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文明的奥秘
1
作者 李铁军 《飞碟探索》 2002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南极文明 冰城 “臭氧空洞” 玛雅人
下载PDF
由一道试题说开去
2
作者 冯国强 《地理教学》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偶从一本杂志上得悉,俄罗斯教育部曾于1992年3月举行了首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参赛者均为9~10年级学生。竞赛题尽管只有7道,但道道立意独特,新颖别致,隐含极高的创造性。其中一道尤令笔者推崇.它是这样表述的:“人类越来越会遇... 偶从一本杂志上得悉,俄罗斯教育部曾于1992年3月举行了首届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参赛者均为9~10年级学生。竞赛题尽管只有7道,但道道立意独特,新颖别致,隐含极高的创造性。其中一道尤令笔者推崇.它是这样表述的:“人类越来越会遇到一些重要自然资源耗尽的问题。目前南极大陆是唯一没有被开发的大陆,同时,这个冰雪大陆在保护奎球自然生态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现设想有两位学者辩论有关南极大陆的前景问题:第一位学者认为应加快南极大陆的经济开发;另一位学者则主张保护南极大陆的原生状况。请你尽可能为辩论双方都提出主要的论据并加以说明,同时为各方提出证明对方观点错误的反驳论据。在这场辩论中,你倾向站在哪一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论 试题 俄罗斯教育 论据 奥林匹克竞赛 立意 竞赛题 经济开发 首届 问题
下载PDF
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即将开建
3
《世界博览》 2017年第11期20-20,共1页
近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33年来,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关键词 南极考察 中国 负责任大国 南极条约
原文传递
你的南极责任
4
《商务旅行》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必须遵照1959年国际间签定的南极条约及有关规定,统称为南极条约体制,南极条约的目标是把南极设定成一个和平与科研的特区。在1991年,南极条约中增定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将南极设定为一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科学考察活动 非政府性 地区划分 订定 紧急避难 处理程序 主管机构 科研单位 金属物品 换毛
原文传递
南极冰雪圈与地球暧化
5
作者 张唯敏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0年第4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南极 冰床 冰山 海冰 地球暧化
下载PDF
南极春季臭氧损耗和恢复期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系
6
作者 李佳瑶 周顺武 +3 位作者 杨铖 邓中仁 姚遥 孙阳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7-351,共15页
21世纪以来,南极臭氧总量经历了逐渐恢复的过程。本文基于近41年(1979—2019年)BS填充臭氧总量(Bodeker Scientific Filled Total Column Ozone)数据集和同期的ERA5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世纪末(1979—1999年,损耗期)和21世纪初(2000—201... 21世纪以来,南极臭氧总量经历了逐渐恢复的过程。本文基于近41年(1979—2019年)BS填充臭氧总量(Bodeker Scientific Filled Total Column Ozone)数据集和同期的ERA5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世纪末(1979—1999年,损耗期)和21世纪初(2000—2019年,恢复期)南极春季(9—11月)臭氧总量和平流层环流的主要变化特征,研究了不同时期平流层环流异常与臭氧总量的关系,并通过行星波诊断了影响臭氧总量变化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1)南极臭氧总量在损耗期以51.5 Du·(10 a)^(-1)的速率显著减小,在恢复期以14.2 Du·(10 a)^(-1)的速率持续增加;与臭氧总量存在显著相关的平流层云(PSC)面积、平流层下部极区温度、中部极区位势高度以及60°S平均纬向风在损耗(恢复)期也经历了快速(缓慢)变化;(2)在整个分析时段,臭氧总量与PSC面积、平流层温度、位势高度以及纬向风保持着显著且稳定的关系;其中恢复期臭氧总量与上述平流层各要素的关系更加显著;(3)与损耗期相比,恢复期由于平流层存在较强的Eliassen-Palm(EP)通量,伴随平流层中上部极区EP通量辐合和更大的负涡旋热通量,使得平流层温度升高,极涡减弱,不仅导致PSC面积减小,而且有利于南极臭氧总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臭氧总量 恢复期 损耗期 平流层环流 平流层云面积 Eliassen-Palm通量
下载PDF
南极大陆的演化与科学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汉 《人与生物圈》 2017年第1期8-11,共4页
南极洲是地球上具有最极端环境的地理单元,也是最后被人类认识的冰雪世界。与北冰洋不同,南极洲的主体是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研究认为,早在5亿多年前,与北半球的劳亚超级古大陆相对应,在南半球也有一个超级古大陆,称为冈... 南极洲是地球上具有最极端环境的地理单元,也是最后被人类认识的冰雪世界。与北冰洋不同,南极洲的主体是大陆,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科学家研究认为,早在5亿多年前,与北半球的劳亚超级古大陆相对应,在南半球也有一个超级古大陆,称为冈瓦纳古陆。当时的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极大陆、非洲、南美洲、印度,我国的青藏高原南部和华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古陆 南极大陆 青藏高原南部 极端环境 冰雪世界 中国南极中山站 大地构造演化 地理单元 板块构造 全球气温
