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CD25及mRNA表达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瑜 江水清 王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CD25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典型慢性乙肝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轻度93例,慢性乙肝中度67例,随机分为IFN和常规治疗亚组,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和Real-time ...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对慢性乙肝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CD25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典型慢性乙肝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轻度93例,慢性乙肝中度67例,随机分为IFN和常规治疗亚组,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和Real-time PCR法分别动态检测IFN-α2b治疗前后CD25和CD2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轻、中度组中以IFN治疗者的CD2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其CD25 mRNA含量亦同步升高。第3疗程后,以干扰素治疗者CD25表达水平与常规治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5 mRNA表达水平与CD25的表达呈平行关系。结论慢性乙肝患者CD25、CD25 mRNA表达水平低,并与患者病情活跃程度有一定关系;IFN-α2b可诱导慢性乙肝患者表达CD25、CD25 mRNA,改善宿主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Α2B 慢性乙肝 白细胞分化抗原(CD)25(CD25) MRNA REAL-TIMEPCR
下载PDF
2009年广州人肠道病毒EV71型分离株重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关琳琳 汪杨 +3 位作者 罗燕芬 徐霖 张定梅 曹开源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3,共5页
对人肠道病毒EV71型2009年广州分离株Guangzhou09构建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重组特点。P1、P2和P3区种系发生进化树提示该分离株发生重组,相似性曲线以及bootscan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于非结构编码蛋白2B片段区(核苷酸位置4 027bp)... 对人肠道病毒EV71型2009年广州分离株Guangzhou09构建序列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重组特点。P1、P2和P3区种系发生进化树提示该分离株发生重组,相似性曲线以及bootscan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于非结构编码蛋白2B片段区(核苷酸位置4 027bp)处存在EV71亚型C4Shanghai-FJ713137与CVA409-HQ728260型间重组。该分离株与中国大陆目前优势株流行趋势一致,是广州首例发生型间重组且由C4亚型及CVA4型发生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EV71型 重组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 被引量:12
3
作者 邓丽丽 刘巍 +4 位作者 莫建光 谭冬梅 谢镇国 唐振柱 董柏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建立牡蛎样品中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优化甘氨酸缓冲液处理牡蛎匀浆液,摸索PEG沉淀浓缩病毒的浓度,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检测105份牡蛎样本,并用核苷酸序列测定法对阳性PCR产... 目的建立牡蛎样品中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方法优化甘氨酸缓冲液处理牡蛎匀浆液,摸索PEG沉淀浓缩病毒的浓度,提取病毒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应用优化后的方法检测105份牡蛎样本,并用核苷酸序列测定法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验证。结果甘氨酸缓冲液pH值为4.5,PEG沉淀浓度为16%时的诺如病毒富集提取效果最好,该方法的诺如病毒检出限为1.17×102个质粒拷贝。应用该方法对未知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达14.29%,所得阳性PCR产物经核苷酸序列测序证实为诺如病毒。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牡蛎中的诺如病毒检测,南宁市海鲜市场上的部分牡蛎含有诺如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牡蛎 富集 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广西首次在急性胃肠炎病例中检出GⅠ型诺如病毒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艳 邓丽丽 +8 位作者 刘巍 谭冬梅 唐振柱 杨进业 黄兆勇 杨哲 谢镇国 方志锋 董柏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972-1973,共2页
目的研究南宁市某医院门诊急性胃肠炎病例中GⅠ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腹泻病例标本进行GⅠ型诺如病毒RNA检测,并对GⅠ型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检测的696份... 目的研究南宁市某医院门诊急性胃肠炎病例中GⅠ型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医院门诊腹泻病例标本进行GⅠ型诺如病毒RNA检测,并对GⅠ型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所检测的696份粪便悬液标本中,检出4份GⅠ型阳性,经核酸测序证实为GⅠ型诺如病毒。结论在广西的急性胃肠炎病例中存在GⅠ型诺如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G Ⅰ型 散发病例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HAV,HBV与HCV感染相互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刘瑞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国产试剂盒 ,采用EIA法对 515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测定了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 在抗 -HAVIgM阳性和阴性者之间 ,HBsAg、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HBsA... 目的 探讨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国产试剂盒 ,采用EIA法对 515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测定了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 在抗 -HAVIgM阳性和阴性者之间 ,HBsAg、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HBsAg阳性者的抗 -HAVIgM阳性率和抗 -HCV阳性率显著低于HBsAg阴性者 (分别为 4 .0 %对 2 3.5%和 3.4 %对 2 4 .2 % ,P <0 .0 0 0 1) ;HBeAg阳性者的抗 -HCV阳性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 1.3%对 14.0 % ,P <0 .0 0 0 1) ;抗 -HCV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抗 -HCV阴性者 ( 9.6%对 32 .8%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甲型病毒性肝炎/微生物学 乙型病毒性肝炎/微生物学 丙型病毒性肝炎/微生物学
下载PDF
口服昂丹司琼联合对症用药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呕吐症状临床疗效
6
作者 傅宏娜 张先喜 徐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目的:评价予以急性胃肠炎患儿昂丹司琼、多潘立酮片对症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改善呕吐症状的效果。方法:以奇偶法将天津和睦家医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胃肠炎患儿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予以急性胃肠炎患儿昂丹司琼、多潘立酮片对症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对改善呕吐症状的效果。方法:以奇偶法将天津和睦家医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胃肠炎患儿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取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多潘立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痛、腹泻、恶心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中,昂丹司琼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促进临床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呕吐 昂丹司琼 多潘立酮片 儿童
