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蛙类裂头蚴感染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淮漫修 姜鹏 +9 位作者 王秋敏 满宇鑫 向勇 黄雪琴 黄凯鹏 刘佳 张玺 张紫芳 崔晶 王中全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1-192,206,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主要蛙类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7~8月分别在四川省(营山县、合江县、邻水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和重庆市(渝北区、南川区、梁平县及石柱县)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主要蛙类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7~8月分别在四川省(营山县、合江县、邻水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和重庆市(渝北区、南川区、梁平县及石柱县)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剖检蛙164只,其中裂头蚴感染蛙42只,总感染率25.61%(42/164);检获裂头蚴16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3.98条/蛙(167/42)。四川省和重庆市蛙类裂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31.50%(40/127)和5.41%(2/37),两地感染率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0.238,P=0.001);其中四川省部分地区蛙类裂头蚴的感染强度(4.03)略高于重庆(3.00)。结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均存在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类 裂头蚴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脑曼氏裂头蚴病误诊1例
2
作者 荣智利 石婷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7-820,共4页
患者,男,16岁,在读学生,成都市新都区人。于2017年因癫痫发作,在外院就诊,误诊为“脑血管瘤”,先后行伽马刀术3次,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于2021年11月因视物重影、言语失流利、步态不稳等症状,且影像学检查示不排除患“脑肿瘤”可能,再次... 患者,男,16岁,在读学生,成都市新都区人。于2017年因癫痫发作,在外院就诊,误诊为“脑血管瘤”,先后行伽马刀术3次,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于2021年11月因视物重影、言语失流利、步态不稳等症状,且影像学检查示不排除患“脑肿瘤”可能,再次行脑部开颅手术,术中见脑组织内有白色棉线样虫体1条,考虑可能是“寄生虫”,遂将患者转院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作进一步的诊治。入院后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患者曾有食未煮熟水产品史。血常规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数和百分比均在正常范围;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裂头蚴Ig G抗体阳性。复阅上家医院拍摄的影像学报告和病理切片等,MRI报告示,脑干区、左侧小脑半球不均匀片状异常信号,增强后呈环状强化;CT报告示,脑干左侧份(桥脑及中脑)、左侧小脑半球斑点状及小结节强化;脑组织病理切片,见典型坏死性隧道及肉芽肿,并可见寄生虫样虫体结构3段,虫体有体壁横纹、体内纵行肌及石灰小体等为“曼氏裂头蚴”虫体特征性结构。确诊该患者为脑裂头蚴病。予吡喹酮治疗[25 mg/(kg·d)×4 d(共4个疗程,每次间隔1个月)],首个疗程后出院。6个月后随访,影像学复查示脑部病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寄生虫 曼氏裂头蚴 脑裂头蚴病
原文传递
湖南省不同种类蛇源裂头蚴线粒体pnad1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磊 王爱兵 +5 位作者 孔小鲜 梁轩 贺峻琳 李洁 胡丹 刘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对湖南省不同种类蛇源裂头呦进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第1亚基基因部分序列(pnad1)多态性。方法对从湖南永州、郴州、岳阳等地区6种常见的野生蛇体内获得的11条裂头勉(来自大王蛇3条、... 目的对湖南省不同种类蛇源裂头呦进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第1亚基基因部分序列(pnad1)多态性。方法对从湖南永州、郴州、岳阳等地区6种常见的野生蛇体内获得的11条裂头勉(来自大王蛇3条、乌梢蛇2条、眼镜蛇1条、灰鼠蛇2条、滑鼠蛇2条和银环蛇1条)进行形态学鉴定,PCR扩增其线粒体pnad1,并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种内差异,并与已报道的迭宫属绦虫和其他属绦虫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以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为外群,用软件MEGA7.0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从不同蛇类分离的11条虫体经形态学鉴定为裂头蚴。PCR扩增出11条裂头蚴分离株的nad1序列,片段大小为648bp,种内遗传差异分别为0~1.4%。与GenBank中收录的欧猬迭宫绦虫分离株序列相似性为97.8%-99.3%,与其它绦虫的序列相似性均低于74.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的不同蛇源裂头蚴分离株与已知欧猬迭宫绦虫聚为一支,与微小膜壳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亲缘关系较近,与其它绦虫分支相隔较远。结论湖南省不同蛇源裂头蚴分离株均为欧猬迭宫绦虫,但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线粒体pnad1基因适合作为分子标记对蛇源裂头蚴进行遗传变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源裂头蚴 线粒体 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第1亚基基因部分序列基因 系统发育研究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与耐药性相关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超 黄炳成 +1 位作者 闫歌 魏庆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9-1152,I0001,共5页
长期以来抗疟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恶性疟原虫已普遍对氯喹等传统药物产生耐受性,并对青蒿素类药物造成潜在威胁。随着在基因水平上对疟疾抗药性的深入研究,分子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恶性疟耐药性和控制疾病的监测。本文就常见抗疟药... 长期以来抗疟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恶性疟原虫已普遍对氯喹等传统药物产生耐受性,并对青蒿素类药物造成潜在威胁。随着在基因水平上对疟疾抗药性的深入研究,分子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恶性疟耐药性和控制疾病的监测。本文就常见抗疟药的主要作用机制、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多态性特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抗疟药 耐药 分子标记 突变型 综述
原文传递
虫种特异性基因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月 陈艳 +3 位作者 李金福 蒙兴慧 刘巧霞 刘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7-360,365,共5页
