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鳃粘液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池信才 鄢庆枇 +2 位作者 郭国军 王军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9-563,共5页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鳃粘液 溶藻弧菌 拮抗菌 粘附
下载PDF
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黏液黏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鄢庆枇 陈强 +2 位作者 马甡 庄峙厦 王小如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6,共7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黏液黏附作用.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的黏附量随着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在180 min后达到饱和;在温度15~30℃、pH偏酸条件下黏附作用较强,Na+是溶藻弧菌黏附作用必需的,Ca^2+起着辅助作...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黏液黏附作用.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的黏附量随着菌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在180 min后达到饱和;在温度15~30℃、pH偏酸条件下黏附作用较强,Na+是溶藻弧菌黏附作用必需的,Ca^2+起着辅助作用;溶藻弧菌经营养饥饿、热处理及高碘酸处理后黏附作用有明显下降;8种碳水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其中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及麦芽糖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溶藻弧菌可很好地黏附于大黄鱼鳃黏液,其黏附作用受环境因子影响,并且与溶藻弧菌的表面碳水化合物、热敏结构等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黏附作用 大黄鱼 鳃黏液
下载PDF
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体表黏液黏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露 邹文政 +2 位作者 鄢庆枇 郭国军 陈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1-447,共7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热处理10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处理10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热处理10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处理10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黏液对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高碘酸处理则能极显著提高河流弧菌的黏附率;8种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麦芽糖能极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乳糖、果糖及蔗糖能显著性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半乳糖则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较低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Sephadex G-100分离得到3个洗脱峰,河流弧菌对第1个洗脱峰的黏附作用最强。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青石斑鱼表皮黏液中存在特异性黏附受体;黏液中的主要黏附受体是热稳定性较高、耐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大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弧菌 青石斑鱼 表皮黏液 黏附作用
下载PDF
两性绵霉线粒体中存在丙酮酸激酶?另一种丙酮酸激酶基因(pyk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广策 曾呈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0-727,共8页
在藻状菌纲两性绵霉 (Achlyabisexualis)的cDNA文库中筛选并克隆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丙酮酸激酶基因pyk2 ,完成了这种基因的全序列测定 .将这种这种基因编码的丙酮酸激酶PYK2与前文报道的两性绵霉丙酮酸激酶PYK1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显示... 在藻状菌纲两性绵霉 (Achlyabisexualis)的cDNA文库中筛选并克隆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丙酮酸激酶基因pyk2 ,完成了这种基因的全序列测定 .将这种这种基因编码的丙酮酸激酶PYK2与前文报道的两性绵霉丙酮酸激酶PYK1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显示二者有 4 0 8%同源性 .用PSORTII计算机程序分析表明 ,与存在于细胞质中的PYK1不同 ,PYK2的N端带有线粒体的导肽序列 ,因而可能位于线粒体中 .结合有关光合生物硅藻一些糖酵解酶位于线粒体的报道 ,认为不论是光合还是非光合的原生生物的线粒体中都可能存在有糖酵解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绵霉 线粒体 丙酮酸激酶 克隆 序列分析 PYK2
下载PDF
千层塔内生真菌SHB发酵产石杉碱甲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树良 杨帆 +2 位作者 兰时乐 徐宁 洪亚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提高千层塔产黄青霉属内生真菌SHB液体发酵产石杉碱甲的产量,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真菌SHB液体发酵的条件。结果表明,千层塔内生真菌SHB液体发酵产石杉碱甲的适宜条件:温度为28℃,起始pH为6.4,接种量为12%,种龄为48h,转速为160r... 为提高千层塔产黄青霉属内生真菌SHB液体发酵产石杉碱甲的产量,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真菌SHB液体发酵的条件。结果表明,千层塔内生真菌SHB液体发酵产石杉碱甲的适宜条件:温度为28℃,起始pH为6.4,接种量为12%,种龄为48h,转速为160r/min,发酵时间为8d。在此条件下,石杉碱甲的产量可达4.76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塔 产黄青霉属 发酵 石杉碱甲
下载PDF
国内藻菌病病原种类及污染情况调查
6
作者 汪昭贤 谢毓芬 +1 位作者 李国勤 赵献军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5-10,共6页
经调查国内存在于粮食、饲草、饲料和病料中的藻菌 ( Phycomycetes)有 2 1种 ,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总状毛霉 ( Mucor racemosus)、爪哇毛霉 ( Mucor javanius)、刺囊毛霉 ( Mucor spinosus)、多枝毛霉 ( Mucorramosissimus)、微小根毛霉 ... 经调查国内存在于粮食、饲草、饲料和病料中的藻菌 ( Phycomycetes)有 2 1种 ,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总状毛霉 ( Mucor racemosus)、爪哇毛霉 ( Mucor javanius)、刺囊毛霉 ( Mucor spinosus)、多枝毛霉 ( Mucorramosissimus)、微小根毛霉 ( Rhizomucor Pusillus)、多变根毛霉 ( Rhizomucor Variabilis)、匍枝根霉 ( Rhizopusstolonifer)和蛙粪霉 ( Basidiobolus)。引起动物致病的有总状毛霉、微小根毛霉、足样根霉 ( Rhizopusrhizopodi-formis)和伞枝犁头霉 ( Absidia corymbifera)。其中多变根毛霉系根毛霉属的新种。人类藻菌病多为继发性条件感染 ,呈零星散发 ,发病类型有肺型、鼻脑型、消化型、皮肤型及全身播散型。同时发现由多变根毛霉引起的人体原发性皮肤藻菌病。感染藻菌病的动物有家兔、豚鼠、小白鼠、雏鸡、肉鸭、猪、奶牛、山羊和大熊猫 ,其中鸡、鸭和奶牛为群发性 ,尤其雏鸡常呈暴发流行 ,并成为笼养鸡的常发病 ,其它动物呈零星散发流行。主要病型有肺型、肾型、眼型、消化型、皮肤型及全身播散型 ,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病型。检验自然状态下饲草、饲料 ,发现藻菌占霉菌总数的 1 1 .56%,是饲草、饲料的主菌相 ,而在疑似藻菌病的畜禽场 ,其饲草、饲料中藻菌占霉菌总数的 2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藻菌病 病原 污染调查
