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3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志青 高静云 王树红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791-792,共2页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童3个月中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严重时日常活动中断,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1]。Telmesani等[2]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RAP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进... 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童3个月中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严重时日常活动中断,而在发作间歇期表现正常[1]。Telmesani等[2]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RAP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进一步探讨RAP与Hp感染的关系,现回顾本院474例RAP儿童Hp感染检测的临床资料,并对Hp阳性患儿根除Hp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幽门螺杆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肠系膜动脉栓塞误诊1例
2
作者 覃和平 龙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396-2397,共2页
关键词 上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 胰腺炎/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托里消毒散及其汤剂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宫少波 杜锡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7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托里消毒散及其汤剂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费用。方法:将60例符合观察标准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2组,先以微波除去疣体及亚临床感染的皮损后,分别给予散剂及汤剂内服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以判定疗效。结果:散剂组复发率... 目的:对比观察托里消毒散及其汤剂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费用。方法:将60例符合观察标准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2组,先以微波除去疣体及亚临床感染的皮损后,分别给予散剂及汤剂内服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以判定疗效。结果:散剂组复发率(20.00%)略高于汤剂组复发率(16.67%),两者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托里消毒散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有效,副作用小,且费用低,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消毒散 微波 尖锐湿疣 预防 复发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检测在腹腔间室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彦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4期8381-8381,共1页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检测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防治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发生ACS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发生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胃肠道症状及危险因素为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便秘。结论危重病患者胃...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检测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防治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发生ACS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发生A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胃肠道症状及危险因素为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便秘。结论危重病患者胃肠道症状与ACS有相关性,应重视胃肠道功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活动 腹膜疾病 综合征
原文传递
治疗继发性腹腔感染有新指南 被引量:2
5
作者 Kathy Hitchens 李行 竟永华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继发性腹腔感染 抗生素 毒副作用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敏宏 郭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20-222,共3页
<正>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及中膜破裂,血液通过裂口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壁内从而形成夹层。这种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 <正>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肠系膜上动脉内膜及中膜破裂,血液通过裂口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壁内从而形成夹层。这种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因此而得名。ISMAD临床上少见,在所有腹腔内动脉夹层病变中,ISMAD仅占6.9%~[1,2]。由于发病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立性 腔内治疗 dissection MESENTERIC 诊疗策略 假腔 膜破裂 腹膜刺激征 腔内修复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3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牟劲松 王慧芬 张卫国 《传染病信息》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是肝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就显得尤为关键。现将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明确诊断为SBP的63例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1.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诊断 治疗 病因
下载PDF
腹部卒中
8
作者 刘宗明 张文科 《甘肃医药》 199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关键词 腹部卒中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尿NGAL、KIM-1、L-FABP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许建宁 徐玉辉 蓝海兵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65-3367,共3页
目的探讨尿NGAL、KIM-1、L-FABP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的收集综合ICU的脓毒症患者91例,其中38例合并AKI,通过检测患者尿NGAL、KIM-1、LFABP水平及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变化,对尿NGAL、KIM-1、L-FAB... 目的探讨尿NGAL、KIM-1、L-FABP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的收集综合ICU的脓毒症患者91例,其中38例合并AKI,通过检测患者尿NGAL、KIM-1、LFABP水平及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变化,对尿NGAL、KIM-1、L-FABP水平与血肌酐及尿素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尿NGAL、KIM-1、L-FABP水平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合并AKI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尿NGAL、L-FABP水平在诊断前48 h即出现显著升高(P<0.05),尿KIM-1水平在在诊断前24 h即出现显著升高(P<0.05);尿NGAL、KIM-1、L-FABP水平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发现,诊断前24h,尿NGAL、L-FABP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合并AKI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前0 h,尿KIM-1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合并AKI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尿NGAL、KIM-1、L-FABP水平均在脓毒症早期出现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脓毒症AKI早期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AL KIM-1 L-FABP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敏 张襄郧 曹锋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1期46-47,50,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分为开放性液体复苏组(开放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各20例。开放组采用重症胰腺炎常规治疗并实施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案,限制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SAP患者,分为开放性液体复苏组(开放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组),各20例。开放组采用重症胰腺炎常规治疗并实施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方案,限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措施。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为复苏终点,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12、24、48、72 h患者血乳酸值、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并计算复苏达标时使用液体总量及需手术减压病例数。结果:2组患者实施液体复苏前及12h血乳酸值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72 h限制组患者血乳酸值与开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限制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有效率与开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液体量开放组为(8950±450)mL,限制组为(4550±260)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转普外科行手术减压患者4例,限制组转普外科行手术减压1例。结论:对于SAP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调节患者胃肠道内环境稳态、防治胃肠功能障碍、降低手术减压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胃肠损伤 乳酸值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眼内压变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左艳霞 秦寿泽 +1 位作者 肖红岩 张凤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40-744,共5页
