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激酶1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脂滴积累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坤 陈奥 马石楠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激酶1(TAK1)抑制剂(NG25)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脂滴积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HepG2细胞并分为两组,处理组细胞加入2μmol/L NG25处理24 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SO处理24 h,两组均同时用终浓度为250μ...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激酶1(TAK1)抑制剂(NG25)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脂滴积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HepG2细胞并分为两组,处理组细胞加入2μmol/L NG25处理24 h,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SO处理24 h,两组均同时用终浓度为250μmol/L脂肪酸(OA、PA各125μmol/L)共同孵育,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积累情况(油红O染色红光强度),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诱导细胞凋亡DNA分裂因子样效应因子C(CIDEC)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另取HepG2细胞并分为3组,恢复组细胞预先转染1μg质粒PPARγ后再加入2μmol/L NG25处理24 h,处理组细胞加入2μmol/L NG25处理24 h,对照组细胞加入等体积DMSO处理24 h,3组同时用终浓度250μmol/L脂肪酸(OA、PA各125μmol/L)共同孵育,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IDEC mRNA、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油红O染色红光强度弱(P<0.05)。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PPARγ及CIDEC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和PPARγ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恢复组和处理组CIDEC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结论NG25对HepG2细胞脂滴积累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PPARγ的转录,进而下调CIDEC表达,即NG25通过PPARγ-CIDEC信号途径最终抑制HepG2细胞脂滴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激酶1 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激酶1抑制剂 细胞脂滴积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诱导细胞凋亡DNA分裂因子样效应因子C
下载PDF
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n double nick系统构建DPF2基因敲除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
2
作者 黄卫东 张文胜 +1 位作者 陈一帆 郭嘉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n double nick系统构建DPF2基因敲除的PANC-1人胰腺癌细胞模型。方法设计两对靶向DPF2基因第四外显子上下游的单链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化学合成sgRNA寡核苷酸序列,并克隆至pGL3-U6-sgRNA-PGK-pur... 目的利用改良的CRISPR/Cas9n double nick系统构建DPF2基因敲除的PANC-1人胰腺癌细胞模型。方法设计两对靶向DPF2基因第四外显子上下游的单链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化学合成sgRNA寡核苷酸序列,并克隆至pGL3-U6-sgRNA-PGK-puromycin真核表达质粒中。将克隆正确的DPF2-sgR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与Cas9真核表达载体pST1374-N-NLS-flag-linker-Cas9共转染至PANC-1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和杀稻瘟菌素筛选阳性转染细胞,进一步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单克隆细胞株。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对敲除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和测序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P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gRNA成功插入pGL3-U6-sgRNA-PGK-puromycin中且序列正确。PCR扩增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ANC-1细胞中一段包括完整第四外显子在内的长度为401 bp的DPF2基因片段被敲除。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DPF2基因敲除细胞中的DPF2蛋白表达缺失。结论通过改良的CRISPR/Cas9n double nick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构建DPF2基因敲除PANC-1稳定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F2基因 CRISPR/Cas9n double nike系统 基因敲除 PANC-1细胞株
下载PDF
新近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发生的机制及其潜在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琴 夏中元 +3 位作者 雷少青 赵博 邱珍 田立群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6期3171-3177,共7页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与凋亡、坏死、自噬等死亡程序不同,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铁离子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蓄积,典型的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容积皱缩、线粒体膜面积增加等。铁死亡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脂质及脂质过氧化物蓄...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与凋亡、坏死、自噬等死亡程序不同,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铁离子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蓄积,典型的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容积皱缩、线粒体膜面积增加等。铁死亡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脂质及脂质过氧化物蓄积、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失衡、铁离子代谢紊乱等有关,其中甲羟戊酸信号、转硫信号、热激蛋白信号可能是铁死亡程序的重要途径。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了解铁死亡基本内容、其潜在机制和信号通路可为相应疾病诊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氨基酸代谢 铁离子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酪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琴 夏中元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3期2585-2591,2596,共8页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酪蛋白激酶1(CK1)家族参与调控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并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来协调生命有序进行。Hedgehog(Hh)、Hippo以及Wnt/β联蛋白途径等是CK1调控机体细胞生长增殖、胚胎发育、能量代谢、昼夜节律...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酪蛋白激酶1(CK1)家族参与调控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并通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来协调生命有序进行。Hedgehog(Hh)、Hippo以及Wnt/β联蛋白途径等是CK1调控机体细胞生长增殖、胚胎发育、能量代谢、昼夜节律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信号通路。研究发现,CK1成员对调节Wnt、Hh等途径的上游信号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信号通路中酶活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CK1家族成员在许多细胞中高表达,同时它们通过对不同信号通路的调控来使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有序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激酶1 Wnt/β联蛋白信号 Hedgehog信号 磷酸化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矮秆蓖麻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双 李国瑞 +1 位作者 黄凤兰 陈永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矮秆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AP)基因(RcAP)并进行蛋白纯化。方法Q-PCR法验证高秆及矮秆蓖麻六叶期叶片RcAP基因表达量;提取矮秆蓖麻六叶期叶片总RNA,PCR扩增RcAP基因,克隆至pETM30载体... 目的克隆表达矮秆蓖麻(Ricinus communis L)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AP)基因(RcAP)并进行蛋白纯化。方法Q-PCR法验证高秆及矮秆蓖麻六叶期叶片RcAP基因表达量;提取矮秆蓖麻六叶期叶片总RNA,PCR扩增RcAP基因,克隆至pETM30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M30-RcAP[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标签],转化至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中,优化IPTG诱导浓度及温度,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可溶性;采用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GST-RcAP。结果矮秆蓖麻RcAP基因表达量为高秆蓖麻RcAP基因的3.7倍;经PCR及双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ETM30-RcAP构建正确;最适诱导条件为0.1 mmol/L IPTG 16℃诱导;重组蛋白GST-RcAP以可溶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000;纯化的重组蛋白GST-RcAP浓度为6 mg/mL。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M30-RcAP,获得了可溶性重组蛋白GST-RcAP,本研究为解析RcAP蛋白晶体结构、探索矮化基因与表型的联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RcAP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纯化
原文传递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怀亮 李维 +1 位作者 冷燕 夏中元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6期1173-1179,共7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最初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发现SGLT2i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SGLT2i心血管获益机制涉及多方面,可能与抑...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最初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但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发现SGLT2i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SGLT2i心血管获益机制涉及多方面,可能与抑制心脏钠/氢交换蛋白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肌纤维化,促进酮体利用,改善心肌供能,抑制心室重构,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探讨SGLT2i心血管受益潜在机制,可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疾病防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R环的形成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志鹏 杨彦勇 蔡建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45-252,共8页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的形成通常会对翻译和转录造成负面影响如阻碍复制叉的进行、影响DNA损伤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细胞修复机制失效以及染色体重排等,从而导致多种...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的形成通常会对翻译和转录造成负面影响如阻碍复制叉的进行、影响DNA损伤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细胞修复机制失效以及染色体重排等,从而导致多种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引物酶-聚合酶PrimPol、Werner蛋白、长链非编码RNA等一系列调控R环形成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当前R环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的疾病,并针对影响R环形成的因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环 检测方法 发生机制 疾病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