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沁平原地貌演化与古聚落形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翟海国 许俊杰 +4 位作者 田燕 鲁鹏 王辉 杨树刚 张小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5-180,共6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焦作朱庄剖面为研究重点,运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和粒度分析方法,研究黄沁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貌演化史及其与古聚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黄沁平原长期处于泛滥过程中...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焦作朱庄剖面为研究重点,运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和粒度分析方法,研究黄沁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貌演化史及其与古聚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黄沁平原长期处于泛滥过程中,不适宜人类在此营建聚落。在6ka B.P.(距今)前后,黄沁平原泛滥过程渐渐结束,区内开始广泛堆积风成沉积物,仰韶晚期聚落开始大量出现,龙山时期聚落数量较前期又增加了近1倍。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古聚落的分布格局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同时,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总是依据自身的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演化 聚落形态 人地关系 黄沁平原
下载PDF
Cd-Pb-Zn复合污染物在胡萝卜中的富集迁移及交互作用——以干旱区绿洲土壤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文 李媛 +3 位作者 南忠仁 赵转军 丁海霞 王胜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Cd-Pb-Zn复合污染物对胡萝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胡萝卜中的富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Cd,Zn,Pb质量分数分别为≤1.25,≤180,≤230 mg/kg水平下,外源Cd-Pb-Zn的添加促进了胡萝卜的生长,表现为其干重和根茎干重较...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Cd-Pb-Zn复合污染物对胡萝卜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胡萝卜中的富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Cd,Zn,Pb质量分数分别为≤1.25,≤180,≤230 mg/kg水平下,外源Cd-Pb-Zn的添加促进了胡萝卜的生长,表现为其干重和根茎干重较对照点的增加.经统计回归分析可知:胡萝卜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主要与土壤中该元素活性态的分配系数有关,共存元素也有一定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其中Cd受Pb和Zn的影响不突出,胡萝卜中Pb的质量分数受土壤中共存Zn的影响, Zn的质量分数受共存Cd的影响,共存元素的赋存形态不同其影响也不同.Cd,Pb,Zn在胡萝卜各组织中的富集系数与迁移系数虽然与外源添加Cd-Pb-Zn的质量分数有关,但基本表现为Cd>Zn>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土壤 胡萝卜 重金属复合污染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影响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丁文广 陈利珍 +1 位作者 徐浩 许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6-755,共10页
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重建了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构建出了一种动态模拟和评估沙漠化风险的评估方法,基于多模式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对未来30 a气候变化造成的沙漠化风险进行了预估.研究发现: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 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重建了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构建出了一种动态模拟和评估沙漠化风险的评估方法,基于多模式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对未来30 a气候变化造成的沙漠化风险进行了预估.研究发现:过去30 a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沙漠化时空演变在空间分布的区域位置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沙漠化而积有所减小;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年积温间的相关性不十分显著,年降水量比年积温对肃肃西走廊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贡献大;未来30 a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风险空间分布表现特征不同,其中RCP2.6与RCP4.5情景下沙漠化风险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RCP6.0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最小,RCP8.5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气候变化 河西走廊地区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湿地对相邻景观逐日气温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东 宋宇加 +2 位作者 褚丽娟 刘鑫宇 姜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63-5169,共7页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 为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景观的气候调节方式,选择挠力河流域湿地与3个不同类型景观的交界面(湿地与林地、湿地与灌丛、湿地与农田),实地测量2016年6月3日—2017年6月2日的气温数据,以日均气温为切入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趋势线拟合方法和常规统计分析,研究湿地对相邻不同类型景观调节的差异性。3个不同交界面日均气温差异检验结果为:第1交界面(湿地与灌丛)和第2交界面(湿地与林地)的P=0.885,第1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湿地与农田)的P<0.01,第2交界面和第3交界面的P<0.05,相邻景观与湿地差异性越大,调节作用就越弱。夏半年通过湿润水汽的渗透,冬半年利用湿地植物的屏蔽,夏半年气温调节能力大于冬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相邻景观 日均气温 调节方式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博斯腾湖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荣攀 徐长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07-2513,共7页