腹腔镜手术目前逐步替代开腹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循环系统和眼压有一定的影响。现就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现状、二氧化碳(CO2)气腹病理生理、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对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 腹腔镜手术目前逐步替代开腹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围术期的呼吸、循环系统和眼压有一定的影响。现就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现状、二氧化碳(CO2)气腹病理生理、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对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影响和防治策略进行阐述。1腹腔镜手术的现状腹腔镜最初用于腹腔内疾病检查、取活体组织检查和局部止血,至1987年3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眼内压 麻醉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脓毒症临床研究的缺陷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培华 赵慧颖 安友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9-441,共3页
脓毒症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脓毒症研究的不断开展,此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缺陷也不断暴露.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化的脓毒症患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流程,使这些临床研究存在数据记录... 脓毒症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脓毒症研究的不断开展,此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缺陷也不断暴露.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化的脓毒症患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流程,使这些临床研究存在数据记录不完整的情况,进而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判读,因此亟需一个国际标准化的脓毒症患者RCT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研究 研究缺陷
下载PDF
右腹股沟炎性肿块误诊嵌顿疝1例
13
作者 李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037-1037,共1页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膜炎/诊断 误诊 腹股沟/诊断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菁 龙景培 +3 位作者 胡铭荣 季巧金 王雄 何桦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5期27-29,39,共4页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15
作者 黄开红 刘建化 +4 位作者 李学先 陈其奎 朱兆华 陈亚进 区庆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岁。有21例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MI)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岁。有21例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81%;腹部CT/MR的检出率为100%。抗凝、溶栓及对症等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1%;手术治疗12例的术后并发症为25%(3/12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例,进食后腹痛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腹部CT/MR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术后使用抗凝剂在减少死亡率及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肝硬化腹水1例体会
16
作者 崔祥琴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4-44,共1页
结核性腹膜炎在临床上不是很常见,笔者从医18年,第1次遇到,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误诊,现报告给同仁,望引以为鉴。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酒精性肝硬化 B超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监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园 陈文 +2 位作者 李军 胡学芹 林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295-2297,2313,共4页
目的监测和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治疗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6例PD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膜透析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 目的监测和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PD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治疗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6例PD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膜透析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患者腹膜透析液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126例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样本中共检出1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占55.97%、革兰阴性菌49株占36.57%、真菌10株占7.46%,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分别为20.15%、17.16%、12.69%;在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5%,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派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株数较多,均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 PD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生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监测,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致胃食管反流病一例
18
作者 马宁 汤福鑫 +1 位作者 周太成 陈双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夹角变窄进而压迫十二指肠第3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餐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特征[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夹角变窄进而压迫十二指肠第3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餐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特征[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病理性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或疼痛、咳嗽、哮喘及咽喉炎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亦包括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导致的功能紊乱[2,3]。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1例以胃食管反流为主要表现的SMAS患者,本例患者是由消化内科入院,入院诊断为GERD,为提高大家对SMAS及GERD的认识,现回顾分析其临床经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食管下括约肌 临床综合征 机械因素 GERD 腹主动脉 运动异常
原文传递
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系统在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超 蒲丹 +3 位作者 何霄 曾多 韩英 熊茂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系统在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96例腹腔镜学员培训资料,根据培训方法,将48例直接进行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的学员作为对照组;48例使用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 目的:研究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系统在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96例腹腔镜学员培训资料,根据培训方法,将48例直接进行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的学员作为对照组;48例使用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系统进行高级缝合技能培养后,再进行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训练的学员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操作时间、吻合质量、缝合熟练程度、考核结果、操作失误。结果:对照组的操作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对照组吻合质量总分和缝合熟练程度总分明显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操作失误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腹腔镜虚拟模拟培训系统可显著提高腹腔镜学员腹腔镜手术缝合技能,减少操作失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虚拟模拟培训系统 缝合技能 吻合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局限性胃肠道淀粉样变性一例
20
作者 王莹 姚浩 +3 位作者 吴涛 赵强 张姝婷 白海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480-1481,共2页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细胞外异常蛋白纤维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沉积引起。淀粉样蛋白由错误折叠的、不溶的、有毒的多肽聚集体组成[1]。迄今为止,至少有40种不同的蛋白质被定义为淀粉样变源性蛋白,引起全身性和局部性疾病[2]。...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细胞外异常蛋白纤维在各种器官和组织中沉积引起。淀粉样蛋白由错误折叠的、不溶的、有毒的多肽聚集体组成[1]。迄今为止,至少有40种不同的蛋白质被定义为淀粉样变源性蛋白,引起全身性和局部性疾病[2]。淀粉样变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感染等,最常累及心脏、肾脏和外周神经,胃肠道累及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局限性胃肠道淀粉样变性 刚果红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