
下载PDF
儿童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15
作者 王金明 宋振龙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8年第6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软骨肿瘤 粘液状纤维瘤 儿童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转移性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初同伟 李宏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20%,仅次于肺转移和肝转移,居第三位。原发灶以前列腺癌、乳腺癌最常见,容易出现骨转移的肿瘤还有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机制,对关... 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率约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15%~20%,仅次于肺转移和肝转移,居第三位。原发灶以前列腺癌、乳腺癌最常见,容易出现骨转移的肿瘤还有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机制,对关键环节进行干预,将成为今后防治转移性骨肿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课题。现将转移性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分子机制 转移性肿瘤 前列腺癌 黑色素瘤 甲状腺癌 分子水平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分析
17
作者 周建中 《实用医技杂志》 1998年第12期921-922,共2页
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脊柱又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本文通过93年—98年8月份我科收集经手术、穿刺病理以及结合原发癌肿或恶性肿瘤的病史,确诊为脊柱转移瘤的24例共38个病变椎骨的CT扫描结果,做一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对脊柱转移... 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脊柱又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本文通过93年—98年8月份我科收集经手术、穿刺病理以及结合原发癌肿或恶性肿瘤的病史,确诊为脊柱转移瘤的24例共38个病变椎骨的CT扫描结果,做一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有关问题。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9.1岁。24例病人中,均有胸腰背部疼痛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秀淳 徐明 +5 位作者 许宋锋 惠文鹏 宋若先 付志厚 孙海宁 曲新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 [目的]探讨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月治疗29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男15例,女14例;复发时平均年龄32.4岁(13~56)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12例,肱骨近端2例,股骨近端、尺骨远端、腓骨近端各1例。首次手术方式与例数:肿瘤刮除植骨26例,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术2例,单纯腓骨近端切除术1例。复发平均时间26.6个月(1~168)个月。再次手术方式与例数: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术17例(假体置换14例,自体骨移植2例,灭活再植1例);肿瘤扩大刮除瘤腔灭活骨修复术7例(植骨4例,骨水泥填充内固定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3例;截肢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70个月。2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6.9%,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无复发,病灶内手术组中1例复发(1/7,14.29%),局部扩大切除术组1例复发(1/3,33.33%)。随访期内2例死亡(1例死于非肿瘤原因)。病灶内手术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100%,瘤段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73.33%。综合临床疗效评价病灶内手术优良率为85.71%。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组为66.67%。[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肿瘤复发至关重要;一旦复发诊断明确,尽管存在再次复发的风险,应首选瘤灶内手术;对放射学Companacci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择瘤段切除骨缺损重建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骨 骨巨细胞瘤 复发 治疗
原文传递
左腓骨骨囊肿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敖锋 《西部医学》 2011年第8期1514-1514,共1页
病例女,5岁,左腓骨下段包块8个月余入院。查体:T36.6℃,P 91次/分,R 20次/分,BP 90/60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性罗音;心率91次/分,律... 病例女,5岁,左腓骨下段包块8个月余入院。查体:T36.6℃,P 91次/分,R 20次/分,BP 90/60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性罗音;心率91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左腓骨下段可触及一包块,触之质硬,无压痛、红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腓骨骨囊肿 X线表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宫丽华 刘巍峰 +6 位作者 丁宜 张文 杨勇昆 鱼锋 黄国全 黄啸原 牛晓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RANK配体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