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喜 张睿 +2 位作者 李华哲 王杨 赵承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2期4237-4241,共5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24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只,于双侧膝关节软骨处制作软骨缺损模型,A组采用软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BMP/bFGF处理,B组采用单纯软骨细胞移植,C组采用单纯BMP/bFGF修复,D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于处理后8、12、24周行形态学、电镜观察及组织学评分。结果:8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结合紧密,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出现,电镜下有软骨基质形成;B、C组仅有少量软骨细胞;D组未见修复。12周时,A组关节修复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软骨细胞增殖活跃,电镜下可见成熟软骨基质;B、C组修复块周围有肉芽组织生成,电镜下可见未成熟的软骨基质出现;D组可见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修复面周围组织融合,电镜下软骨细胞纵行排列;B、C组关节面修复不完全,电镜下软骨细胞分布不均;D组见大量肉芽组织形成。24周时,A组组织学评分(1.87±0.65),明显低于B组(3.49±0.71)、C组(3.43±0.83)组和D组(13.4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均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软骨细胞联合BMP/bFGF移植能够促进软骨生长,提高软骨损伤的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移植 BMP bFGF 软骨缺损 聚乳酸-co-聚羟基乙酸
原文传递
聚乳酸管引导性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光辉 李锋 +1 位作者 夏仁云 陈超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 观察可降解性材料膜管引导长管状骨骨再生的现象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上段截去 15mm ,包括骨膜 ,造成骨缺损。左侧为实验侧 ,采用聚乳酸管桥接 ,制作长管状骨引导性骨再生动物模型 ,右侧... 目的 观察可降解性材料膜管引导长管状骨骨再生的现象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上段截去 15mm ,包括骨膜 ,造成骨缺损。左侧为实验侧 ,采用聚乳酸管桥接 ,制作长管状骨引导性骨再生动物模型 ,右侧骨缺损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6 0只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 12只兔分别于术后 1、2、4、8、12、16周时摄X线片观察 ;B组 4 8只兔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于术后 1、2、4、8、12、16周时处死取材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 1、2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异 ,实验侧 4周时有骨痂开始形成 ,16周时有 10例完成骨性连接、髓腔再通及板层骨改建。对照侧 4周时骨痂生长不明显 ,16周时无 1例愈合。B组实验侧 1周时即有骨及软骨再生 ,16周时在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特性方面均类似于正常骨 ,对照侧 16周时只在两截骨端有少量软骨细胞 ,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聚乳酸管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聚乳酸管 骨缺损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对老龄性骨质疏松后骨缺损愈合的成骨促进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栋梁 李佛保 黄芝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0-73,共4页
为了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对老龄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成骨促进作用,作者选用24月龄老龄大白鼠,凿去双侧胫骨上中1/3交界处相同部位的部分骨质,保留后侧骨皮质,以制成骨折缺损模型。严格配对后分成两组。一组骨缺损内注入小牛... 为了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对老龄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成骨促进作用,作者选用24月龄老龄大白鼠,凿去双侧胫骨上中1/3交界处相同部位的部分骨质,保留后侧骨皮质,以制成骨折缺损模型。严格配对后分成两组。一组骨缺损内注入小牛骨形态形成蛋白,另一组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通过对大鼠实验前后血清钙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骨痂的数量和质量的观察,证实骨形态形成蛋白能刺激老龄鼠骨内成骨细胞活性,加快骨形成,提高骨质量,从而促进骨折缺损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 转化生长因子/治疗应用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药物疗法
下载PDF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崔路宽 刘浩 +5 位作者 邓海峰 胡思斌 孙宏辉 郑继会 王景双 林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578-578,共1页
笔者于2015-12诊治1例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7岁,因“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约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全身多发骨性突起,未经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出现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入院查体:左肩部、... 笔者于2015-12诊治1例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7岁,因“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约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全身多发骨性突起,未经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出现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入院查体:左肩部、双膝部、右腕部、双踝及右足趾多发骨性突起,质硬,无活动度,右膝上部大腿外侧突出明显,但无症状,右腕部可见尺偏屈曲畸形,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X线片显示左下肢多发骨性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病 遗传性 多发 大腿前内侧 骨性突起 入院查体 病例报道 屈曲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