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7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S在人肺腺癌细胞中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1
作者 孙洋 陈芳芳 +3 位作者 李继茹 李晨光 柳忠辉 崔雪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FS)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肺腺癌细胞FS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人肺腺癌细胞表达FS;40、50 ng/mL激活素A组肺腺...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FS)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肺腺癌细胞FS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人肺腺癌细胞表达FS;40、50 ng/mL激活素A组肺腺癌细胞增殖〔(吸光度值A分别为(0.49±0.07)及(0.42±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09);如果预先用抗FS单克隆抗体中和内源FS后,10 ng/mL激活素A也能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0.48±0.06),由其诱导的肺腺癌细胞凋亡率(24.8±6.7)%明显高于单独激活素A组细胞凋亡率(7.3±2.4)%。结论肺腺癌细胞表达的FS有利于肺腺癌细胞生存,阻断FS分泌或其生物学作用对治疗肺腺癌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素 激活素A 肺腺癌 凋亡
原文传递
高过载后不同时期恒河猴心脏损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俊峰 吴斌 +3 位作者 赵德明 宁章勇 王传武 秦秀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高过载 病理性 形态学观察 损伤 心脏 恒河猴 载人飞船 大气层外 呼吸功能 呼吸困难
下载PDF
Balb/c小鼠增龄过程中不同脏器线粒体DNA损伤及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英 田枫 +2 位作者 刘新文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探讨Balb/c小鼠增龄过程中线粒体DNA损伤及其修复基因表达与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年轻与老年Balb/c小鼠脑、肝脏和脾脏中线粒体自身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基因(coⅠ)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为探讨Balb/c小鼠增龄过程中线粒体DNA损伤及其修复基因表达与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年轻与老年Balb/c小鼠脑、肝脏和脾脏中线粒体自身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基因(coⅠ)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Ⅲ基因(coⅢ)及8-氧鸟嘌呤糖基化酶基因(ogg1)、DNA聚合酶γ(DNA polymeraseγ)基因、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基因(nth1)等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在mRNA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COⅢ和OGG1的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老年小鼠脾脏中coⅠ和coⅢ的mRNA水平比年轻小鼠显著增加(P<0.05),COⅢ的蛋白质水平亦比年轻小鼠显著升高(P<0.05);老年小鼠脾脏OGG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比年轻小鼠显著增加(P<0.05).老年小鼠肝脏和脾脏DNA聚合酶γ和NTH1的mRNA水平比年轻小鼠显著升高(P<0.05).提示线粒体DNA自身编码的基因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的表达失衡可能是Balb/c小鼠衰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损伤修复 Ba1b/c小鼠
下载PDF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萍 丛国正 +3 位作者 独军政 邵军军 林彤 常惠芸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5-717,726,共4页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是有许多基因产物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是有许多基因产物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靶分子而产生细胞效应,引发细胞凋亡。一般认为,细胞凋亡存在3条主要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死亡受体 线粒体 内质网
下载PDF
CDX2 Inhibits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y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Akt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7
5
作者 Yong-Qiang Liu Zhi-Gang Bai Xue-Mei Ma Zhong-Tao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065-1071,共7页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 (GC)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ies in the world today,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CDX2 is a Drosophila 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 (GC)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ies in the world today,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CDX2 is a Drosophila 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C.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 (PTEN) is an important tumor suppressor which is widely expressed in normal human tissu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CDX2 and PTEN in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GC cells.Methods: pcDNA3-CDX2 plasr^l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MGC-803 cells to up-regulate CDX2 protein, and small interfering RNA-CDX2 was transfected to down-regulate CDX2. The influence of CDX2 or PTEN on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was measured by invasion, migration and wound healing assays. Western blotting assa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CDX2, PTEN, phosphorylation ofAkt, E-cadherin and N-cadheri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determin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X2 reduc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GC cells (P 〈 0.05), and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Akt through down-regulating PTEN expression (P 〈 0.05). CDX2 also restrain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GC cells.Conclusions: CDX2 inhibited invasion andmigration of GC cells by PTEN/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at may be used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X2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Gastric Cancer PTEN
原文传递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芳 王晓川 《生物磁学》 2004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中 止痛 治疗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观察 常见 带状疱疹病毒 毒感染 病因 发病
下载PDF
一个新的细胞死亡形式:Parthanatos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连邦 张丽英 单春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1-885,共5页
