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0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褚琳 黄翀 +1 位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2-1972,共11页
为研究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提取研究区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三期景观类型,使用马尔柯夫模型的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景观生态分级指数模型计算景观类型转化强度;采用In... 为研究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提取研究区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三期景观类型,使用马尔柯夫模型的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景观生态分级指数模型计算景观类型转化强度;采用In 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探究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面积均增加,开发浅海水域形成的养殖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000-2005年、2005-2010年转化强度指数均为负,景观生态级别下降,大量高生态级别的景观向低生态级别转化。景观生境质量指数减少,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降低,生境质量发生退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滨海自然湿地人工化,湿地围垦以及城镇化扩张成为海岸带生态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海岸带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驱动力分析
原文传递
无锡市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未 范诗薇 +2 位作者 许丽萍 张敏 欧名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论文以无锡市2010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两类因素的因子加权叠加模型,以此获取研究区的生态贡献等级斑块,运用Arc GIS 10.0、Fragstats4.0和CS 2.2软件计算并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平原地区不同景观指数随粒... 论文以无锡市2010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两类因素的因子加权叠加模型,以此获取研究区的生态贡献等级斑块,运用Arc GIS 10.0、Fragstats4.0和CS 2.2软件计算并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平原地区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增粗的变化特征及其适宜的研究尺度域。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景观指数受空间粒度的影响显著,存在特定的粒度范围。其中,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以及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尺度域不完全相同,粒度分别为2~30、2~10和2~7个栅格单元,研究区尺度域以2~7个栅格单元即60~210 m为宜;景观连接度指数得到的尺度域更精准,粒度依赖性更明显,适宜于粒度效应研究,但是不同景观连接度指数对粒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效应 景观连接度指数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贡献等级斑块 无锡市
原文传递
鄱阳湖湖岸带景观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冬明 金国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48-5555,共8页
湖岸带是水陆生态系统过渡带,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区域。湖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湖岸带研究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4个时期的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 湖岸带是水陆生态系统过渡带,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区域。湖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湖岸带研究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4个时期的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湖岸带遥感影像,对鄱阳湖湖岸带的景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岸带各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显著,2010时期的水体面积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时期减少近100km^2,绿地面积2010年较1995年减少近500km^2,建设用地和裸地面积2010年较1995年增加700km^2以上。景观指数变化明显,景观斑块数量逐年上升,最大斑块面积逐年减小,周长面积分形指数逐年加大,辛普森和香浓景观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大,表明湖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逐年加强。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果综合分析,鄱阳湖湖岸带建设用地和裸地增加主要表现在沙化土地面积、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和居民建筑建设用地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带 景观 人类活动 干扰 鄱阳湖
下载PDF
林县风景地貌类型划分与开发研究
4
作者 罗晓琳 吴丽霞 《殷都学刊》 1995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风景地貌 地貌 类型 划分 人文风景地貌
下载PDF
基于LUCC的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竹安 冯祥瑞 危小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4,共10页
高速公路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武汉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指数法、生态价值评测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LUCC)为基础分析2002年到2017年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 高速公路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武汉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指数法、生态价值评测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LUCC)为基础分析2002年到2017年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主要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为主,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最为显著;(2)在空间上,1~10 km缓冲区内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为主,随着时间推移,耕地所占比重持续减少,反之,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空间差异有继续增大趋势;(3)2002年和2017年中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指数变化差异明显,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低,建设用地的分维度指数最高,耕地的分离度指数最高,这与土地利用变化一致,2002年城镇化对景观格局影响范围为4 km,到2017年扩大到6 km,影响有扩大趋势;(4)借助Google Earth和ESV对武汉市进行景观格局验证,与高速公路距离越远,景观类别越丰富,ESV值越高,主城区附近ESV值较低。总体ESV值呈下降趋势,LUCC降低了缓冲内的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生态服务价值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武汉市 LUCC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延国 王青 王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3,40,共4页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景观斑块 稳定性