原文传递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
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9-1179,共1页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考察 科学考察 中国 后勤保障工作 极地考察 保障任务 计划项目 现场实施
下载PDF
雪龙归来
9
作者 张萌萌 刘诗平 《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2期8-9,共2页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2018年11月2日10时10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再赴南极,开始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
关键词 南极考察 中国
原文传递
白色沙漠与晴空降雪
10
《地理教学》 1999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南极 降水量 “白色沙漠” 降雪 内陆积雪
下载PDF
探知南极大陆冰雪下的秘密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越 《人与生物圈》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在南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进展集中在南极深冰芯研究、南极冰下地质、南极大陆和周缘海域地壳以及上地幔三维结构、南极冰下湖、南极冰下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等方面。一些已经开展的重要项目和后续即将开展的重...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在南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进展集中在南极深冰芯研究、南极冰下地质、南极大陆和周缘海域地壳以及上地幔三维结构、南极冰下湖、南极冰下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等方面。一些已经开展的重要项目和后续即将开展的重要项目将逐渐揭开南极冰雪中和冰雪下隐藏的重要秘密。本文将介绍近1 0年来南极冰下地质和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南极大陆深部结构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 南极大陆 冰下湖 冰芯 上地幔 地震探测 深部结构 南极内陆 甘布尔采夫 冰川运动
原文传递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CTD数据集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丽娜 王颖杰 +4 位作者 张洁 刘娜 陈红霞 孔彬 何琰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7年第2期157-164,176-183,共16页
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已30余年。在这一时期,海洋调查技术与极地科考设备快速发展,中国极地科考也经历了由起步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至2014年,中国已进行了30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重点海域集中在南极半岛和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本文尽... 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已30余年。在这一时期,海洋调查技术与极地科考设备快速发展,中国极地科考也经历了由起步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至2014年,中国已进行了30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重点海域集中在南极半岛和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本文尽可能完备地收集了各南极航次的水文调查CTD数据;在此基础上,参考各航次现场观测记录,将不同调查设备和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得到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和奇异值剔除,最后得到包含压强、深度、温度、盐度、密度、声速和位温等要素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是我国南极水文考察成果的结晶,可为南极各学科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基础,为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初始场和验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国 科学考察 水文 CTD
原文传递
用生命感受神秘的南极奇观
13
作者 张阳春 百合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地球的最南方、最冷的大陆,自古以来,没有人类在这里生存过。近代以来,探险家、科学家纷纷踏上这片土地,去探求南极的奥秘。然而,普通人去南极,多年来只能是一个梦想——这里路途遥远,气候恶劣,没有生存资源……现在,这个梦想开始... ——地球的最南方、最冷的大陆,自古以来,没有人类在这里生存过。近代以来,探险家、科学家纷纷踏上这片土地,去探求南极的奥秘。然而,普通人去南极,多年来只能是一个梦想——这里路途遥远,气候恶劣,没有生存资源……现在,这个梦想开始成为现实。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两支由普通人组成的南极科普考察队在"极地之子"鄂栋臣带领下,从武汉出发,途经欧洲、南美洲,踏上南极的冰雪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普通人 北极科学考察 南极考察 生命感受
下载PDF
人类文明起源于南极?
