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4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柯坪地区奥陶纪印干组珊瑚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小梦 张新勇 +4 位作者 杨宝忠 孙军刚 周发侨 赵鹏飞 王庆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9,共7页
新疆柯坪地区印干组笔石及三叶虫化石丰富,已做过较多的工作,但珊瑚化石未见报道。柯坪地区南部柯坪塔格山一带出露完整的印干组,该组顶部首次发现富含珊瑚化石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珊瑚经鉴定计有9属14种(含未定种)。该珊瑚动物群中,Age... 新疆柯坪地区印干组笔石及三叶虫化石丰富,已做过较多的工作,但珊瑚化石未见报道。柯坪地区南部柯坪塔格山一带出露完整的印干组,该组顶部首次发现富含珊瑚化石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珊瑚经鉴定计有9属14种(含未定种)。该珊瑚动物群中,Agetolites,Heliolites和Streptelasma最为丰富。根据珊瑚动物群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及与邻区的对比,建立了Agetolites-Heliolites-Streptelasma生物组合。就生物组合特征而言,该组合可与浙赣地区三巨山组、准噶尔北部布龙果尔组对应,时代属晚奥陶世钱塘江早期,对应国际凯迪期晚期。就生物古地理特征而言,该动物群分子大部分见于华南地区,属中国南方的阿盖特珊瑚区,表明该区当时与华南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柯坪 印干组 珊瑚 意义
下载PDF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化石与古氧相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慧波 毕瑜珺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基于对豫西禹州和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的遗迹化石组成与产状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不同颜色Zoophycos潜穴充填物中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取得成果如下:(1)灰白色充填物中δ^(13)C值较低,主要介于-2‰^-4‰之间;灰色充填... 基于对豫西禹州和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的遗迹化石组成与产状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不同颜色Zoophycos潜穴充填物中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取得成果如下:(1)灰白色充填物中δ^(13)C值较低,主要介于-2‰^-4‰之间;灰色充填物中δ^(13)C值大多在-0.8‰^-2‰之间。二者的V/(V+Ni)值均小于0.46,Ce/La值均小于1.5。反映其为富氧相,即氧化环境。(2)红褐色充填物中δ^(13)C值一般在-0.2‰^-0.9‰之间,V/(V+Ni)值大于0.46,反映其为贫氧相,即弱还原环境。(3)黑色充填物中δ^(13)C值最高,多数在0.2‰~1.6‰之间,Ce/La值大于1.8,反映其为厌氧相,即还原环境。综合分析上述特征,提出了3种古氧相(富氧相、贫氧相和厌氧相)的遗迹化石响应关系及其形成的沉积背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精细分析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直观的生物遗迹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古氧相 沉积环境 下二叠统 太原组 豫西地区
下载PDF
球状球形始海百合(Globoeocrinis globus)水能环境初探
3
作者 闫旭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5期32-33,共2页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及第3统凯里生物群中球状球形始海百合(Globoeocrinis globus)十分丰富,化石标本数以万计。球状球形始海百合茎短、吸盘大,固着吸附在光滑的腕足动物外壳和三叶虫背壳碎片上底栖生活。通过吸盘与萼部直径比例分...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第2统及第3统凯里生物群中球状球形始海百合(Globoeocrinis globus)十分丰富,化石标本数以万计。球状球形始海百合茎短、吸盘大,固着吸附在光滑的腕足动物外壳和三叶虫背壳碎片上底栖生活。通过吸盘与萼部直径比例分析,显示其生境为静水低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球形始海百合 吸盘 直径比 静水低能
下载PDF
国务院法制办就《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4
《国土资源》 2010年第8期28-30,共3页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国务院令 记者 保护 法制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负责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相地层正构烷烃与河蚬化石记录的古生态环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明生 张虎才 +3 位作者 李斌 常凤琴 雷国良 蒲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4,共8页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一典型古湖相沉积剖面系统测年,并对测年结果进行不同组分和不同实验室对比,确定该剖面发育于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时期(39.7kaB.P.~17.5kaB.P.)。通过对剖面沉积物正构烷烃的系统分析,...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一典型古湖相沉积剖面系统测年,并对测年结果进行不同组分和不同实验室对比,确定该剖面发育于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时期(39.7kaB.P.~17.5kaB.P.)。通过对剖面沉积物正构烷烃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携带了重要的湖泊演化的环境和生物信息,其中nC27/nC31记录了陆生植被的木本和草本相对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察尔汗高湖面前期,木本和草本相对含量变化较大,高湖面暖期相对含量变化较小。正构烷烃L/H、nC17/nC31、nC21-/nC22+揭示了湖体生物变化,显示湖泊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陆生植被更敏感。剖面软体动物河蚬的出现与L/H、nC17/nC31、nC21-/nC22+、nC27/nC31参数的变化幅度和频率均有较好的对比性,揭示了河蚬、低等菌藻类、陆生植被对气候环境作用的协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古湖相沉积 正构烷烃 河蚬化石 古生态环境
