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玉娥 段永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2期1247-1248,1251,共3页
目的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经筋... 目的研究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评价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石学敏教授"经筋、皮部"理论为指导的经筋刺法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学敏 难治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经筋 皮部
下载PDF
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帅文玉 赵亮 康颖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10-2011,共2页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法和耳穴压丸法等非药物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共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对28位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应用本文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6位病人...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法和耳穴压丸法等非药物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共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对28位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应用本文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6位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有效率达到92.3%。结论:将针灸法及耳穴压丸法与失眠护理并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疗效,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在非药物疗法中显示了相当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 耳穴压丸 心脾两虚型失眠 护理
下载PDF
“双龙戏珠”针法治疗胞轮振跳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崇信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12,共1页
[目的]探讨"双龙戏珠"针法治疗胞轮振跳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龙戏珠"针法治疗胞轮振跳5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52例,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 [目的]探讨"双龙戏珠"针法治疗胞轮振跳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龙戏珠"针法治疗胞轮振跳5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治疗52例,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在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42.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龙戏珠"针法能有效地治疗胞轮振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轮振跳 双龙戏珠 针灸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广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2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各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综合疗法,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两组各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巴氏AS功能指数、病情整体评分、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巴氏AS计量指数、时刻髋关节活动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病情整体评分、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时刻髋关节活动度、血沉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口服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针刺 中药口服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浅论朱琏缓慢捻进针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利华 黄瑜 +3 位作者 庞勇 黄鼎坚 王登旗 肖继芳 《广西中医药》 2008年第5期38-39,共2页
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909—1978年),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在广西推广针灸疗法,办学传授针灸。她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解释针灸机理,在她的专著《新针灸学》中强调:“针灸疗法,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因而也不着重对患部... 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909—1978年),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在广西推广针灸疗法,办学传授针灸。她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来解释针灸机理,在她的专著《新针灸学》中强调:“针灸疗法,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因而也不着重对患部组织的直接治疗,而是通过激发和调整神经机能,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刺激治疗疾病在于“大脑皮层的指挥或参与”,并根据调整神经系统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将针刺手法按兴奋法和抑制法分类,特别提倡缓慢捻进针法进针出现的皮肤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捻进针法 进针手法 朱琏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中Ki-67和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部爱贤 刘桂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0期3241-324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采用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4 mg/kg的方法来复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同时给予相应治疗,共进行30 d... 目的观察针刺对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采用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4 mg/kg的方法来复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同时给予相应治疗,共进行30 d。造模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bFGF在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腺上皮细胞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均<0.05);药物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及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腺上皮细胞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3个治疗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体积和组织中的Ki-67和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针刺能够明显降低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指数和体积,抑制Ki-67和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针刺 KI-67 BFGF
下载PDF
针刺脐周四穴治疗小儿食积3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克强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65-65,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脐周四穴治疗小儿食积的疗效。方法取脐周四穴(下脘、气海、左右天枢),采用针刺并结合一定的行针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90%,好转率10%。结论本法疗效确切,疗程短,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单位推... 目的观察针刺脐周四穴治疗小儿食积的疗效。方法取脐周四穴(下脘、气海、左右天枢),采用针刺并结合一定的行针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90%,好转率10%。结论本法疗效确切,疗程短,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脐周四穴 小儿食积
下载PDF
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蒲荣 邵润慧 +2 位作者 卢峻 金树英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中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中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内关"穴,隔日1次,共14次;氟西汀组予氟西汀灌胃(10mg/kg),1次/d,共28次。观察大鼠糖水摄入量及旷场实验行为;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层NF-κB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前额叶皮层i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额叶皮层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糖水摄入量、旷场实验爬格数与站立次数显著升高(P<0.01,P<0.05),前额叶皮层NF-κB、iNOS、N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NF-κB炎性信号通路,下调NF-κB、iNOS、NO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引起的脑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抑郁症 针刺 核转录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模型家兔血清炎性因子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成红 杜小正 +6 位作者 方晓丽 刘强 刘莉梅 宋亚文 姜影 井维尧 李福欣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9-777,共9页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证模型家兔血清炎性因子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抗炎机制。方法:清洁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热补针法组、抑制剂组和激动剂组,每组10只。采用弗氏佐剂...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证模型家兔血清炎性因子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抗炎机制。方法:清洁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热补针法组、抑制剂组和激动剂组,每组10只。采用弗氏佐剂、卵蛋白混合溶液注射联合低温冷冻+风寒湿法建立RA寒证模型。热补针法组予“足三里”施热补针法干预,留针30 min, 1次/d,干预14 d;抑制剂组和激动剂组分别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1.9 mg/kg)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2.5 mg/kg),隔日1次,共7次。测量各组家兔膝关节周径、皮肤温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家兔膝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及内部血流信号;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滑膜细胞超微形态结构及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自噬相关蛋白Atg5、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滑膜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膝关节周径显著增大(P<0.01),皮肤温度明显降低(P<0.01),血清TNF-α、IL-1β、IL-6及CRP含量升高(P<0.01),滑膜组织Atg5、ULK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LC3BⅡ/LC3BⅠ显著降低(P<0.01),NLRP3、 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抑制剂组比较,热补针法组及激动剂组膝关节周径缩小(P<0.01),皮肤温度升高(P<0.01),血清TNF-α、IL-1β、IL-6及CRP含量降低(P<0.01),滑膜组织Atg5、ULK1、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BⅡ/LC3BⅠ升高(P<0.01),NLRP3、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正常组家兔关节滑膜光滑平整,无关节腔积液及异常血流信号,滑膜细胞核染色致密均匀,核膜光滑完整;模型组滑膜增厚、血流信号丰富,关节囊积液明显,滑膜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热补针法 滑膜炎性反应 自噬
原文传递