Parthanatos是发生在中风、帕金森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中的一种细胞死亡。该死亡是由兴奋性中毒引起的DNA损伤,进一步导致PARP-1激活而引发的细胞死亡,又称为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目前关于Parthanatos的... Parthanatos是发生在中风、帕金森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中的一种细胞死亡。该死亡是由兴奋性中毒引起的DNA损伤,进一步导致PARP-1激活而引发的细胞死亡,又称为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目前关于Parthanatos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说法还不统一。文章就Parthanatos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hanatos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 多聚ADP核糖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死亡
下载PDF
H_2O_2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伍春莲 房守敏 +3 位作者 耿文峰 张思楠 孙警辉 李祥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探讨不同浓度H2O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01、0.05、0.10、0.20、0.50mmol/L)的H2O2作用于Hep-G2细胞12h,通过丫啶橙-碘化丙啶(AO/PI)双重荧光染色法对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再进行DNA的提取和琼... 探讨不同浓度H2O2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01、0.05、0.10、0.20、0.50mmol/L)的H2O2作用于Hep-G2细胞12h,通过丫啶橙-碘化丙啶(AO/PI)双重荧光染色法对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再进行DNA的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断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区分正常对照细胞(0mmol/L)、染色质凝聚的早期凋亡细胞(0.01、0.05mmol/L)、细胞质皱缩和细胞核解体的晚期凋亡细胞(0.10、0.20mmol/L)和降解细胞(0.50mmol/L),在一定时间内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浓度依赖性.DNA电泳结果显示发生凋亡的细胞基因组DNA形成弥散条带,从而表现出体外细胞凋亡的特征.因此,H2O2可以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Hep-G2细胞 AO/PI 细胞凋亡 DNA
下载PDF
糖链受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9
作者 顾建新 阮元元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3期183-184,共2页
糖链是继蛋白质、核酸之后的第三条生命之链。研究表明,正常细胞表面超过70%的蛋白被糖基化修饰。在肿瘤中,糖基化的改变及糖链异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糖链异常在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避和耐药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 糖链是继蛋白质、核酸之后的第三条生命之链。研究表明,正常细胞表面超过70%的蛋白被糖基化修饰。在肿瘤中,糖基化的改变及糖链异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糖链异常在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避和耐药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阐明糖链结构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寻找肿瘤的治疗靶点以及进行基于糖类的创新药物研究,这是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肿瘤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开辟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理念和新策略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国家需求。该项目旨在通过糖化学与糖生物学两大学科的交叉和整合,以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肺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糖科学的新视角探索糖链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采用糖化学生物学方法,拟解决两个关键科学问题:1肿瘤功能相关糖链探针的可获得性问题;2肿瘤相关糖链的变化规律和功能机制。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将紧紧围绕当前糖化学生物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前沿问题,从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两个方向,从糖链结构特征、糖链合成调控和糖链功能实现等方面入手,运用糖链探针研究肿瘤相关特征性糖链结构、其调控机制及其功能性凝集素受体,揭示糖链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发现肿瘤中糖链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另一方面,以解决糖链的高效合成为导向,采用化学及酶法两条互补的途径合成肿瘤相关的糖链及其缀合物分子,并以此为探针来验证特异性糖链在肿瘤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进一步设计合成糖链及其模拟物,对肿瘤的糖链异常进行干预和调控,发展新的肿瘤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学 糖生物学 肿瘤 糖链探针 糖基转移酶 凝集素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游宇来 王涛 龚建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4期3792-3795,共4页
细胞死亡是机体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刺激的重要机制,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坏死、凋亡、胀亡、自噬、焦亡等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人们发现。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半胱氨酸... 细胞死亡是机体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刺激的重要机制,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坏死、凋亡、胀亡、自噬、焦亡等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人们发现。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细胞溶解性死亡伴炎性因子释放,诱发联级放大的炎性反应。通过对细胞焦亡形态学特征、分子机制及其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向。本文就细胞焦亡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感染性疾病 炎性小体 半胱天冬酶 Gasdermin D
下载PDF
毛兰素与其潜在靶点蛋白丙酮酸羧化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泽宇 陈水玲 +2 位作者 杨志华 阮子静 黄新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考察毛兰素与人丙酮酸羧化酶(hPC)的相互作用,为阐明其药理毒理作用奠定基础,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初步预测毛兰素与hPC的结合及相互作用强度,并采用线粒体蛋白孵育体系,在体外验证毛兰素对hPC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毛兰素可在多... 为考察毛兰素与人丙酮酸羧化酶(hPC)的相互作用,为阐明其药理毒理作用奠定基础,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初步预测毛兰素与hPC的结合及相互作用强度,并采用线粒体蛋白孵育体系,在体外验证毛兰素对hPC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毛兰素可在多个位点与hPC结合。最佳结合Pose在四聚体蛋白AD界面和BC界面处,毛兰素的三甲氧基苯基通过π-二硫键与π-烷基互作同hPC甲硫氨酸残基(B:804)结合,其主体苯环则通过常规氢键与π-阴离子互作同hPC的天冬氨酸残基(C:774)结合,此外,还有多个甲氧基与hPC有着碳氢非键相互作用。同时,体外抑制实验表明毛兰素对hP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毛兰素能与hPC相互结合,并抑制其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丙酮酸羧化酶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流产獭兔的胎盘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的研究
12
作者 于维军 石娇 +1 位作者 白国华 吴长德 《现代畜牧兽医》 2007年第8期50-51,共2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的体外重组和克隆技术的诞生,使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被高新的生物技术取代,基因药物、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克隆动物等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的体外重组和克隆技术的诞生,使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被高新的生物技术取代,基因药物、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克隆动物等的出现使农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时期。做为克隆动物技术手段——胚胎移植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结构变化 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现代化 DNA重组技术 胎盘 獭兔 流产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3
《种业导刊》 2016年第12期32-32,共1页
