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周易》之象与脉之象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哲学 滕晶 周雪颖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5-66,共2页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受到关注。其之所以博大、神秘,很重要的一点,其表达方式不是直言述事。而是以“象”表达思想。作为中医四诊之一的脉诊,其脉中信息亦是通过“...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受到关注。其之所以博大、神秘,很重要的一点,其表达方式不是直言述事。而是以“象”表达思想。作为中医四诊之一的脉诊,其脉中信息亦是通过“象”来表征的,古代医者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思想,通过感知脉中“象”之变动从而判断患者生理、病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卦象 脉象
下载PDF
肾虚质大鼠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肾藏象理论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孙理军 党照丽 +1 位作者 王震 孙瑜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69-2371,共3页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状况,筛选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谱,探索用现代免疫及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肾藏象理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猫吓鼠"的方法,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提脾...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状况,筛选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谱,探索用现代免疫及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肾藏象理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猫吓鼠"的方法,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复合型肾虚质动物模型,提脾脏淋巴细胞总RNA,经标记、杂交、芯片扫描、图象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基因表达谱。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mRNA杂交得到了149条差异表达基因;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杂交得到了45条差异表达基因,有20条基因在两次杂交中均有差异。结论:肾虚质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存在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谱,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改善肾虚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质大鼠 免疫相关基因谱 肾藏象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脉象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3
作者 肖志明 李欣 《广东电子》 1991年第3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中医 脉象 诊断 脉象信息 处理系统
下载PDF
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斌 吕诚 吕爱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6-1302,共7页
疾病诊断是医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证候分类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对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分类以区别于现代疾病... 疾病诊断是医学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医证候分类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创新生物医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理论表现形式,对中医临床个体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证候分类以区别于现代疾病诊断的分类思维模式对不同个体进行区分,可概括为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因此更具个体化特点。将中医证候分类与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相结合,创新临床诊断模式,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典型证候为切入点,从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相结合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 中医证候分类 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疏肝法治杂症3则
5
作者 黄伟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78-78,共1页
疏肝法治杂症3则黄伟云1肝郁胁痛孙××,男,1993年4月8日初诊。右胁游走性疼痛3天,连及左胁,右手活动时尤为明显,转侧受限,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数。曾在市××医院就诊,诊为肋间神经痛... 疏肝法治杂症3则黄伟云1肝郁胁痛孙××,男,1993年4月8日初诊。右胁游走性疼痛3天,连及左胁,右手活动时尤为明显,转侧受限,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数。曾在市××医院就诊,诊为肋间神经痛,服药无效转诊中医。证属肝失疏泄,治宜疏肝理气,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法 肝气郁结 肋间神经痛 胃脘痛 杂症 月经不调 疏肝理气 乳房胀痛 川楝子 柴胡疏肝散加减
下载PDF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兼谈王鲁芬教授的教学艺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腊梅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艺术 中医诊断学 学习方法 王鲁芬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仲景脉法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飞翔 《四川中医》 1994年第12期11-12,共2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阴阳统脉法,从脉象演变中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和预后转归,颇能启迪后学,指导临床,兹对仲景脉法略作初探.一、渊源《内经》先别阴阳关于脉法,《内经》中浮、沉、缓、急、大、小、滑、涩八脉,每一脉又分为微、...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阴阳统脉法,从脉象演变中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和预后转归,颇能启迪后学,指导临床,兹对仲景脉法略作初探.一、渊源《内经》先别阴阳关于脉法,《内经》中浮、沉、缓、急、大、小、滑、涩八脉,每一脉又分为微、甚、悬绝三个量级,以度其变化.而仲景则以阴阳著脉,《伤寒论·辨脉法》始云:“问曰;脉有阴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脉学
下载PDF
中医与傣医之脉诊比较
8
作者 杨梅 郑进 +1 位作者 胥筱云 玉腊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从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傣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思维方式及病象主病规律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脉象机理的阐释方面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找各自发展的观点。同时... 从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傣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思维方式及病象主病规律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脉象机理的阐释方面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找各自发展的观点。同时,提出借鉴中医脉诊经验,补充完善傣医脉诊内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傣医 脉诊 比较
下载PDF
舌诊源流探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伟 曹江鹏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9-20,共2页
舌诊是以舌质和舌苔状态来探究体内气血阴阳运行、脏腑功能变化的常用诊察手段。临床上通常是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据此辨证论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对舌诊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舌诊是以舌质和舌苔状态来探究体内气血阴阳运行、脏腑功能变化的常用诊察手段。临床上通常是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据此辨证论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对舌诊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沿革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发展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源流
下载PDF
中医“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家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证候 动物模型 辨证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文 张杜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973-974,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各证型颈动脉IMT比较,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其中痰湿壅盛型与其余3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痰湿壅盛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从痰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证型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诊脉判断和处理急症的过程及体会
12