下载PDF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landscape patterns in mountain human settlement:The case study of Hantai District(Shaanxi,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WANG Lei WU Lian ZHANG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749-763,共15页
Mountain area is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unit of land,and its ecology is sensitive and fragile.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human activities have caused dramatic changes in land use in mountainous areas,which caused ch... Mountain area is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unit of land,and its ecology is sensitive and fragile.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human activities have caused dramatic changes in land use in mountainous areas,which caused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t is unknown how the mechanism of land use affects the landscape pattern at different scales.The Hantai District,a typical human settlement in the mountain area in Shaanxi,China,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the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landscape indexes we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from 1998 to 2017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at different scales,and its main driving forc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ized land expanded largest from 15.39%to 24.30%,and cultivated land experienced the largest decline from 43.54%to 35.35%.Changes in land use have made the patch morphology of most land types developed from a natural random to a sawtooth shape,and its spatial pattern evolved from a ruleset to a fragmented expansion.This reflects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human inter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Hantai District,the biggest change in landscape pattern is in Hanzhong City and Qili Town.The improved economy and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rate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changes.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land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human settlements for mountainous areas with significant geomorphic differen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Land cover change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Transition trend Driving force Mountain regions Hantai District
下载PDF
浅析土地利用景观特征研究——以上海松江区为例
8
作者 庄澜 《上海房地》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与环境恶化等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由于城市土地利用把以自然为主的土地利用景观变成了以工业和住宅为主的人工土地利用景观,带来复杂的生态环境后果;在城市土地... 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与环境恶化等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问题.由于城市土地利用把以自然为主的土地利用景观变成了以工业和住宅为主的人工土地利用景观,带来复杂的生态环境后果;在城市土地扩张与更新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在空间格局上的演变使其自身所承载的功能以及空间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及居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景观特征 上海松江区 城市化过程 可持续发展 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
下载PDF
明中晚期以来北京长河文化景观演变——以广源闸到西直门段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苏黎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3,205,共3页
从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对北京长河文化景观演变进行探讨,以期发掘资源特色的深刻内涵,从而为城市湿地景观发展策略提出合理性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 广源闸到西直门段 景观 演变
下载PDF
大美张掖,胜景绝色
10
作者 木小六 《读者欣赏》 2019年第9期30-95,共66页
张掖的自然景观极其丰富令世人目不暇接、交口称赞。在这里,你可以茯得前所未有的美学体验,感受到涤荡身心的心灵震撼;在这里,自然,会让一切形容词相形失色,而你,只需要任目光自由驰骋,用心感受这波澜壮阔的视觉冲击。
关键词 张掖 自然景观 视觉冲击 形容词
原文传递