下载PDF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定量重建古气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承森 王宇飞 孙启高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 ,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 ;另一方面 ,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 ,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 ,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从长时间尺度上 (可以达到上亿年 )研究植物界的发生发展 ,是一个探讨和理解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生命科学问题 ,也是从宏观角度认识生物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环境科学问题。目前 ,国际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 ,正在加大研究的时间尺度和提高研究的精确程度 ,即在距今百万年至数千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内 ,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气候的未来变化。本文介绍了最近 1 0年里 ,采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法、植物气孔参数与古大气CO2 浓度变化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环境 古气候 生物演化 定量研究 重建
下载PDF
关于寒武纪大爆发成因的探讨——“天地生人”系列讲座(七)
7
作者 徐钦琦 《化石》 2000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寒武纪 生物进化 澄江动物群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山东青岛和日照滨岸潮间带现代生物遗迹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邻 胡斌 宋慧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3-676,共14页
在山东青岛和日照滨岸潮间带可见到现代生物营造的各种遗迹。通过分析这些生物遗迹与其沉积背景的关系,取得以下成果:(1)研究区生物遗迹中,层面遗迹以腹足类动物的拖迹为主,层内遗迹以居住迹丰度最高,且类型多样。(2)建立了2个生物遗迹... 在山东青岛和日照滨岸潮间带可见到现代生物营造的各种遗迹。通过分析这些生物遗迹与其沉积背景的关系,取得以下成果:(1)研究区生物遗迹中,层面遗迹以腹足类动物的拖迹为主,层内遗迹以居住迹丰度最高,且类型多样。(2)建立了2个生物遗迹组合:一是高潮区组合,主要遗迹类型包括珠带拟蟹守螺拖迹、沙蚕的拖迹、摄食迹和居住迹、四角蛤的居住迹、弹涂鱼的爬行迹和居住迹、鸭嘴海豆芽的居住迹以及螃蟹的居住迹和摄食迹;该组合产生的沉积物底层具有含泥量较高,水、氧、有机质含量均较丰富及基底较稳固等特点。二是中低潮区组合,主要由斑玉螺的拖迹和停息迹、扁玉螺的爬行迹和停息迹、寄居蟹的爬行迹、长竹蛏的居住迹、虾蛄的爬行迹和居住迹、鸭嘴海豆芽的居住迹以及螃蟹的居住迹和摄食迹组成;该组合产生的沉积物底层具有含泥量较低、粒度较粗、间隙水不易保存、有机质含量低等特点;研究区潮间带为急剧多变的海洋环境,该遗迹组合可指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海洋潮间带沉积环境。(3)通过分析各种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底层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的关系,建立了研究区潮间带沉积中的生物遗迹组合及其沉积环境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日照 潮间带 沉积环境 现代生物遗迹
下载PDF
Two episodic changes of trace fossils through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the Meishan cores,Zhejiang Province 被引量:6
9
作者 ZHAO XiaoMing TONG JinN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2期1885-1893,共9页
Six ichnogenera,Chondrites,Palaeophycu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Skolithos,and Thalassinoides,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drilling cores near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 o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Six ichnogenera,Chondrites,Palaeophycu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Skolithos,and Thalassinoides,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drilling cores near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 of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at Meishan,Zhejiang Province.The ichnological indices,including abundance,bioturbation index,and disturbed depth of trace fossils,show two episodes of intense changes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PTB).Episode I occurred in Beds 25-27b when the ecologically complicate forms such as Chondrites,Skolithos,Rhizocorallium,and Thalassinoides disappeared hereafter,the bioturbation index reduced from 1-5 to 1-3,and the disturbed depth declined from 5-66 to 2-5 cm.Episode II took place at the base of Bed 33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Palaeophycus and Planolites,and subsequent absence of trace fossils and bioturbation till the middle-upper part of Bed 41 when the disturbed structures reoccurred,but they are only tiny Planolites and the bioturbation index was never higher than 3 and the disturbed depth less than 4 mm.Episode I shows an intense change,corresponding to the main stage of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whereas Episode II is relatively weak,corresponding to the epilogue of the mass extinction of trace makers in the Early Triassic.Subsequently,ichnofossils were dominated by surface tracks in simple ecological habit and structures.