下载PDF
从肝炎病毒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忠斌 王升启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宿主 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5’-非编码区型特异性引物检测HCV基因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琼 李丽 +3 位作者 林陵 张雪萍 韩光明 单祥年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4期195-196,共2页
我们探索建立一种 HCV基因分型方法 ,用 5’非编码区 (5’NCR) 1,2 ,3,1b型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套式 PCR,对 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对 6 5份 HCV RNA阳性血清的分型率为 90 .8% (5 9/6 5 )。 5 9例中混合感染 7例 ,1型 5 0例 ,其... 我们探索建立一种 HCV基因分型方法 ,用 5’非编码区 (5’NCR) 1,2 ,3,1b型特异性引物 ,应用逆转录套式 PCR,对 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对 6 5份 HCV RNA阳性血清的分型率为 90 .8% (5 9/6 5 )。 5 9例中混合感染 7例 ,1型 5 0例 ,其中 1b亚型 46例 ;3型 2例。从而认为 :所用的型特异性引物可成功地对 HCV基因分型 ,分型结果证实南京市 HCV流行优势株为 1b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特异性引物 PCR
下载PDF
肠道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子薇 张文强 温红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代谢途径,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一些病毒已经进化出逃逸自噬依赖性降解的方法,甚至进化出利用自噬以促进自身复制的机制。肠道病毒感染细胞时,能激活自噬途径,诱导自噬体的形成。本文对肠道病毒感染... 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代谢途径,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一些病毒已经进化出逃逸自噬依赖性降解的方法,甚至进化出利用自噬以促进自身复制的机制。肠道病毒感染细胞时,能激活自噬途径,诱导自噬体的形成。本文对肠道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的研究概况与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解析肠道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小圆形病毒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晓眠 任中原 《天津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小圆形病毒 胃肠炎 病毒
下载PDF
接触猪职业人群和对照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英杰 王于超 +6 位作者 张军 朱建福 宋建根 高眉扬 夏宁邵 王法弟 姜庆五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438,共5页
近年来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被怀疑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是其重要的宿主.通过在HE流行区比较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HE感染率,评价接触猪对人群的HE感染的风险.在浙江省北部某县采用限制研究对象的群组匹配的横断面调查,对同地区同年... 近年来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被怀疑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是其重要的宿主.通过在HE流行区比较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HE感染率,评价接触猪对人群的HE感染的风险.在浙江省北部某县采用限制研究对象的群组匹配的横断面调查,对同地区同年龄段的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并检测抗HE抗体.研究发现,接触猪人群和对照人群的年龄大致相当,但前者男性比例较高.接触猪人群抗HE抗体感染率(254/340,74.71%)明显高于对照人群(319/512,62.30%).经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平衡性别和年龄因素后,接触猪仍能增加约50%人群的HE感染风险.随着接触年数的增加,其风险也增加,接触猪5~14年和15年以上人群分别比对照人群增加65%和157%的HE感染风险.接触猪人群男性、女性和合计的标化感染率分别为72.30%、65.67%和70.92%,均高于对照人群(69.87%、51.82%和60.80%),尤其以女性更为明显.在HE流行区,接触猪可能增加人群HE感染风险,对女性的影响可能较大,随着接触猪年数的增加HE感染的风险也增加.由于本研究采用病因和结果同时出现的横断面研究,确切的接触猪和HE感染的关系需要建立合适的接触猪人群队列并结合详细的接触猪暴露调查得到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HCV丝氨酸蛋白酶小分子底物构建及GST融合表达
12
作者 胡巍 刘文 凌世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丝氨酸蛋白酶是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功能蛋白和药物作用靶点,其通过分子内(cis)和分子间(trans)方式催化水解前体蛋白,释放病毒功能蛋白。目的:为深入研究病毒蛋白酶活性和抑制剂鉴定需要,实验研究参照丙型肝炎病毒1a亚型菌株蛋白酶天然... 丝氨酸蛋白酶是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功能蛋白和药物作用靶点,其通过分子内(cis)和分子间(trans)方式催化水解前体蛋白,释放病毒功能蛋白。目的:为深入研究病毒蛋白酶活性和抑制剂鉴定需要,实验研究参照丙型肝炎病毒1a亚型菌株蛋白酶天然底物的氨基酸序列特点,设计了一段包含两个天然底物酶切位点的小分子多肽2S,并进行了原核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合成2S小分子多肽基因,目的基因两端引入BamHI和EcoRI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双酶切后将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2重组,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化学诱导进行GST融合蛋白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纯化的GST-2S融合蛋白在体外反应系统进行酶切鉴定,SDS-PAGE和ELISA鉴定酶切结果。结果:PCR合成的小分子底物多肽2S基因,经与表达载体重组后测序,证实基因序列正确。采用0.5mmol/L浓度的IPTG诱导工程菌过夜,获得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分离纯化得到融合蛋白GST-2S。GST-2S在体外磷酸盐缓冲系统中与丝氨酸蛋白酶反应,15%SDS-PAGE鉴定酶切产物,证实融合蛋白底物条带明显消失,ELISA结果同样说明融合蛋白的底物活性。结论:含有两个天然底物酶切位点的小分子多肽可以替代病毒天然底物,实验结果为丙型肝炎病毒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研究和酶抑制剂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丝氨酸蛋白酶 小分子底物 表达 活性鉴定
原文传递
2014年陕西省柯萨奇病毒A10型相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其VP1区基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艺 郑媛 +5 位作者 关路媛 余鹏博 马萍 张蕾 许晶 徐纪茹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5,共6页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流行特征及VP1区基因特征。对2014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对CV-A10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流行特征及VP1区基因特征。对2014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对CV-A10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RT-PCR扩增CV-A10的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2014年CV-A10是陕西HFMD病原谱中的第三大病原,占其他肠道病毒的57.71%,13例重症HFMD病例的致病病原体鉴定为CV-A10,占重症病例的9.03%。CV-A10感染HFMD病例以≤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83.07%),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实验室分离出101株CV-A10,覆盖全省10市(区)。