生态保护区外斑块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祖悦晴 魏妍儿 +1 位作者 张曦文 于德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37-6947,共11页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境斑块破碎化及损失会影响物种迁移、捕食等生态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然而,现有生态保护区可能无法覆盖其内生物的必要活动范围。生态保护区外的生境斑块对于维持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识别生态...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境斑块破碎化及损失会影响物种迁移、捕食等生态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然而,现有生态保护区可能无法覆盖其内生物的必要活动范围。生态保护区外的生境斑块对于维持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识别生态保护区外的关键斑块并加以保护非常重要。以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区,划分两种生境斑块,即核心生境斑块和潜在生境斑块,并基于图论构建生境网络。考虑地表覆盖类型、坡度、人类活动等因素构建生境阻力面。结合未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模拟,研究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生境网络和景观连接度的影响,选用CLU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格局。结合生境斑块特征和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设计了3种未来生境变化情景。利用连接概率指数(PC)和网络连接度变化率(dI)评价不同生境变化情景下生态保护区外潜在生境斑块的景观连接度重要性,判断保护优先顺序,并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对不同迁移能力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区外的全部潜在生境斑块对维持生境整体景观连接度有最大2.15%的影响,单个潜在生境斑块对维持景观连接度有最大0.28%的影响。此外,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对不同迁移能力物种的影响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保护物种和城市生境特征设计保护方案,研究区需要优先保护大中型斑块和位于关键位置的小型斑块。为了满足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建议在区分生境斑块保护优先顺序时考虑生境斑块对景观连接度的贡献和城市化扩展过程的压力。研究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生境斑块 城市化 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盘锦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践探索
12
作者 马兰天 《辽宁自然资源》 2024年第2期47-48,共2页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文件,坚决制止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本文以盘锦市耕地保护工作实践为基础,探索提出打好“五张关键牌”,构建全...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文件,坚决制止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本文以盘锦市耕地保护工作实践为基础,探索提出打好“五张关键牌”,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耕地保护体系,为“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真正落地生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市 耕地保护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玉龙 胡楠 丁圣彦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2-89,共8页
小浪底大坝所处地理位置和运用方式特殊,改变了黄河的地表径流,而黄河的脉动又牵动着该区农业景观的格局和过程,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和维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 小浪底大坝所处地理位置和运用方式特殊,改变了黄河的地表径流,而黄河的脉动又牵动着该区农业景观的格局和过程,影响着黄河中下游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和维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浪底大坝建成后,水田面积不断减少,破碎化明显;河渠和湿地变得零星,部分转变为旱地和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和斑块个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旱地景观、林地景观、建设用地景观、河渠景观复杂程度增加,斑块变得离散和不规则。各景观组成的分维数的波动变化说明其在空间上不断交错、渗透的动态变化过程。小浪底大坝建成初期,景观趋于均匀分布,整体上景观优势组成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大坝 农业景观 黄河中下游 景观动态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1990—2019年多时相影像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奇 史舟 +5 位作者 冯春晖 马自强 纪文君 彭杰 高琪 蒋学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4-604,共11页
利用1990—2019年间阿拉尔垦区共226景的Landsat影像数据,对比不同分类方法,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分类方法,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突变情况、空间分布方面分析阿拉尔垦区连续30 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时相面向对象... 利用1990—2019年间阿拉尔垦区共226景的Landsat影像数据,对比不同分类方法,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分类方法,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突变情况、空间分布方面分析阿拉尔垦区连续30 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时相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最佳,总体精度为96.57%,Kappa系数为0.95。在斑块类型水平上,30 a间耕地趋于破碎化,未利用地的优势度降低,园地和林草地的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景观趋于均衡化。在景观水平上,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和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景观丰富度和异质性增加。阿拉尔垦区在2005年发生景观格局突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中部塔里木河区域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多时相面向对象 连续时间序列 景观格局 突变点检验 阿拉尔垦区
下载PDF
北京1月供地力度大增
15
作者 桂瑰 《国土资源》 2013年第1期60-60,共1页
去年仅完成供地计划成 的北京市今年年初即开始加紧推地。近日,2013年首场土地拍卖拉开帷幕,石景山、顺义两宗地块招标出让,北京银行等6家企业参与竞标。
关键词 北京市 力度 企业参与 石景山 地块
下载PDF
Land Cover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South Transect in Northeast Asia from 2001 to 2012
16