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Early Triassic benthonic fauna is changed from sessile benthic system to mobile benthic system after the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In other words,the evolution of the trace fossil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had an episodic process similar to the body fossils.In addition,the change of ichnofabrics is well coincided with the negative excursion of carbon isotop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yanobacteria.As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and biogenic processes,trace fossils provided unique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biot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as well as their coupling evolution through the great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fossils bioturbation index disturbed depth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two episodic evolution Meishan cores
原文传递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早白垩世下沟组介形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艳霞 徐东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该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共计9属4亚属,21种,本文描述了其中4新种,即Cypridea(Cyamocypris)xiagouensissp.nov.,Cypridea(Cypridea)subunicostatasp.nov.,Stenestroemiasubpeculiarissp.nov.和...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该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共计9属4亚属,21种,本文描述了其中4新种,即Cypridea(Cyamocypris)xiagouensissp.nov.,Cypridea(Cypridea)subunicostatasp.nov.,Stenestroemiasubpeculiarissp.nov.和Stenestroemiaxiagouensissp.nov.。该介形类化石组合尤以Cypridea最为繁盛,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的形态特征和化石组合特征并结合岩性特征,推断下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并认为下沟组为水动力较弱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市 下沟地区 早白垩世 下沟组 介形类 化石 形态特征 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下载PDF
中国前寒武纪痕迹化石的分布及其古生物学、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齐永安 吴贤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5-49,共5页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 近年来,在我国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痕迹化石,其中前寒武纪冰期前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长城纪和青白口纪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产出时代古老,表明在我国北方14~17亿年前的海水中就可能生活有古老的后生动物,这些痕迹化石的发现对于探索后生动物的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寒武纪冰期后所发现的痕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震旦纪晚期的地层中,这些痕迹化石在震旦纪地层中的广泛分布,对震旦系及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对比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痕迹化石 地层分布 古生物学 地层学
下载PDF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克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王克勇(贵州地勘局区调院贵阳550005)吉塘群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察雅吉塘、左贡东达村等地,沿他念他翁山呈北西—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是一套变质岩系。笔者于1988—19...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王克勇(贵州地勘局区调院贵阳550005)吉塘群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察雅吉塘、左贡东达村等地,沿他念他翁山呈北西—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是一套变质岩系。笔者于1988—1991年参加察雅、左贡地区1∶2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前震旦纪 察雅吉塘群 化石 生物化石
下载PDF
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类型及分布特征
13
作者 李春稼 鲁峰 +2 位作者 王子圣 肖广玲 徐蒙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2期121-122,127,共3页
指出了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是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古气候古环境反演、生物群落演化的重要依据。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富集程度高,是山东省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区之一。针对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进... 指出了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是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古气候古环境反演、生物群落演化的重要依据。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种类多样、分布范围广、富集程度高,是山东省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区之一。针对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地野外调查,在区内共发现11种古生物化石类型,并阐述了枣庄地区古生物化石的类型、分布特征,分析了古生物化石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分布特征 价值分析 枣庄地区
下载PDF
谈谈“化石经济”与化石保护
14
作者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化石 科学价值 保护 化石经济