下载PDF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贺忠群 贺超兴 +1 位作者 任志雨 李焕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侵染番茄后,与对照相...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番茄酶活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e,Glomus etunicatum)侵染番茄后,与对照相比番茄叶片POD、SOD、PAL、PPO活性显著的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接种G.v的诱导作用最大;G.v对番茄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最大,分别是52.7%和75%,其提高番茄光合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番茄 酶活性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海藻来源海洋真菌的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金黎明 包艳春 +2 位作者 张丽影 赵晶 权春善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57-461,共5页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海藻来源真菌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对2014年以来发表的从海藻来源的海洋真菌中新发现的一些活性天然产物,按照来源海藻的类型(红藻、绿藻、褐藻)进行了分类,...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海藻来源真菌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对2014年以来发表的从海藻来源的海洋真菌中新发现的一些活性天然产物,按照来源海藻的类型(红藻、绿藻、褐藻)进行了分类,并就其化合物结构式和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为海藻来源海洋真菌活性天然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海藻 天然产物 活性
下载PDF
降解褐煤菌种选育及降解产物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红莉 蔡亚岐 +1 位作者 周希贵 陈文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1-24,共4页
通过对分离自洗煤厂的一株青霉菌进行人工诱变,选育出一株具有较强降解褐煤能力的突变株.将褐煤加到平板培养的该菌株上,经过36 h 开始被降解.将该菌株用摇瓶培养3 d ,其培养液也能降解褐煤.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降解物中 H、... 通过对分离自洗煤厂的一株青霉菌进行人工诱变,选育出一株具有较强降解褐煤能力的突变株.将褐煤加到平板培养的该菌株上,经过36 h 开始被降解.将该菌株用摇瓶培养3 d ,其培养液也能降解褐煤.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降解物中 H、 O、 N 的元素质量分数( w/ % ) 比原煤均有所升高,而w( C)/ % 明显下降.降解产物的经验分子式可写为 C100 H144 O58 .2 N10 .0 S1 .18 ,经凝胶过滤法测,定其 Mr 分布在(2 ~8) ×104 之间; 其红外吸收光谱与原煤相比也有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降解 褐煤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兵 丁明宇 +1 位作者 毛景华 徐怀恕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22,共6页
我们自青岛栈桥浅海海泥中分离到一株光合细菌,经鉴定为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eroides)。对其生化特性、生长条件以及做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饵料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球形红假单胞菌的新鲜... 我们自青岛栈桥浅海海泥中分离到一株光合细菌,经鉴定为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eroides)。对其生化特性、生长条件以及做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饵料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球形红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混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喂养轮虫,轮虫的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光合细菌、扁藻和海洋酵母,也高于光合细菌与海洋酵母的混合。提示在轮虫的生产性培养中,以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与单胞藻混合投喂轮虫,可能取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轮虫 饵料 价值
下载PDF
海洋藻栖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
11
作者 侯旭亮 宋银平 季乃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42-46,56,共6页
以在烟台海岸带采集的海藻为对象,分离内生真菌及附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藻栖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抗微藻活性及海洋动物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海藻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24株真菌,包括47株内生真菌和77株附... 以在烟台海岸带采集的海藻为对象,分离内生真菌及附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藻栖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其抑菌活性、抗微藻活性及海洋动物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海藻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24株真菌,包括47株内生真菌和77株附生真菌,其中102株真菌被鉴定到17个属。从124株真菌中挑选62株进行活性测试,有40株真菌对柠檬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citrea)表现出抑菌活性,有4株真菌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表现出抑菌活性,且这4株真菌对2种致病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有21株真菌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的抑制率大于50%,且有17株真菌的抑制率达到100%;62株真菌均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表现出较高的毒性,有13株真菌对丰年虾(Artemia salina)表现出较低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栖真菌 分离鉴定 抗菌活性 抗微藻活性 海洋动物毒性
