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裴氏着色真菌种特异性DNA探针的筛选
1
作者 张宏 吴绍熙 +2 位作者 郭宁如 徐贤秀 周爱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1-284,共4页
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技术,首次从已构建的裴氏着色真菌基因组DNA库中筛选出种特异性DNA探针。首先借助斑点杂交技术,筛选出与紧密着色真菌、皮炎万氏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和甄氏外瓶霉及细菌、人白细胞等无... 通过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技术,首次从已构建的裴氏着色真菌基因组DNA库中筛选出种特异性DNA探针。首先借助斑点杂交技术,筛选出与紧密着色真菌、皮炎万氏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和甄氏外瓶霉及细菌、人白细胞等无同源性的二个DNA片段;再经Southern印迹分析,确认其中的Bf片段(约3.1kb)具有良好的裴氏着色真菌种特异性,并初步显示具有多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氏着色真菌 DNA文库 DNA探针 着色芽生菌
下载PDF
卡氏枝孢霉体外活力测定的研究
2
作者 尤俊增 林得宝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卡氏枝孢霉 体外活力 测定
原文传递
113例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情况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利军 武有聪 +1 位作者 白丽 梅娟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10期34-36,共3页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状况及菌群分布、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取健康已婚妇女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13份标本中检出念珠菌22株,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0%),光滑念珠...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状况及菌群分布、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取健康已婚妇女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13份标本中检出念珠菌22株,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0%),光滑念珠菌7株、克柔念珠菌2株、其它念珠菌2株。汉族和少数民族已婚妇女生殖道标本各检出念珠菌11株;检出的念珠菌对酮康唑(KETO)、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和两性霉素-B(B AMB)的耐药株数分别为10、6、2和1株。结论:本次调查的已婚妇女生殖道念珠菌健康携带率为19.5%,部分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率 菌株分布 药物敏感性 念珠菌 已婚妇女
下载PDF
血流感染假丝酵母菌菌种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鸣皋 丁进亚 +1 位作者 徐娟 孙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种构成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该院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中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并对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42例患者血标本分离假丝酵母菌42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0株,47.62%),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16株,38.10%)、热带假丝酵母菌(4株,9.52%)、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4.76%)。来源科室主要为:急诊监护病房(EICU,11株)、泌尿外科(9株)、心胸外科(8株)等。37例(占88.10%)患者静脉导管与血标本培养出相同的假丝酵母菌,留置静脉导管至血培养阳性和导管培养阳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1.47 d和33.18 d;导管和血培养阳性比例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均P〈0.001)。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为75.00%~100.00%,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00%;而不同菌种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0~87.50%)。结论该院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菌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与静脉导管的使用有关,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抗真菌药物 血流感染 药敏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着色芽生菌病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 阙冬梅 +2 位作者 胡永轩 黄晓 张军民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皮肤和皮下组织肉芽肿性真菌病。该病发展缓慢,治疗困难,多数为皮肤受累。偶可伴有淋巴系统、脑组织等其他脏器受损及表皮肿瘤的发生。该文拟从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致病机制 真菌
下载PDF
Survivin和Bcl-2基因靶向siRNA对舌癌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饶国洲 石建峰 +4 位作者 王欣欣 魏虹 李昂 孙惠玲 张引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Survivin联合Bcl-2siRNA对舌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脂质体组、阴性干扰组、Survivin干扰组、bcl-2干扰组、Survivin/bcl-2干扰组,以舌癌细胞系Tca-8113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 目的:探讨Survivin联合Bcl-2siRNA对舌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脂质体组、阴性干扰组、Survivin干扰组、bcl-2干扰组、Survivin/bcl-2干扰组,以舌癌细胞系Tca-8113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分别和同时沉默下调Survivin和Bcl-2两种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比较各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转染24h后可见Survivin/bcl-2干扰组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体积缩小变圆,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内侧,核碎裂,电镜下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并有凋亡小体出现,MTT显示细胞生长明显抑制,MCF检测凋亡率分别为空白组0.85%、脂质体组2.46%、阴性干扰组3.06%、Survivin干扰组15.48%、bcl-2干扰组11.02%、Survivin/bcl-2干扰组29.18%,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转染阴性siRNA及脂质体组无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特异性Survivin联合Bcl-2siRNA双基因沉默下调较单基因沉默下调作用显著增强,并且能有效抑制舌癌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RNA干扰 基因 BCL-2 细胞凋亡 @Survivin基因 @Tca-8113细胞
下载PDF
着色芽生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雅骊 潘炜华 温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着色芽生菌病为慢性病,容易侵犯淋巴系统,具有潜在致癌性。其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裴氏着色霉和卡氏支孢霉,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本文综述着色芽生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进展。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江西南昌市52株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喻 刘洋 +5 位作者 王千 张浩 万喆 李若瑜 刘伟 曹先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1 332份,真菌阳性标本74份,占5.56%,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52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17株,占32.69%),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均为16株,各占30.77%)。ITS区和D1/D2区的鉴定结果相同。52株假丝酵母菌对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均敏感,两性霉素B的流行病学折点(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17.64%,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82.35%、94.12%;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81.2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显示,野生型分别占75.00%、81.2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为中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66.67%、100.00%、100.00%。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仍是一线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血症 分子鉴定 抗真菌药物 假丝酵母菌属 CANDIDA spp.