14
作者 高建华 《地球》 2011年第6期56-58,共3页
古地图学家早在公元16世纪就根据神秘不可考的古代文献,极为准确地绘出厚厚冰层下的南极地图……人类的文明可能源于万年冰雪履盖的南极大陆!而这一发现,甚至曾得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支持。
关键词 南极大陆 文明起源 人类 地图学家 古代文献 爱因斯坦 科学家 冰雪
下载PDF
渴求黑暗
15
作者 薛峰 《中外文摘》 2017年第20期18-18,共1页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相信很少有人会选择极昼。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黑暗,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题,让你选择:南极考察人员在南极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冰川、寒冷,还是食物、极昼?相信很少有人会选择极昼。一位南极科考专家说,在南极,每当出现极昼时,没有了黑暗,也就没有了日期,工作人员连续几十天都生活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人的生物钟彻底紊乱了,你困顿,你疲倦,但除非昏迷,否则你怎么也睡不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考察 工作人员 选择题 极昼 生物钟 冰川
原文传递
Dating a 109.9 m ice core from Dome A (East Antarctica) with volcanic records and a firn densification model 被引量:5
16
作者 LI ChuanJin XIAO CunDe +3 位作者 HOU ShuGui REN JiaWen DING MingHu GUO R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280-1288,共9页
A 109.9 m ice core was extracted at a location about 300 m away from the Dome A summit (80°00′S, 77°21″E) by the Chinese team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 Science Expedition (ITASE) during the ... A 109.9 m ice core was extracted at a location about 300 m away from the Dome A summit (80°00′S, 77°21″E) by the Chinese team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ns-Antarctic Science Expedition (ITASE) during the 21st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a Research Expedition (CHINARE) in January 2005. Two independent methods were used for dating the ice core, volcanic event markers shown by prominent non-sea-salt sulfate (nss-SO4^2-) and the Herron and Langway (H-L) firn densification model. Six promi- nent volcanic events (Agung 1963 AD, Tambora 1815 AD, Kuwae 1453 AD, Unknown 1259 AD, Taupo 186 AD and Pinatubo 1050 BC)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other Antarctic ice cores. Based on the mean accumulation rates be- tween adjacent events, we estimate the age at the tim pore close-off depth (102 m) was 3516±100 a BP. This is the oldest close-off age ever reported from the Antarctic and the Greenland ice sheets. Calculations using the H-L model show that the age at the same depth is 3581±100 a BP. The two dating techniques differ by 65 years, or -1.8% of the record. We calculated the bottom age of the ice core as 4009±150 a BP using the volcanic dating method and 4115±150 a BP using the H-L mode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Antarctic ice sheet Dome A volcanic events ice core dating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Dome A-DEM in Antarctic Ice Sheet 被引量:1
17
作者 LIU Jiying WEN Jiahong +3 位作者 WANG Yafeng WANG Weili Beata M CATHSO Kenneth CJEZEK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Dome A, the highest dome of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is being an area focused by international Antarctic community after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finally reached there in 2005, and with the ongoing International ... Dome A, the highest dome of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is being an area focused by international Antarctic community after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finally reached there in 2005, and with the ongoing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 (IPY) during August 2007. In this paper two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are used together to generate two 100-m cell siz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of the Dome A region (Dome A-DEM) by using Cokriging method to interpolate the ICESat GLAS data, with Ihde-DEM as a constraint. It provides fundamental data to glaci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in this area. The Dome A-DEM was applied to determining the ice-sheet surface elevations and coordinates of the south and north summits, defining boundaries of basins and ice ftowlines, deducing subglacial topography, and mapping surface slope and aspect in Dome A region. The DEM shows there are two (north and south) summits in Dome A region. The coordinate and the surface elevation of the highest point (the north summit) are 80°21'29.86"S, 77°21'50.29"E and 4092.71±1.43m, respectively. The ice thickness and sub-ice bedrock elevation at north summit are 2420m and 1672m, respectively. Dome A region contains four drainage basins that meet together near the south summit. Ice ftowlines, slope and aspect in detail are also derived using the 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 A ICESat GLAS COKRIGING DEM ANTARCTICA
下载PDF
首次南极考察的回忆——为新中国60华诞而写
18
作者 金涛 《民主与科学》 2009年第5期51-56,共6页
这首歌,是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胜利归来,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系列片《远征南极》的主题歌,由我作词、豪夫谱曲,时间大约是1985年5月(后在《歌曲》10月号刊载)。
关键词 南极考察 新中国 回忆 电视系列片 中央电视台 主题歌 作词 歌曲
下载PDF
日发现南极湖底绿洲
19
作者 方新洲 《航海》 2004年第3期21-21,共1页
日本第四十五次赴南极考察队的生物学小组,从1月下旬开始,在南极大陆吕措一霍尔姆湾沿岸、日本的昭和基地以南约50公里的'B4湖'和'鲶鱼湖'的2个淡水湖实施潜水调查,首次发现湖底被苔藓植物全部覆盖的绿洲。这些群生的... 日本第四十五次赴南极考察队的生物学小组,从1月下旬开始,在南极大陆吕措一霍尔姆湾沿岸、日本的昭和基地以南约50公里的'B4湖'和'鲶鱼湖'的2个淡水湖实施潜水调查,首次发现湖底被苔藓植物全部覆盖的绿洲。这些群生的苔藓植物在南极的湖泊是极其罕见的。'B4湖'面积1万平方米,水深约3米,湖底水温10摄氏度。藻类缠绕的吊钟形物体全部生长着苔藓,该物体生长速度非常慢,平均高度为5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极考察 湖底绿洲 生态状况 湖泊
下载PDF
南极与照明科技 被引量:6
20
作者 郝洛西 林怡 +2 位作者 徐俊丽 曾堃 崔哲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7,152,共7页
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极昼极夜现象对于科考队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针对南极站区光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光环境设计策略,旨在整合光的视觉效应、情感作用及生物效应三方面,创造出健康的... 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极昼极夜现象对于科考队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针对南极站区光环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光环境设计策略,旨在整合光的视觉效应、情感作用及生物效应三方面,创造出健康的南极科考站区光环境,并对半导体照明科技在南极站区光环境的应用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半导体照明 视觉效应 生物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