下载PDF
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黏液黏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文政 鄢庆枇 +2 位作者 纪荣兴 张俊杰 郭国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了解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细菌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pH值、阳离子、碳水化合物等因子对河流弧菌黏附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很好地黏附于牙鲆表皮黏液,黏附量随... 为了解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细菌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pH值、阳离子、碳水化合物等因子对河流弧菌黏附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很好地黏附于牙鲆表皮黏液,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y=417.891n(x)+691.57(R^2=0.986);在30℃下黏附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80min趋于饱和;孵育温度在4~30℃范围内黏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30℃时黏附量最大;pH值酸性较碱性黏附作用明显,pH为5时最强;NaCl浓度在0.5%~4.5%范围内,细菌黏附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较纯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2+,Mg^2+能显著加强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Ca^2+作用明显超过Mg^2+;葡萄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能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P〈0.05)。以上结果说明: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黏液的黏附量较大,这有利于进一步感染、致病;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受温度、pH值、阳离子、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河流弧菌的黏附,有利于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弧菌 牙鲆 表皮黏液 黏附作用
下载PDF
营养因素与培养条件对Pilidium concavum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亚冰 余真真 +1 位作者 陈艳利 康业斌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4-167,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Pilidium concavum(Desin.)Hohn.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量,用血球计数板法测量产孢量。结果表明:该菌在PDA上生长最适,在PYA上产孢最多...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Pilidium concavum(Desin.)Hohn.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量,用血球计数板法测量产孢量。结果表明:该菌在PDA上生长最适,在PYA上产孢最多。在最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6~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pH值为11产孢最多;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影响;在供试的碳氮源中,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葡萄糖、酵母膏最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idium concavum 营养因素 培养条件 分生孢子
下载PDF
Study on contrast test of PPC pre-oxidation and coagulation for algae removal and deodorization 被引量:3
14
作者 Chen Zhonglin(陈忠林) Wang Lining +2 位作者 Ma Jun Li Xueyan Fang Jingyu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The effect of treating algae-bearing water and induced odor by use of permanganate potassium composite (PPC) pre-oxidat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treatments by pre-chlorination, perman... The effect of treating algae-bearing water and induced odor by use of permanganate potassium composite (PPC) pre-oxidat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treatments by pre-chlorination, permanganate petassium pre-oxidation and simple coag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mple coagulation and pre-chlorination were less effective in removing algae and its odor, whereas PPC pre-oxid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algae removal and deodorization. Upon oxidation with PPC, the cells of Oscillatoria agardhic were inactivated and som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components were released into the water, which may help the coagulation by their bridging effect.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algae by PPC pre-oxidation is believed to be the joint contribution of several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e removal Oscillatoria agardhii DEODORIZATION PPC PRE-OXIDATION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from the Terrestrial Cyanobacterium -Nostoc flagelliforme 被引量:1
15
