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明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最后6个月经历的特点。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承担者:不同地区的5所医学院的三级医疗中心。参加者:共1404例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急剧恶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这些患者是参加明白疾病...目的:明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最后6个月经历的特点。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承担者:不同地区的5所医学院的三级医疗中心。参加者:共1404例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急剧恶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这些患者是参加明白疾病的预后以及选择治疗可致的不良后果(Study to Understand Prognose and Preference for Outcomes and Risks of Treatment,SUPPORT)这一临床研究的病人。其中539例患者在登记住院后一年内死亡。方法:在SUPPORT研究的各个不同时间,采访患者或其监护人,收集材料并制成简表。 为描述走向死亡的进程,我们设计了在时间上倒序的观察窗口。此时间观察窗口始于患者死亡的日期,止于纳入SUPPORT研究的日期或死亡前6个月。所有收集资料的时间观察窗口都由患者提供每一结局信息。我们描述每一种结局的时间分布频度并检验其趋势。结局的测定:各时间观察窗口测定的结局包括:住院天数(占纳入后整个生存天数)的百分比、基于模型的预期存活6个月的可能性、功能状态、躯体及情绪方面的严重症状(包括疼痛、抑郁和焦虎)、患者治疗的选择、患者疾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结果: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的预后变得更差,疾病更加严重。住院患者生理评分的中位值从死亡前6个月至3个月之间的33分升高到死亡前3天内的44分。但直到死亡前3天内,基于模型的预计存活6个月存活率的中位数仍为54%。随着死亡的临近,受损功能的数目、抑郁评分的中位数及诉严重疼痛或呼吸困难的患者数增加。41%的监护人诉患者在死亡前3天内严重疼痛,63%诉患者严重气促。患者自我评估的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变化。在死亡前各阶段,29%-58%的患者报告生活质量“好”至“优”。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越来越不情愿接受心肺复苏,死亡前6个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明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最后6个月经历的特点。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承担者:不同地区的5所医学院的三级医疗中心。参加者:共1404例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急剧恶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这些患者是参加明白疾病的预后以及选择治疗可致的不良后果(Study to Understand Prognose and Preference for Outcomes and Risks of Treatment,SUPPORT)这一临床研究的病人。其中539例患者在登记住院后一年内死亡。方法:在SUPPORT研究的各个不同时间,采访患者或其监护人,收集材料并制成简表。 为描述走向死亡的进程,我们设计了在时间上倒序的观察窗口。此时间观察窗口始于患者死亡的日期,止于纳入SUPPORT研究的日期或死亡前6个月。所有收集资料的时间观察窗口都由患者提供每一结局信息。我们描述每一种结局的时间分布频度并检验其趋势。结局的测定:各时间观察窗口测定的结局包括:住院天数(占纳入后整个生存天数)的百分比、基于模型的预期存活6个月的可能性、功能状态、躯体及情绪方面的严重症状(包括疼痛、抑郁和焦虎)、患者治疗的选择、患者疾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结果: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的预后变得更差,疾病更加严重。住院患者生理评分的中位值从死亡前6个月至3个月之间的33分升高到死亡前3天内的44分。但直到死亡前3天内,基于模型的预计存活6个月存活率的中位数仍为54%。随着死亡的临近,受损功能的数目、抑郁评分的中位数及诉严重疼痛或呼吸困难的患者数增加。41%的监护人诉患者在死亡前3天内严重疼痛,63%诉患者严重气促。患者自我评估的生活质量基本没有变化。在死亡前各阶段,29%-58%的患者报告生活质量“好”至“优”。随着死亡的临近,患者越来越不情愿接受心肺复苏,死亡前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