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病因病机特点浅探(附1126例病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可法 王峰 朱磊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9年第2期23-24,共2页
笔者查阅了我院自1995年元月份以来的全院中风病历,共1126份,对其年龄、性别、职业、体质、性格、发病诱因、病史、发病状态、季节、证候、CT检查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索中风之病因病机特点。1诊断标准1.1中医诊... 笔者查阅了我院自1995年元月份以来的全院中风病历,共1126份,对其年龄、性别、职业、体质、性格、发病诱因、病史、发病状态、季节、证候、CT检查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索中风之病因病机特点。1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标准依1994—06—28国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因 病机 诊断
下载PDF
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病机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桥 张学文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4-115,共2页
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探讨了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这一病机实质,认为瘀血、痰浊、邪毒、腑实为标实病理因素,本虚在于心脾肝肾四脏虚损。其病机有虚实交错,标本互见之特点,故论治须审证而施,标本兼顾。
关键词 中风 病机 标本 恢复期
下载PDF
内调外养改善高脂血症痰湿体质状态56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德源 田洪赋 +5 位作者 王元广 方铁岩 孙佰恒 卢文梅 刘冬梅 刘雪松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11期93-94,共2页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去平衡、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则形成痰湿,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之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去平衡、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则形成痰湿,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之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极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形成原因主要与以下几条有关:①先天禀赋是其形成痰湿体质的内在基础。《泰定养生主论》曰:“父母俱有痰(液),我禀此(痰)则与生俱来也。”②饮食起居是影响痰湿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高脂血症 状态 体质类型 脏腑阴阳 气血津液 面部皮肤 舌苔白腻
下载PDF
中风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伟雄 赖世隆 +5 位作者 刘茂才 莫传伟 黄培新 温泽淮 王奇 陈云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对连续收治的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结果:男性病人疾证的均值和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P<0.001,P=0.003);60~69岁年龄组血瘀证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体力劳动者风证... 对连续收治的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研究结果:男性病人疾证的均值和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病人(P<0.001,P=0.003);60~69岁年龄组血瘀证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体力劳动者风证的均值、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03,P<0.001),同时在火热证、痰证、血瘀证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01),而脑力劳动者阴虚阳亢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劳动形式(P=0.045)。为辨证预防。诊治中风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出血 病机 痰证 风证 火证 血瘀
下载PDF
关于建立“瘀血生风”概念的思考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昭纯 马月香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瘀血生风的概念至今未能确立 ,是由于中医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所致。瘀血可导致内风 ,这在古代文献、现代临床、药物分类以及实验研究中均可得到证实。因此 ,应尽快建立瘀血生风的概念 ,以充实和完善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体系 ,为临床用活... 瘀血生风的概念至今未能确立 ,是由于中医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所致。瘀血可导致内风 ,这在古代文献、现代临床、药物分类以及实验研究中均可得到证实。因此 ,应尽快建立瘀血生风的概念 ,以充实和完善中医病因病机学理论体系 ,为临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风病证提供理论依据。对瘀血生风的概念、瘀血生风与其他内风证的关系、瘀血生风的立论基础以及建立瘀血生风概念的意义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生风 病因 病机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中风病始发态证候与脑病理改变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研究组 王顺道 +3 位作者 任占利 杜梦华 解庆凡 贾滋欣 《中国中医急症》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证候量化诊断及CT或MIR影像学诊断同步调查的方法,对1663例中风病始发态意者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与出血、梗塞、混合等性质,左、右、双侧等侧位,脑出血区域,脑梗塞血管系统,出血量、梗塞范围之间,进... 采用证候量化诊断及CT或MIR影像学诊断同步调查的方法,对1663例中风病始发态意者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与出血、梗塞、混合等性质,左、右、双侧等侧位,脑出血区域,脑梗塞血管系统,出血量、梗塞范围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证候与病变性质、病变范围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为探讨中风病证候的病理基础和特异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始发态证候 病变性质 病变部位 病变范围
下载PDF
中风既病当防变
7