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对针刺抑制小鼠内脏痛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炜昶 黄光英 +1 位作者 张明敏 王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中枢和外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和HT针刺组,每组18只,腹腔注射0.6%醋酸(...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中枢和外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和HT针刺组,每组18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 mL/10 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 min捻针30 s,共30 min。比较各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和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HT与WT空白对照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下丘脑组织β-EP和血清PGE2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β-EP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模型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组织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HT针刺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针刺组首次扭体潜伏期、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低于WT针刺组(P<0.05),而HT针刺组扭体反应次数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高于WT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缓解腹腔内脏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使中枢和外周镇痛物质β-EP增加、致痛物质PGE2减少而实现的。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Β-内啡肽 前列腺素E2 针刺 缝隙连接蛋白43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古代毫针针刺技术文献回顾与标准化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文麟 黄洪伟 赵文树 《现代中医临床》 2018年第3期57-60,共4页
通过对古今中外医籍针刺技术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挖掘,提炼精华,分析理念,阐述观点。以期通过此次梳理,为制定毫针针刺技术奠定理论基础,促进毫针针刺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关键词 毫针 针刺技术 标准化
原文传递
针刺调控炎性反应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冯吉杰 王珂 +4 位作者 陈彤宇 葛文 周伊人 徐建俊 周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诱发的炎性反应是造成脏器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缓解缺血再灌注时的炎性反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针刺不但可以直接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还能调控炎性信号传导通路,抑制...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诱发的炎性反应是造成脏器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缓解缺血再灌注时的炎性反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针刺不但可以直接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还能调控炎性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目前针刺调控炎性反应拮抗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炎性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脏器保护
原文传递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阳 图娅 +8 位作者 郭郁 姜会梨 李亚欢 王瑜 赵冰骢 高兴州 李想 冯世醒 李宇飞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从凋亡途径探讨针刺防治心理应激引起的早期抑郁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 目的:观察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从凋亡途径探讨针刺防治心理应激引起的早期抑郁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应用慢性束缚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于每日应激前1h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20min,持续28d;氟西汀组于每日应激前1h用盐酸氟西汀混悬液(1mL/100g,0.18mg/mL)灌胃,每日1次,持续28d。以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评价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蛋白表达水平;用DCFH-DA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旷场实验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均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上升,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增加(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ROS、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ROS、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途径的关键因子细胞色素C、caspase-3和AIF的蛋白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线粒体ROS含量有关,这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海马 细胞凋亡 慢性心理应激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针刺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瑞玲 万瑾 +2 位作者 佘振钰 吴根诚 张仁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76-279,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N-甲基-N-亚硝脲以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7周龄的SD大鼠诱导视网膜变性,然后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观察针刺治疗7 d后两组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 目的:观察针刺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N-甲基-N-亚硝脲以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7周龄的SD大鼠诱导视网膜变性,然后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观察针刺治疗7 d后两组大鼠视网膜的形态学变化,并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N-甲基-N-亚硝脲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变性明显,针刺组大鼠全视网膜外核层的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固缩、深染以及光感受器的内、外节的损伤均轻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抑制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针刺 感光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针刺治疗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敏 李莲 谢远见 《内蒙古中医药》 2007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尿潴留 针刺治疗
下载PDF
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与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帅 闫超群 +2 位作者 杨静雯 张欣 刘存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比较和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7年4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数据库关于传统毫针治疗血... 目的探讨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比较和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7年4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数据库关于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治疗及选穴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血管性痴呆治疗数据库,对传统毫针治疗疗效及选穴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的12篇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中,传统毫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规治疗),二者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6.35%和64.82%。频次前五的穴位为百会、神庭、悬钟、四神聪和太溪,频次依次为9、6、4、3、3,所占比例依次为13.43%、9.00%、5.97%、4.48%和4.48%;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高频穴位中归督脉的频率最高,为31.34%。结论目前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疗效,以补肾填精、补脑益髓法论治占主导地位,经脉以督脉肾、胆经和肾经为主,但治法及取穴尚无统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选穴规律
原文传递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脑梗死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骏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针刺加中药口服8周,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左洛复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脑梗死/中医药疗法 抑郁症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深刺天枢安全性及操作规范述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锦绣 刘志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天枢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之一,据报道深刺的疗效优于浅刺。在全面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解剖学角度提出了天枢深刺的定义,对深刺天枢的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提出深刺天枢的操作规范,并从针刺深度、针具直径、操作手法三方面系统地... 天枢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之一,据报道深刺的疗效优于浅刺。在全面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解剖学角度提出了天枢深刺的定义,对深刺天枢的安全性进行了总结,提出深刺天枢的操作规范,并从针刺深度、针具直径、操作手法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深刺安全性的因素。该研究方法及深刺天枢的操作规范对腹部穴位深刺安全性研究及临床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枢 深刺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布平 赵爱英 蔡树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560-256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0例。A组行毫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B组刃针针刺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平均... 目的:对比分析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0例。A组行毫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B组刃针针刺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平均血流速度(Vm)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B组均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A组和B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A组的80.4%(P<0.05)。结论:毫针与刃针均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而采用刃针治疗改病,更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毫针 刃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毫针进针疼痛因素浅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斌 赵永海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毫针 疼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