下载PDF
HISTORICAL GEOLOGY & STRATIGRAPHY
15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201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20111095 Chen Rong(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Li Yo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Neogen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hengning Uplift(Journal of Stratigraphy... 20111095 Chen Rong(Institute of Sedimentary Geolo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Li Yo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Neogen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hengning Uplift(Journal of Stratigraphy,ISSN0253-4959,CN32-1187/P,34(2),2010,p.179-186,7 illus.,1 table,9 refs.)Key words:Neogene Period,stratigraphic framework,Huanghua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stratigraphic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based on drill cores,cutting logs,well logs and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IGRAPHIC DEPOSITIONAL Chengdu TECTONIC Cretac
原文传递
滇东北,川西南早奥陶世遗迹化石及其古生态环境之初步研究
16
作者 郝红飞 《地质研究》 1990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古生态 早奥陶世 古环境
下载PDF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推进“地质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促地质公益事业产业化
17
《化石》 2011年第3期73-75,共3页
2011年6月20日,在北京闺土资源部斗‘三陵培训中心召开的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的理事和监事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争取“十二五”期间推动建成有白主知识产权、有国际影响力的3... 2011年6月20日,在北京闺土资源部斗‘三陵培训中心召开的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的理事和监事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争取“十二五”期间推动建成有白主知识产权、有国际影响力的3~5个合作示范区,并计划挂牌10个左右示范区,最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传播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示范区 基金会 文化产业 公益事业 保护 中国 产业化
下载PDF
古生物群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与展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梦媛 杨眉 何明跃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本文在古生物化石标本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古生物群专题数据库,将分散的标本数据以"群"为主线,以产地建立关联,收集相关专题研究数据进行融合加工,将标本数据、地质数据及生命演化科学问题等有机结合,提出了古生物群专题数据... 本文在古生物化石标本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古生物群专题数据库,将分散的标本数据以"群"为主线,以产地建立关联,收集相关专题研究数据进行融合加工,将标本数据、地质数据及生命演化科学问题等有机结合,提出了古生物群专题数据库的研究背景、设计思想、内容框架与编撰方法,构建了主要由古生物群概况、地质背景、古环境、重点化石标本描述、复原图、研究历史和进展、标本索引、参考文献等方面组成的一系列以古生物群为单元的系统完整的数据产品,以及挖掘和提升化石标本数据价值的有效途径,为标本资源专题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化石标本 专题数据库 共享 统一规范
原文传递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化石》杂志编委单华春女士荣获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公益人物奖
19
《化石》 2012年第2期26-26,共1页
为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典型,中国绿色基金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人民网和绿色中国杂志社推出第五届“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鉴于单华春女士捐赠全部原始基金,创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把自... 为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典型,中国绿色基金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人民网和绿色中国杂志社推出第五届“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鉴于单华春女士捐赠全部原始基金,创办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中国古生物化石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公益事业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保护 古生物化石 基金会 杂志社 中国 副理事长 人物 焦点
下载PDF
川西北上三叠统卡尼阶马鞍塘组中部硅质海绵礁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鑫 姬国锋 +1 位作者 时志强 王艳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6-403,共8页
川西北地区绵竹汉旺青岩沟、观音崖以及安县雎水剖面三叠纪卡尼期马鞍塘组硅质海绵礁群生长于碳酸盐岩缓坡带,可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翼、礁间沉积等亚相,据内碎屑含量、化石埋葬学特征以及灰泥等基质比例厘定岩相和群落特征。礁灰岩主... 川西北地区绵竹汉旺青岩沟、观音崖以及安县雎水剖面三叠纪卡尼期马鞍塘组硅质海绵礁群生长于碳酸盐岩缓坡带,可划分为礁基、礁核、礁翼、礁间沉积等亚相,据内碎屑含量、化石埋葬学特征以及灰泥等基质比例厘定岩相和群落特征。礁灰岩主要为海绵格架岩和钙质微生物凝块岩,附礁生物类型包括有孔虫类、双壳类、棘皮类、介形类、腕足类、粗枝藻类、钙质海绵等。马鞍塘组海绵礁终结之后上覆黑色页岩沉积。晚三叠世卡尼期气候骤变在全球生物圈引发广泛的效应,海平面升降速率相对海绵礁的生长速率较大,加之构造活动频繁,大火山岩省集中爆发以及超级季风盛行,从而导致了硅质海绵礁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海绵礁 亚相 马鞍塘组 晚三叠世 川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