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急性感染实验:4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云 刘允坤 +1 位作者 杨栋 姜国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 ,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进行感染实验 ,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进行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 (...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 ,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进行感染实验 ,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进行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 (LD50)分别为口腔灌注法108.38CFU/ml、肌肉注射法107.54CFU/ml、腹腔注射法106.70CFU/ml和腹腔加肌肉注射法106.09CFU/ml。结果表明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敏感 ,在这4种注射方法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感染实验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高效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涛 吴后波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根据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Vibrio mimicusheat-labile hemolysinVmhA)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最小弧菌96-6-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克隆于表达载体PQE-2/VmhA中,转化大... 根据已发表的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Vibrio mimicusheat-labile hemolysinVmhA)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最小弧菌96-6-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基因片段,克隆于表达载体PQE-2/VmhA中,转化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出预期大小50.2KD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显示,该蛋白与抗最小弧菌热不稳定型溶血素兔血清呈阳性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溶血素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弧菌 溶血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溃烂病组织病理学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1 位作者 唐洪玉 冯兴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高锰酸钾、甲基蓝、甲醛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溃烂病 病理变化 病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