日前,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细胞、遗传和生化层面阐明了GPA4蛋白在调控水稻贮藏蛋白内质网输出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权威刊物《植物细胞学(... 日前,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从细胞、遗传和生化层面阐明了GPA4蛋白在调控水稻贮藏蛋白内质网输出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权威刊物《植物细胞学(The Plant Cel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机制 品质形成 米蛋白 水稻 科学家 植物细胞学 PLANT 基础研究
下载PDF
美科学家发现控制器官发育的关键蛋白
14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99,共1页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在以果蝇为对象进行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对器官发育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关键词 器官发育 蛋白质 科学家 控制 《自然》杂志 研究人员 医学院 果蝇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翠香 王雅琴 徐昌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37-1740,共4页
关键词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立顺 陈国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8-787,共10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遗传决定的在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正常细胞中细胞凋亡程序受精细调控,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在过... 细胞凋亡是一种遗传决定的在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正常细胞中细胞凋亡程序受精细调控,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在过去的20多年研究中,发现很多凋亡相关的蛋白质被翻译后机制调控,包括蛋白质剪切、转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各种翻译后修饰等,这些正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畴.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并与遗传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推动了功能蛋白质组学和化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并被迅速地应用于细胞凋亡研究领域,有对细胞凋亡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本实验室及国际上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策略研究细胞凋亡的主要进展,同时展望了蛋白质组学在凋亡研究领域的方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蛋白质组学 小分子化合物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原文传递
封面人物简介
17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4期F0004-F0004,共1页
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加拿大,1876—1935年),因发现胰岛素,与班廷共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麦克劳德,1876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苏格兰小村庄克郎尼。17岁时进入阿伯丁大学攻读医学,于1898年获医学... 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加拿大,1876—1935年),因发现胰岛素,与班廷共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麦克劳德,1876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苏格兰小村庄克郎尼。17岁时进入阿伯丁大学攻读医学,于1898年获医学及化学双学士学位;随后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并于1902年获剑桥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学位;1903年,被聘为克里夫兰的西部瑞索尔大学生理学教授;1918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封面人物 英国剑桥大学 博士学位 多伦多大学 公共卫生 加拿大 胰岛素
下载PDF
AMPK促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帆 苏金玲 +2 位作者 葛璞 艾青 张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近年来研究还发现AMPK可通过抑制p53降解、上调Bim表达、抑制m TOR活性及升高活性氧(ROS)水平等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AMPK促细...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近年来研究还发现AMPK可通过抑制p53降解、上调Bim表达、抑制m TOR活性及升高活性氧(ROS)水平等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AMPK促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K 凋亡 能量代谢 P53 肿瘤
原文传递
.ow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Expression i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Ovarian Cancer 被引量:8
19
作者 Li Gao Xue Ye +5 位作者 Rui-Qiong Ma Hong-Yan Cheng Hong-Jing Han Heng Cui Li-Hui Wei Xiao-Hong C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084-1090,共7页
Background: Ovarian cancer is a leading gynecological malignanc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Methods: Expression levels of PDCD5 mRNA a... Background: Ovarian cancer is a leading gynecological malignanc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Methods: Expression levels of PDCD5 mRNA and protein were examined in six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SKOV3, CAOV3, ES2, OV1, 3AO, and HOC 1 A) and one normal ovarian epithelial cell line (T29)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stern blotting, and flow cytolnetry. Alter inducing PDCD5 induction in SKOV3 cells or treating this cell line with taxol or doxorubicin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apoptosis was measured by Annexin V-FITC/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DCD5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histological grade, FIGO stage, effective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serum cancer antigen-125 values were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Results: PDCD5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ownregulated in ovarian cancer cells. Recombinant human PDCD5 increased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in SKOV3 cells (15.96 ± 2.07%, vs. 3.17 ± 1.45% in controls).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PDCD5 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FIGO stag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patient survival (P 〈 0.05, R = 0.7139 for survival). Conclusions: PDCD5 express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stage in ovarian cancer. Therefore, measuring PDCD5 expression may be a goo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ro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Cancer Poor Prognosis Programmed Cell Death 5
原文传递
人物
20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第11期8-8,共1页
屠呦呦:上榜理由: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也是医学历史上第12位获得该殊荣的女性。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 诺贝尔奖 青蒿素 抗疟药 中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