下载PDF
溶菌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安生 吕桂霞 吴绍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89,共5页
白念珠菌在血清和蛋清中可形成芽管,加热灭活血清和蛋清中酶成份,芽管形成率则下降,在灭活的血清或蛋清中补加溶菌酶,芽管形成率则恢复或升高。即使在低营养条件下溶菌酶也可提高芽管形成率。溶菌酶在0.2~2.1mg/ml浓度范围内均示提高... 白念珠菌在血清和蛋清中可形成芽管,加热灭活血清和蛋清中酶成份,芽管形成率则下降,在灭活的血清或蛋清中补加溶菌酶,芽管形成率则恢复或升高。即使在低营养条件下溶菌酶也可提高芽管形成率。溶菌酶在0.2~2.1mg/ml浓度范围内均示提高芽管形成率但不出现杀菌作用。可见溶菌酶具有促进白念珠菌形成芽管的作用。本文首次报告这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芽管形成 溶菌酶
下载PDF
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桂霞 陈先进 +3 位作者 沈永年 刘泽虎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55-157,185,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PAS和银染色可见到圆形厚壁的硬壳细胞。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可见大量棕色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主要为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棕色,椭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温度试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扩增真菌rDNA的ITS区得到645 bp的片段,经序列分析与裴氏着色真菌monophora变种ITS区比对,100%一致。结论据真菌学形态结构特征以及DNA序列分析菌种被鉴定为着色霉monoph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霉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喙枝孢型
下载PDF
误诊为银屑病的裴氏着色芽生菌病1例
11
作者 李博 黄敏 +2 位作者 郭芸 田宗梅 周晓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67-969,共3页
患者男,54岁。外伤后右下肢出现丘疹、鳞屑,继而出现红斑、结节、疣状增生10余年。以"银屑病"治疗,无效。后经组织液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及基因测序,确定致病菌为裴氏着色霉。诊断:裴氏着色芽生菌病,予系统抗真菌和... 患者男,54岁。外伤后右下肢出现丘疹、鳞屑,继而出现红斑、结节、疣状增生10余年。以"银屑病"治疗,无效。后经组织液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及基因测序,确定致病菌为裴氏着色霉。诊断:裴氏着色芽生菌病,予系统抗真菌和热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芽生菌病 裴氏着色霉 银屑病 治疗
下载PDF
RapIDYeast Plus系统在鉴定常见酵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红 温海 +1 位作者 陈江汉 黄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RapIDYeast Plus(RYP)系统在鉴定临床常见酵母中的作用。方法:将所试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上传代2次,然后30℃孵育24-48h后,用RYP系统进行试验。结果:150株临床分离株中有139株被正确鉴定到种的水平;有8株得到了具有2种或... 目的:探讨RapIDYeast Plus(RYP)系统在鉴定临床常见酵母中的作用。方法:将所试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上传代2次,然后30℃孵育24-48h后,用RYP系统进行试验。结果:150株临床分离株中有139株被正确鉴定到种的水平;有8株得到了具有2种或2种以上可能性的鉴定结果,而在使用了附加试验后都得出了正确的鉴定结果;有3株鉴定错误。RYP系统在不用附加试验的情况下鉴定的准确率达到92%,采用附加试验后鉴定的准确率达到98%。结论:RYP系统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鉴定,在不需要特殊仪器的条件下,就能准确地鉴定临床上40多种酵母菌和酵母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Yeast Plus系统 酵母菌 临床应用 微生物
下载PDF
临床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鉴定、药敏及毒力测定
13
作者 王德春 郭俊英 +2 位作者 梅珍 吴守法 徐元斌 《世界感染杂志》 2003年第3期191-193,197,共4页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分离鉴定都柏林念珠菌,了解该菌的感染分布、毒力及耐药情况,为今后对都柏林念珠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温度试验、CHROMagar培养基显色试验、蛋白酶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都柏林念珠菌进行分... 目的:从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中分离鉴定都柏林念珠菌,了解该菌的感染分布、毒力及耐药情况,为今后对都柏林念珠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温度试验、CHROMagar培养基显色试验、蛋白酶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都柏林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初分离的332株白色念珠菌中有13株(3.92%)最后确定为都柏林念珠菌,其中从263份痰及咽拭标本分离9株(3.8%),18份尿液标本分离出1株(5.5%),25份粪标本分离出2株(8%)。13株都柏林念珠菌蛋白酶均阳性(100%),药物敏感试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温度试验是对都柏林念珠菌初筛的简单实用方法,采用上述几种方法较容易对白色念珠菌与都柏林念珠菌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往大多实验室均把都柏林念珠菌被误鉴定为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的毒力较白色念珠菌强,因此对都柏林念株菌及时分离和鉴定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柏林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分离 鉴定 蛋白酶 药敏试验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手术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着色芽生菌病1例
14
作者 赵庆平 方杰 +2 位作者 张艾丽 林伟清 王宝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6-976,978,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右大腿外伤后斑块3年。3年前患者右侧大腿前侧中部不慎被异物刺伤,创面愈合不良,逐渐形成疣状斑块,自行反复外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斑块渐进性增大,伴轻微疼痛及瘙痒。患者既往体健。查体:系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右大腿外伤后斑块3年。3年前患者右侧大腿前侧中部不慎被异物刺伤,创面愈合不良,逐渐形成疣状斑块,自行反复外用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斑块渐进性增大,伴轻微疼痛及瘙痒。患者既往体健。查体:系统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大腿前侧中部一处直径约10cm×6cm大小的不规则浸润性斑块,境界清楚,暗红色,中央疣状隆起,部分破溃结痂,无渗血渗液及流脓,挤压无分泌物流出(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着色芽生菌病 特比萘芬 手术 右大腿 临床资料 愈合不良 检查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