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硅鞭藻及其沉积环境(英文)
1
作者 程广芬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41-54,共14页
对渤海中南部42个测站的表层沉积硅鞭藻进行了分析,共含硅鞭藻2属11种。研究了硅鞭藻的数量分布规律并论述了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 渤海 硅鞭藻 沉积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安徽天柱山辐节藻属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杨积高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安徽天柱山的辐节藻属(Stauroneis)植物6种,1变种和3变型。
关键词 辐节藻属 安徽 尖辐节藻 双头辐节藻
下载PDF
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秀豪 黄翔鹄 +1 位作者 曾艳艺 梁劲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0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Cyclotell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50mL的培养体积下,当鱼汁添加量为20mL时,小环藻生长效果最好,相对生长率(K)较对照组升高了33.3%,平均倍增时间(G)降低了34.9%,但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开始出现死亡。海泥抽出液添加量为2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35.6%,G值下降了25.15%。人尿添加量为10mL时,K值最大,较对照组增加17.9%,G值下降了15.77%。统计分析表明,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对小环藻实验种群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海泥抽出液对小环藻影响大,其次是鱼汁和人尿。正交实验表明,在鱼汁、海泥抽出液和人尿的添加量分别为2.5、15.0和1.0mL的组合实验组,小环藻的生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环藻 生长 鱼汁 人尿 海泥抽出液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曾艳艺 黄翔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6-40,共5页
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温度在30~40℃时比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37~0.38d^-1。和1084.4~1214.2... 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温度在30~40℃时比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37~0.38d^-1。和1084.4~1214.2μg·L^-1,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光照对小环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光照强度从29.25~146.26μmol·m^-2.s^-1时比增长率最高,为0.30~0.32d^-1:而叶绿素a含量则在9.75~58.50μmol·m^-2.s^-1。时最高。达709.7~731.8μg·L^-1,极显著高于其他照度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35℃、87.75μmol·m^-2.s^-1条件下种群增长最快,比增长率为0.4402d^-1;在30℃、29.25μmol·m^-2.s^-1时,叶绿素a含量最高,为1746.6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环藻 生长 叶绿素A含量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霍氏半管藻配子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宏 林均民 丁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从厦门近岸分离的霍氏半管藻,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观察其配子形成和光对配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配子形成在7~26μm宽度的细胞中;少数雄配子发育过程经历四鞭毛体阶段;光强度110μEin/m2·s和光周期16h条... 从厦门近岸分离的霍氏半管藻,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观察其配子形成和光对配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配子形成在7~26μm宽度的细胞中;少数雄配子发育过程经历四鞭毛体阶段;光强度110μEin/m2·s和光周期16h条件下呈最强性化反应,且雄性分化均高于雌性.从而得出,四鞭毛体是胞质迟缓分裂的结果;性分化发生与细胞大小密切相关;性化强度又与光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氏半管藻 配子形成 光强度 光周期 硅藻
下载PDF
光暗周期下一种海洋硅藻荧光特性和生化组成的研究——Ⅱ.光强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小龙 朱明远 J.J.库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7-104,共8页
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在光暗周期下研究了光强对一种海洋硅藻——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荧光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强,DCMU增强荧光产额、荧光增强比、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 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在光暗周期下研究了光强对一种海洋硅藻——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荧光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光强的增强,DCMU增强荧光产额、荧光增强比、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比值均增高,荧光产额、细胞叶绿素a含量降低;而细胞蛋白质含量在10—100μE·m^(-2)·s^(-1)光强范围内,随光强的增强而降低,当光强大于100μE·m^(-2)·s^(-1)时则升高.取样时间对生长光强与细胞叶绿素a、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叶绿素a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的关系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硅藻 荧光 生化组成 光强
下载PDF
圆筛藻亚微结构的几种图像显示技术
7
作者 高澜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通过S250MKⅢ型扫描电镜对圆筛藻亚微结构的显示图像,介绍该扫描电镜的几种扫描模式,分析各种图像的特点,对仪器的开发利用和亚微结构的研究、鉴别分析手段作些探索。
关键词 圆筛藻 亚微结构 图像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琼氏圆筛藻细胞分裂的光温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世玉 林均民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研究琼氏圆筛藻细胞分裂的昼夜变化。实验表明,该藻培养种群每昼夜形成三次分裂相,其细胞分裂呈现在光期快在暗期慢的特点,而分裂相的大小和定时则随光温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温度27℃,光强度8000Lx和光暗周期1... 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研究琼氏圆筛藻细胞分裂的昼夜变化。实验表明,该藻培养种群每昼夜形成三次分裂相,其细胞分裂呈现在光期快在暗期慢的特点,而分裂相的大小和定时则随光温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温度27℃,光强度8000Lx和光暗周期16:8h的条件下,该藻呈最大日增殖率(μ值为3.02次/d),显示琼氏圆筛藻为暖水性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氏圆筛藻 细胞分裂 光暗周期 硅藻 光温效应
下载PDF
辐节藻属的一个新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均民 王渊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418,共5页
1982年7月在厦门集美采到一种辐节藻属的硅藻,经微细构造观察它是这个属的一个尚未被描述过的新种——集美辐节藻。
关键词 硅藻 辐节藻 集美福节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