目的研究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cox1)及内转录间隔区1(ITS-1)特异性序列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中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6~8周龄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感染组(15只)和未感染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蛇源裂头蚴(5条/只)... 目的研究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cox1)及内转录间隔区1(ITS-1)特异性序列检测小鼠无虫病理组织中裂头蚴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6~8周龄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感染组(15只)和未感染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蛇源裂头蚴(5条/只),未感染组不作任何处理。感染后第14天剖杀小鼠,取感染组小鼠皮下含裂头蚴肌肉组织(含虫组织)、去除裂头蚴肌肉组织(无虫组织)及未感染组小鼠相应部位肌肉,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用改良的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未染色肌肉组织切片的DNA,PCR扩增cox1(2对引物,对应cox1-1和cox1-2片段)和ITS-1序列。选取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进行克隆并测序,与Gen Bank中猬裂头蚴序列(KJ418421、KF990161、GQ999947)进行比对。以猪囊尾蚴感染的小鼠肌肉组织同法制作切片并提取DNA,评价cox1和ITS-1 PCR扩增的特异性。结果感染组含虫组织DNA经1次PCR即可扩增出414 bp(cox1-1)、151 bp(cox1-2)、822 bp(ITS-1)的条带。感染组无虫组织DNA第1次PCR未扩增出条带,以第1次PCR产物为模板再次PCR,扩增出相同大小的3条条带。未感染组DNA第1次和第2次PCR均未扩增出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从感染组无虫组织DNA扩增的cox1-1序列与KJ418421、KF990161、GQ999947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2%、99.1%、99.1%。猪囊尾蚴感染组织DNA没有扩增出条带。结论以cox1和ITS-1序列为靶序列进行重复PCR,能鉴定小鼠无虫病理组织裂头蚴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无虫组织 基因检测 内转录间隔区1 细胞色素C氧化酶1 猬迭宫绦虫
原文传递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抗原的免疫特性及特异性抗体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金春 曾庆仁 彭先楚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通过ELIB技术对曼氏裂头蚴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并用ELISA法对特异性抗体作了检测。结果表明:裂头蚴抗原内有5种组分被感染兔血清识别,其中低分子量组分是主要的血清学抗原;裂头蚴感染可使宿主产生高水平的抗... 通过ELIB技术对曼氏裂头蚴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并用ELISA法对特异性抗体作了检测。结果表明:裂头蚴抗原内有5种组分被感染兔血清识别,其中低分子量组分是主要的血清学抗原;裂头蚴感染可使宿主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反应;用ELISA法诊断裂头蚴感染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绦虫亚纲 裂头蚴属 免疫印迹法 抗原 诊断
下载PDF
济南市1991-2006年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淑慧 成洪旗 许华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2,138,共2页
济南市1991-2006年疟疾发病率为0-0.15/10万,本地病例50例,占44.64%,每年8-10月发病较多。
关键词 疟疾 疫情 济南市
下载PDF
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中ICOS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娜 朱玥洁 +5 位作者 赵慧 刘辉 刘晓霞 李艳华 周晓涛 丁剑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5-888,892,共5页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中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感染泡球蚴,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2、8、30、90、180和300d各处死5只...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中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感染泡球蚴,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2、8、30、90、180和300d各处死5只小鼠,取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泡球蚴感染后ICOS的动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ICOS表达升高,表达部位主要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膜。结论泡球蚴感染鼠肝组织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致肝纤维化及肝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肝脏 ICOS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流行性乙型脑炎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晓燕 龚君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我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以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2例痊愈,15好转,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乙脑主要散发于... 目的:探讨我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以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4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2例痊愈,15好转,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乙脑主要散发于我地农村,流行季节集中在6~9月,发病以2~6岁儿童常见,临床上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控制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治疗的关键,普及疫苗接种、灭蚊是预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翠 魏彤 +9 位作者 肖丽梅 韩雨旋 吴德福 陈晨 刘莉娜 张玺 刘若丹 姜鹏 崔晶 王中全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主要蛙类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8月分别在海南(海口、定安县及万宁市)、福建(三明市)及山东(德州市)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曼氏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 目的了解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主要蛙类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8月分别在海南(海口、定安县及万宁市)、福建(三明市)及山东(德州市)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曼氏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查蛙340只,发现曼氏裂头蚴感染者32只,总感染率为9.41%(32/340);共检出曼氏裂头蚴7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2.41条/只(77/32)。福建、海南、山东3省蛙类的裂头蚴感染率分别为26.09%、5.97%及2.86%(x^2=28.823,P<0.05),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南(2.58)、福建(2.44)和山东(1.00)。结论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均存在蛙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类 曼氏裂头蚴 感染调查
原文传递
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G分带和G带定量分析
11
作者 刘国章 何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5,共4页
本文应用胰酶法对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作G分带研究,获得比较清晰的G带带纹。并运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G带带纹进行了扫描定量分析。
关键词 孟氏裂头绦虫 染色体G带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世界爬行动物疟原虫名录
12
作者 张绍武 黄建成 江静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年第3期378-384,共7页
关键词 爬行动物疟原虫 名录 寄生虫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