作者 王卷乐 苏萍 Elena A.Grigoriev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Northeast Asia is an area with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resources, a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ttern, and a marked human-land contrast relationship. This area has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land cover pattern... Northeast Asia is an area with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resources, a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ttern, and a marked human-land contrast relationship. This area has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variations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trans-boundary areas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In this paper, the transect analysis research tool an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re used to capture the regional land cover change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datasets recorded from 2001 to 201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ropland increased marginally, and grassland and shrubs decreased totally.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results show a steady and slowly increasing trend for grassland and shrubs, dramatic fluctuation features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for forest land, and zigzag wav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for cropland. The total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LUDD)was steady, with an overall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South transect of Northeast Asia (NSTNEA) MODIS land Cover transfer matrix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图式的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景观活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榕榕 李旭芳 丁铮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7-20,55,共5页
从视觉图式的角度出发,将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分为实体图式元素和意象图式元素,探讨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在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并从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个方面阐述... 从视觉图式的角度出发,将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分为实体图式元素和意象图式元素,探讨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的视觉图式要素在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并从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个方面阐述景观空间组织与重构,为其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图式 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 景观空间 传统图式符号
下载PDF
基于材料下的景观美学
18
作者 赵洋 《艺术科技》 2016年第5期322-,309+352,共3页
自然美是自然本质力量的情感表现,建筑材料自然美的魅力就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本质属性来展现。材料通过它自身的质感、色彩等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使更多的人领悟到建筑景观的美丽,享受自然。本文基于此点,通过对材... 自然美是自然本质力量的情感表现,建筑材料自然美的魅力就是以它自身所具有的形态、色彩、质感等本质属性来展现。材料通过它自身的质感、色彩等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使更多的人领悟到建筑景观的美丽,享受自然。本文基于此点,通过对材料的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材料语言表达因素在景观美学中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探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语言表达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与精神情感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质地 材料色彩 自然美
下载PDF
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麦池 张捷 +1 位作者 张宏磊 高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鸣沙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科学奥秘的自然遗产与地质景观,更是一种独特的声景观(soundscape)和重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回顾和总结国内外鸣沙报导的最新发现和科学进展,总结全球鸣沙的地理分布,发现了其分... 鸣沙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科学奥秘的自然遗产与地质景观,更是一种独特的声景观(soundscape)和重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回顾和总结国内外鸣沙报导的最新发现和科学进展,总结全球鸣沙的地理分布,发现了其分布特征。鸣沙机理的探索依然是科学热点,但方兴未艾,迄今尚无系统完整而普遍认同的科学解释。基于摩擦发声、气垫发声、剪切面发声、压电发声、共鸣箱发声等5种鸣沙的主要发声假说,结合现代实验室的科学试验,归纳出剪切运动发声、沙粒结构可鸣性、共鸣箱共鸣的鸣沙机理。展望未来的鸣沙景观研究与应用,有必要系统研究鸣沙地质景观、鸣沙声景观和鸣沙旅游景观的多元视角的领域实践,全面探讨鸣沙的科研科考、科普教育、游憩审美、经济开发等理论价值和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沙 声景观 地理分布 发声机理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孤立绿洲系统演化的动力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耀锟 巢纪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假定绿洲和荒漠组成一个与周围环境无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分析绿洲的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绿洲的演变会出现多平衡态分布的特征.在初始面积较小时,第一个平衡态表征了绿洲面积增加的解,此时荒漠地表-冠层... 假定绿洲和荒漠组成一个与周围环境无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分析绿洲的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绿洲的演变会出现多平衡态分布的特征.在初始面积较小时,第一个平衡态表征了绿洲面积增加的解,此时荒漠地表-冠层温差较大,绿洲和荒漠之间存在较强的能量交换,绿洲通过降温增加面积而荒漠升温导致面积减小;第二个平衡态表征了绿洲面积减小的解,荒漠地表-冠层温差较为合适.若迁移后绿洲面积增加,则平衡态不稳定,能量迁移趋向于零,绿洲和荒漠能量各自达到平衡,绿洲面积最终等于初始面积.进一步分析表明,两个平衡态的性质完全不同,在绿洲面积有较大增加的平衡态中,绿洲和荒漠的反照率差异越小、水分差异越大,绿洲和荒漠间的能量交换越强,能量迁移后绿洲面积增加越多,而绿洲面积减小的平衡态则相反,绿洲和荒漠的反照率差异越大、水分差异越小,能量迁移后绿洲越容易维持在初始面积上.初值向平衡点的演化分析表明,荒漠地表温度较高的初值点更容易向绿洲面积增加的平衡态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守恒 绿洲 荒漠 双平衡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