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信号分子CD28、ICOS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涂远航 李珊珊 +1 位作者 陈策 丁秀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信号分子CD28、ICOS的表达水平,探讨CD28、ICOS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56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信号分子CD28、ICOS的表达水平,探讨CD28、ICOS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56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CD4^(+)ICOS^(+)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ICOS^(+)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同时存在免疫低下和免疫紊乱,主要与其T淋巴细胞表面共信号分子CD28、ICOS的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D28 ICOS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覃永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丹参注射液、甘利欣注射液等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GSH1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丹参注射液、甘利欣注射液等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GSH1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前后肝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纳差、乏力症状较对照组好转(P均<0.05),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总有效率明2显高于对照组(χ2=5.74,P<0.05)。结论GSH能维护肝细胞膜稳定,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HBsAg携带者血清HBV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王晓燕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HBSAG 乙肝 血清学检验 HBV 血清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和健康献血员血清中HBVDNA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迟宝荣 杨广笑 +3 位作者 孟祥伟 宋国培 吕美德 许连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66-267,共2页
本文对100例肝病患者和51例正常健康献血员,用PCR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正常献血员中有14%。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使用的RIA、ELISA、RPHA等... 本文对100例肝病患者和51例正常健康献血员,用PCR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说明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正常献血员中有14%。HBV DNA阳性,说明目前使用的RIA、ELISA、RPHA等方法尚不敏感,只能检测出pg级的HBV DNA,PCR方法高度敏感,可检测出fg级的HBVDNA,这对降低和控制输血后肝炎的发病率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HBV DNA 引物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柳立平 郭力红 +2 位作者 段卫 王淑云 马文波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95-1197,共3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疫苗 乙型 干扰素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诊断HBeAg(-)的乙肝感染者有无病毒复制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晶 唐秀文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了解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六项(乙肝六项)、HBV D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乙肝前S1抗原在判断HBeAg(-)的乙肝感染者有无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乙肝前S1抗原、乙肝六项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用PCR荧光检测仪进行定量分析。结... 目的:了解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六项(乙肝六项)、HBV DN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乙肝前S1抗原在判断HBeAg(-)的乙肝感染者有无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乙肝前S1抗原、乙肝六项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用PCR荧光检测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BeAg(+)者的乙肝前S1抗原阳性率为55.4%,HBV-DNA的阳性率为99.2%。因HBeAg(+)是病毒复制,有传染性的标志,经实验统计:145+(即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15+(即HB-sAg、抗HBc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4.4%,而145+与15+伴乙肝前S1抗原(+)(即1457+与157+)的HBV-DNA的阳性率为77.8%,两组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8.8,P<0.005),说明在HBeAg(-)者中增加检测乙肝前S1抗原可明显提高诊断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准确性。在HBeAg(-)者中145+伴抗HBcIgM(+)者的乙肝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41.7%和85.3%,与145+者的乙肝前S1抗原阳性率(3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8,P<0.05);与145+的HBV-DNA阳性率(33.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7.9,P<0.005);与145+伴乙肝前S1抗原(+)的HBV-DNA的阳性率(7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6,P>0.05),说明抗HBcIgM也是一个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结论:部分HBeAg(-)者中存在HBV复制,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六项结合检测,可较准确地判断HBeAg(-)者中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否有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前S1抗原 HBEAG 抗HBcIgM HBV-DNA
下载PDF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36个月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时景璞 郑力国 +9 位作者 杨志齐 徐占民 王桂花 王昕 李征远 张群弟 刘惠萍 陈秀杰 吴晓音 梁争论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6期321-323,共3页
为探讨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 ,体温正常 ,2 2~ 5 8岁的... 为探讨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 ,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选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 ,体温正常 ,2 2~ 5 8岁的教师 12 4名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 ,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每剂5 μg/ 0 5ml。结果显示 :免疫后 3、7、12、2 4、36个月时 ,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35 0 %、83 3%、6 9 6 %、32 7%、2 0 8%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17 6 9,P <0 0 1)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2 6 3mIU/ml、4 0 2 0 4mIU/ml、70 2 8mIU/ml、2 0 2 8mIU/ml、12 0 7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5 71,P <0 0 1) ;抗 HBs阳转率及GMT均在免疫后 7个月时达到高峰 ,以后又急剧下降 ;免疫后各月女性抗 HBs阳转率和GMT均高于男性 ,但抗 HBsGMT仅在免疫后 3个月时二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3 0 0 ,P <0 0 1) ;<35岁组的抗体阳转率高于≥ 35岁组 ,但仅在免疫后 12个月时二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7 2 5 ,P <0 0 1) ;该两个年龄组间的抗 HBs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效果 安全性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变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艳红 赵燕颖 +2 位作者 章秀丽 陈少文 张舵舵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7期676-677,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24个月期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情况。方法 101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3、6、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HBVDNA,进行HBVDNA测定...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24个月期间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情况。方法 101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3、6、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HBVDNA,进行HBVDNA测定和实时荧光PCR法分析检测基因序列变异。结果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发生YVDD变异1例,发生YIDD变异1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24个月期间发生变异共39例,变异率39.39%。其中,治疗第3个月,发生YVDD变异1例,YIDD变异1例;治疗第6月,发生YVDD变异3例,YIDD变异2例;治疗12个月时,发生YVDD变异6例,YIDD变异5例;在第24个月时发生YVDD变异11例,YIDD变异10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用药前HBVDNA定量>107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YMDD变异率明显高于HBVDNA定量<107copies/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产生YMDD变异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变异
原文传递
加减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军城 庄慧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加减逍遥散胺治疗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郁气滞证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西利宾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逍遥散... 目的观察加减逍遥散胺治疗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郁气滞证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西利宾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减逍遥散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肝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P<0.05)。结论加减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的效果优于西利宾胺,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气滞 乙型肝炎 加减逍遥散 西利宾胺
下载PDF
凯西莱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报告
10