作者 孙学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7-8,共2页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有无“昏仆、不省人事”而区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两大类。中经络患者如防治不力是可能向中脏腑转化的,下面就中经络患者已...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有无“昏仆、不省人事”而区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两大类。中经络患者如防治不力是可能向中脏腑转化的,下面就中经络患者已病防变的意义、变前状态的观察及防变措施三方面做以初步探讨。 1、防止中经络演变为中脏腑的意义: 中风的演变预后问题古人已有论述:《灵枢·热病篇》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者、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虽然这段话没有明确提出中经络、中脏腑的概念,但从“智乱不甚、微言”到“甚则不能言”确是中经络向中脏腑演变的实际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经络 防治 中脏腑
下载PDF
试论痰瘀互结与中风
8
作者 王占华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5-76,共2页
中风一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由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清喻昌语)其病理机制,中医多认为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血)六端,在一定条件... 中风一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由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清喻昌语)其病理机制,中医多认为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血)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突然发病。笔者认为,此六端因素中,痰瘀二因尤为重要,可以说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蒙闭清窍是中风的关键病机。现就此略呈管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中风 中医病理
下载PDF
浅谈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被引量:9
9
作者 常富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首次提出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认为机体的发病是各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的结果 ,这种积累 ,既有数量上的累积增多 ,也有性质上的渐移骤变。中风病作为临床疑难病证之一 ,起病虽急 ,但却是漫长的各种内外病因不断作用于人体形成病因积累的... 首次提出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认为机体的发病是各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的结果 ,这种积累 ,既有数量上的累积增多 ,也有性质上的渐移骤变。中风病作为临床疑难病证之一 ,起病虽急 ,但却是漫长的各种内外病因不断作用于人体形成病因积累的结果 ,这一潜在的病理过程 ,正是病因积累到一定程度 ,导致“天人不应”的过程。中风病发病便是这种病因积累之极的、暴发式的、最集中、最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病因积累 中医药病理学
下载PDF
中风病位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如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4-15,共2页
中风病位探讨程如海(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3)关键词中风病位脑脏腑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变部位,历代意见不一,或谓在脑,或谓脏腑经络。笔者认为中风病位在脑,脑病必然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亦可重点表... 中风病位探讨程如海(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3)关键词中风病位脑脏腑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变部位,历代意见不一,或谓在脑,或谓脏腑经络。笔者认为中风病位在脑,脑病必然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亦可重点表现在肝、在心,或脾,或肾,试作初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位 脏腑经络 病理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缺血性中风的新病因
11
作者 宋晓霞 《中国中医急症》 1994年第2期79-79,共1页
临床证据表明.很多不明原因的中风,显然与栓塞机制有关,但栓子的来源不清楚.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卵圆孔未闭是一个潜在的中风危险因素.源于NINDS中风数据库的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或大动脉血栓形成不是中风的... 临床证据表明.很多不明原因的中风,显然与栓塞机制有关,但栓子的来源不清楚.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卵圆孔未闭是一个潜在的中风危险因素.源于NINDS中风数据库的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或大动脉血栓形成不是中风的常见原因.对临床症状、CT检测和脑血管造形的结果分析提示,有66%的不明原因中风可以归为某种形式的栓塞,不过没有确定栓子的来源.就现有的有关卵圆孔未闭与中风关系的资料回顾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 卵圆孔未闭 病因
下载PDF
中风病神昏的病机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玉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21-523,共3页
中风病神昏,是指在中风病过程中出现的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危重证。临床表现为昏睡、神识模糊、时昏时醒、昏迷不醒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致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近年来对中风神昏临床证候的研究不断深入,气机... 中风病神昏,是指在中风病过程中出现的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危重证。临床表现为昏睡、神识模糊、时昏时醒、昏迷不醒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致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近年来对中风神昏临床证候的研究不断深入,气机逆乱、痰热腑实、血瘀脑腑等病机逐渐被认识。以此采取的种种治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对在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各证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尚缺乏系统阐述。形成这些病证机理的阐述尚不够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病机 意识丧失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全程病机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小健 齐明 张根明 《河北中医》 2013年第2期283-284,共2页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和完善的发展过程,经多年研究、总结,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发病前、急性期及发病后的病机特点及病理状态认识尚不够充分,不足以指导预防发病、防止复发及康复护理。分析缺血性中风各时期...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和完善的发展过程,经多年研究、总结,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发病前、急性期及发病后的病机特点及病理状态认识尚不够充分,不足以指导预防发病、防止复发及康复护理。分析缺血性中风各时期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病因和病机