以内陆博斯腾湖为研究区,通过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单波段数据、归一化数据、波段组合数据与溶解性总固体、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并筛选获得了最优模型,以期为博斯腾湖溶解性总固体和矿化度两个指标的大面积遥感反演提供理论依... 以内陆博斯腾湖为研究区,通过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单波段数据、归一化数据、波段组合数据与溶解性总固体、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并筛选获得了最优模型,以期为博斯腾湖溶解性总固体和矿化度两个指标的大面积遥感反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溶解性总固体与矿化度浓度进行反演,单波段最优分别为B3与B2,最佳模型皆为指数模型;归一化处理后最优波段为B3与B2,最佳模型分别为二次模型与指数模型;波段组合最优为B2×B3与B2-B7,最佳模型为指数模型与指数、线性模型。通过模型的验证与比较,研究发现,归一化法对于溶解性总固体浓度的反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波段组合法能较好的反演矿化度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溶解性总固体 矿化度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和灰钙土Cu,Ni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胜利 南忠仁 +6 位作者 赵转军 胡小娜 黄璜 晋王强 赵翠翠 刘姣 范登耀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7,共5页
利用热力学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和灰钙土Cu,Ni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Henry方程,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Cu,Ni在灌漠土和灰钙土中的等温吸附特征;灌漠土和灰钙土对Cu,Ni吸附选择顺序都为Cu>Ni,灰钙土Cu,Ni之... 利用热力学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和灰钙土Cu,Ni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Henry方程,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Cu,Ni在灌漠土和灰钙土中的等温吸附特征;灌漠土和灰钙土对Cu,Ni吸附选择顺序都为Cu>Ni,灰钙土Cu,Ni之间的竞争作用大于灌漠土中的;灌漠土和灰钙土Cu的解吸率都远远小于Ni的,两种土壤Cu的吸附滞后作用都比Ni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漠土 灰钙土 CU NI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泥炭植物碳和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东良 杨运鹏 兰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30,共8页
作为重要地质档案的泥炭已经成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最有价值的陆地载体之一,尤其是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最有潜力。有综述指出,中国泥炭碳、氧同位素古气候研究缺乏现代过程的验证。通过总结国内外泥炭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现代过程... 作为重要地质档案的泥炭已经成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最有价值的陆地载体之一,尤其是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最有潜力。有综述指出,中国泥炭碳、氧同位素古气候研究缺乏现代过程的验证。通过总结国内外泥炭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现代过程及其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泥炭植物应用于古气候重建的材料选择、维管束和非维管束植物纤维素碳、氧同位素的指示意义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已有研究中泥炭碳、氧同位素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古气候研究现状,为中国后续开展泥炭相关工作提供思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古气候 纤维素 碳和氧同位素
原文传递
地理系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А.А.Крауклис 李世玢 《地理译报》 CSCD 1989年第1期1-5,共5页
地理系统概念与“新地理学”系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科学和实践活动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学也不例外。例如,“地理系统”一语得到广泛运用以来已经过去大约25年了,该术语便涉及从系统观点来研究地理客体。苏联学者正式... 地理系统概念与“新地理学”系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应用是现代科学和实践活动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学也不例外。例如,“地理系统”一语得到广泛运用以来已经过去大约25年了,该术语便涉及从系统观点来研究地理客体。苏联学者正式提出了第一个关于地理系统的概念,把它看作在某种程度上受人为因素改变的地表特有的自然形成物。这个概念后来发展成为地理系统学说。该学说不仅作为一般理论而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系统论 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中国山地空间范围定量界定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伟 李爱农 江晓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前为止,中国的山地空间范围尚没有一致的划定和界线。在众多影响山地和非山地划分的因素中,山地的界定标准和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最为重要。山地是一个令许多科学工作者难于严密定义的科学对象和学术用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山... 目前为止,中国的山地空间范围尚没有一致的划定和界线。在众多影响山地和非山地划分的因素中,山地的界定标准和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最为重要。山地是一个令许多科学工作者难于严密定义的科学对象和学术用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山地定义出现。该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4种关于我国山地的定量界定标准,结合作者关于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的研究,分别得出4种定义下的我国山地的范围和面积。通过与现有资料(《中国地貌类型图》)的对比和分析,确定适合于我国的山地定量界定标准,并最终计算出我国山地面积为658.8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界定标准 地形起伏度 计算尺度 山地面积 D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