作者 HUANGHui ZHONGZe-Pu WANGKe-Bin BAIKe-Zhi LILiang-Bi KUANGTing-Yun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4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Cytoplasmic membrane of 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new method, the unique feature of which is the combined use of French pressure cell and digitonin to disrupt cells. Af... Cytoplasmic membrane of 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new method, the unique feature of which is the combined use of French pressure cell and digitonin to disrupt cells. After passed twice through French pressure cell (at 80 MPa), cells in sample (20 mg of dry weight/mL) were disrupted effectively by digitonin (3 mg/mL), and then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was isolat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membrane contained carotenoids with absorption peaks at 458, 487 and 524 nm and a precursor of chlorophyll a with a minor peak at 673 nm.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peaks of the membrane were emitted from the precursor of chlorophyll a. More than 30 polypeptides were detected in the membrane, in which the most obvious corresponded to the polypeptides with molecular mass of 80,28,19 and 17 kD. The membrane contained four types of glycerolipids: MGDG(62.4%), DGDG (18.9%), SQDG (16.7%) and PG (2.0%). 16:0, 16:1 [9], 18:0, 18:1 [9], 18:2 [9, 12] and 18:3 [9,12,15] fatty acid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membrane, in which 16:1 and 18:3 fatty acid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representing 32.3% and 34.4% of the total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18:3 fatty acid in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N. flagelliforme in its remarkable drought-tolerant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膜 蓝藻菌 陆生 念珠藻属 洋地黄皂甙
下载PDF
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铁争 刘红兵 +3 位作者 方玉春 朱天骄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8-334,345,共8页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金强河高寒地区大型真菌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英 姚拓 龙瑞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8-100,共3页
报道了金强河地区的大型真菌52种,分属于18科,32属。其中食用菌29种,药用菌20种,毒菌14种。该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有3种生态类型:河漫滩的大型真菌、阶地的大型真菌、亚高山坡地的大型真菌,其中阶地的大型真菌在种类和数量... 报道了金强河地区的大型真菌52种,分属于18科,32属。其中食用菌29种,药用菌20种,毒菌14种。该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有3种生态类型:河漫滩的大型真菌、阶地的大型真菌、亚高山坡地的大型真菌,其中阶地的大型真菌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其他两种生态类型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强河 大型真菌 生态分布
下载PDF
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鄢庆枇 陈强 +2 位作者 马甡 庄峙厦 王小如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经营养饥饿、热处理、抗体处理、蛋白酶及高碘酸处理后黏附作用明显下降;在8种碳水化合物的干扰下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的黏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经营养饥饿、热处理、抗体处理、蛋白酶及高碘酸处理后黏附作用明显下降;在8种碳水化合物的干扰下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能明显促进溶藻弧菌的黏附作用;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中较大分子量的物质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些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黏液存在特异性黏附作用,这种黏附与细菌活力、其表面的蛋白类、糖类等物质以及黏液的化学组成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黏附作用 大黄鱼 黏液
下载PDF
赭曲毒素A的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晶 芮玉奎 +2 位作者 金银花 黄昆仑 罗云波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5期823-825,共3页
从赭曲毒素的产生、毒性、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和防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赭曲毒素的研究进展,对防止赭曲毒素中毒及其检测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赭曲毒素中毒的预防最重要,而预防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对赭曲毒素的监督检测工作。ELISA方... 从赭曲毒素的产生、毒性、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和防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赭曲毒素的研究进展,对防止赭曲毒素中毒及其检测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赭曲毒素中毒的预防最重要,而预防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对赭曲毒素的监督检测工作。ELISA方法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检测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毒素A 危害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洱海夏秋季蓝藻种群动态变化及水华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芸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为洱海蓝藻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年洱海蓝藻种群动态变化的跟踪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洱海夏秋季蓝藻种群动态变化及藻源污染成因。结果:洱海蓝藻种群增殖及水华发生不仅与营养盐积累、环境、气象因子有关,而且... 目的:为洱海蓝藻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年洱海蓝藻种群动态变化的跟踪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洱海夏秋季蓝藻种群动态变化及藻源污染成因。结果:洱海蓝藻种群增殖及水华发生不仅与营养盐积累、环境、气象因子有关,而且与生态系统脆弱、流域面源污染加重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几者共同作用,导致了洱海蓝藻水华的发生。结论:必须加强洱海蓝藻污染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蓝藻 蓝藻水华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