下载PDF
中风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附402例病历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增林 齐静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5期9-11,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科自1991年3月以来收住的402例中风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中风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性别、年龄、季节、患肢等均有特点,并与高血压、便秘、吸烟、心脏病、饮酒、小中风及Ⅱ型糖尿病相关。其结果与中医理论基本吻合,... 本文通过对我科自1991年3月以来收住的402例中风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中风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性别、年龄、季节、患肢等均有特点,并与高血压、便秘、吸烟、心脏病、饮酒、小中风及Ⅱ型糖尿病相关。其结果与中医理论基本吻合,对临床医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地辨病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机 病因学
下载PDF
中风病高危因素及相关症状学研究——中风病与高血压因机证治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金章安 张立平 +1 位作者 白瑜生 郑慧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课题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例中风和400例对照观察,发现在中风发病学上,高血压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二者在病机上同出一辙,在证候学上高血压的临床证候可演变为中风先兆兼见证候.高血压与老年人胸痹心痛、心... 本课题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00例中风和400例对照观察,发现在中风发病学上,高血压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二者在病机上同出一辙,在证候学上高血压的临床证候可演变为中风先兆兼见证候.高血压与老年人胸痹心痛、心悸怔忡、消渴等相兼为病,在中风发病上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有更大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还表明,中风病还与体质、情志、饮食、劳逸、环境气候、烟酒等有关.因此认为,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防治中风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危因素 症状 中风
下载PDF
中风后遗症左右对称穴位温度差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丹芬 李振宇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7年第2期34-35,共2页
中风后遗症左右对称穴位温度差的初步观察甘肃中医学院王丹芬李振宇△(730000)指导朱文锋△△程韵梅△△体表经络信息用于证候辨别及疾病诊断,已引起广泛重视。不少资料〔1—4〕表明,穴位皮肤温度的异常变化可作为阴虚、阳... 中风后遗症左右对称穴位温度差的初步观察甘肃中医学院王丹芬李振宇△(730000)指导朱文锋△△程韵梅△△体表经络信息用于证候辨别及疾病诊断,已引起广泛重视。不少资料〔1—4〕表明,穴位皮肤温度的异常变化可作为阴虚、阳虚及脏腑病定位诊断的指标之一。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后遗症 穴位温度差 中医研究
下载PDF
中风病证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顺道 司志国 +7 位作者 黄宜兴 杜梦华 解庆凡 张秀娟 王一贤 贾滋欣 刘宗学 胡沛林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2期85-88,共4页
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对210例始发态中风病人进行了以下调查:发病后首次调查证候分布和动态变化;证候组合形式及动态变化;证候组合规律及动态变化;初发状态中医证候与CT或MRI检查的病种、病灶位置、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发... 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对210例始发态中风病人进行了以下调查:发病后首次调查证候分布和动态变化;证候组合形式及动态变化;证候组合规律及动态变化;初发状态中医证候与CT或MRI检查的病种、病灶位置、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风病的证候表现及组合形式是多方面的,证候是动态变化的;初发病时,以风证为主,占86.16%;发病1~2周时,以痰湿证、血瘀证为多,出院前以血瘀证、气虚证为多;并发现不同病灶部位的中医证候学改变亦有差异.为中风病的研究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机 证候
下载PDF
中风病病机探讨
18
作者 康永 王乐平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11期1773-1774,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病机 病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191例老年中风患者发病与时辰、月份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纯庆 张幼亭 +1 位作者 吴文书 蒋昌扬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圆形统计方法,对怀化地区五县二市191例老年中风患者的发病与时辰、月份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病与时辰的关系,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病与月份的关系P>0.05,差异无显著性。
关键词 中风 发病 时辰 月份
下载PDF
郁火证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鸿达 《河北中医》 1985年第2期15-16,共2页
郁火(包括都热)是因阳气被郁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其热势郁遏缠绵,见证独特。治法也不同于一般火热。郁火在内伤外感中均可见到,凡用一般治法治之无效而热势沉遏伏蔽的火热证,皆可按本证进行辨证施治。
关键词 火证 辨证施治 火热证 热性病 郁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