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北折台风“洛坦”与异常西折台风“奥玛”路径的对比及预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敏 尹义星 +1 位作者 陈晓旸 赵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5,共13页
选取在台湾岛附近发生异常北折的台风“洛坦”和异常西折的台风“奥玛”,对其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将全风场分解为气候场和瞬时扰动风场,应用扩展的β-平流模型对“洛坦”和“奥玛”的异常偏折路径进行预报尝试。结果表明:1)两个... 选取在台湾岛附近发生异常北折的台风“洛坦”和异常西折的台风“奥玛”,对其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将全风场分解为气候场和瞬时扰动风场,应用扩展的β-平流模型对“洛坦”和“奥玛”的异常偏折路径进行预报尝试。结果表明:1)两个台风的500hPa全风场分析表明,副高及槽前西南气流为“奥玛”异常北折的主要影响系统;而“洛坦”北侧的大陆高压与副高合并加强有利于其西折。2)扰动风场的分布表明,北折“洛坦”南侧的西南风逐渐增大,东侧的东南风逐渐转变为南风,在异常偏折时刻形成一条向北的“输送带”利于其北折;西折“奥玛”在其异常偏折过程中其北侧一直维持着一个反气旋性环流,向西输送分量逐渐增加,利于其西折。3)利用扩展的β-平流模型对两个台风路径进行预报,发现在综合考虑气候态和扰动场时,“洛坦”的路径预报效果最好,而考虑瞬时扰动场时“奥玛”的西折预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异常偏折路径 大气变量分解 扩展β-平流模型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对南海西北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薛 付东洋 +5 位作者 张莹 刘大召 丁又专 王文芳 栾虹 蒋城飞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8,共10页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过境南海并穿越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给海南、广东和广西造成了严重损失,并对南海西北海域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卫星遥感水色水温及风场数据,分析了台风前后海表温...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过境南海并穿越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给海南、广东和广西造成了严重损失,并对南海西北海域海洋动力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卫星遥感水色水温及风场数据,分析了台风前后海表温度、悬浮泥沙浓度、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及上升流分布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强台风"威马逊"诱发了强烈的混合夹卷和上升流,并加强了季节性上升流;海表温度最大降幅近2℃,相对台风路径呈显著的"右偏性",而台风引起的强降水却具强烈的"左偏性";台风后悬浮泥沙浓度平均升高51.4%,叶绿素浓度增幅达28%,且最大浓度有3d的延迟,初级生产力增加34%;上层水体混合加剧,混合层深度平均增长近10.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威马逊”(1409) 卫星遥感 海表温度 叶绿素浓度
下载PDF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POP预报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46-353,共8页
在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大尺度海洋运动状况和长期预报的特征引入了相位划分预报方案,将典型POP模态进行相位划分并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位承替规律预报SSTA未来发展趋... 在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主振荡型(POP)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大尺度海洋运动状况和长期预报的特征引入了相位划分预报方案,将典型POP模态进行相位划分并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位承替规律预报SSTA未来发展趋势,独立样本事后预报结果证实相位划分预报方案能提供较好的预报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异常 主振荡型 相位划分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不同路径台风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影响特征统计分析
4
作者 孙泽铭 韩树宗 +1 位作者 王明杰 苏翰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共15页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s,REMSS)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最优插值日产品和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型(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的模拟结果,对这3类台风造成的上层海洋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3种台风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影响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SST的冷却幅度和作用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对SST的冷却幅度最大并且作用时间最长,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而西行路径台风冷却幅度最小且作用时间最短;3种台风对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thickness,MLT)与温跃层厚度(thermocline thickness,TT)影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LT和TT的变化幅度和恢复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的MLT和TT变化幅度最大,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西行路径台风最小。对于MLT与TT的恢复速度,西北路径台风整体上要明显快于西行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台风路径 西太暖池 中国海 上层海洋 海表面温度 混合层厚度 温跃层厚度
下载PDF
FY-3D卫星MWRI资料反演洋面台风降雨率
5
作者 商洁 吴莹 +1 位作者 邹依珂 马靖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利用FY-3D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的一级亮温数据,结合二级降雨率沿轨产品,基于极化订正温度及散射指数(polarization corrected temperature and scattering index,PCT-SI)综合法,建立了升轨洋面和... 利用FY-3D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的一级亮温数据,结合二级降雨率沿轨产品,基于极化订正温度及散射指数(polarization corrected temperature and scattering index,PCT-SI)综合法,建立了升轨洋面和降轨洋面两种降雨率反演模型,并通过多个台风个例对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升轨数据与降轨数据反演降雨的效果差异不大,反演的降雨分布区域比二级产品降雨区域略大;两种模型均倾向于高估降雨低值、低估降雨高值;升轨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2632、2.3055mm·h^(−1)和2.7254mm·h^(−1),降轨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3363、1.9079mm·h^(−1)和2.3651mm·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仪 台风 洋面 降雨率 反演
下载PDF
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龙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2,共10页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 本研究采用漂流浮标数据、多种卫星数据及全球高分辨率的温盐剖面数据,探讨海洋近表层流和上层温盐对1215号台风"天秤"的响应。在距离强台风"天秤"中心的50km处测到了2.3m·s^-1的近表层流速,但在其他类似情况下测到的流速却不足1m·s^-1,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为:位于冷暖水团交汇锋面区的漂流浮标流向多变,因而平均流速较慢。此外,在强台风过境后1~2d过境轨迹的两边和强台风过境后5~6d过境轨迹右边的海洋上层均发生了强烈的垂直混合,使得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混合层以下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流特征,说明台风的气旋式应力引起了海洋温跃层的强烈抬升,对上层海洋起到"冷抽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近表层流速 垂直混合 上升流
下载PDF
基于“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湍流数据的曳力系数和动力粗糙度长度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华 毕雪岩 +5 位作者 高志球 刘长炜 彭文武 曾智华 杨楠 李煜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曳力系数和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动力粗糙度长度与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临界摩擦速度为0.83m·s^(-1),临界10m级风速为23.69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曳力系数 参数化 台风 黑格比 灿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