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亚军
《天津中医》
2002年第4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电针
周围神经再生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对焦虑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及其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周奇志
彭晓华
+5 位作者
吴巧凤
余曙光
魏焦禄
徐海洋
王薇
尹海燕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不可预知的情绪应激刺激方法,建立慢性情绪应激焦虑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穴,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21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RH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RHR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O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OE)分别占进入两臂区停留总时间和总次数的百分比(OT%和OE%)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能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OE%和OT%值(P<0.05,P<0.01),并接近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RH和CRHR1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CRH和CRHR1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抑制HPA轴的关键激活环节——下丘脑室旁核CRH及其受体表达,可能为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焦虑
下丘脑室旁核
CRH
CRHR
1
mR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月明
吴永生
+1 位作者
邓晓强
王慧敏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ODI指数及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结果:2组VAS...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ODI指数及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结果:2组VAS评分、OD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平均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浮针与小针刀均能显著改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症状,但椎体内因素引起的残余痛可能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共同的盲区,而浮针相对于小针刀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余痛
浮针
小针刀
原文传递
辣椒素处理对电针“四白”穴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健华
符文彬
严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四白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辣椒素组、溶媒组、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电针"四白"穴+溶媒组。游离一侧眶下神经,辣椒素组将浸泡有1.5%辣椒素的棉条包绕在眶...
目的:探讨四白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辣椒素组、溶媒组、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电针"四白"穴+溶媒组。游离一侧眶下神经,辣椒素组将浸泡有1.5%辣椒素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溶媒组用浸泡在溶媒中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STN)的c-fos表达。结果:空白组在cSTN各层可见到零星、散在的阳性细胞。溶媒组、辣椒素组以及假手术组cSTN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相似。电针"四白"穴+溶媒组c-fos在cSTN内主要集中在浅层(Ⅰ-Ⅱ层),其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1);cSTN的深层(Ⅲ-Ⅳ层)c-fos数量多于空白组、溶媒组和假手术组(P<0.01,P<0.05,P<0.05)。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cSTN的Ⅰ-Ⅱ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但cSTN的Ⅲ-Ⅳ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纤维可能是四白穴针刺效应(调节胃功能活动)的主要传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表达
电针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C纤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作性嗜睡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
1
5
作者
黎祖琼
《云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3期45-46,29,共3页
发作性嗜睡病是一种非生理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以突发性不可克制的嗜睡为特征.通常在饭后、开会、听课时或在单调的环境中发生,日作数次,多则10余次,但每次发作为时较短,一般为15~20分钟,1次发作后可精神振作数小时。睡眠深度因人而...
发作性嗜睡病是一种非生理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以突发性不可克制的嗜睡为特征.通常在饭后、开会、听课时或在单调的环境中发生,日作数次,多则10余次,但每次发作为时较短,一般为15~20分钟,1次发作后可精神振作数小时。睡眠深度因人而异,有的呈半睡状态,有的则鼾睡;部分病人伴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睡病
中医药疗法
发作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亚军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
出处
《天津中医》
2002年第4期73-74,共2页
基金
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天津中医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补助资助课题
关键词
电针
周围神经再生
实验研究
综述
分类号
R249.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对焦虑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及其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周奇志
彭晓华
吴巧凤
余曙光
魏焦禄
徐海洋
王薇
尹海燕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2-376,共5页
基金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重点项目(No.ZRZD200502)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No.07ZA018)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不可预知的情绪应激刺激方法,建立慢性情绪应激焦虑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穴,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21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RH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RHR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O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OE)分别占进入两臂区停留总时间和总次数的百分比(OT%和OE%)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能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OE%和OT%值(P<0.05,P<0.01),并接近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RH和CRHR1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CRH和CRHR1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抑制HPA轴的关键激活环节——下丘脑室旁核CRH及其受体表达,可能为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电针
焦虑
下丘脑室旁核
CRH
CRHR
1
mRNA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Anxiety Hypothalamic PVN CRH CRHR 1 mRNA
分类号
R249.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
4
3
作者
朱月明
吴永生
邓晓强
王慧敏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81-83,共3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编号:20181115)
文摘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ODI指数及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结果:2组VAS评分、OD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平均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浮针与小针刀均能显著改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症状,但椎体内因素引起的残余痛可能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共同的盲区,而浮针相对于小针刀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更具优势。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残余痛
浮针
小针刀
分类号
R249.973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辣椒素处理对电针“四白”穴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健华
符文彬
严洁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
出处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87-39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73239)
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项目
文摘
目的:探讨四白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辣椒素组、溶媒组、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电针"四白"穴+溶媒组。游离一侧眶下神经,辣椒素组将浸泡有1.5%辣椒素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溶媒组用浸泡在溶媒中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STN)的c-fos表达。结果:空白组在cSTN各层可见到零星、散在的阳性细胞。溶媒组、辣椒素组以及假手术组cSTN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相似。电针"四白"穴+溶媒组c-fos在cSTN内主要集中在浅层(Ⅰ-Ⅱ层),其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1);cSTN的深层(Ⅲ-Ⅳ层)c-fos数量多于空白组、溶媒组和假手术组(P<0.01,P<0.05,P<0.05)。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cSTN的Ⅰ-Ⅱ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但cSTN的Ⅲ-Ⅳ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纤维可能是四白穴针刺效应(调节胃功能活动)的主要传入途径。
关键词
C-FOS表达
电针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C纤维
Keywords
c-fos expres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audal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fferent fibers
分类号
R249.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作性嗜睡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
1
5
作者
黎祖琼
机构
湖南省吉首卫生学校
出处
《云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3期45-46,29,共3页
文摘
发作性嗜睡病是一种非生理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以突发性不可克制的嗜睡为特征.通常在饭后、开会、听课时或在单调的环境中发生,日作数次,多则10余次,但每次发作为时较短,一般为15~20分钟,1次发作后可精神振作数小时。睡眠深度因人而异,有的呈半睡状态,有的则鼾睡;部分病人伴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关键词
嗜睡病
中医药疗法
发作性
分类号
R249.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王亚军
《天津中医》
200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针对焦虑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及其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周奇志
彭晓华
吴巧凤
余曙光
魏焦禄
徐海洋
王薇
尹海燕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32例临床观察
朱月明
吴永生
邓晓强
王慧敏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4
原文传递
4
辣椒素处理对电针“四白”穴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
刘健华
符文彬
严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发作性嗜睡病的中医治疗
黎祖琼
《云南中医杂志》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