作者 唐永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凯西莱 甘利欣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耐药相关基因变异位点的动态分析及其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娟 阚全程 余祖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180-180,184,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YMDD)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患...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位点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YMDD)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的第6、12个月HBV-DNA定量水平和YMDD变异情况,用第12个月HBV-DNA定量相对于给药前改变的百分比率作为评价拉米夫定疗效的指标。对部分治疗反弹的患者进行HBVP基因测序。结果: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后,分别有17%和39%的患者出现YMDD变异;除YMDD发生变异外,A181V,184S等位点也发生变异;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有显著影响。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多位点变异,且P基因YMDD变异与拉米夫定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崔春霞 解希帝 郑瑞芬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4期228-23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久远、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我国约有1亿HBV携带者,严重危害国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文章从乙肝病毒的分类、特征、基因分型、发病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久远、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HBV。我国约有1亿HBV携带者,严重危害国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文章从乙肝病毒的分类、特征、基因分型、发病机制、检测技术、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发病机制 检测技术 预防及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与治疗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东燕 王子睎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4期234-236,共3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同时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强度大,容易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所以本文侧重论述了乙型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同时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强度大,容易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所以本文侧重论述了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与治疗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状况 治疗发展方向
下载PDF
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江明凤 华肖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LN、AL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HA、LN、AL...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LN、AL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HA、LN、ALT水平分别为(225.8±17.6)、(158.4±17.8)ng/ml及(88.1±11.5)U/L,对照组分别为(99.04±12.1)、(89.6±16.3)ng/ml及(25.3±6.4)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间HA、LN、ALT与肝脏受损程度成正比(P<0.05),且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重度组LN、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肝功能受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透明质酸 层黏蛋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16241例住院患者HBsAg、抗-HCV及抗-HIV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志辉 张东生 袁粉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4期1182-1183,共2页
目的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各临床科室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科室... 目的为了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各临床科室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科室患者乙肝和丙肝感染率不同,4.60%和1.23%的患者在住院前就已分别感染了乙肝和丙肝。结论临床医生应按病种按科室收治患者,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消毒隔离和预防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下载PDF
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永和 吴仕文 +3 位作者 程亚伟 谢红丹 蔡媛媛 王其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27-627,644,共2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苦参素针剂肌肉注射,2ml/次,隔日1次,结合一般护肝药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苦参素针剂肌肉注射,2ml/次,隔日1次,结合一般护肝药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1剂/日,水煎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以18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36.7%(11/30),HBeAg转阴率为23.3%(7/30),对照组分别为13.3%(4/30)和6.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合紫河车方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促进HBV-DNA、HBeAg转阴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四逆散加味舍紫河车方 中医疗法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细胞因子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雅嘉 苏迪 +1 位作者 汪梦兰 高志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907-91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处于不同临床时期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10例、免疫活化期22例、低HBs Ag水平(HBs Ag<1 000 IU/m L)的非活动期1...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处于不同临床时期的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耐受期10例、免疫活化期22例、低HBs Ag水平(HBs Ag<1 000 IU/m L)的非活动期10例及10例达到HBs Ag消失(HBs Ag<0.05 IU/m L,持续24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Luminex液态芯片技术检测血清中6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分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s Ag消失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低,免疫活化组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最高。其中,低HBs Ag水平的非活动组CD40配体(CD40L)、CD3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30(s CD30)、重组人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α(IL-1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Exotoxin-3的水平高于HBs Ag消失组,免疫耐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M-CSF、IL-4、IL-15、IL-31、CD40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ro-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Exotoxin-3、Fractalkine的水平高于HBs Ag消失组,免疫活化组IFN-γ、IL-2R的水平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耐受组和低HBs Ag水平的非活动组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IL-2R、IP-10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IL-4、IL-15水平与HBs Ag、HBV DN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表达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邢风举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18
作者 邢丽 邢风举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1期1095-1097,共3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腹水表明病情较重,药物干预比较困难,预后不良。邢风举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肝硬化腹水主要的病理特点有毒、水、瘀、虚、结5个方面,解毒、利水、活血、扶正和散结是本病的主要治法,合用5种治法有协同... 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腹水表明病情较重,药物干预比较困难,预后不良。邢风举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肝硬化腹水主要的病理特点有毒、水、瘀、虚、结5个方面,解毒、利水、活血、扶正和散结是本病的主要治法,合用5种治法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他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沉疴痼疾,非复方大法难以奏效,在治疗全程中应顾护胃气。从脾论治、实脾制水、治肝为辅是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特点之一。他认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不能一味清肝解毒、淡渗利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邢风举 解毒 利水 活血 扶正 散结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丁体龙 马勇 +2 位作者 沈烈 张文学 于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肝窦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膜皱缩并分裂成多个凋亡小...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肝窦微循环结构的改变。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膜皱缩并分裂成多个凋亡小体,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减少并伴有狄氏腔胶原沉积和基底膜形成,同时可发现WP小体。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是肝脏微循环障碍的重要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凋亡 微循环障碍
原文传递
长效干扰素对CHB患者CD4^+ T细胞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瑜 胡孝彬 丁晓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FCM检测ICOS+CD4+T细胞在PBMC中的频数变化;以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以Realtime-PCR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者48周时ICOS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扰素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素治疗者ICOS、HBV-DNA载量变化值同IFN-γ水平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01),而与IL-4水平的变化值则为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Th2偏移,降低CD4+T细胞上ICOS的表达,促进IFN-γ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 慢性乙型肝炎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