作者 齐向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549-2551,共3页
通过4则急诊病案,记述诊脉分析和处理的过程,指出中医脉象诊断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判断疾病的根本病因、判断预后及中西汇通、辅助西医诊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脉象 急诊 验案
下载PDF
14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色诊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建华 李秀惠 +3 位作者 姚乃礼 刘文兰 钱英 张秋云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各证型均数比较。结果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比较,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阴毒内结证与阴阳兼证舌苔G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色、唇部、舌象RGB值特点,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色诊
下载PDF
中医色诊学的定位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鸿谟 张栋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4-18,共5页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的独特诊法,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的独特诊法,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用语言描述的感官水平,受医师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左右,主观性强,明确性差,很难学习掌握,因此近代濒于失传。加之在电磁频谱中,可见光波范围甚为狭窄,更使色诊的现代研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色诊 定位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张仲景趺阳脉诊法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9期51-52,共2页
趺阳脉诊法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浮、滑、数、伏、芤、涩、大、数、紧、微、弦、迟、沉等13种趺阳脉脉象,为使张仲景趺阳脉诊法能够更好地运用于中医临床,就仲景趺阳脉诊法作一整理和分析,以期能探究其... 趺阳脉诊法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浮、滑、数、伏、芤、涩、大、数、紧、微、弦、迟、沉等13种趺阳脉脉象,为使张仲景趺阳脉诊法能够更好地运用于中医临床,就仲景趺阳脉诊法作一整理和分析,以期能探究其意义,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趺阳脉 诊法 脉诊
下载PDF
《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文英 张良芝 李素香 《光明中医》 2011年第2期393-395,共3页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知识点太琐碎、某些内容太抽象、难以记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学科全体老师...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知识点太琐碎、某些内容太抽象、难以记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学科全体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医诊断学自身特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以供同行分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学 中医诊断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镜面舌成因刍议
17
作者 朱焜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6期11-12,共2页
回顾了各家对镜面舌的阐述,结合临床体会,认为胃气阴大伤无津液可承、真火衰弱不能蒸化津液、及瘀血阻络致苔无来源,皆可导致镜面舌的发生。所谓干红无苔舌未必是阴虚,镜面舌也须辨证。
关键词 舌诊 镜面舌 成因
下载PDF
中医五脏辨证情志自评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莲 龙训莲 +1 位作者 魏裕红 邓扬嘉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978-981,1000,共5页
目的 为便于大众及时评价个人中医情志变化,构建中医五脏辨证情志自评量表。方法 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量表条目进行2轮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条目权重。结果 纳入45位专家... 目的 为便于大众及时评价个人中医情志变化,构建中医五脏辨证情志自评量表。方法 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量表条目进行2轮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条目权重。结果 纳入45位专家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45位专家权威系数为0.84,判断系数0.89,熟悉程度0.78,参与专家具有代表性;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1%,两轮专家咨询后量表条目的变异系数波动在1.81~3.74之间,协调系数为0.825和0.869(P <0.05),专家的积极性高和协调程度较好。量表的信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986;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结构效度检验结果中保留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累计方差贡献率均不低于50%。最终形成围绕心、肝、脾、肺、肾50个条目组成的中医五脏辨证情志自评量表,信效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量表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信效度较好,可为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情志变化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脏 辨证 情志 量表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Objectification of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n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19
作者 LI Cong-cong YAN Xin-sheng +1 位作者 LIU Ming-hao TENG Gui-fa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37-1146,共10页
Chinese medicine(CM)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s.As for CM,people's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health status,thus recognition of CM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a... Chinese medicine(CM)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revention of diseases.As for CM,people's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health status,thus recognition of CM constitution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contentof research on constitution types.With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sensors,ar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objectification of 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f CM has gradually matured,bringing changes in the mindset and innovations in technical means for recognition of CM constitu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atest research trends in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objectification of diagnostic methods in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BJECTIFICATION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探讨反应性星型胶质细胞A1/A2表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光磊 沈俊希 +6 位作者 郑宇皓 陈云志 金亚弦 赵芝兰 齐晓岚 况时祥 朱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1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防治不当,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丰富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AD的发生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障碍,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防治不当,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丰富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A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CNS受损后,AS被激活并改变其细胞特性,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其表型可变为A1型AS(A1S)与A2型AS(A2S),两者在功能上分别表现为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性。中医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以及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保健。A1S与A2S在功能上表现出双重特性,与中医阴阳学说有相似之处。因此,通过“抑阳扶阴”的方式,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有望抑制A1S的“阳性”作用,促进A2S的“阴性”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AD的目的。将中医阴阳学说与西医学相结合,不但有助于丰富中医阴阳理论的现代内涵,而且通过中医阴阳学说解读AS表型的变化,为中医药在防治AD方面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阴阳学说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