完成测序的18株CV-A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100.0%和97.3%~100.0%,与A型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2%~77.5%和91.9%~93.0%,与近年来河北、湖南和河南地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显示陕西CV-A10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CV-A10是2014年陕西HFMD的优势病原,能引起重症HFMD,本次分离到的CV-A10毒株均属于C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 流行特征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王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6例重症肝炎患者,比较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肝功能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结果全部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后其肝功能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比治疗之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66例重症肝炎患者,比较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肝功能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结果全部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后其肝功能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比治疗之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多表位组合肽诱导HLA-A2^+人PBMC产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HBV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 目的 探讨基于HBV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HLA A2 + 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的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外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 CTL应答 ;“ AAA ”铰链区设计和“Th +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短而高柔性的“铰链区”设计和“Th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TL 治疗性多肽 表位 分子设计
下载PDF
不同疾病患者受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率的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千红 栾建凤 +3 位作者 叶东 徐亚敏 严京梅 刘业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284-1285,共2页
关键词 输血 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哲洙 蔡英姬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受体 病毒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三联放大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九歌 丁剑冰 +4 位作者 郭劲 乔艳辉 袁晓华 何智 郭伟鹏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偶联印迹杂交和酶联放大技术(即三联放大技术)与荧光定量PCR(FQ-PCR)两种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探讨三联放大技术用于血液HBV筛查的优越性。方法医院肝病门诊患者血清195份,同时进行三联放大技术检测和FQ-PCR检... 目的通过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偶联印迹杂交和酶联放大技术(即三联放大技术)与荧光定量PCR(FQ-PCR)两种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探讨三联放大技术用于血液HBV筛查的优越性。方法医院肝病门诊患者血清195份,同时进行三联放大技术检测和FQ-PCR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95份血清,经三联放大技术检出HBVDNA 125份,检出率64.10%;FQ-PCR检出HBV DNA 103份,检出率52.82%。两种方法的HBV 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FQ-PCR比较,三联放大技术能显著提高HBV DNA的检出率,可用于血液HBV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放大技术 荧光定量PCR 肝炎病毒 乙型 血液 检测
原文传递
小鼠β防御素2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和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贵霞 金玉怀 +7 位作者 殷长甫 高志云 揣侠 蓝佳明 张永红 李嘉 李伟 王永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defensin-2,mBD2)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克隆mBD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将4~6周龄BALB/c雄...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defensin-2,mBD2)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克隆mBD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将4~6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BS(A组)、pcDNA3(B组)、pcDNA3/mBD2(C组)、pcDNA3/VP1(D组)、pcDNA3/mBD2-L-VP1(E组),每次接种剂量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眼眶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三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结果:成功克隆了mBD2基因,构建了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两种重组质粒;D组和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1);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和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血中CVB3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pcDNA3/mBD2-L-VP1能诱导小鼠对CVB3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Β-防御素2 小鼠 DNA疫苗
下载PDF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智祥 张燕军 +2 位作者 刘爱琴 王云梅 陈文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NHL合并HBV感染患者50例,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IU/m L,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NHL合并HBV感染患者50例,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IU/m L,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方案化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或恩替卡韦500 mg/d抗病毒治疗,对2种抗病毒药物间HBV再激活、病毒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原发性无应答、肝衰竭、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原发性无应答与肝衰竭发生;2周期化疗及4周期化疗后2组HBV再激活率及肝炎突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期化疗后,服用替比夫定组HBV再激活率为28.0%,肝炎突发率为32.0%,服用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为4.0%,肝炎突发率为8.0%,2组肝炎突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合并HBV感染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IU/m L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对预防原发性无应答及肝衰竭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都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但多次化疗后恩替卡韦比替比夫定有更低的肝炎突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